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劇之所以吸引人,不僅僅是曲折複雜的劇情,還有令人賞心悅目的服飾,尤其清宮女子的服飾,盡顯皇宮女子的雍容華貴,使她們舉手投足之間都散發著迷人的韻味。
但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清朝妃子脖子上有個「白布條」,其實這個「白布條」除了裝飾之外,還有一特殊作用。
清朝女子的服飾
清朝是滿族人的天下,作為馬背上的民族,他們的民風通常都較為彪悍,即使是女子,她們的除了性格豪爽之外,衣著也與其他朝代有著明顯的不同。
「清初滿族婦女與男人的裝扮相差不多,不同之處只是穿耳梳髻,未嫁女垂辮」,後來經過發展與演變,清朝女子的服飾也開始講究起來。
在《大清會典》和《大清通禮》中記載,清朝女子的衣著分為常服、禮服和公服,每一種衣著都有著嚴格的規定,尤其清宮女子的服飾,更是有著嚴格的等級劃分。
比如,皇太后和皇后的冬朝冠為燻貂,上綴朱緯,頂三層,飾有珍珠、金鳳、寶石、珊珊等飾物,冠後有護領,垂明黃帶;夏朝冠為青絨。所有的衣著服飾都需要按照規定來穿著,否則就是逾制。
看起來只是一個簡單的衣領上的「白布條」,也是清宮女子衣著的一部分,並且這個「白布條」則有一個十分好聽的名字,叫「龍華」。
龍華的等級區分
龍華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一個「假領」,要知道,正統的旗裝是沒有領子的,因此用龍華來遮掩女子的玉頸。龍華在夏天時通常是以絹質或絲綢為材質,冬天則改為毛領,凸顯女性的嬌美與尊貴。
而我們平時在清宮劇中所看到的「白布條」則是夏天龍華的「配置」。別看這件小小的龍華,它卻有著嚴格的等級區分。
尋常的宮女,或者是品級較低的宮中女子,她們的龍華只是樸素的白色材質面料,上面沒有任何的裝飾。
而獲得一定位份的女子,可以在龍華上繡上精美的圖案,但這圖案也是十分有講究的。尋常的妃嬪只能繡些梅蘭竹菊的花色,牡丹則是只有皇后一人以享用的圖案,所以,通過花色可以看出清宮女子在宮中的位份。
到了貴妃與皇貴妃這一級別時,龍華上面所繡的圖案則可以增至為四個、五個。
我們從《甄嬛傳》中華妃的龍華就可以看出,她的龍華上始終繡著四團圖案,等甄嬛到了皇貴妃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她的龍華刺繡變成了五團圖案,這就是龍華的等級區分。
龍華的特殊作用
龍華在旗裝中不僅僅是裝飾作用,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同時它還有另一個特殊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皇帝的後宮最不缺的就是女人,所謂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就是皇帝老子的豪華配置,面對這些鶯鶯燕燕,皇帝也會有記錯人的時候,而龍華就是皇帝區別這些女子的重要「標記」。
每個妃嬪都住在不同的宮殿,按照等級的劃分,皇帝可以根據龍華上的圖案來辨別這個嬪妃是否被自己寵幸過,或者是妃嬪居住哪所宮殿。
據說某位妃子曾因為自己在龍華上繡的梅花較為精緻而得到皇帝的格外寵幸。
龍華的作用不僅僅是裝飾作用,更是皇帝辨別妃嬪身份的一個「記號」,這個特殊的作用其實也是為皇帝提供的一種「貼心服務」。
龍華這個看似較為簡單的服飾,它的裡面卻蘊涵著大意義,甚至可以決定一個後宮女子今後的命運。
所以,後宮的女子都十分重視龍華的修飾,畢竟討好紫禁城中這個唯一的男人,才是她們能夠繼續生活下去的希望。
小結
龍華是旗裝的一小部分就已經大有講究,在清宮中那些繁文縟節更是不勝枚舉,後宮女子難做。
但仍然有無數的女子進宮,很多女子都想一步飛上枝頭當鳳凰,卻不知道她們光鮮的背後,卻隱藏著無數的血與淚,箇中滋味只有她們自己慢慢品味吧。
參考資料:《清代女裝的衣領》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