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將成為違法行為

2020-12-14 中國文明網

通過法治手段促進社會公德和文明行為的養成,山西省出臺省級地方性法規——

  公民在公共場所咳嗽、打噴嚏時應當遮掩口鼻,吐痰時應當用紙巾等包裹痰液並放入垃圾箱內;患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的公民在公共場所應當佩戴口罩;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政處罰記錄將納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統……5月15日,山西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這是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旨在通過法治手段促進社會公德和文明行為的養成。法規將於6月1日起實施。

  「小切口」入手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

  眾所周知,隨地吐痰既不衛生也不文明,人們對此深惡痛絕,卻又屢禁不止。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斷深入,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為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的重大危害,再次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醫學研究表明,常人一口痰,至少含有5000萬個細菌,病人一口痰中細菌數量更多達2億個以上。以新冠病毒為例,在空氣中最多可以存活3個小時,但在痰液中則可存活39天。

  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副主任王嶽紅表示,制定《規定》,運用法治手段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為,既十分必要,也非常迫切。這是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委決策部署,從「小切口」入手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的務實舉措;是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提升公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積極探索;是倡導健康生活方式,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迫切需要。

  王嶽紅介紹,目前,針對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為,雖然山西省愛國衛生管理條例和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條例中部分條款作了規定,但比較原則,缺乏可操作性,存在約束力不強、效果不夠明顯等問題。隨地吐痰陋習雖然屬於道德範疇,要靠個人的自覺自律,但道德養成和踐行離不開法的約束,必須把實踐中廣泛認同、較為成熟、操作性強的道德要求及時上升為法規規範,從法治上引導全社會崇法向善。省人大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積極探索「小切口」立法新模式,按照「精細化」要求,能明確儘量明確,能具體儘量具體,切實做到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創新制度設計,完備共治共建共享機制

  省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成斌介紹,《規定》建立了完備的共治、共建、共享機制,推動構建政府、社會、公民「三位一體」齊抓共管、同監督、共分享的格局。其中在制度設計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不少制度都帶有創製性。

  《規定》具體規定了禁止隨地吐痰的公共場所,不僅包括圖書館、商場、咖啡廳、居民小區等文體活動場所、經營場所、休閒娛樂場所、公共活動場所等,還包括停車場、高速公路服務區、電梯轎廂等。為強化政府及有關部門責任的落實,規定將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情況,納入文明城市、文明單位、文明家庭、衛生城鎮創建、健康城鎮建設等考核評價體系。

  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為的治理,涉及場所多、範圍大、監管難,單靠政府和城市管理執法等部門的力量,難以讓法條落下去、活起來。為此,《規定》明確了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治理責任和責任區;規定了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可以與居委會、村委會、公共場所經營者或者管理單位籤訂共建、共治協議,共同治理隨地吐痰行為,突出了社會責任的發揮優勢。

  借鑑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群眾廣泛參與的成功經驗,《規定》還明確:任何組織和個人有權勸阻、舉報隨地吐痰行為;要設立公益宣傳監督崗位,聘用低收入家庭成員協助宣傳監督;鼓勵市縣兩級政府探索建立環衛保潔人員、交通協管人員等群眾參與治理管理的工作模式等。

  建立舉報平臺,違法行為將納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統

  吐痰不能隨地,那正確的方式是什麼?《規定》明確,公民在公共場所咳嗽、打噴嚏時應當遮掩口鼻,吐痰時應當用紙巾等包裹痰液並放入垃圾箱內。同時明確,患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的公民在公共場所應當佩戴口罩,防止傳播疾病。

  如被發現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將由縣級以上政府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或者其依法委託的單位責令清除痰漬;拒不清除的,將按照不同區域進行相應處罰:在室外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處一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罰款;在室內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處二百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的罰款;在公共運輸工具、電梯轎廂等公共密閉空間內隨地吐痰的,處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罰款。

  《規定》要求,縣級以上政府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應當設立舉報電話,建立舉報平臺,受理舉報。舉報人可通過撥打舉報電話,向舉報平臺發送照片、視頻等方式進行舉報。查實舉報情況的,可以給予舉報人一定的獎勵,並保護其身份信息安全。同時,設區的市、縣(市、區)政府還應當建立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政處罰記錄製度,依法將違法行為納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統,並可以公開曝光。(記者楊文)

相關焦點

  • 山西出臺省級地方性法規——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將成為違法行為
    《規定》),這是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旨在通過法治手段促進社會公德和文明行為的養成。法規將於6月1日起實施。「小切口」入手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眾所周知,隨地吐痰既不衛生也不文明,人們對此深惡痛絕,卻又屢禁不止。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斷深入,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為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的重大危害,再次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 山西立法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
    新華社太原5月16日電(記者王菲菲)山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日前表決通過《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規定提出,在圖書館、超市、公園、電梯轎廂等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且拒不清除痰漬的,將處以一百至五百元不等的罰款。
  • 山西:6月1日起,全面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為
    隨地吐痰陋習由來已久,既不衛生也不文明,人們對此深惡痛絕,卻又屢禁不止。今日,山西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該《規定》是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自6月1日起施行。
  • 山西立法規範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為
    人民網太原5月15日電15日,從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傳來消息,《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將從2020年6月1日起施行。由此,該《規定》成為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
  • 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大家談 - 山西日報數字報
    當事人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不應不分青紅皂白「一刀切」地實施經濟處罰,首次可給予其較低檔次的處罰額度,若屬於一而再、再而三的累犯行為,則要視情節輕重相應加大經濟處罰力度。  其二,在於尋求法規落實的多元化。除給予當事人一定的經濟處罰之外,該規定明確要求,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政處罰記錄製度,依法將違法行為納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統,並可以公開曝光。
  • 我省立法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
    我省立法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為了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陋習,預防和控制傳染性疾病的傳播,6月起,在山西,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要受罰!5月15日,《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經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會議表決通過,並於6月1日起正式實施。
  • 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忻州發布實施細則
    《規定》明確要求,公民在公共場所咳嗽、打噴嚏時應當遮掩口鼻,吐痰時應當用紙巾等包裹痰液並放入垃圾箱內。禁止直接將痰液吐於公共場所的地面、牆壁、綠化帶等。患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的公民在公共場所應當佩戴口罩,防止傳播疾病。
  • 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 - 山西新聞網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為的教育、引導、監督和管理。  第六條 各級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應當指導、協調、督促、檢查公共衛生文明行為促進工作,組織開展公共衛生文明行為的宣傳、教育、引導,將公共場所隨地吐痰治理情況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體系並進行考核評估。
  • 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將面臨罰款!
    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倡議書廣大居民朋友:隨地吐痰是一種不文明行為。痰液中含有大量的病菌,隨地吐痰會傳播非典型肺炎、肺結核、流行性感冒、霍亂、麻疹等疾病,而且還汙染環境,損害個人和城市形象。根據《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我們特發出如下倡議:一、從我做起,遵守規定。
  • 《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草案)》公開徵求意見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為的教育、引導、監督和管理。 第六條 各級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應當指導、協調、督促、檢查公共衛生文明行為促進工作,組織開展公共衛生文明行為的宣傳、教育、引導,將公共場所隨地吐痰治理情況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體系並進行考核評估。
  • 山西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實施首日開出罰單
    5月15日,山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這是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根據《規定》,6月1日起,全省公共場所禁止隨地吐痰,違者將面臨最高五百元的罰款。
  • 王景瑞:公共場所隨地吐痰髒了誰?
    原標題:王景瑞:公共場所隨地吐痰髒了誰?  12月24日早晨,我在看完中央電視臺「2016春運人數可能達到29億人次以上」的報導,再去瀏覽東湖評論網頁時,發現一則微評話題「地鐵吐痰引發的『網絡暴力』該休否」,於是引發了自己不少的感慨。
  • 山西:6月起公共場所禁止隨地吐痰 違者最高可罰款五百元
    這是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根據《規定》,6月1日起,全省公共場所禁止隨地吐痰,違者將面臨最高五百元的罰款。在這些場所,患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的公民應當佩戴口罩,防止傳播疾病;公民咳嗽、打噴嚏時應當遮掩口鼻,吐痰時應當用紙巾等包裹痰液並放入垃圾箱內。禁止直接將痰液吐於公共場所的地面、牆壁、綠化帶等處。《規定》明確,每年四月的第二周為全省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宣傳周。
  • 亂丟口罩、隨地吐痰……這九種違法行為鄭州市城管局防控期間將嚴查
    大河網訊(記者 賀志泉)2月5日,大河網記者從鄭州市城管局獲悉,為全力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鄭州市城管局將嚴查防控期間的亂丟口罩、隨地吐痰、舉辦廟會等行為,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 隨地吐痰最高可罰500元!這個省出臺了全國首部規範隨地吐痰行為法規
    隨地吐痰陋習由來已久,既不衛生也不文明,人們對此深惡痛絕,卻又屢禁不止。今日,山西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該《規定》是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自6月1日起施行。
  • 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等行為最高罰款五百元
    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可以通過信函、電話、電子郵件等方式,在2016年10月10日前,將意見反饋給長春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郵編:130062,郵寄地址:長春市景陽大路893號;電話:87605817;電子郵箱:ccrdfgw@sina.com。  任何單位和個人對損害、破壞市容和環境衛生的行為有勸阻和舉報的權利,並有維護市容和環境衛生的義務。
  • 《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草案)》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
    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你想過會被處罰嗎?看到有人隨地吐痰,你會去勸阻嗎?近日,山西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公開向社會各界徵求對《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草案)》(以下簡稱《規定(草案)》)(全文可前往「山西人大網」查詢)的意見建議。這意味著,我省將立法規範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為。
  • 「公共場所文明行為大家談」丨隨地吐痰隨處可見,整治不能一罰了之
    、亂吐口香糖整治月活動實施方案》並從6月1日至6月30日開始在全市各類公共場所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公共場所吸菸、亂扔菸頭、亂潑亂倒、隨地吐痰、亂吐口香糖"整治月活動。為此本報開展了"公共場所文明行為大家談"話題,將針對這五類不文明行為展開討論,同時希望廣大市民積極參與,提出自己的建議和見解,共同推動整治我市公共場所不文明整治方案的貫徹和實施。記者觀察:一座城市的品位不是體現在鋼筋水泥堆砌而成的高樓大廈上,而是體現在市民的素質上。
  • 中國首部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省級地方性法規正式實施
    民眾正在閱讀《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宣傳手冊。 高雨晴 攝中新網太原6月1日電 (高雨晴)6月1日,《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正式實施,標誌著中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落地。記者對落地情況進行實地探訪發現,「禁痰令」實施第一天,以省會城市太原為代表,山西全面展開大規模的宣傳活動。
  • 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將被罰!全國首部省級地方性法規6月施行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斷深入,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為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的重大危害,再次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5月15日,山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該法規是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省委及省人大常委會黨組高度重視,將其確定為今年的重點立法項目。6月1日,該《規定》正式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