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美國的Ryan Labar不久前在江西景德鎮度過了45歲的生日,而今年也是他「漂」在這座「千年瓷都」裡的第5個年頭。 李韻涵 攝
來自美國的Ryan Labar不久前在江西景德鎮度過了45歲的生日,而今年也是他「漂」在這座「千年瓷都」裡的第5個年頭。 李韻涵 攝
中新網景德鎮9月1日電 題:千年瓷都裡的「洋景漂」:這裡的一切都吸引著我
作者 李韻涵
來自美國的Ryan Labar不久前在江西景德鎮度過了45歲的生日,而今年也是他「漂」在這座「千年瓷都」裡的第5個年頭。5年間,他從一位外來藝術家,變成了一名「瓷都通」。
Ryan Labar的工作室一角。 李韻涵 攝
「我本該成為一名醫生的,但我在研究生時期對陶瓷感興趣,便追隨著陶瓷發展的歷史來到了中國。」Ryan Labar的本科專業是生物與化學,研究生期間的專業方向是傳統陶藝,機緣巧合之下來到中國,成為最早被邀請到景德鎮陶溪川國際工作室的藝術家之一,隨後紮根景德鎮,成為一名「景漂」。
「這裡的一切都吸引著我,我認為景德鎮就像宗教意義上的麥加聖城一樣,是陶瓷的一個發展中心。所有陶藝家或者任何跟陶藝有關的人都應該來拜訪景德鎮一次。」在Ryan Labar看來,自己愛上景德鎮這座城市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它厚重的陶瓷歷史文化,更是因為這座城市的藝術氛圍與氣質和自己的作品相符。
「文化的差異性是我剛來這裡時面臨的最大困難,如今已經十分適應了。」如今的Ryan Labar已從最開始的不適應,到成為一個「瓷都通」。他在這裡開設自己的工作室,結交當地的朋友,走遍瓷都風景,養了一貓一狗,甚至在這裡收穫了自己的愛情。
不僅如此,Ryan Labar還在這裡收穫了一個獨特的中文名——「喇叭」。「我的朋友們覺得我聲音大又話多。」Ryan Labar笑著解釋道。
Ryan Labar正在向記者展示自己的作品。 李韻涵 攝
走進Ryan Labar的工作室,各種造型各異的作品便映入眼帘。「雖然我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像西方的現代藝術一樣抽象,但我作品的原材料以及製作手法,都是景德鎮傳統的制瓷技藝。」Ryan Labar在美國學習的是傳統陶藝,但在他來到中國景德鎮之後,他的作品深深烙上了「景德鎮符號」。
目前,Ryan Labar的大多數作品被國內外五星級高端酒店買走。此外,藝術畫廊也是他作品的主要去向之一。「最近和巴黎的一個畫廊談妥了,畫廊將會把我的作品在歐洲進行一個展示。」
在景德鎮的5年間,Ryan Labar從一位外來藝術家,變成了一名「瓷都通」。 李韻涵 攝
談及作品的銷售,Ryan Labar十分激動。「最吸引我的便是中國社會這樣的一個發展速度。而且它不僅僅是發展速度之快,同時機會之多也是令我驚訝的。」Ryan Labar隨後一一列舉自己最近接到的作品邀約。
「於我而言,西方的藝術市場沒有中國的那麼有生機,這裡的藝術市場是良性循環的。」Ryan Labar坦言,正是中國諸多的發展機會和景德鎮得天獨厚的發展環境,使自己的想法可以實現,並且推著自己一直向前走,不斷進行再創作。
在景德鎮的5年間,Ryan Labar也見證了這座城市的成長。「在我剛來到陶溪川的時候這邊還沒有建好,但如今已經多了很多新興的建築。」在Ryan Labar看來,景德鎮也像一個藝術家一樣,在通過城市的建設與發展來彰顯自己的個性。
在工作閒暇之餘,Ryan Labar便在自己的工作室逗貓遛狗,也會自己開車前往中國其他城市遊玩,目前已經去過往南京、蘇州等地。「我正在慢慢適應整個中國這樣的一個生活的節奏。」(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