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聽說要去打針就大哭?你需要這套關於醫生的繪本

2020-12-12 橙西讀童書

橙子平時嬌滴滴的,日常口頭禪是「我要扮公主,我要做仙女」,但是我意外地發現,她對於去醫院看病、打針這件事情完全沒有害怕的感覺。

第一次是今年7月,她感染肺炎,在醫院掛水一周。她從看醫生、做皮試、抽手指血、掛吊水,全程都沒有哭。

抽手指血的時候,排在我們前面的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用盡全身力氣在掙扎嚎哭,要他媽媽按住全身,護士才能順利抽手指血。

橙子看著小哥哥的樣子,完全被嚇住了,可是輪到她的時候,她一聲都沒哼,護士小姐都忍不住表揚了才三歲半的她。

第二次是十一長假前帶她去打疫苗,因為流感疫苗一直很緊俏,我們去的那天剛好有,就決定讓她一次打兩針疫苗(流腦+流感)。

她在得知要打疫苗的時候雖然不是很開心,嘴裡碎碎念,但是在排隊和抱上打針臺的時候,她都很鎮定,直到第一針扎到肌肉有點痛,才哭起來。我告訴她還有第二針的時候,也沒有反抗,哭著轉過身繼續打。然後,抱出注射室就沒哭了。

走出孩子們哭得「鬼哭狼嚎」「撕心裂肺」的疫苗注射室,我給橙子點了個大大的贊,答應她回家吃冰激凌。

是因為她是個天使寶寶嗎?並不是。她從小到大,夜奶、斷奶、上幼兒園,能遇到的問題我家都是反應最激烈的那種。

她不怕打針,是因為她知道看病、打針是怎麼回事。她知道那是為了治病,為了讓身體更健康,要配合醫生。

因為了解,所以沒有畏懼,而這一切都歸功於這一套繪本《你好,安東醫生》。

生病必須看醫生

安東醫生開了一家動物醫院,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動物來看病。公雞嗓子不舒服來看病,老虎肚子疼來看病,鱷魚的下巴掉了來看病。

這些動物們進來之前都感覺很不舒服,但是公雞喝了安東醫生開的藥水後,嗓子又變得清亮了;老虎打完針以後,很快就退燒了;安東醫生給鱷魚治療一下,鱷魚的下巴也好了。

繪作者西村敏雄用呆萌的動物們的表現,直接明了地告訴看繪本的孩子們:你看,有病了就要看醫生,吃藥打針能夠讓病治好。

父母們總覺得孩子總是胡攪蠻纏、無理取鬧,其實這是因為孩子沒有明白其中的因果關係。

他們只覺得打針疼、吃藥苦,為了避免疼和苦,所以他們拼命抗拒。但是如果他們了解到,發燒難受—打針退燒—身體舒服,這樣一套演變過程,他們自然就不會抗拒打針和吃藥了。

但父母用嘴巴說往往沒有什麼效果,因為孩子知道,父母說這些話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順從地吃藥和打針。

這些話在孩子聽來,是說服、是威逼、是強迫。

只有當孩子以旁觀者的角度看到不舒服的孩子,通過吃藥打針感覺舒服了,他們才知道:「哦,原來是這樣。」而這,正是繪本的作用。

繪本給孩子提供了一個了解事情因果關係的契機,因為它並不會讓孩子馬上去做什麼事情,而是通過畫面呈現出的內容,讓孩子有機會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

和諧美好的醫患關係

醫患關係現在成為了一個社會話題,治病救人、救死扶傷的醫生不知道什麼時候和病人形成了不信任的、對立的關係。在這一套繪本中,我們能感受到安東醫生和動物們和諧美好的醫患關係。

在第一本《你好,安東醫生》中,安東醫生因為還在床上的時候,就被公雞拖起來治病,一直沒來得及吃早餐,在給山羊治病的時候,安東醫生餓暈過去了。

小動物們七手八腳地來幫忙,狸子自告奮勇用聽診器模仿安東醫生治療,它錯誤地將聽診器放到了安東醫生的肚子上,意外地聽到了安東醫生的肚子咕嚕嚕地叫。

小動物們一起給安東醫生準備了豐盛的早餐,還送了他一大筐水果蔬菜,以及一封感謝信。

在第二本《你好,安東醫生:出診記》中,安東醫生收到了山羊的信,讓他去山羊家。安東醫生以為是山羊生病了,帶上醫藥箱,結果是動物們給安東醫生準備了一個生日派對。

醫生救治病人,病人關心醫生。這樣互幫互助的美好畫面,是給我們的孩子的心靈上種上一顆善良的種子。所以父母們不要再用醫生來恐嚇孩子了,「再不聽話,醫生就要來給你打針了」「總是吃冰激凌,就要去吃藥打針了」

這樣的話起到過效果嗎?很少吧!但是卻讓孩子潛意識裡覺得:醫生是個壞人,是個阻止我吃冰激凌的壞人。這樣以後,又怎能讓孩子再信任醫生、不恐懼看病、不抗拒打針吃藥呢?

今年,安東醫生系列又出了第三本——《你好,安東醫生:寶寶出生了》,我第一時間給橙子買了回來。

我一直覺得,我們要教給孩子正確的知識,而不是無釐頭的忽悠。

橙子很小的時候就讀過幼兒科普書,知道她是受精卵長大的。就連我生理期,孩子闖入廁所(當過媽的都懂,上個廁所也不得安寧…),問我為什麼會出血,我也會告訴她,這是正常的,媽媽每個月都會,等她長到13歲以後也會。

正確的知識,能夠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正常現象,不會有不必要的聯想和恐懼。有多少孩子因為聽到媽媽說自己是小河裡漂來的、垃圾箱撿來的而充滿了恐懼和不安呢?大人們哈哈一笑就過去了,但是留在孩子心裡的,是想起來就會失去媽媽的驚慌。

《寶寶出生了》這本書中,安東醫生說:「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吸收營養,一點兒一點兒長大,才會出生喲。」再配上豬媽媽肚子裡有隻小豬的圖片,孩子們自然而然就知道自己是怎麼來的了。

這本書的奇妙之處還不止在這裡,因為要知道這個知識,一般的幼兒科普書就能做到。這本書的奇妙之處在於:

讓孩子知道他是在眾人的愛和期待中出生的

豬媽媽回家的路上,接受到了各種動物們的恭喜。回到家以後,豬爸爸和豬媽媽感到特別幸福,他們為即將出生的小寶寶準備了各種衣物。

森林裡的其他動物們還用行動表示了期待:山羊送來了水果、鱷魚送來了小熊娃娃。

大家都很期待小寶寶的出生。

在愛和期待中來到這個世界上,是最幸福的事情了,這是孩子一生安全感的起源。

我們常常能發現,有些孩子的自我評價很低,他們總認為成功是源於運氣,而不是自己的能力;他們總覺得別人對自己好是別人善良,而不是自己足夠優秀,值得擁有好的友情和愛情。這都是因為,他們一直都沒有生活在愛和期待中。

我們常說要富養孩子,什麼才是真正的富養?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父母無條件地愛著,才是真正的富養。

想讓孩子不害怕醫生?快來給孩子介紹一下呆萌的安東醫生吧。

相關焦點

  • 孩子怕打針、怕吃藥、怕上醫院?一套繪本幫你解決這些問題
    我心裡想著,總這麼著也不是個事啊,有什麼辦法能讓孩子不再害怕打針、害怕吃藥呢?想起之前閨女不愛刷牙,又害怕牙醫,看了一本繪本之後,肯讓我們刷牙了,還主動提出要去看牙醫。繪本的效果竟然這麼好,那孩子怕打針、怕抽血的問題,是不是也可以用看繪本解決呢?
  • 繪本書單|6本打針看病繪本推薦,讓寶寶不害怕打針,不害怕打疫苗
    明天要去防疫站接種疫苗了,你家寶寶怕不怕?在醫院裡,檢驗科,注射室這二個地方經常能聽到孩子們哇哇大哭的聲音,「媽媽,我不要打針……」,各種哭嚎,還有趴地上不肯動的,一個個都是臉上掛著淚水。打針前,「好怕怕,別忽悠我去打針」。打針後,「果然疼,寶寶心裡苦,寶寶要大哭」。
  • 寶寶愛閱讀:我可不怕打針繪本
    作者:寶寶知道 Max的媽媽《我可不怕打針!》:今天是是必須打針的日子。打針好疼,打針好可怕,我最討厭打針了。有沒有打針不疼的?這樣想著,我的心神從身體裡溜了出去,出發前往打針不疼的國家……有什麼樣的奇遇呢?打針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 孩子打針別哄騙孩子說不疼,學會心理建設,孩子才會勇敢面對
    幾乎每個孩子都有恐懼打針的經歷,一說要打針,立馬就想落荒而逃,是聽不得也看不得,針頭還沒插進去呢,就開始嚎啕大哭,看見別的孩子哭,自己也會做個陪襯,嚎幾嗓子。到現場的後,哭聲真可謂是此起彼伏,彤寶看著別的孩子打完針都哇哇大哭,她也很是擔心,緊張地問我:媽媽,打針是很疼很疼嗎?我說:打針是有一些疼的,但這疼的程度就像你的膝蓋在地上摔跤了一樣,疼的時間也很短,一打完就不疼了了。彤寶聽我這麼說完,緊張情緒頓時消退了不少。
  • 「打針一點都不疼,真的!」你還在用這句話騙孩子嗎?該改改了
    我女兒打針的時候她就坐在旁邊,看見我給女兒擼起袖子,抱住胳膊,她突然「哇」地一聲大哭起來。女兒本來沒有被打針嚇到,卻被她一聲哭喊嚇愣了。奶奶哭笑不得,一邊安慰一邊拍她:「不是給你打針,你看你嚇得,膽子這麼小,這個小妹妹(指著我女兒)都沒哭啊。」
  • 繪本裡微笑的和藹醫生,讓孩子不再覺得醫院是冷冰冰的,活潑有趣
    一、繪本的情節設計的有趣,讓孩子感到醫生並沒有那麼可怕,還可以是風趣的。繪本情節是治病,可是其中畫風有趣,把安東醫生治病這件事情變得活潑有趣起來,和現實生活中孩子去醫院感到壓抑的情緒正好相反。1、文字表達出來動態的畫面感繪本中大量的以交流為主,這也使得人物與動物之間在真正的活動一樣,其中還加有一些動態詞,就更使得畫面的動態感,能讓人們既能通過文字看到劇情,還能感受到其中人物的感受和動物們生病後的難受,就好比老虎害怕打針,安東醫生的動作以及老虎害怕的神奇,都能從中體現出來
  • 給孩子的繪本不必太多,這套就夠了
    有這麼一本繪本,在美國書評網站 Goodreads 上被讀者們稱讚為「完美的兒童讀物」,不少買給孩子讀的家長表示自己也沉浸其中。甚至有一個小男孩把這套書送給了自己年邁的祖母。國內一位擁有十年出版經驗的童書編輯看過之後大呼感動,他說這套書裡有很多東西都藏在畫面背後,作者只呈現不說教,默默讓孩子去感受、去發現。
  • 「話癆寶寶」打針,與醫生交談消除恐懼,被網友點讚
    當孩子淘氣的時候,很多媽媽會說,你再不聽話就給你扎針了。孩子聽後會明顯老實下來,可見寶寶們對打針的畏懼。最近親貝網小編看到關於孩子打針的視頻,看後覺得很搞笑。視頻裡的孩子叫,因為感冒發燒被媽媽帶去醫院打針。當陶濤看到醫生帶著注射器走過來,小臉嚇得白了,最後他忍住了眼淚,通過與醫生交談消除了恐懼。「阿姨,不要讓我流血。請不要傷害我。」陶濤變成了一個「嬰兒健談者」,並不斷與醫生交談,「姨媽,請保持溫柔!」
  • 寶寶怕打針,一打針就哭鬧,4招讓寶寶勇敢起來
    帶著孩子打疫苗,每一次都能聽到整個醫院都是孩子的哭聲。一聽到要去打針,就嚷嚷著:我不打針,我不打針。那麼如何緩解孩子如此畏懼打針的心理呢?寶寶為什麼這麼怕打針呢?為了孩子健康,接種疫苗是不可避免的,可是小寶貝一打針就開始哭鬧,醫生根本沒有辦法進行。其實寶寶哭鬧的原因主要有三。1、條件反射別說孩子,我這麼大了還害怕呢。害怕是正常的。當寶寶看到一根長長的針頭扎進自己皮膚,先不說疼不疼,就這視覺衝擊就夠刺激的。
  • 這套榮獲國際安徒生大獎的情商繪本,能協助孩子心靈成長
    給孩子的幼兒心靈成長繪本 培養孩子高情商必備 說到繪本,沒人敢忘記關於青蛙弗洛格的故事。 這套繪本在的第一輯,我在2015年,也就是涵涵2歲多的時候就給她買了,買回來她反覆聽我跟爸爸講,講過之後,她學會了裡面的很多詞語,比如:「媽媽,我想去廣闊的世界。」 緊接著我又收羅了第二輯和第三輯。 直到現在,弗洛格裡面的很多語言,遇到相似的場景時,我們一家還會時常笑著說一說。
  • 誰說孩子打針不哭就是勇敢的?
    打針這事,真的10個孩子9個半都抗拒吧,反正我家兩隻還小的時候,還算好辦,一針下去睡的香;嘿,稍微大點了,還沒踏進醫院就嚷著不要去,看到別的孩子大哭後也跟著嚎啕大哭,簡直是一場災難!,妞們就會鼓勵孩子,「你真勇敢」。
  • 1歲寶寶接種疫苗火了,醫生不忍心下手,網友:欠你一個影帝
    醫生打完針後拿出一個棉籤,按在剛剛打針的部位止血,而這個時候寶寶的表情,一臉委屈的樣子看著醫生,心中疑惑你對我做些什麼。沒過一會波寶寶可能感覺到疼了,於是張著小嘴開始哇哇大哭,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看了讓人又心疼又搞笑。從開始打疫苗到打完疫苗,寶寶的視線都沒有離開醫生,而整個過程寶寶的神情變化也太可愛了,萌翻了眾人。
  • 想說愛「你」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可不怕打針!》繪本賞析
    午休後去幼兒園接他去社區醫院打針,一路上齊齊都在說,我不怕打針啦,我要打在胳膊上,因為我今天穿了很厚很厚的衣服……到了社區醫院,齊齊遇到了好多幼兒園的朋友,大家都在等候打針,齊齊沒表現出一絲的膽怯,跟朋友們互相打招呼。
  • 這套百年經典童話繪本,讓孩子在閱讀中感受傳統文化之美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這樣一套專門為中國孩子量身定製的中國童話繪本——百年經典童話繪本·中國篇。剛看到這套繪本時,很難不被它的顏值所吸引,套裝封面採用了漸變橘紅色的背景,很符合我國的傳統特色。精美的插圖更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也能幫助孩子更好地融入故事情境,讓孩子有強烈的帶入感,從而更好地體會中國童話的魅力。富有韻律感的語言講述傳統故事不同於很多繪本的白話語言,這套中國童話繪本的語言就像童謠一般,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滿滿的趣味,完全不用擔心文字太多孩子沒興趣。
  • 1歲寶寶接種疫苗組圖火了,醫生打針時於心不忍:欠你一個奧斯卡
    當天寶媽獨自帶著孩子前往醫院接種疫苗,寶寶還以為是要去哪裡玩,於是喜滋滋地就跟媽媽出門了。 分散注意力 對於孩子來說打針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正是因為如此恐懼的心理也會讓孩子不知所措,甚至導致孩子苦鬧不止。 要想幫助孩子配合醫生打針,可以通過轉移孩子注意力的方式,給孩子講故事或者陪孩子聊天,除此之外還可以播放孩子感興趣的視頻來吸引孩子,幫助孩子忘卻打針的事實。
  • 明星跨界主編《陪你長大》繪本叢書 獻給孩子的情感禮物
    歷經近一年的籌備,由孫儷主編、小時候童書出品的《陪你長大》系列繪本,在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正式出版。這套繪本包含5本獨立故事《長長的旅行》《1,2,3 咔嚓》《我有三個名字》《這裡是動物醫院》,以及《遇見你真好》,展現孩子、成人和小動物相伴相隨的依存關係。5本繪本各自表達不同的主題,創造出豐富而純真的生命世界。
  • 「超慫丈夫」害怕打針,躲到老婆懷裡哇哇大哭,網友:猛男落淚
    原來啊,這位大哥特別怕打針,今年已經49歲了,每次打針的時候,都嚎啕大哭,妻子也是近幾年才知道。明明來醫院之前,已經和丈夫約定好了打針時別哭,可是丈夫一到地方,就忍不住害怕的哭起來。他哭的聲音還特別大,瞬間引起了周圍的人圍觀,看著針頭扎進皮膚,這位壯漢害怕極了,連忙往老婆懷裡躲。
  • 孩子總發脾氣不聽勸,讀這些繪本!用心理學教會孩子情緒管理
    那當小朋友在遇到這些抽象的情緒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可以問孩子說,「你今天是哪只小怪獸呢?」孩子會說:我今天是黃色的小怪獸,我今天是紅色或者藍色的小怪獸。爸爸媽媽也可以及時地分清,小朋友到底是想表達什麼意思。漸漸地,小朋友就會知道要用語言來表達情緒,而不是一味的哭鬧了。
  • 看不懂名畫,這套繪本帶你輕鬆對孩子進行藝術啟蒙
    為了實現她的教育理念,結城昌子創作出繪本《你好,藝術》,這套繪本在日本暢銷了27年,裡面收錄了梵谷、莫奈、畢卡索、高更、米羅等13位藝術大師165幅經典畫作。一共分為13冊,每一冊收錄一個畫家10副左右的經典代表作。結城昌子從兒童的視角,用詩歌般的文字,對每幅畫進行解讀,引導著孩子打開想像力的翅膀。
  • 讀了3000本繪本的寶媽分享:這套繪本「不容錯過」,經典必讀
    作為一個讀了3000多本繪本的寶媽,今天我就跟大家聊一聊關於給娃選繪本的事情,順便給大家分享一套不容錯過的經典繪本。這幾年,家裡的書按照來源可以分成:從各種推薦平臺發現的、逛書店發現的、朋友送的。按照孩子的閱讀反饋又可以分為:愛不釋手的、看幾遍就扔的和沒有完整看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