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阿里公布了新一輪的架構調整。阿里雲升級為阿里雲智能;天貓將升級成為「大天貓」,形成天貓事業群、天貓超市事業群、天貓進出口事業部三大板塊;新成立新零售技術事業群,人工智慧實驗室進入集團創新業務事業群;菜鳥網絡將相應調整陣型,成立超市物流團隊和天貓進出口物流團隊。
早在2016年9月的雲棲大會上,馬雲就說過,未來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如今,新零售的發展已經如火如荼,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中國新零售行業商業模式研究報告》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新零售市場規模為389.4億元。報告預測,未來,隨著用戶習慣的養成及新零售模式的成熟,預計2022年整個市場規模將達到18000億元左右,年均複合率或可達到115%。中國新零售行業未來大有可期。
菜鳥總裁萬霖也曾經表示,大家覺得物流市場上的211已經很快了,現在新零售下產生了一大批即時物流,都是小時級、分鐘級的送達,已經換道超車了。
據了解,阿里現在的新零售主要有天貓超市、餓了麼、淘鮮達、盒馬鮮生等。對應的新零售物流體系主要是萬象物流、蜂鳥配送、點我達、盒馬鮮生等。我們逐一來看一下阿里在新零售方面的物流體系:
天貓超市:首先是作為阿里的綜合性電商天貓超市,各種生鮮、生活用品等樣樣齊全。2018年9月,菜鳥牽頭其併購的上海萬象、南京晟邦、成都東駿、浙江芝麻開門及陝西黃馬甲幾家落地配公司成立「新零售配送聯盟」,區域型配送線上線下店鋪的商品,例如天貓超市商品配送的萬象物流,能夠在就近的倉庫實現當日達、次晨達、隔日達等。
2018年11月5日,天貓超市一小時達接入餓了麼配送。覆蓋了北上廣深等21個城市。接入了餓了麼配送後,天貓一小時達訂單量迅速提升,其中生鮮商品佔據了大多數訂單量。
餓了麼:2018年4月被阿里巴巴、螞蟻金服95億美元併購。餓了麼的餐飲配送主要是由蜂鳥速遞配送,主打同城快遞、同城配送、即時物流、O2O平臺配送服務等。
除了餐飲,蜂鳥騎手的配送服務還囊括了商超、醫藥、鮮花等類目。2018年7月,阿里零售通和餓了麼合作,雙方將天貓小店進行聯合運營,零售通助天貓小店科學管理,餓了麼為其提供線上銷售平臺,蜂鳥則提供24小時本地即時配送服務;8月,蜂鳥配送為星巴克打造「專星送」專屬配送團隊;10月,阿里健康攜手蜂鳥配送開通了「7x24小時,最快24分鐘送達」送藥服務;雙十二前夕,蜂鳥配送聯手淘寶,在全國8個城市推出了「淘寶速達」業務等。
點我達:點我達是一家「眾包模式的即時物流平臺」,致力於末端及時物流服務。在注重末端物流配送的新零售領域,點我達與菜鳥一直是深度業務合作,並聯合了線下屈臣氏、周大福、阿里健康等品牌實現門店發貨的「分鐘級」配送。此外,在菜鳥的ET實驗室發起的「駝峰計劃」中,點我達和菜鳥共同合作推進新型立體智慧物流網絡,提升末端物流服務體驗。
點我達分鐘級的配送背後離不開技術應用,將大數據用於系統派單和配送員管理中,實現智能調度、智能管控等完成派單最優化;建立配送員畫像、場景畫像,圍繞訂單周期、配送作業周期等進行全鏈路閉環管控和信用評級,並通過實行千人千面的全面激勵措施,實現低成本、高質量的配送服務,推動新零售的發展。
盒馬鮮生:O2O生鮮超市,2016年3月獲得過阿里巴巴投資的1.5億美元A輪融資。盒馬鮮生通過新技術將業務流程網絡化和數據化,提高配送時效。2018年9月,盒馬鮮生發布了「ReXOS」新零售作業系統,提供了包含門店、APP、倉儲物流、餐飲管理等一整套系統解決方案,實現線上線下的無縫對接。例如系統自動提示補貨、計算機自動調配員工工作安排等,大部分操作都是由計算機和人工智慧來解決的。
2018年12月,阿里巴巴集團宣布貓超生鮮運營權從易果集團轉交由盒馬管理,進一步打通線上線下推進阿里生鮮全鏈能力。易果集團發揮供應鏈、冷鏈物流和新零售賦能的全鏈路優勢為盒馬、大潤發、貓超生鮮、餓了麼等阿里生態新零售、新餐飲進行賦能。盒馬則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優質生鮮產品和服務。
淘鮮達:淘鮮達是手機淘寶首頁的一個入口,消費者打開手機淘寶點入淘鮮達頻道,就可以享受線上訂單一小時送達。淘鮮達主要是接入了盒馬、大潤發、盒小馬、三江購物等一下?傳統的線下商超,讓消費者不用出門逛超市也能夠買到超市的東西。
2018年12月,阿里巴巴宣布成立天貓超市事業群,整合原有天貓超市和淘鮮達業務,並和阿里大生態內的大賣場、超市等緊密合作,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超市新零售模式。2018年雙十二的時候,天貓超市事業群便宣布了主打生鮮百貨1小時達的淘鮮達目前已開通269個城市,有660家線下商超門店參戰1212雙12?,其中華東門店數佔到290家。
餓了麼旗下的蜂鳥配送如今已不再像以往只配送餐飲,也涉及了生鮮、醫藥等品類,還配送天貓超市、天貓小店、阿里健康、淘寶商品等,不再局限於餐飲方面,無限打破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可能性。同時,在本地生活服務數位化進程中,蜂鳥騎手提供的分鐘級配送服務也正在給品牌、行業和區域帶來新的想像力;盒馬鮮生也不斷拓展新零售物流領域,與易果旗下的安鮮達合作,餓了麼接入,共同推進生鮮品類的生活化服務;點我達開啟本地生活的即時配送服務,配送線下門店的商品。
正如菜鳥總裁萬霖所說,隨著快遞業務量的增大、新零售等新業態的出現,未來物流的服務質量、末端、環保等壓力都不是任何一家公司單獨能解決的,都需要整個行業用協同共享的辦法去解決。
通過盤點阿里的新零售物流,億歐物流發現有以下幾點:
第一,行業數位化與區域數位化互為拉動,促成了廣大商戶進階到「門店+網店+配送倉」的新模式,且新零售物流輻射範圍基本上是3公裡以內和附近有線下門店的用戶群體,同時線上線下一盤貨,門店成為物流前端支點是新零售影響物流發展的趨勢;
第二,新零售物流和即時物流相互承載,新零售推動即時物流的發展,即時物流以往由211達發展到如今的分鐘級配送、小時級配送,時效上大大提升。即時物流促進新零售發展,新零售的核心要義在於「網上下單、門店發貨」,在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化進程中關鍵就在於線上網際網路和線下實體店終端形成的合力,合力背後靠的是「分鐘級」、「小時級」的即時物流支撐;
第三,新零售小店不再限制於一家即時物流平臺,門店的貨物配送可通過點我達、蜂鳥配送、盒馬外賣等多方即時物流配送,即時物流配送範圍也不限制於餐飲、商超等領域,並與線上門店、生鮮小店等店面合作,新零售與即時物流的相互滲透,加速了雙方的迅速發展;
第四,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平臺、自動分揀設備等黑技術的應用,使得線上店鋪、線下店鋪、物流平臺融合迅速,賣家收到系統訂單即時匹配貨物,物流平臺推送給送貨人信息接單,一系列操作都將帶給消費者快渠道、無縫化、個性化的體驗。
雖然新零售物流市場需求巨大,但整個行業仍存在多個痛點和短板。在業內人士看來,即時物流雖滿足了短期內企業與消費者對物流時效的需求,但配送質量問題卻並成為了服務鏈條的關鍵點。
首先,從企業方面來看,企業未成規模效益,價格體系、服務標準不規範,市場細分不明確。而且企業對資本依賴性較大,一旦資本市場遇冷,依靠補貼吸引用戶的經營方式將受到阻礙;其次,再從配送端來看,即時配送人員分散,管理難度大。而大量的即時物流訂單需要更多的配送人員數量,目前配送人員數量無法實現所有類型商品的即時配送。
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劉大成認為,即時物流焦點集中在「快」。「快」成了最核心的要素,就會對其他要素造成衝擊,例如成本、服務、品牌等可能被忽略。此外,由於市場集中度不高,也就出現了其規模化及網絡化程度低,難以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
「目前,雖然一些平臺已經建立起來,但成本很高,體驗也沒有明顯提升,要看市場、資本方及運營方能否有足夠的耐心和堅定的意志去培育這種新模式,等待其成長和完善。」劉大成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