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樓中盡曉妝,望仙樓上望君王。
——
薛逢
《
宮詞》
我國是一個非常注意禮儀的國家,向來在世界上被稱為禮儀之邦。
從奴隸時期的《周禮》,再到如今的規章禮儀制度,
在禮儀方面,我國一直都有著非常獨特的見解和認識。
在我國古代社會當中,很多王朝都是由漢族人民統治的,所以就一直延續著《周禮》。
到了清朝入關,滿族人統治天下。滿足作為少數民族有著自己的禮儀制度,
因此,在這方面與中原漢族地區有著一定的差別,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少數民族的服飾制度了。
現如今,清宮劇非常流行,除了引人入勝的情節之外,劇中的服飾也非常的吸引觀眾
。除了花團錦簇的清宮服飾之外,最好是好奇的就是她們
脖子上圍的白條子了
。這些白條子究竟是有啥樣的起源呢?它們的作用是什麼呢?
清朝嬪妃脖子上的「白布條」,除了裝飾之外,主要是方便皇帝。
嬪妃的服飾
《大清通禮》規定了宮中嬪妃的服飾,不同的顏色花紋,甚至長短都代表了不同的地位。
如果穿錯衣服,在宮中可能就是要掉腦袋的大事。
白條子既然是服飾,那自然也有著顯示地位的作用
,我們就細細說說它有怎樣的作用。
中原地區大多都是由漢族人統治的,到了清軍入關才是有滿族人統治
。在原先的滿族服飾當中,是沒有衣領的,或者說衣服和衣領並非是一體的。
清朝統治中原後,為了和漢族人民更好的交流,在很多方面都學習了漢族的禮儀,其中就包括服飾禮儀。
我們都知道的是漢族女子是不建議裸露太多皮膚的,因此,清朝人也變這樣要求女子白條子,便應運而生。
「白布條」的作用
但我們還是好奇,為什麼要選擇白色的條子呢?在我們漢族人看來,白色是代表喪事的,是非常不吉利的象徵。但是,滿族人卻並不這樣認為,
他們認為白色是純潔的象徵。佩戴的白條子的女子,被認為是純潔無暇的。
但是也不一定,所有的白條子都是白色的,
因為根據不同的地位是可以選擇繡花的
。比方說一些
妃位比較低的嬪妃,就只能選擇繡一些梅蘭竹菊,這些比較淡雅的花。皇后或者貴妃的話,就可以選擇繡一些比較雍容華貴的。但是皇后和貴妃還是有一定區別的,皇后可以繡牡丹花,代表國色天香,但其他妃子就不可以
。如果其他妃子不懂禮儀這樣做的話,是非常僭越的。在宮中,如果違反了這樣的禮儀,輕的話會被打板子,重的話甚至就會牽連全家都要受處罰。
我們知道封建制度是為皇帝服務的,那麼服飾制度自然也是為皇帝服務的
。我們常常會說皇帝會有三宮六院72嬪妃,這麼多嬪妃,皇帝怎麼能夠記住他們呢?更何況一些非常勤勉的皇帝經常在自己的書房裡批摺子,如果不沉溺於後宮的話,對於這麼多妃嬪,如何做到清楚的認識呢?就是
皇帝並不需要認識每一個妃子,而只需要分清他們的等級就可以了。那麼,這些顯示了地位的白條子,就極大的方便了皇帝去認識每一位妃子的妃位。
根據不同的妃位,
可以確定到這個妃子的住處,甚至還可以了解到這個妃子有沒有受到過寵幸。
結語
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白條子,竟然有著如此大的作用,讓我們不得不感嘆古人的細心。但我們同時又要感嘆,處在深宮中的女子,所有的一切都沒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態度,就連生命的價值都需要別人來丈量。真的是宮門深似海,都是可憐人。
參考資料:《宮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