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湖農村中元節習俗:做安仔粿,你們知道安仔粿的樣子嗎

2020-12-06 懷舊的宇哥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也就是民間所稱的「七月半鬼仔節」。

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也就是施孤——用紙錢、香燭以及食物施祭孤魂野鬼,安撫他們的心,讓他們不要擾亂陽間秩序,以達到平安健康的目的。

在眾多的祭品中,不得不提到「粿」這種食物。

潮汕人做粿的歷史悠長。

據相關資料記載,古遠時先民們從中原南遷到潮汕地區,帶來了用麵食作為祭祀粿品的習慣。由於南方不產麥子,只能用大米來做粿品,「粿」就應運而生。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品種和花樣越來越多,也由此一些鄉村產生了自己的名優傳統粿品。潮汕民間大大小小的節日幾乎都會用到「粿」作為祭祀品之一。

正所謂「時節做時粿」,七月半的粿品更是特別!通常情況下,大部分節日的粿品均為紅桃粿,象徵生活紅紅火火,也有驅邪納吉的意義;而七月半卻有做安仔粿祭拜鬼神的習俗。

安仔,就是圖案的意思。安仔粿其實就是在團粿表面上印上圖案。粿胚分為紅、白兩種顏色。紅色的粿其實就是在做胚之前,將整團的粿胚加入紅色食用染料(民間俗稱「紅胭米」,色澤有點黑,但是只需要少量放入水中,便能染紅器皿中的水,狀如胭脂,呈粉狀,這大概也是其得名原因吧!)。

因為紅色是潮汕人心目中吉祥如意的象徵,所以若安仔粿胚是白色的(也就是說,做胚之時沒有加入「紅胭米」,)那麼待粿品蒸炊完畢陣放至熱氣消散之後,還需要用香上的竹籤蘸紅胭米所泡的水在粿品的正中點下小圓點,既美觀又圖個好意義。安仔粿的餡料一般是加了白砂糖的碎花生、碎綠豆或者是加了鹽的芋頭絲、糯米飯等等。

說到安仔粿,不能不提到「安仔粿印」。記得小時候,家裡的安仔粿印清一色都是黃土(潮汕人稱為「紅土」)燒制的,種類繁多,有的圖案是荔枝、石榴、桃子,有的圖案是魚、兔、公雞,有的圖案是燈籠、花朵、鳥類,更多的是刻有老仙翁、老伯公等神仙的圖形,真可謂豐富多彩,栩栩如生,製作工藝也頗為精湛。我們小孩子好玩,表面上是假裝幫助大人做粿,實際上是將安仔粿印當玩具把玩,感覺頗有趣味。

稍一不慎就打碎了,粿印落地,碎了!因此,奶奶和媽媽總是不讓我玩,我卻執拗地纏著她們。後來,安仔粿印得以改良,變成了塑料做的,十分耐用,拿在手中為「團粿」印上生動逼真的圖案顯得更加方便快捷了。可是,我卻覺得這樣的安仔粿印少了昔日那種古樸、神奇的韻味了。

其實,在我的印象裡,做粿的情景,無疑就是一幅幅氣氛濃鬱、和諧而熱鬧的民俗生活圖。當熱氣騰騰的粿品擺放在竹製蒸籠上,作為小孩子的我們早已垂涎三尺。

慈愛的奶奶總會挑粿胚破損、餡料外露或者品相難看的粿品讓我們解饞,嘴裡念叨著:未曾敬神先敬人!自己卻捨不得吃一個。

如今,奶奶年近期頤,時年八節再也不參與「做粿」,但是對於昔日做粿的習俗、對於頗具潮汕元素的方方面面她都津津樂道,這是我取之不盡的寶貴文化遺產,我格外珍惜!

在現在高節奏的社會生活中,很多人在節日裡都從簡從快,購買現成的節料粿品。

然而,在潮汕大地的許多村落,人們依然保持傳統節日做粿的習俗,那份傳統手藝值得點讚,那份虔誠與信仰更是令人嘆服!

圖文均為懷舊的宇哥原創。文章及部分圖片曾發表於《揭陽日報》

相關焦點

  • 棉湖農村中元節習俗:做安仔粿,你們知道安仔粿的樣子嗎
    通常情況下,大部分節日的粿品均為紅桃粿,象徵生活紅紅火火,也有驅邪納吉的意義;而七月半卻有做安仔粿祭拜鬼神的習俗。安仔,就是圖案的意思。安仔粿其實就是在團粿表面上印上圖案。粿胚分為紅、白兩種顏色。,不能不提到「安仔粿印」。
  • 潮汕中元節安仔粿,帶卡通韻味的美食
    潮汕粿品、琳琅滿目,韭菜粿、筍粿、紅桃粿,早已名聲在外,中元節的安仔粿您見過嗎! 「安仔粿」是用米粉與糯米粉和成薄胚,裡面包上糯米,芋絲,菜絲、豆泥等時令的餡料,然後放進「粿模」印成各種粿品
  • 南方,到底有多少粿粿粿粿粿粿?
    鹹水粿與燈盞粿丨零食界槓把子 江西上饒的「燈盞粿」,形如小燈盞的樣子,裡頭放上雪菜豆芽肉絲炒的料,一個不過嬰兒手掌大小,一口氣能吃好幾個。
  • 食在粿香,味在潮汕
    記得小時過年過節,最喜歡的便是看著母親忙碌做美味的樣子,那是一種很美的場景。母親提前一天把米浸水,泡松泡軟,以備用為磨漿炊「粿仔」。她還於晚上,把白白的麵粉倒入敞口的灰「瓷缽」中,加紅糖、加白色粉末的發本酵粉,和水揉捻至成麵團,才用布將缽口封住。
  • 鄭秀文獨自過中秋飛起安仔
    鄭秀文獨自過中秋飛起安仔(9月15日14:57)  雖然前晚是中秋佳節,但前晚鄭秀文出席《夏日的麼麼茶》慶功宴時,已表示會整晚留在家,與家裡人齊齊過節。問到會否走兩場,拜訪安仔﹙許志安﹚家人,Sammi﹙鄭之洋名﹚則避而不答,只謂:「你以為是拜年啊!有沒有送月餅給安仔父母?不用那麼老土啦,我那麼多朋友,如果逐個送不是要開月餅會。」
  • 潮汕粿品探訪 | 鼠殼粿,老鼠殼做的粿?!
    他很好的保存了許多中原大地的傳統習俗,同時也因地制宜發展了具有當地特色的飲食產業。說到潮汕的吃,一碗牛肉丸、一碟腸粉,是很多人心中潮汕美食的代表,但其實在潮汕人心目中,除了熱騰騰出籠的腸粉,手錘的牛肉丸,還有一樣重要的美食,佔據著潮汕人的日常生活,那就是「粿」。
  • 潮汕地區的鼠殼粿,是用這種野菜製作而成的,你們吃過嗎?
    在這裡有各種地域性強的美食,比如這種鼠殼粿就是用當地的一種植物來製作的。下文轉載自作者:生活驍事潮汕地區的鼠殼粿,是用這種野菜製作而成的,你們吃過嗎?中國的美食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中國的不同地方,有著各種各樣的小吃特色,這些特色小吃,總是能夠抓住人們的胃口,這其中,少不了的是好的食材,和好的做法,很多的中國特色小吃都是用野菜來製作的,你們知道嗎?
  • 潮汕人民:「粿」真好吃!
    別看是小巧精緻的一顆粿,它已經陪伴了潮人許久。傳說源於南下定居在潮汕地區的中原人,苦於沒有麵食可以祭拜祖先和神祇,便因地制宜,取南稻代替北麥,於是就成了「粿」。 一談到粿,便與潮汕人的祭祀這一習俗分不開。潮人信仰的神靈繁雜多樣,不同的時節祭拜的神不同。
  • 「安仔說國家安全」系列宣傳
    網絡上的諜影——「安仔說安全」之網絡篇_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page/s0630yps71y.html  3.「安仔說安全」之網絡篇:網絡上的諜影-生活-高清正版視頻在線觀看–愛奇藝  http://www.iqiyi.com/w_19ry52e92t.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  4.警惕網絡諜影!
  • 錢仔粿 鼠殼粿
    而用米粉蒸成薄片切成條狀的叫做「粿條」,所以潮語的所謂粿,實際就是別處所稱的糕,但包括的範圍又不單純是「糕」。採用米、麥以及其他雜糧所製成的副食品稱為「粿」的,除了潮屬各縣之外,閩南、海陸豐等地也是如此稱謂的。至於香港一些餐室的所謂「貴刁」,實質也是潮語「粿條」的譯音。在南洋做粿條生意的,都是華僑,它的製法根本和福建、潮州的相同,不過多加上些咖喱粉而已。
  • 閩南夜話|阿嬤做的糯米粿
    阿嬤做的糯米粿作者/林秀藝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閩南農村還不太富裕,逢年過節家家戶戶才會做些糕點阿嬤很會做糯米粿,我至今依然深深地懷念糯米粿的軟糯香甜。那時候,我們一大家子七口人住在土樓裡,兩間房僅有幾十平方米。家裡的灶間小小的,一米多寬的灶臺由磚土砌成,已經年邁的阿嬤,逢年過節就會在灶臺前忙碌,給我們做糯米粿。記得一年中阿嬤要做兩次糯米粿。阿嬤做糯米粿的糯米、花生和芝麻都是自家種的,糖也是村裡的糖廠生產的。
  • 潮汕粿,您們吃過哪些粿,這些還有印象
    導讀:潮州民間千家萬戶的家庭婦女都會做粿,製作的每道工序,都是前輩人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要求精功細做。大家好,我是小廚愛食尚,不知不覺已經快要接近兩個月,還是原來這個樣子,或許是自己不勤快吧!所以一直沒有起色。
  • 七月半中元節,潮汕中元節你知道哪些習俗?
    七月十五中元節,在潮汕地區俗稱「鬼節」、「七月半」、「祭孤」,在這一天,潮汕人有著許多的習俗。祭祖、搶孤、放焰口、演戲、遊燈等民俗活動。3、做七樣棵晶惠來縣中元節要做七樣棵晶,他們要模仿上元(元宵)節遊燈,做一個小小的遊樂。
  • 龍鬚水浴,插艾掛蒲,草粿梔粿,龍舟競渡,看看潮汕人的端午習俗
    潮汕人賽龍舟從詩中可以知道潮汕人的端午習俗有插艾消災、吃粽子和梔粿、賽龍舟等,那麼這些習俗究竟是怎樣的,且聽六甲番人講解如下:1、插艾掛蒲消災:插艾花是潮人端午很重要的習俗,這一習俗其它地方已不多見,但潮人至今保持。
  • 中秋節,九層粿
    山間特色,一盆九層粿 「鳳凰傳統習俗」 中秋節,九層粿 每逢中秋佳節 祭神拜祖少不了「九層粿」 這是一種延續幾百多年的習俗 中秋供奉九層粿 供得團團圓圓,供得平平安安
  • 紅桃粿,韭菜粿,菜頭粿,馬鈴薯粿誰最好吃
    潮汕人喜粿,每年每個時節都會做粿吃粿。粿——可以說是潮汕人的心頭好之一。吃粿已經成為潮汕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有的人家還是沿襲舊習,自己動手做粿。對於現代潮汕人來說,做粿源於氛圍,吃粿則源於傳統。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幾款常見的粿類。紅桃粿推薦指數:★★★★★一說起潮汕的粿,大多數人最先說出口的便是紅桃粿。粉粉嫩嫩的,其形如名,就像一個紅色的桃子。
  • 最受棉湖人歡迎的發粿!發得越大,財就越多!
    從臘月開始,家家戶戶就會忙碌著炊各種粿。小時候阿嫲說,一年到尾炊好粿,來年也一樣平安大吉。
  • 雨雨雨 又雙叒叕來,安仔汛期安全攻略請查收!
    近期,四川主汛期來臨 多地連續強降雨 致農村、山區等災害多發易發區域 泥石流、滑坡、山洪等次生災害頻發
  • 上饒:春食燈盞粿
    我想,粿味豐富,應是其中一妙。  白的、青的、黃的,圓的、扁的、長的,在大米做成的各色各樣的粿中,燈盞粿可謂是獨樹一幟,且喜好者眾。印象中,燈盞粿這種美味,並不受季節所限。在一些鉛山人開的餐館或是在鉛山當地的大街小巷,要來上一份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燈盞粿,還是件容易的事。  大凡一個有境界的「吃貨」,都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追求,並能持之以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