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妃脖子上戴的白布條,除了美觀還有何用?專家:能方便皇帝
隨著不少清宮劇的熱播,我們對於清朝的服飾也逐漸開始熟悉有印象,清朝畢竟是遊牧民族入關,服飾和漢朝定然有些出入。而這對於電視劇的服裝道具組來說,是一件很要上心的事情。
細心的人會發現,在宮廷裡面那些鶯鶯燕燕的女子,服侍上面都會圍上一層白色的絹布,這似乎並沒有保暖的功能,那它又是幹什麼的呢?
實際上這種白娟在以前被叫做領巾,後世的人還給它起了一個高大上的名字:「龍華」。清代滿族貴族女子的傳統,則是會在衣服上圍上一層圍脖,「以白絹為之,寬為數寸,長達數尺,使用時圍繫於頸項,挽結下垂。」
這是因為滿族的衣服無論男女,都是沒有衣領的,除了夏天,圍上一層織物可以禦寒,但是根據《清末貴族生活》記載:「(氅衣、襯衣)不用卷領,以圍脖手絹代之。」在這裡,滿族服飾上半身緊而窄小,領巾起到的則是修身作用。
隨著清軍入關,這種服飾逐漸也在宮廷當中形成規矩來,領巾就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最為重要的一條就是,一定程度上它可以區別等級地位。就拿《甄嬛傳》來說,甄嬛初入宮的時候,級別地位都不高,她圍在脖子上的就只不過是一條普通的白布。
皇帝最為寵愛的華妃,一來家族顯赫,二來備受尊榮,她的領巾就有了金絲繡花的圖案,或許這能夠體現她張揚的性格吧!作為後宮之主,皇后娘娘的領巾為蝶舞飛花,雍容華貴,也更加複雜,象徵著後宮之主的威嚴。至於其他的側妃,圖案就要相對簡單和樸素,有的只不過紋上了一朵小花而已。
此外,領巾的作用不僅僅是為了美觀,根據專家分析,實際上還可以方便皇帝,清朝後宮嬪妃繁多,制度登基也十分的繁瑣,分別為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以前的《周禮》對於皇帝妃子作出了限制,不過包括清代在內,歷朝歷代的君主似乎都沒有將這番話放在心上。雖然清朝祖訓做出規定:「皇后一人,皇貴妃二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六人。」然而貴人、常在等依然能夠隨心所欲的「擴軍」。
而在後宮眾多的女子當中,領巾也成為了她們主要的區分,數百名妃子,皇帝記不住也非常的正常,要是他走在三宮六院,忘記了那個女子的名字,那豈不是非常的尷尬?這時候領巾就能夠很好的識別。
當然了,清宮劇裡面也犯下了一定的錯誤,清朝的等級是非常森嚴的,根據《宮女談往錄》表明,清朝的宮女只能夠穿素色的衣服,鞋子也不許帶跟,不許繡花,頭飾一般是絨花,只有在重大清點的時候才能穿顏色豔麗的服裝。不過影視劇裡面,很多女子穿的比如今都要好看,這自然不是不符合道理的。
到了20世紀,清朝雖然倒下,但是其衣服的風格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民國時期的旗袍,也有不少女性喜歡纏上一圈領巾,這個時候的它,已經完全變為了裝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