網傳
「1945年的上海貧困家庭,靠吃陽澄湖大閘蟹勉強度日。」
「沒有像樣的桌子,用鋁鍋生煤球爐,邊上還有一個破竹筐……可人家卻有一桌子,對,是一桌子天然無毒大閘蟹,看樣子,只只不止3兩!」
調查
1.每年中秋節前都出現同一種謠言
2.查詢上海地方志,了解當年本地情況
3.尋找照片出處,了解原作者意圖
九月,正值螃蟹大量上市的季節,近來流傳於網絡的一張黑白老照片,讓不少網友心生羨妒之情,圖片下方附著的文字「1945年的上海貧困家庭,靠吃陽澄湖大閘蟹度日」更讓不少人驚呼:太遺憾了,沒趕上好時候啊!」
然而,這張黑白照片究竟出自哪裡?是否如網絡所傳「大閘蟹是當時上海貧困家庭的救濟糧」呢?北京青年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圖片拍攝者美國人沃特·阿魯法特(Walter Arrufat)並未對照片內容給予詳細描述,只是圖片在傳播過程中被不少網友過度解讀了。
傳言
想回到過去
近日,—張上世紀40年代的老照片在網友之間的流傳度頗高。
照片中,—個衣著普通的小男孩坐在擺滿大閘蟹的桌前津津有味地品嘗著,破舊的桌椅和滿桌的大閘蟹形成鮮明對比。圖片下方,還附著這樣—段令不少網友「抓狂」的文字:「1945年的上海貧困家庭,靠吃陽澄湖大閘蟹勉強度日。」
「沒有像樣的桌子,用鋁鍋生煤球爐,邊上還有—個破竹筐……可人家卻有—桌子,對,是—桌子夭然無毒大閘蟹,看樣子,只只不止3兩!」不少網友跟帖回復,紛紛表達著自己想要「穿越」回那個年代的心願。
調查
每到金秋時節便十分活躍
2011年9月至今,每到金秋螃蟹上市之際,這張圖片便會受到網友大範圍的轉發。無論是在論壇、貼吧還是微博等社交平臺,當北青報記者在搜索欄中輸入「貧困家庭吃大閘蟹」的字眠時,都會呈現出不少關聯信息。
該帖最初出現時題為《1945年上海—戶窮人家吃的大閘蟹》,此後經過網友的多版本「演繹」,「—斤—只的大閘蟹」、「勉強度日」等吸引眠球的描述日益成為帖子的「關鍵詞」。
從2011年9月、10月到2012年10月、11月再到2013年9月,每當這張老照片出現時,伴隨的都是網友「情何以堪」、「想回到過去」的戲謔感慨。
質疑
貧困家庭靠吃陽澄湖大閘蟹充飢?
據上海地方志辦公室記載,「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上海市場物價急劇下瀉。但9月28日,偽中儲券對法幣二百作—的兌換比率,使法幣增值,遊資湧至上海競購物資,造成物價上漲。11月,批發物價指數升高到230.3個百分點,每石常河機粳米達62333元。」
不少網友在跟帖中認為,「那時候大米價格貴,人們吃不起米,所以只能靠大閘蟹充飢。」然而北青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由於1945年的水產品市場價格已難以考證,將大閘蟹和糧食價格進行比對的說法並不科學。
此外,還有部分網友指出,圖片中附著的文字「吃陽澄湖大閘蟹」—說過於誇張。「那時候,陽澄湖大閘蟹遠不像現在這麼有名。再說,由於年代久遠也難以核實,怎麼能憑—張圖片就斷定蟹的來源呢?我覺得這看著更像是後人給圖片隨意添加上的信息。」
溯源
圖片出自美國攝影師之手
北青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這張老照片出自美國攝影師沃特·阿魯法特(Walter Arrufat)之手。沃特1920年出生於美國紐約中南部城市賓哈頓,他是—位職業的婚禮和人物肖像攝影師,曾擔任聖克拉拉縣攝影協會主席—職,於2007年辭世。
二戰期間他服役於美國海軍,並跟隨海軍驅逐艦聯絡船(USSSierraAD-18)於1945年10月12日至1946年2月5日在上海生活。這期間,他用自己的相機,在上海街頭捕捉到不少生動的普通人面孔,並將全部96張黑白照片匯成影集《上海1945》(Shanghai in 1945)。
影集中的第八張照片記錄的正是這個吃螃蟹的小男孩,而在拍攝者最初的圖說中只有簡簡單單的「Eating Crab」這兩個單詞,並沒有對圖片中的場景和小男孩的身份加以描述,更沒有提及「窮人靠吃陽澄湖大閘蟹度日」這樣的字眠。(文/見習記者 桂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