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朝的妃嬪等級制度,人數有限額,連居住的宮殿都有講究!

2020-12-15 歷史文化課代表

看過清宮劇就知道,清朝的後宮妃嬪有嚴格的地位等級之分,那麼具體是怎麼劃分的呢?今天,課代表就為大家來揭秘——

《延禧攻略》劇照

其實,努爾哈赤時期,並沒有具體的后妃制度,當時的妻妾沒有名號,皆稱「福晉」或「格格」,完善的清朝后妃制度是從康熙時期開始的。

《清史稿·后妃傳》記載康熙以後,典制大備。皇后居中宮;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分居東、西十二宮。

《如懿傳》劇照

由此可見,從康熙開始,清朝的後宮妃嬪分為八個等級,由上而下依次為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除設八個等級外,人數也有限額,在同一時間內,皇后一人、皇貴妃一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六人;而貴人、常在、答應這三個等級,則不設定數。皇后地位最高,皇貴妃至嬪為妾室,嬪以下的貴人、常在、答應僅為通房,不算妾室,地位最低,沒有正式封號,沒有專門的奉內管領,也沒有朝服和朝冠,同時「俱無定位,隨居十二宮,勤修內職」,跟隨等級更高的后妃住在東西十二宮裡,不能隨意外出。

清朝皇宮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后妃地位的高低與紫禁城的格局也是對應的,其中乾清宮坤寧宮專屬於皇帝和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居住的東西十二宮則如星辰一般簇擁在乾清、坤寧兩宮之旁。東宮有: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延禧宮、永和宮、景陽宮;西宮有:永壽宮、翊坤宮、啟祥宮、長春宮、威福宮、儲秀宮等,貴人、常在、答應則安排居住在妃、嬪各宮的偏房。

《甄嬛傳》劇照

清朝的妃嬪封號也很講究,皇后的封號通常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組成,如乾隆皇帝的第一任皇后富察氏,名號為孝賢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等的封號,則是在其級別前冠以一個美好寓意的字,如:熹貴妃、令妃、嘉嬪、怡貴人等等,好聽又吉祥。

《延禧攻略》劇照

皇帝駕崩後,按祖制,居住在東西十二宮的妃嬪們就要搬到慈寧宮、壽康宮、寧壽宮、壽安宮了,在「紅顏暗老白髮新」的生活中了此一生。

相關焦點

  • 清朝後宮妃嬪等級制度和待遇,網友:漲知識了!
    我們看過清宮劇都知道,清朝的後宮妃嬪眾多,其等級制度也是分的特別細的,可謂是尊卑有序。那麼清朝的後宮之中到底有多少個等級呢?他們的待遇分別又是多少呢?清朝初年,後宮統稱為妃(除了皇后),到是沒有分的太細。
  • 從清朝後宮妃嬪的服飾制度,辨別嬪妃的身份等級
    其中後宮嬪妃所穿的服飾,深深地吸引著筆者,《甄嬛傳》中道具奢華美麗、異彩紛呈,皇上、各個妃嬪、奴才等都有其應有的裝扮,嚴謹而不失趣味,這也引得筆者想探究清朝後宮妃嬪的服飾制度。 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中,都有著嚴格的階級制度,皇權至上,等級森嚴,層次分明。上到當官,下到平民,都是分為三六九等,不同等級。
  • 清代等級森嚴的嬪妃制度:貴人升為嬪,才是真正的大轉變
    正因如此,歷朝歷代對後宮的管理制度都非常嚴格,以此告誡後宮嬪妃必須得遵守禮節,不可胡亂作出越矩的舉動。不僅如此,清朝後宮在編的妃嬪是有規定人數的。每一個級別的妃子都有嚴格的人數規定,絕對不是由皇上主觀決定的。清朝后妃雖然被劃分為八個等級,但實際上能被作為妃子的,只有前五種。也就是皇后以及貴妃位還有妃位和嬪妃位。
  • 故宮裡一個宮殿一般住幾個妃子?說出來你都不一定會相信!
    因為宮殿是死的。我們常說:皇帝有三宮六院,都是指內廷。所謂「三宮」是皇帝居住辦公的乾清宮(雍正之後皇帝不在此居住)、舉行冊封皇后典禮和給皇后舉辦生日party的交泰殿、以及皇帝大婚的洞房(坤寧宮)。可見,這三個宮,頂多皇后還能摻和摻和,一般的妃子想都別想。
  • 清朝後宮嬪妃們真實居住的地方,遠沒有電視劇裡富麗堂皇
    近幾年,清宮戲很是流行,甚至已經是電視劇古裝戲的主流,基本上每部電視劇裡清朝的都是富麗堂皇,大國風範,而那些後宮嬪妃們更是無所事事,一天天除了宮鬥就是吃喝玩樂,飲食起居更是奢侈,不由得讓人很是羨慕,恨不得穿越到清朝去居住。那麼真實的後宮是什麼樣子呢?
  • 清朝皇帝的嬪妃們是每人都有獨自的宮殿嗎?有的還得住宿舍!
    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找出幾個前提條件:首先,有多少資源可供分配,也就是說,故宮有多少宮殿是可以讓妃嬪住的;第二是有多少人在等待分配,也就是說,有多少妃嬪皇帝需要安排住房。因為宮殿是死的,我們常說皇帝有三宮六院,所有這些說的都是指內廷。
  • 後宮妃嬪住的到底有多慘?都是大通鋪,根本不是宮殿
    清朝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朝代了,留下的史料也是最完整的。所以大家對於清朝的研究是最多的,很多電視劇都是以清朝為背景,而宮鬥劇也是大家百看不厭的題材。劇中娘娘們那富麗堂皇的宮殿和養尊處優的生活,也是我們心嚮往之的生活。可是,歷史上真實的後宮妃嬪,他們住的真的像電視劇裡那麼好嗎?
  • 古代皇帝真的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嗎?
    那麼這些宮殿都有怎樣的用途呢?乾清宮:乾清宮明朝已有,不過歷史上明朝建的乾清宮燒毀過三次,現在留存的是萬曆年間(1598年)重建的,後來到了清朝順治年間有進行了修繕。乾清宮原本是皇帝的寢宮,即睡覺的地方,明朝時期因為乾清宮發生過紅丸案、移宮案,所以乾清宮在明朝時期也曾用作為皇帝守喪的地方。乾清宮到清朝時已經不僅僅是臥室了,還有辦公的用途。
  • 歷史上大清朝的後宮妃子,如何劃分等級的?制度很嚴格!
    你們可愛的小編又出現了,幾天不見,你們想小編我嘛,大家對歷史有興趣嗎小編今天就帶領大家一起去回顧歷史,緬懷過去,清朝以前後宮佳麗真的有三千人,而且還比這個數字多,動輒上萬人的也有,只不過到了清朝,皇帝們都縮減了,只有康熙和乾隆後宮多一些,也就四十人左右,其他的皇帝也就十幾人的樣子。
  • 與清朝其他皇帝相比 乾隆後宮妃嬪的身份有什麼特點?
    我們知道,管理學上一個非常有效的做法,即所謂的等級晉升制度,把一個群體的人員劃分成三六九等,讓所有人通過良性競爭去爭取更高的位置,來促進一個團體的進步和團結,這在後宮中也是適用的。 後宮中的等級制度,從上至下,分別是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
  • 《延禧攻略》中皇帝嬪妃的等級你知道多少?
    那麼清朝的妃嬪到底有多少等級呢?清朝從康熙時期才逐漸定下來新的妃嬪制度,妃嬪們分別居住在東宮、中宮和西宮;東宮為六宮,分別是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延禧宮、永和宮、景陽宮。中宮是皇后居住的地方,嬪妃則居住在東宮和西宮。妃嬪從高到低排名跟《延禧攻略》中的是一樣的,最高為皇后(宮女10人),之後為皇貴妃(宮女8人),貴妃(宮女8人),妃(宮女 6人),嬪(宮女 6人),貴人(宮女 4人),常在(宮女 3人),答應(宮女 2人)。
  • 古代殉葬制度有多殘忍?皇帝死后妃嬪陪葬,明成祖的陪葬團最龐大
    殘忍的殉葬制度在古代奴隸以及封建王朝時期,陪葬還多少能理解,但是殉葬就遠比陪葬來的殘忍的多,隨死者而葬的並非死物而是活生生的人,出於自願或者強迫來用某種手段使活人非正常死亡後葬在墓中,而古代帝王的一部分妃嬪的歸處就是殉葬。
  • 為什麼清朝妃嬪都戴假指甲?原來有3大講究!你知道幾個?
    為什麼清朝妃嬪都戴假指甲?原來有3大講究!你知道幾個?在古裝劇中,很多嬪妃都要帶長甲套。經典宮鬥劇《甄嬛傳》和如今正在上映的《延禧攻略》中妃嬪也都帶了這個長甲套,看來長甲套是宮鬥劇的標配!那麼後宮的妃子中為什麼要帶指甲套呢?有什麼意義嗎?
  • 《延禧攻略》清朝後宮妃嬪的地位,從服飾上就可以分辨得出
    ,所以有更多的故事可以考證,也是我們現代人比較能夠了解的朝代,許多關於清朝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加之後宮生活各妃嬪之間的明爭暗鬥也是一大看點,可以很好地帶入人們的心境,達到緩解壓力的效果。皇后著吉服其實不光是在清朝,在古代的各個朝代,皇帝的後宮妃嬪們往往有地位等級的差距。阿房宮賦中就有「妃嬪媵嬙」之說,可見遠自秦朝就有這樣的等級制度。
  • 古代等級制度有多「森嚴」?看清朝文武百官的服飾,見分曉
    夏王朝以來,中國的等級制度便開始確立,到了周王室,等級制度成為了諸侯爭霸的因素之一,等級制度便開始全面確立。到了清王朝時期,等級制度達到頂峰,那麼,中國傳統的等級制度和清王朝時期的等級制度有什麼不同?官服等級制如何確立清帝國的盛世?今天就讓我們聊聊等級森嚴制度鍛造下的盛世帝國。
  • 為什麼清朝妃嬪大都在脖子上圍白巾?這項規定,實則為了方便皇上
    清朝的嬪妃似乎都在脖子上圍一條白巾,這條白巾通常在穿好衣服後掛在最外面,正好將這條白布條露出來。似乎不同的嬪妃,脖子上掛著的白布條也很不一樣。那麼,這條白布條究竟是做什麼的?實際上,這項規定是為了方便皇上。接下來向大家介紹,清朝妃嬪脖子上掛的白布條究竟有什麼特殊含義,這白布條在古代又叫什麼?
  • 最全清朝後宮等級制度一覽表:一後四妃東西十二宮
    原標題:最全清朝後宮等級制度一覽表     一、后妃等級   太宗初始,定「一後四妃」的後宮制度,除立有皇后外,還有分局關睢、麟趾、衍慶、永福四宮的嬪妃;世祖入關後,完善後宮制度,皇后居中宮坤寧宮,設東六宮: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延禧宮,永和宮,景陽宮;西六宮:永壽宮,翊坤宮,儲秀宮,啟祥宮,長春宮,
  • 清朝這些服飾都有等級劃分,圖案所代表的寓意,是制度森嚴的體現
    現在宮廷劇成為人們所推崇的電視題材之一,一些優秀的電視劇中的服飾還原度也是相當的高,在古代,官員階層有著嚴苛的等級分級,不同級別的官員穿戴的服飾也是不一樣的,在清朝的時候尤為明顯,不同官職的衣服上繡有不同的圖案,連帽子也是不一樣的。
  • 清朝妃子脖子上的「白布條」,除了裝飾之外,還有一特殊作用
    清宮劇之所以吸引人,不僅僅是曲折複雜的劇情,還有令人賞心悅目的服飾,尤其清宮女子的服飾,盡顯皇宮女子的雍容華貴,使她們舉手投足之間都散發著迷人的韻味。 但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清朝妃子脖子上有個「白布條」,其實這個「白布條」除了裝飾之外,還有一特殊作用。
  • 清朝時,為何女子從貴人升為嬪都狂喜?除身份變化還有3大特權
    在古代,人分為三六九等,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後宮也不例外,雖說都是皇帝的女人,但這地位有著很大的差距。就拿清朝來說,後宮就分為皇后和妃嬪。妃嬪又分為三等,地位比較高的是皇貴妃、貴妃,然後是妃、嬪,最後是貴人、常在、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