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後阿里巴巴95億美元收購餓了麼的傳言,在今天終於塵埃落定。今天上午,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與餓了麼聯合宣布,阿里已經籤訂收購協議,將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對餓了麼完成全資收購。而從張旭豪不再擔任CEO、轉而擔任阿里CEO張勇的新零售特別助理來看,此次收購應該是現金為主、換股為輔——否則百度的股份也不好處理。
還沒有迎來上市的餓了麼,最終還是選擇投到阿里的懷抱裡。
說起來,這已經不是餓了麼和阿里的第一次資本合作。從2016年4月宣布獲得阿里和螞蟻金服12.5億美元融資開始,到去年的5月再獲阿里10億美元的增資,餓了麼總共獲得了 22.5億美元的融資。先投資再收購也是阿里巴巴一直以來的投資風格。
這次阿里不再選擇增資,而是以95億美元直接收購,作為餓了麼的頭號大股東,還有口碑加持的阿里,為什麼還要「費勁」做這個事呢?答案是為了更好的整合。
外賣市場進入雙巨頭時代
我們都知道,如今不僅是打車市場,就連外賣市場,也是接近壟斷的趨勢。前幾年還有個百度外賣來分庭抗禮,而後被餓了麼收購,外賣市場可以說是形成了美團,餓了麼兩家獨大的競爭格局,而且據中國行業研究報告網發布的《2018年外賣市場現狀和和發展情景》來看:
「中國的外賣市場從2011年開始就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其中,在2016年市場規模達到1662.4億美元,增長率高達33%,到2017年,市場規模達到了2045.6億美元,增長開始放緩,其中, 20-25歲的年輕人是消費主力,女性更偏愛外賣訂餐,而午餐,晚餐的外賣訂單佔比高達82%」。
曾經的紅黃藍外賣騎士,也成為中國街頭的一道風景線,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便捷,也成為餐飲市場最大的增量。目前,滴滴正在摩拳擦掌,入局外賣,不過短期內,外賣市場將是阿里和美團的遊戲。
阿里整合餓了麼不是要懟美團
有人說,阿里此舉是要懟美團,作為被投資方,美團曾是阿里的小弟,不過後來加入了騰訊陣營,雖然目前阿里巴巴仍然持有其一定股份,不過兩者關係鬧得比較僵,特別是美團CEO王興,還偶爾在公開場合說一些讓馬雲不爽的話,特別是在接受《財經》採訪時,王興點評阿里說:「從戰鬥力來說,阿里非常強,但如果他們各方面做得更有底線一點,我會更尊敬他們。」更是將自己直接放到了阿里的對立面。
所以,有人說馬雲要賭氣拿下餓了麼懟美團。外賣是美團三駕馬車(餐飲、到店和酒旅)的頭馬,阿里如果大力做外賣也會讓王興夠難受的。
不過我認為,馬雲這樣的大佬,一直面臨各種評價,而且王興是在商言商,所以阿里是不會因為言論或者站隊這樣的事,花近百億美元買一個外賣平臺的。百億美元的案子,肯定是因為利益,而且是根本利益,答案就是新零售。
表面上看,外賣業務與阿里巴巴的電商戰略有關聯,但關聯不大,兩年前確實是這樣的,所以當時阿里巴巴對於餓了麼採取了投資佔股的策略,讓其與口碑協同做O2O,懟美團點評和百度外賣,核心是給支付寶找線下場景,後來百度外賣與餓了麼合併,餓了麼+百度外賣的戰略價值變得更大,此前也有消息稱,阿里可能還會將百度糯米整合過來,糯米+餓了麼+百度外賣+口碑就是一個對標美團的生活服務平臺。
餓了麼對阿里新零售的場景價值
不過,市場是動態變化的,O2O什麼的概念已經沒人提了,阿里巴巴最近一年的拓展重心是新零售。此前已與蘇寧、銀泰、三江購物、聯華超市、高鑫零售等傳統實體零售店戰略合作,通過零售通等系統實現了對屈臣氏、周黑鴨等實體零售巨頭的接入,此外還通過天貓小店的眾包模式,進入社區店,最終結果就是,阿里巴巴擁有了一個無限接近消費者的門店網絡,這個網絡的門店數量,超過任何一家實體零售巨頭,可以覆蓋所有城市人群。
想要做新零售的不只是阿里,騰訊最近也在密集布局,剛剛與京東聯手入股步步高,如果不算京東的新零售布局,騰訊還投資了永輝、海瀾之家、每日優鮮等新零售場景型業務。
此前大家對新零售的布局還集中在商超這個場景上,因為上一個階段的新零售大戰也是行動支付大戰的延續——當二維碼進入到各種線下交易場景後,在會員管理、智能營銷、C2B定製、物流、金融甚至供應鏈上進行更多深度合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當商超搶得差不多後,更多的新零售場景就被爭搶,比如阿里巴巴在本月以54.53億元的資金拿下了居然之家15%的股份。餓了麼雖說沒有自己的門店,不過卻擁有至關重要的線下新零售場景,即泛餐飲類實體,收購餓了麼有利於阿里巴巴整合這些場景到新零售版圖。
阿里此前就在大力做盒馬鮮生、做生鮮電商,與餓了麼也可以有很好的結合,說白了阿里在生鮮零售和本地新零售上會有更多動作,來實現更多消費場景的覆蓋,讓你可以隨時隨地因為各種需求買買買。
事實上,在宣布收購消息的內部信中,阿里巴巴CEO張勇也明確了這個目標:
「餓了麼將依託阿里集團數字經濟生態的商業基礎設施,與阿里眾多業務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成為阿里新零售戰略的一支重要力量。」
此次收購完成後,阿里巴巴將以餐飲作為本地生活服務的切入點,以餓了麼作為本地生活服務最高頻應用之一的外賣服務,結合口碑以數據技術賦能線下餐飲商家的到店服務,產生化學反應,形成對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全新拓展。同時,餓了麼依託外賣服務形成的龐大立體的本地即時配送網絡,將協同阿里新零售「三公裡理想生活圈」,盒馬「半小時達」和24小時家庭救急服務,「天貓超市一小時達」,眾多一線品牌「線上下單門店發貨二小時達」等一起,成為支撐各種新零售場景的物流基礎設施。
餓了麼原CEO張旭豪也成了張勇新零售戰略特別助理。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王磊(花名:昆陽)將出任餓了麼CEO。
同城物流能力對阿里很重要
餓了麼以及百度外賣此前積攢的同城物流配送能力,也是阿里新零售在重點布局的能力。百度外賣和餓了麼有自己的紅藍物流騎士隊伍,同時百度外賣也一直宣稱有很強的智能物流能力——可以通過大數據來對外賣騎士的派單和路線進行智能規劃。
在與百度外賣合併後,餓了麼第一時間就用上了智能配送技術,據餓了麼首批測試的30個城市數據顯示,智能調度使配送時長縮短至28.62分鐘,準時率和好評率均達99%。在兩者合併後的首個發布會「未來物流」發布會上,餓了麼CEO張旭豪親自出席並表示:「未來10年,人工智慧和OMO(Online Merge Offline)將推動即時配送發展成繼商家自配送、勞動密集型配送平臺後的3.0形態——技術密集型配送平臺。」說白了,基於AI的本地智能物流會是餓了麼未來的重點。
餓了麼的配送能力,現在看上去是送盒飯什麼的。在跟菜鳥結合後,就可以送你家附近的門店的各種商品,比如屈臣氏的、便利店的、商超的,下單後,很多東西都可以用電動車給你送過來。
95億美元的估值只因阿里大方
最後說說估值,95億美元有點嚇人——差點就是百億美元公司了,目前進入百億級別的尚未上市的獨角獸就幾家:螞蟻、美團點評、滴滴和頭條。
去年5月,阿里巴巴及其旗下的螞蟻金服將向餓了麼投資至少10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這輪融資後,餓了麼的估值將達到55億美元-60億美元。去年8月,百度外賣和餓了麼合併,前者估值大概在5億美元。兩者加起來,也不過是60億美元到65億美元。
半年的時間,餓了麼+百度外賣的估值從60億美元左右,上升到了95億美元,漲了一半。不過鑑於外賣市場已經進入成熟期,最近半年業務的成長,要說有50%估計也沒太大說服力。
為什麼阿里肯出這麼高的價格呢?我想,一方面,是百度外賣+餓了麼合併後1+1>2的平臺效應,合併之日的價值就不是原有估值的簡單相加;另一方面,還是因為阿里巴巴對於新零售戰略的重點布局,所以願意花大錢。此前有消息稱滴滴等機構也有意投資餓了麼,而且餓了麼+百度外賣未來完全有機會獨立上市,阿里巴巴能夠全資收購,應該也是開出了一個餓了麼團隊和其股東無法拒絕的高價。
對於餓了麼團隊來說,進入阿里體系有了與美團PK的資源和資金,美團在去年10月完成了40億美元融資,現在阿里收購餓了麼,再加上做打車業務的需要,美團必須儘快完成新一輪融資。當然,餓了麼的創始團隊,以及百度外賣創始團隊、百度,也都可以從這筆交易套現。
這下看來,以後的外賣市場越來越好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