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針一點都不疼,真的!」你還在用這句話騙孩子嗎?該改改了

2020-12-17 進擊的李壯壯

今天去防疫站的時候,遇到一個小女孩,刷新了我見過的哭聲新」境界「。

剛進防疫站,小女孩站在院子裡就泫然欲泣。

奶奶連拖帶拉進了登記處,她已經抱著門把手說什麼都 不進去。

等到排隊打針的時候,一直縮在奶奶懷裡,一動不敢動。

我女兒打針的時候她就坐在旁邊,看見我給女兒擼起袖子,抱住胳膊,她突然「哇」地一聲大哭起來。

女兒本來沒有被打針嚇到,卻被她一聲哭喊嚇愣了。

奶奶哭笑不得,一邊安慰一邊拍她:「不是給你打針,你看你嚇得,膽子這麼小,這個小妹妹(指著我女兒)都沒哭啊。」

但是奶奶的話顯然沒起作用。

女孩還是扯著嗓子哭起來,一邊哭一邊喊:「疼!我不要打針!我不打針!」

奶奶沒辦法,狠狠說了一句:「你再哭,再哭我打你!打個針你看你這些事!」

女孩被奶奶的威脅嚇到了,哭聲戛然而止。但是不停往奶奶懷裡拱的動作,顯然還是在害怕。

其實,今天見到的女孩不是個例。每次帶女兒去打疫苗,都懷疑自己是要去參加「花式哭慘大賽」。

還沒進去注射室的門呢,就聽見裡邊此起彼伏的哭號聲。

有的高亢嘹亮,有的聲音嘶啞,有的剛剛哭完眼睛紅紅眼淚汪汪。

孩子哭得驚天動地,很多家長要麼是手忙腳亂抱著哄:「乖,乖,不疼不疼,不哭了。」

要麼板起臉來試圖以勢壓人:「哭啥啊!都打完多久了還哭!有那麼疼嗎?」

打針到底疼不疼?

對我來說,疼。

小時候打針自己那種如臨大敵的感覺,至今還印象深刻。

因為生了2個孩子經歷了多次抽血驗血,雖然不再害怕打針,但每次扎針的時候我還是會忍不住哆嗦一下。

一個成年人尚且如此,更別說一個孩子呢?

01.打針會怕會哭,才是孩子的正常反應

孩子有多怕打針呢?

曾經在知乎看到一個網友的經歷:

排隊抽血,看到同學們被扎針就渾身打冷戰

醫生掏出針筒的時候控制不住的眼淚譁譁流下來。

內心對尖銳物和疼痛的恐懼讓我有一種溺水的窒息感。

另一位網友就幽默多了:發燒到38.5℃,從學校回家,我媽又背著我去醫院。結果一聽打針,我媽都沒追上我。

可見,打針不但不是小孩子的通病,大人們也對針頭充滿恐懼。

加拿大約克大學曾經做了一個關於「兒童害怕打針」的研究。

研究發現:大部分孩子都會對打針恐懼,8%左右的孩子甚至因為害怕打針而情緒崩潰。

有的孩子,還沒開始打針,剛進了注射室甚至剛進了醫院大門就開始哭,其實是因為他們對「危險經歷」的條件反射。

白大褂、口罩都是醫生的標配。

而尖尖的針管,給孩子造成刺痛感。

當孩子經歷過幾次被針扎的痛感後,自然就會對醫生和針頭產生恐懼。

心理學專家金尚在她的著作中寫道:三歲前的嬰幼兒不記得發生的所有事情,但是其是快樂還是悲傷,是生氣勃勃還是是死氣沉沉,這些感覺和情緒會深入到身體的每一個細胞。

打針對孩子來說,哪怕當時的情景已經忘記,但當時的感覺依然會留在身體裡。

所以,對打針的恐懼寫在孩子的基因裡,害怕打針才是常態

而孩子年幼不會表達,害怕的時候唯一的辦法就是大哭。

但很多父母,卻把「哭」看做是軟弱和消極。似乎」哭「就是一個完全負面的情緒。

英國進化心理學家MortenL Kringelbach說:「嬰兒和孩子的哭聲,會給父母的大腦帶來特殊的刺激,讓父母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感覺難受。」

其實,哭,就是對父母的求助,是孩子情緒的一種宣洩方式。

02.孩子流不出的淚,都會讓委屈翻倍

哭和笑一樣,都是孩子正常的生理本能。

美國發展心理學阿爾黛·索爾特博士說:「哭泣是機體在進行重新構建時所做的努力,它是進行自愈的一個程序。」

孩子的每一次哭泣,都是在加固自己的心理堤壩。

每一次的加固,都是一次成長。

孩子是伴隨著哭聲來到世界上的,在之後的幾年裡,哭可能是他們表露最多的情緒之一。

但是,父母如果強硬制止孩子的哭泣,甚至因為孩子大哭不止,反而來一頓「竹筍炒肉」,其實是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電影《狗十三》裡,少女李玩的狗被弄丟了。她想盡辦法找狗,卻因此被爸爸打了、

爸爸告訴她:我打你,是因為我愛你。

李玩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去找她的狗,甚至可以面不改色吃下狗肉。

但她雲淡風輕的表情下,其實有風從心裡呼嘯而過。

不被允許哭的孩子,久而久之就開始壓抑自己,不敢流露自己的情緒,也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

甚至還會產生自我厭棄。

但是,憋回去的眼淚,只會在心裡淤積、發酵,成為更深刻的酸澀和委屈。

情緒就像一個高壓鍋,不能被釋放,遲早會爆炸。

傷人,更傷己。

03.允許孩子哭,才是正確打開方式

但是,道理我都懂 ,可孩子的哭號還是會讓很多父母手忙腳亂。

年幼的孩子還沒有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當他們又痛又怕的時候,就需要父母出面,幫助他們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那麼,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1.告訴孩子我們打針的目的

孩子怕打針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未知的恐懼。

父母可以用溫和的態度告訴孩子,我們為什麼要打針。

比如:打針可以保護寶寶不生病。或者,打針可以讓寶寶快一點好起來。

2.告訴孩子:打針真的會痛

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接受打針,會告訴孩子:一點都不痛。

但是,這種欺騙只能管用一次,當孩子感受到痛的那一刻,父母就成了「失信人」。

所以,在打針之前就告訴孩子:寶寶,打針會有一點痛,但是不會很痛。疼一下就好了。

這樣告訴孩子,相當於提前在孩子心裡打一個「預防針」。

欺騙和緊張,會強化孩子的「痛感」和恐懼。

相反,誠實告訴孩子打針的感受,反而能讓孩子知道,打針沒有那麼可怕。

3.給孩子找一個「榜樣」

每次打針時,我們總會注意到,有一些小孩子不太會哭,或者哭泣以後很快就恢復。

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告訴孩子:你看,這裡有一個小朋友打針沒有哭哦。

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孩子有了學習的範本,自然會向模範靠近。

4.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防疫站通常空間不大,但人群密集。

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的焦慮會被放大。

父母可以安撫孩子,讓她的注意力從打針這件事上轉移到其他地方。

5.停止用打針嚇唬孩子

曾經在抖音上看到一個短視頻:一名身穿白大褂舉著針管的護士,直勾勾地盯著鏡頭放狠話:是哪個小朋友不聽話?是哪個小朋友不上幼兒園?阿姨專治不聽話的小朋友,不聽話,阿姨就給他們打針!

說到這裡,她還把針頭戳在了屏幕上。

看到這裡,別說是孩子, 我一個大人都嚇得「咯噔」一下。

很多時候,是我們父母的言語強化了孩子對打針的恐懼。

「你不聽話,就帶你去打針!」很多父母用來管教孩子,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只能讓孩子在下次打針的時候恐懼和逃避。

孩子一大針就哭,是很多父母的心病。

但是,我們一定要接受:哭是孩子的正常情緒,害怕是孩子的天性。

不允許孩子哭,只會讓孩子感受到壓抑和控制。

沒有不會哭的孩子,只有不會引導的父母。

讓孩子痛快哭吧。

哭泣過後,才能更好生活,更好向前。

相關焦點

  • 孩子打針別哄騙孩子說不疼,學會心理建設,孩子才會勇敢面對
    有一次,我帶彤寶打預防針,在這之前,我就提前告訴彤寶,打預防針會有一點點小痛,但是很快就沒事了。到現場的後,哭聲真可謂是此起彼伏,彤寶看著別的孩子打完針都哇哇大哭,她也很是擔心,緊張地問我:媽媽,打針是很疼很疼嗎?
  • 誰說孩子打針不哭就是勇敢的?
    還記得之前網絡上那個可愛的打針小孩嗎?對,就是那個因為害怕打針躲在牆角的寶貝。我每次看到都被寶貝的表情逗得不行。打針這事,真的10個孩子9個半都抗拒吧,反正我家兩隻還小的時候,還算好辦,一針下去睡的香;嘿,稍微大點了,還沒踏進醫院就嚷著不要去,看到別的孩子大哭後也跟著嚎啕大哭,簡直是一場災難!
  • 寶寶打針怕疼怎麼辦?直接告訴寶寶打針疼就好了
    2.一點都不疼的誤導帶孩子去打針的時候,孩子因為怕疼而哭,很多家長都會說「一點都不疼」,孩子最信任的人是父母,當他第一次聽到父母說打針不痛時,會真的相信了。可是一針打下去,他會覺得根本不是那麼回事,打針明明疼,為什么爸爸媽媽要說不痛呢?
  • 寶寶打針:前一秒笑成花,後一秒疼出表情包,醫生你為什麼要害我
    對於很多寶寶來說,打針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有這樣一組圖反應了寶寶打針時的狀態,網友看了,紛紛表示:這不就是我嗎?寶寶:我的媽呀,怎麼這麼疼,我都疼出表情包了。2號寶寶:這個寶寶第一眼看上去實在是太可愛了,兩個眼睛大大的、圓圓的,護士姐姐你怎麼下得去手呀!寶寶:我的美好形象都被你給毀了!
  • 這三個星座並非死性不改,而是真改不了脾氣!
    就是說一個人的本性難以改變,尤其是脾氣,除非有過於常人的毅力,否則脾氣真的很難改變。所以當我們說一個人死性不改時,對方並不是真的死性不改,而是改不了脾氣罷了。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在十二星座裡,這三個並非死性不改,而是真改不了脾氣的星座吧。金牛座金牛座人是出了名的固執,無論在性格還是脾氣上都是如此。
  • 繪本書單|6本打針看病繪本推薦,讓寶寶不害怕打針,不害怕打疫苗
    明天要去防疫站接種疫苗了,你家寶寶怕不怕?在醫院裡,檢驗科,注射室這二個地方經常能聽到孩子們哇哇大哭的聲音,「媽媽,我不要打針……」,各種哭嚎,還有趴地上不肯動的,一個個都是臉上掛著淚水。打針前,「好怕怕,別忽悠我去打針」。打針後,「果然疼,寶寶心裡苦,寶寶要大哭」。
  • 連這些都不懂,改輪轂你是認真的嗎?
    民間自有高人,你能看出下面這臺「寶馬」是什麼車改的嗎?伍哥有個朋友,前段時間上海交通大整治,連加個4S的金屬牌照框都要被罰款,說是「遮擋號牌」。就這樣的「汽車文化氛圍」,你怎麼還好意思提以上這種大改裝?
  • 孩子聽說要去打針就大哭?你需要這套關於醫生的繪本
    是因為她是個天使寶寶嗎?並不是。她從小到大,夜奶、斷奶、上幼兒園,能遇到的問題我家都是反應最激烈的那種。她不怕打針,是因為她知道看病、打針是怎麼回事。她知道那是為了治病,為了讓身體更健康,要配合醫生。因為了解,所以沒有畏懼,而這一切都歸功於這一套繪本《你好,安東醫生》。
  • 【習近平: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
    【習近平: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改什麼、怎麼改必須以是否符合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為根本尺度,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
  • 奶奶帶孫子打針,孫子沒疼奶奶先疼,兩人神情如同複印粘貼!
    小嬰兒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就是以響亮的啼哭為信號,開始了新的人生旅途,這聲啼哭也是身體健康的表現,所以醫護人員和家長自然希望哭聲越響亮越好。但是寶寶出生後,家長再聽到寶寶哭的時候,心情就不同了,因為往往意味著寶寶身體不舒服或者需要家長陪伴了。
  • 改卷老師「討厭」這4種字體,中招的同學抓緊改,看其中有你嗎?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見字如見人這句話,也就是說通過自己可以判斷人的氣質和形象,其實還真的不是,如此有些人表面上看起來非常的好看,但是自己寫字卻非常爛,有些人看起來其貌不揚,卻有個讓人特別羨慕的字體。尤其是在考試的過程當中,如果自己寫字非常醜,會讓老師月月非常的失禮,就會讓自己失去卷面分,尤其是現在科技的發展,已經開始使用電腦閱卷,如果自己字體不好看,很有可能會讓自己與自己心儀的大學擦肩而過,所以很多老師都在盯著孩子答案對不對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字寫好看了。
  • 萌娃排隊採血哭成片,二號萌娃嘶聲裂肺,三號萌娃:眼不見手不疼
    「本文由媽媽力育兒原創,歡迎大家評論、分享」對帶寶寶去打針這件事情,想必很多寶媽都忘不了,寶寶嘶聲裂肺的哭聲聽著真是揪心,一個寶寶都如此了,如果一幼兒園的寶寶都哭了,會怎樣?第一位正在採血的小女生,已經疼得放聲大哭,可後面小朋友還沒開始,就已經被嚇哭了,這哭聲真的是撕心裂肺。
  • 寶寶愛閱讀:我可不怕打針繪本
    作者:寶寶知道 Max的媽媽《我可不怕打針!》:今天是是必須打針的日子。打針好疼,打針好可怕,我最討厭打針了。有沒有打針不疼的?這樣想著,我的心神從身體裡溜了出去,出發前往打針不疼的國家……有什麼樣的奇遇呢?打針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 護士把孩子出生證「名字」打錯,寶爸看到樂笑了:就用這名不改了
    不得不承認護士的舉動是因禍得福,但也間接的證明了,為孩子起名的確是一件比較枯燥且困難的事情。暫且不說這些生僻字,父母到底了不了解其中的含義,關鍵是現如今文化水平低的人比比皆是。如果說其他人並不了解孩子的名字該怎麼叫的話,那麼這些人就很容易給孩子起一些不好聽的外號,而孩子一定會對自己的名字表現出亢奮的樣子。 所以一個名字儘量不要那麼繞口,平凡簡單的名字依然可以讓孩子在人群中脫穎而出,可以多去觀察一些達官顯貴家的孩子都是如何取名的,我們也可以效仿一下。
  • 兒子你隨便畫,就沒有你爸我改不了的畫,這對父子真的神了!
    這個畫的好像是個很帥氣的軍人?穿著很帥的軍服,還有帥氣的披風,不知道是誰的夢想呢?爸爸改完之後變成了兩個帥氣的而又謎一般的動漫帥哥,是哥哥和弟弟吧?一個穿著打扮都很奇怪的騎士,可能會魔法的樣子。騎士槍兵什麼的一般不都是近戰麼?這是個法術攻擊的騎士?爸爸改了之後,真的就是遠程攻擊的魔法騎士。
  • 真的是貴人語遲?這2類家庭的孩子說話幾乎都很晚,中了趕緊改
    其實,這句話在我看來就是一句安慰話,說話晚反而比說話早要好?怎麼想道理也不通嘛。不過據我的觀察,一般說話比較晚的孩子都來自這兩類家庭。如果有中招的,就趕緊改。跟孩子太有默契,照顧過於周到的家庭我就曾有類似的教訓。
  • 香鍋改名字,看懂的都是友軍!網友花式評論笑噴:懷過孕有什麼?
    這幾天最受大家關注的肯定是S8的小組賽了,不過在小組賽之前我們肯定都知道有一些事發生了,就是什麼韓服演員各種懟LPL選手,各種演Uzi等人,而這幾天LPL的全勝戰績加上LCK慘敗不知道這些演員們臉疼不疼呢,臉疼不疼我不知道心應該很疼吧!
  • 你會改作文嗎
    一、你會改作文嗎?
  • 「一點規矩都不懂」這句話是孩子沒有規矩,還是父母教育的失職?
    反而另一個女孩,則顯得沉默多了,有個叔叔過來跟這個女孩說話,女孩還是坐在位置上安安靜靜的聽著,這時候女孩的爸爸說話了:「你叔叔給你說話呢,你都不知道站起來聽嗎?怎麼這麼沒規矩!」雖然是笑著的語氣,但女孩臉色還是明顯黯淡了很多。並不是說這個女孩不懂事、沒規矩,而很明顯的是女孩的父母並沒有教給孩子這方面的「規矩」。
  • 寶寶怕打針,一打針就哭鬧,4招讓寶寶勇敢起來
    帶著孩子打疫苗,每一次都能聽到整個醫院都是孩子的哭聲。一聽到要去打針,就嚷嚷著:我不打針,我不打針。那麼如何緩解孩子如此畏懼打針的心理呢?寶寶為什麼這麼怕打針呢?為了孩子健康,接種疫苗是不可避免的,可是小寶貝一打針就開始哭鬧,醫生根本沒有辦法進行。其實寶寶哭鬧的原因主要有三。1、條件反射別說孩子,我這麼大了還害怕呢。害怕是正常的。當寶寶看到一根長長的針頭扎進自己皮膚,先不說疼不疼,就這視覺衝擊就夠刺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