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不為別人的行為買單

2020-12-07 都市旅遊

小時候養成的情緒習慣,會一直伴隨著你

和朋友小西聊天,說起自己不喜歡過春節。

緣由來自小時候的春節,爸爸媽媽各忙各的,除了大家族的團拜,沒有我們自己小家庭的活動。哥哥是男生媽媽不管他去哪裡,我是不可以隨便出門的,除非有「正當理由」(活動、同學邀約)。

然而春節期間,大家都好像很忙,沒有任何活動,只有我一個人在家裡,遊手好閒,覺得孤獨。

小西是獨生女,小時候常常被父母反鎖在家裡不讓出門,也覺得一個人在家很孤獨,不喜歡那種感覺,但是,這種情境是伴隨她長大的。所以,我們兩個人現在的共同特徵是:常常把自己一個人留在家裡,不想出門,也不找朋友,但是,同時也品味著孤獨的痛苦,憂喜參半。

這是重點:小時候養成的情緒習慣,長大以後一直伴隨著我們。即使物換星移、時過境遷,現在的我們,有如此多的資源(無論是內在或外在),但我們仍然免不了選擇小時候的行為模式,或是創造小時候經歷到的情境,好一再地重溫那個已經造成強勢神經迴路的情感模式。

結婚生了孩子以後,有將近20年的時間,春節始終有人陪伴,雖然骨子裡我還是不喜歡這個節日,但至少不感覺孤獨了。

單身又空巢以後,孤獨排山倒海的席捲而來,我為了挑戰自己,連續兩年春節我選擇一個人在峇里島排毒。而且今年的生日,我沒有邀請任何人參加,只是在家裡平靜地和管家(跟我十幾年如親人般)以及三隻老狗一起度過。面對孤獨,已經可以處之泰然。

我的確是喜歡一個人安靜獨處的,但是孤獨的感覺還是如影隨形、揮之不去。現在我已經習慣和它共處了,就像我學會了與等待、思念、靜觀其變、失去、求不得、被誤解等等我以前不喜歡的種種感受,好好地待在一起。

想要不為情緒所控,懂得這四點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樣從小隨我們長大的情緒模式,有些人可能有好多個,或強或弱,無論如何,如果它影響了你現在的生活,造成你和重要關係戶的緊張,你就要勇敢的去面對它。

首先就是要找出這個慣常的情緒模式是什麼。

它通常有幾個特徵:小時候就形成了,而且一路以來一直如影隨形地伴隨著你。在你現在的生活中,仍然不斷地感受到它,而且為它所困擾。比如說: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不配得、不被愛、不受尊重、沒有真的關心你,別人都是要來利用你、剝削你的,世界是不友善的,你是孤獨的。

第二,你要開始懷疑,並且在生命中去尋找證據。

看到是不是自己為了要體驗這種感覺,而故意製造出生命中的種種事件,或是召喚這樣的人來,甚至把原來不會這樣對待你的人都變成了會讓你感受到這種情緒的人。

第三,證實了責任是在自己身上以後,就要勇敢地去對治這種情緒。

下次它再度出現的時候,要為它承擔責任,知道是自己的舊有的創傷模式發作,可能跟對方無關(也可能有關,但是我們要為自己可以負責的部分負責)。這個時候,可能需要給對方或是這件事一些時間,不要太早下定論。或者是試著用不同的眼光和角度來看待同樣一件事情,去了解:在同樣的遭遇下,別人是如何反應的,我們可不可以拿來借鑑、學習。

第四,學習和這種不舒服的感受在一起,以平等心對待這種感受,不要躲避、轉移、投射、否認,而就是老老實實的允許它存在,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

就像我今年孤獨的生日,是我自己選擇和營造的。我就是要看看,當那種孤獨悲涼的熟悉情緒升起的時候,我是如何面對的。我發現我可以輕鬆地面對它,甚至都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的時候,我知道我又過了一關了。

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不為別人的行為買單

我自己一直以來也有不被尊重,或是被人家利用、佔便宜的負面感受模式。但是當我願意去為自己負責,坦然接受對方所表現出來的各種行為時,這關也就過了。

比方說前一陣子我需要為了一個專業的事情請教一些某個領域的朋友,發了一些微信出去,有的人就沒有回信。我以前可能就會對這個人有所評判,有負面的感受。這次,我等了他幾天,他回信問了我一個問題,我回答了,而且表示希望和他通個電話。他沒有回信,後來在朋友圈發一些好玩的東西(表示他是有時間的),我就知道他不想幫助我。我直接把他刪除,還挺高興微信朋友圈又清除了一個沒有必要保留的人。以前我的頭腦可能就會編織一些故事來氣自己,現在我不上當了。

沒所謂尊重不尊重,只有「有用沒用」,我對他來說不是一個有用的關係戶,他不需要和我維持關係,我尊重他的決定和選擇,這和我的本身價值是無關的。

當我決定面對自己那個「被人利用、佔便宜」的模式時,有人想來利用我的時候,我發現我可以更加沒有負擔地拒絕別人,不會像以前那樣覺得愧疚。(可能我也學會和愧疚感相處了吧)我不去預先設想對方的立場和企圖,保留很多空白的空間給別人,這樣不但對方舒服,自己是更舒服的。

同時,如果感受到被利用、被佔便宜,我也會和這種不舒服的感受待在一起,接受它之後,再決定如何面對、處理那個人或事。

親愛的,你的情緒模式是什麼?它是強迫性的嗎?它妨礙了你的人際關係和幸福快樂嗎?

按照上面的方法,認出它來,為它負責,接受它,處理它,然後不受它控制吧!

相關焦點

  • 為壞情緒買單的,只有自己!
    尤其是當你遇到一件非常氣不順的事情時,壞情緒就像一計悶雷,會瞬間爆發出來。以下是我的親身經歷:我自己算是一個在體制內的乖乖男。一切都得看領導們的顏色。一次學校安排在實訓室上課,有很大的lingdao來視察參觀,全校風聲鶴唳。下午兩點半已將學生、實訓設備等全部安排妥當,只等人來視察。
  • 你的努力不為別人,只為成就更好的自己
    即便自己經歷失敗和挫折,這些遭遇也能讓你找到自己的路,你所有的努力都只為成為更好的自己。演員王珞丹在6歲的時候被媽媽送去學習舞蹈,在她去舞蹈室第一天,媽媽將她送進門之後,很用力地看了她一眼,這一眼飽含了母親望女成鳳的殷切希望。帶著母親期盼的眼神,王珞丹開始了自己學習跳舞的生涯。
  • 「粉絲惹禍,明星買單」與明星負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要混淆了
    說穿了,就像你粉絲不用為明星的違法行為負責一樣,比如,那些吸毒明星,他們做了錯事,違法了,但不會追究粉絲的罪。反過來,粉絲違法亂紀,也不可能追究明星的罪。他們所做的一切都只能他們自己負責,如果可以讓別人負責,尤其是明星負責,那麼他們也可以一口咬定自己是某某的粉絲,讓警方去找某某明星。明星與粉絲之間是鬆散關係,他們與粉絲在網絡上以虛擬形式聯繫起來,當然,其中的大粉與工作室有直接聯繫,但沒有契約關係,要不,明星工作室還得養粉絲。
  • 粉絲行為,偶像買單?對不起,偶像也不是背鍋俠
    飯圈有句話叫「粉絲行為,偶像買單」,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那麼,對於過激粉絲的行為,偶像真的該買單嗎?古人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明星的風光背後,都離不開粉絲的支持與追捧,說粉絲是明星的衣食父母也不為過。
  • 偶像不該為粉絲行為買單!肖戰不僅以行動證明,更用言語直接表態
    那些所謂的「ao3」用戶更是直接要求肖戰對這件事道歉,在娛樂圈一直盛傳一個說法,那就是粉絲行為偶像買單,因為他們覺得,你之所以紅,都是靠粉絲們捧出來的,所以粉絲的行為你們作為偶像的就必須為之買單。此觀點一出,立馬在網絡上掀起了一陣熱烈的討論,也有人持反對的觀點,表示粉絲行為就該粉絲自己買單,雙方爭論不休,誰也說服不了對方。
  • 對工作認真負責,對別人認真負責,結果都是對自己負責
    如果一個人飽食終日,無所事事,那麼除他自己的得失之外,別人也享受不到他從事生產帶來的「交換價值」。我們贊成尼爾·卡尼曼的觀點,社會對工作賦予道德上正面的價值,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如果有一天人類停止了勞動,那就意味著人類社會自身的毀滅。人們工作除為賺錢以外,還可以滿足心理上的欲望,並藉此肯定人生的價值,實現人生質的飛躍。
  • 書評《高情商養育》|律己養兒,不讓孩子為自己的情緒和認知買單
    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積極、向上、自信、陽光?但我們的教育方式真的能教出心底灑滿陽光的孩子嗎?0-18歲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問題,大多是情緒和心理方面的問題。每一種偏差行為的背後,必然都有深層次的原因。生命中每件事的結局並非都能如願,生命中遇到的每個人也不可能都和你一樣,因成長環境、教養不同,而有不同的行為舉止和人生際遇是非常正常的。幫助孩子在這種時刻不讓心靈受傷,認識到人與人的不同,不糾結,不計較,不論別人如何,學會和自己和解,然後放下,是非常重要的一課。
  • 我們為什麼總是被動的因為別人的過錯而自己買單
    先是跟朋友吵了幾分鐘,然後就自己在那裡默默的流淚。等到9點50的時候導航上提示通過時間還有20分鐘。網絡配圖等女朋友情緒穩定一些的時候,朋友建議給公司打個電話,把實際情況說明一下。公司比較人性化,了解情況之後說可以參加11點的面試,他女朋友終於鬆了一口氣。
  • 經濟獨立還不夠,不為別人活的人生,才是真正的精神獨立
    但是面對千夫所指,她們並沒有被輿論裹挾,不會為了迎合眾人的期望去做出違背自己內心的事情。這種特立獨行也是很多人喜歡她們的原因之一。因為她們擁有健康自信的人格,只聽命於自己的心,不受別人的擺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遵從內心行動,實在是太難了,更多的時候我們必須委曲求全才能換來寧靜的家庭或者感情生活。
  • 行為管理(二):管控好自己的情緒,你就贏了
    韓信自知當時形隻影單,硬拼肯定吃虧。於是,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小編認為,「胯下之辱」不僅在當時,即使是當今,一般人也很難做到,可韓信確實做了,難怪後來他能成為大漢王朝的開國元勳呢!從自控情緒這一點來看,韓信當時真是達到了極致,能屈能伸,是我們後人學習的榜樣。
  • 偶像明星絕對不該為粉絲行為買單,因為偶像們從不會錯
    就如前文提到的,出來道歉和解釋,為粉絲的這些破事兒買單。那麼問題來了,這也是一個娛樂圈吃瓜群眾經常提起的終極問題,那就是:偶像們明星們是不是要為粉絲的行為買單呢?答案是不!我們應該堅決反對這種不正確的行為!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明星們都是很努力的。特別是偶像明星,他們受到粉絲最多的讚譽就是努力!
  • 「巨嬰」阿丁:我只負責娛樂自己,我不負責娛樂別人
    孩子的特點是只負責娛樂自己,不負責娛樂別人,阿丁就是如此。成年人的身份,還幫助他平衡了野心的部分,「野心不大,好玩就行」基本算是他的白描,所以他過得也蠻快樂。無論是寫小說還是畫畫,當別人稱讚他「描述像打麻醉劑一樣精準」或者「美是自由催生的」時,他只是享受於書寫或塗抹中的相仿——虛構帶來的快樂,如果表達出了自己想要的感覺,會右手拍拍左肩:阿丁,你還真湊合啊。畢竟,人生苦短,就像他晚上睡不著看朋友圈一樣,再過五十年,裡面還有多少人活著呢?
  • 「衝動是魔鬼」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有自稱撕答題卡學生的同學稱,事發在平頂山一中考點,該學生或因壓力太大,考試中心態出現問題,才有此行為。壓力,又是壓力!生而為人,就有了做人的責任和義務。如果18年的高等教育,都不能教會我們如何履行義務,承擔責任,那這是不是中國教育的悲哀。
  • 青聽|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怎麼辦?
    02一旦掉入情緒的陷阱,瞬間就淪為情緒的奴隸別人輕而易舉就能影響你的行為,頃刻間就能把你變成你最討厭的那種人。在情緒的驅使下,還會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有閨蜜聚會,為搶著買單而大打出手,一人情緒失控跳水溺亡。公交車上,乘客和司機爭執互毆導致車輛失控。每一年,都會有這樣的新聞出現。並不是什麼深仇大恨,僅因為一時之氣,卻釀成了慘劇。若是在情緒的當下能忍一忍、等一等,或許一切就會有不同的結局。
  • 女人活出你被定義的標籤,只因為你人生買單的只有你自己
    活出一個完整的自己,是需要你接納你自己的所有,好的不好的,陰暗的陽光的,邪惡的善良的,羞恥的大膽的,自卑的自信的等等這些我們能在生活中表現出來的,自然流露出來的東西。那都是我們的第一感受,那都是一個真實的自己,我們不需要去克制自己,不需要受道德束縛,也不需要去評判。李誕曾在《奇遇人生》裡說:「人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對的,我們只知道什麼是不對的。」
  • 「小朋友畫廊」刷屏,其實是你在為自己的價值觀買單-虎嗅網
    你可能已經發現,自己的朋友圈被騰訊公益和「WABC無障礙藝途」合作推出的「小朋友畫廊」H5捐款活動刷爆了。所以這次公益捐款牽出了另一個「公益倫理」困境:如果這些想像力驚人的美麗畫作是「偽作」,那我們到底是被騙了,還是為愛心乃至你的價值觀買單了?
  • 粉絲行為偶像是否買單
    偶像是被追求、被崇拜的青春偶像狹義上認為,青春偶像是以青少年為主要受眾的從事演藝活動的人群。但是一般成為偶像的青少年居多,一般粉絲年齡也比較小偶像失格 意思出圈不得體 這種一般很容易讓路人反感,會路轉黑粉絲行為偶像是否買單?兩種說法-有的人不理解為什麼偶像要承擔教育粉絲的責任,教育是以家庭和學校為主體的。
  • 照顧別人的情緒前,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
    照顧別人的情緒之前,先照顧自己的情緒。如果你總是先照顧完別人才顧得上自己的,那麼你就根本活得沒有自己。你過度在意自己在別人眼裡的印象。你需要去保證別人的有好的情緒,這樣才會產生好的自我感覺;只有當別人覺得好的時候你才會覺得自己好,以為別人的不開心都是和自己相關,是自己造成的,也是需要自己去承擔和解決的。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有的人會一直背負著別人的情緒生活而顧不上照顧自己呢?我用一個真實的案例來說明吧。我有一位來訪者他在諮詢裡曾經告訴我:他非常害怕和朋友去餐廳吃飯。
  • 美判決期刊出版商為「掠奪」行為買單
    原標題:美判決期刊出版商為「掠奪」行為買單 掠奪性期刊已成為學術出版領域一個「毒瘤式」存在,如今終有此類出版商可能要為其掠奪性出版策略付出代價。美國一名聯邦法官近日對全球最大的學術期刊出版商之一——OMICS國際出版集團作出判決,要求其停止掠奪性出版行為,並向數千名受騙作者支付總額高達5010萬美元的賠償金。 這一判決由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地方法院法官格洛麗亞·納瓦羅作出。其受理了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於2016年8月提出的一系列指控後,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作出了上述判決。
  • 輕看別人,是在為自己埋下禍患,尊重別人就是在幫助自己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觀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為選擇。愚昧人,輕看那些能力不如自己的人。聰明的人,恰恰相反,他們尊重自己所看到的每一個人。輕看別人有害無益,是在為自己埋下禍患的根源。我們對於別人的輕看,只會不斷拉大我們與別人之間的距離增加我們與別人之間的隔閡。我們所處的環境,會因我們的選擇而出現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