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場所文明行為大家談」丨隨地吐痰隨處可見,整治不能一罰了之

2020-12-14 蘭州日報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葛強

為貫徹蘭州市委、市政府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總體部署,進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整體文明程度,大力倡導市民文明言行,培育文明社會風尚,提高市民群眾對創建工作的知曉率、參與率和滿意度,深入推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我市制定《開展公共場所吸菸、亂扔菸頭、亂潑亂倒、隨地吐痰、亂吐口香糖整治月活動實施方案》並從6月1日至6月30日開始在全市各類公共場所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公共場所吸菸、亂扔菸頭、亂潑亂倒、隨地吐痰、亂吐口香糖"整治月活動。為此本報開展了"公共場所文明行為大家談"話題,將針對這五類不文明行為展開討論,同時希望廣大市民積極參與,提出自己的建議和見解,共同推動整治我市公共場所不文明整治方案的貫徹和實施。

記者觀察:

一座城市的品位不是體現在鋼筋水泥堆砌而成的高樓大廈上,而是體現在市民的素質上。在我們周圍,一些人的不文明行為既妨礙了他人,也損害了城市的形象。創建文明城市需要每個市民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摒棄陋習,不隨地吐痰。據了解,隨地吐痰的不文明行文是我市市民最厭惡的不文明現象之一。近日,記者實地走訪發現,雖然市民很厭惡隨地吐痰,但是這種不文明行為仍比較常見。

張掖路步行街是蘭州市一條環境衛生比較好的街道,但記者走訪中發現隨地吐痰的現象在這裡屢見不鮮。記者在張掖路步行街上看到,雖然街道比較乾淨,但隔幾步就能看到有明顯的痰漬。記者在五六分鐘的時間裡,就發現兩位市民隨意吐痰。一位中年男子從記者身邊走過,沒走幾步,只聽咳嗽一聲,"呸 …… "一口痰飛到地上。在蘭大二院門口,記者看到,一位老人走出大門,低頭就是一口痰。對於這樣的行為,來看病的馬女士說,醫院人流量大,病人也多,來醫院的一般都是來看病的,隨地吐痰容易傳播病菌,"這樣的行為很不文明。"

隨地吐痰也給環衛工人帶來了不便。"平常的垃圾容易掃,但是痰很麻煩。"採訪中一位環衛工人告訴記者,特別是紙屑沾到痰上,幹了以後,有時掃不出來。另外,市民經常往綠化帶吐痰,可能他們覺得那邊比較隱蔽,隨意就是一吐。隨後記者在一公交車站看到,一位年輕的小夥子在等車的時候,5分鐘時間內吐了兩口痰,吐完後還用腳在地上搓。環衛工人張女士說,發現一些市民隨地吐痰,她們有時候也上前提醒,遇上講理的還好,遇不上講理的還會造成摩擦。通過調查發現,城市中斑斑痰跡還真不少,隨地吐痰的人大有人在。一些人還認為,自己不吐痰,別人也會吐。區區一口痰,是沒什麼大不了的事。

"隨地吐痰的討厭 , 吐『飛痰』的更討厭 ! "市民魏女士告訴記者,幾天前 , 她打車去五里舖 , 開著開著 , 司機搖下車窗 , 然後飛快地向外面吐了一口痰 , "當時我正好坐在駕駛座後面 , 而且後車窗也開著,司機吐得太突然 , 我根本來不及反應 , 但真的感覺有唾沫飆到我臉上 , 太噁心了 ! "當時 , 她就與司機吵了起來 , 司機說大家都這麼吐 , 反認為她在多事。採訪中記者發現 , 一些私家車主也有這樣的行為 , 開車中搖下車窗就開吐。對於為何不將痰先吐到紙巾上 , 然後丟垃圾桶的問題,許多司機認為本來開車就要集中精神 , 哪來功夫先吐在紙上。另一私家車主則認為 , 大家都這麼吐痰 , 吐習慣了。

採訪中,許多市民對隨地吐痰的不文明現象深惡痛絕,市民孫先生說,隨地吐痰在城市中很常見,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陋習,這不僅僅不雅觀,也極不文明。其實大家只要隨身攜帶紙巾,喉嚨不舒服有痰是很正常的事,大可以用紙巾包好,丟到垃圾桶中。市民陳先生說,一些人流密集的地方更容易出現隨地吐痰的行為,比如汽車站。每次出差外地,一靠近汽車站就會發現有人隨地吐痰,因為這裡人流量大,素質也參差不齊。雖然到處都有禁止隨地吐痰的標識,但總會有人忽視,隨意吐痰。市民許先生說,他最厭惡隨地吐痰,特別是有些人吐痰前還要"醞釀",咳得很大聲,喉嚨呼嚕幾聲,再吐出來,最後還要用腳碾幾下,這畫面真是想起來都覺得不舒服。確實有些人隨地吐痰成了習慣,每個人應該懂得常識,支配習慣,而不能讓習慣支配人,你這一吐,丟掉的是你的修養。

記者從醫院了解到,隨地吐痰既破壞公共衛生,又影響他人健康。很多人的痰中帶有病菌,痰裡的結核桿菌生命力很強,在陰暗潮溼的地方,可以存活七八個月之久。此外,還有很多種病也是通過空氣傳染的,如麻疹、流感、流腦等。

本期話題: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不文明行為應該怎麼辦? 誠邀您對此展開討論並提出解決方法

網友"一路向西"建議,整治隨地吐痰不文明行為應加強公益宣傳,著力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質。比如拍攝了以"愛護環境,關心關愛環衛工人"為主題的公益宣傳廣告,在戶外廣告牌、商圈大型LED顯示屏、樓宇電視、公交移動電視、市政圍擋、市政設施上開展公益宣傳。開展文明勸導活動,在街頭開展不文明行文勸導。

對於隨地吐痰、亂扔菸蒂等現象,蘭州市一社會科學的專家認為,罰款是有必要的,主要起到教育的作用。但是,如果光是處罰,又容易引發市民的反彈心理,也不利於解決問題。可以考慮綜合多種手段來引導市民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比如說,中國人都是好面子的,如果有破壞環境的行為,可以考慮在媒體上曝光,或者強制其參加一些環境保護的公益活動,不一定要用罰款。"

網友"風情月淡"認為,首先要臺相關的規定,對隨地吐痰行為有一定的懲罰和監督方法;其次媒體多播放出版相關的小視頻和圖片等,宣傳文明行為;並建立獎勵機制,對堅持做到不隨地吐痰的市民進行獎勵,可以發小紅包,溫馨小禮物等,提高市民文明榮譽感。

措施:"誰吐痰罰誰打掃!"

網友"楓葉紅了"建議,從重處罰,隨地吐痰罰100元。如果隨地吐痰的人不繳罰款的話,就讓吐痰者把地上所有的痰都打掃乾淨,讓其知道打掃起來有多難。對於司機開車往外吐痰行為,應給予扣分或罰款的處罰。

市民馬先生認為,要從根本上減少"源頭"。應從小環境入手,灑水掃地,溼布擦拭,減少灰塵,加強公共場所的清潔;宣傳教育,讓大家遠離菸草,不吸菸,從而不產生痰;加大媒體宣傳,形成一個氛圍,教育大家要餐後漱口、刷牙等,這些都有助於不產生痰、減少痰的產生機會。其次要有吐痰地方,不是"隨地",而是為大家確定地方,提供吐痰的位置。公共場所要多設置痰盂、垃圾桶,從而減少隨地吐痰現象的發生;在人員密集的地方提供紙巾、清潔袋,方便人們。公共衛生產業要加大投入,要科學規劃、合理配置各種必要的設施,並且及時維護衛生硬體設施,為人們提供便利條件。另外要加大處罰和監督的力度,公共場所有禁止隨地吐痰規則、法規,要有人來處理、矯正隨地吐痰行為。另外要利用輿論導向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文明觀念。

提示:下一篇「公共場所文明行為大家談」為公共場所亂吐口香糖不文明行為應該怎麼辦? 市民可以將自己的觀點發送至184423139@QQ.com,也可以將有針對性、有典型性的建議發送到本報微信平臺或者微博,或撥打本報新聞熱線6132888反映。

相關焦點

  • 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大家談 - 山西日報數字報
    其中,規定在山西省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將面臨最高500元的罰款。今天,本版推出「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大家談」專欄,旨在引起大家的重視,切實做到不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隨地吐痰害處大  痰是從人的鼻、喉、氣管、支氣管、肺臟等呼吸道產生的,經口腔排出。
  • 《文明創建大家談》:守護城市潔淨,杜絕隨地吐痰!
    來看下一條,公共場所隨地吐痰,既不文明,也不衛生,也反映出一個人的文明素質。如果管不住自己的口,不顧他人感受,我行我素,一吐為快,不僅影響自身形象,也於我市的創城大氛圍格格不入。今天的《文明創建大家談》,我們就請廣大市民談談對隨地吐痰的看法。
  • 我省立法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按照《山西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條例》的規定,在本責任區內設置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明顯標識,勸阻隨地吐痰行為,及時清除痰漬,並建立健全本單位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章制度,對所屬工作人員在本單位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行為進行處理。
  • 隨地吐痰 罰你馬上揩乾淨
    喜歡隨地吐痰的市民可要注意了,從現在起,一旦被認定為隨地吐痰,協管員當場就會要求你清理被汙染的地面,如果你不願意清理,就會挨罰款。  專項清理:拿「隨地吐痰」開刀  昨日,成都市城管執法局直屬支隊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今年,成都將全面倡導文明,專項清理隨地吐痰、亂扔果皮紙屑等不文明行為,城管執法協管員將是清理隨地吐痰的生力軍。」
  • 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將成為違法行為
    通過法治手段促進社會公德和文明行為的養成,山西省出臺省級地方性法規——  公民在公共場所咳嗽、打噴嚏時應當遮掩口鼻,吐痰時應當用紙巾等包裹痰液並放入垃圾箱內;患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的公民在公共場所應當佩戴口罩;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政處罰記錄將納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統
  • 向隨地吐痰說「不」!
    向隨地吐痰說「不」!6月1日起,市民在公共場所不可再一「吐」為快。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從2020年6月1日起施行。
  • 治理隨地吐痰 「最高罰500元」不是關鍵
    山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日前表決通過《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規定提出,在圖書館、超市、公園、電梯轎廂等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且拒不清除痰漬的,將處以一百至五百元不等的罰款。(5月17日珠海特區報)  疫情還在,治理隨地吐痰就顯得尤為重要。
  • 山西立法規範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為
    人民網太原5月15日電15日,從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傳來消息,《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將從2020年6月1日起施行。由此,該《規定》成為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
  • 勿隨地吐痰 共同維護城市文明
    5月15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自6月1日起施行。這是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這位市民感到很羞愧,為了給身邊年幼的兒子樹立文明形象,他到一旁的小賣部買來溼巾,清除了地面上的痰漬。  5月15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自6月1日起施行。這是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
  • 最高可罰500元!《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6月1日起施行
    5月15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該法規成為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將於6月1日起施行。在公共場所吐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行政部門或者其依法委託的單位責令清除痰漬,並可以予以警告;拒不清除的,可以按照規定予以處罰。
  • 每經14點|山西出臺全國首部規範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為地方性法規;6...
    每經編輯:畢陸名1丨山西出臺全國首部規範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為地方性法規據央視新聞16日消息,5月15日,山西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以達到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陋習,預防和控制傳染性疾病的傳播,提高公民公共衛生意識和文明素養,營造健康衛生的公共環境,保障公民身體健康的目的。
  • 山西出臺省級地方性法規——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將成為違法行為
    《規定》),這是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旨在通過法治手段促進社會公德和文明行為的養成。「小切口」入手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眾所周知,隨地吐痰既不衛生也不文明,人們對此深惡痛絕,卻又屢禁不止。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斷深入,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為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的重大危害,再次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 @大家,禁止隨地吐痰 養成文明衛生習慣
    5月28日,區婦聯組織開展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宣傳活動。工作人員通過進社區、懸掛橫幅、發放宣傳單等方式,將「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這一倡議落到實處。市民郭喜文說,禁止隨地吐痰的這個規定很好,對我們群眾有很大好處,可以防止傳染病的發生。通過開展此次宣傳活動,進一步增強了大家的環保意識,並號召大家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養成文明、節約、綠色的消費方式和生活習慣,從自身做起,節能減排,倡導環保生活,保衛碧水藍天。
  • 王景瑞:公共場所隨地吐痰髒了誰?
    隨著中國公民旅遊人數的迅速增長,一些公民在旅遊中的不文明行為時有發生,影響了中國「禮儀之邦」的形象。中國遊客在出國遊中公共場合大聲喧譁、不守秩序不排隊、不良的衛生習慣等三大陋習,正使國外一些高端酒店把中國團隊列入不受歡迎的遊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這種陋習早已成為眾矢之的。無論在全球,還是中國本土的旅遊景區,諸如「請不要隨地吐痰」、「請不要大聲喧譁」的警示標語都用中文書寫。
  • 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忻州發布實施細則
    《規定》中提出,鼓勵、支持志願組織、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參與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宣傳和監督。任何組織和公民可以勸阻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為,對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為可以通過撥打舉報電話、向舉報平臺發送視頻等方式進行舉報。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應當設立舉報電話,建立舉報平臺,保護舉報人身份信息安全,在查實舉報情況後可以給予舉報人一定的獎勵。
  • 太原市集中宣傳《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
    太原市集中宣傳《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李新春調研宣傳活動《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於2020年6月1日起施行。《規定》是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規定》在全市的全面有效施行,迅速部署、馬上行動,集中開展為期10天的宣傳活動,60餘家機關單位積極參與,在城市道路兩側、火車站、公園等處設置宣傳點,通過現場諮詢、發放宣傳資料、知識問答等形式,與市民群眾「面對面」開展《規定》宣傳解讀活動。
  • 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 - 山西新聞網
    第六條 各級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應當指導、協調、督促、檢查公共衛生文明行為促進工作,組織開展公共衛生文明行為的宣傳、教育、引導,將公共場所隨地吐痰治理情況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體系並進行考核評估。
  • @市直機關廣大黨員丨堅決杜絕隨地吐痰等不文明行為
    文明健康 黨員先行——致市直機關廣大共產黨員倡議書市直機關廣大黨員:6月1日起實施的《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是全國首部專門聚焦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為認真貫徹落實好《規定》,大力弘揚時代新風,堅決杜絕隨地吐痰等不文明行為,打造乾淨整潔的城市環境,在此,市直工委特向市直機關廣大黨員發出如下倡議:一 增強政治意識,爭做文明風尚的「宣傳員」。
  • 鄭州首次為文明立法 下月起隨地吐痰拒不清理者罰50
    鄭州首次為文明立法 下月起隨地吐痰拒不清理者罰50核心提示丨7月1日起,《鄭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將正式施行。市民隨地吐痰、便溺,現場拒不整改的,將「吃」到50元的罰單。行人、非機動車違法出行、擾亂交通秩序的會受到一定的處罰,下一步將與誠信體系建設掛鈎。
  • 我省「嚴管重罰」遏制隨地吐痰不文明行為
    我省「嚴管重罰」遏制隨地吐痰不文明行為 2020-06-22 20: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