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高情商養育》|律己養兒,不讓孩子為自己的情緒和認知買單

2020-12-21 素人凡語

一個2歲的孩子差點被正在倒車的汽車撞到。驚魂未定的媽媽突然爆發:「讓你小心車,小心車,你不小心,差點撞到吧。」「媽媽抱抱。」口齒還不清晰的孩子,也感覺到危險,張開小手,蹣跚走向媽媽。「一邊去,讓你小心車,你不小心,被車撞到怎麼辦?」媽媽推開孩子吼道。

一個6歲的孩子放學路上想要買玩具,媽媽拒絕了,孩子一路悶悶不樂,到家時都快哭了。忍著沒發作的媽媽再也控制不住:「哭什麼哭?考試沒考好,也沒見你難過,不讓買玩具就哭?」孩子哭得更傷心了。

這些場景熟不熟悉?

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積極、向上、自信、陽光?但我們的教育方式真的能教出心底灑滿陽光的孩子嗎?

0-18歲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問題,大多是情緒和心理方面的問題。每一種偏差行為的背後,必然都有深層次的原因。簡單粗暴的打罵,只能讓孩子的情緒負能量得到強化,心理負擔加重,變得越來越膽小怕事缺乏安全感、或暴躁冷漠缺乏同理心。「打是親罵是愛」的教育思路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家長詬病,取而代之的是正向管教。

《高情商育兒》一書基於正向管教的心理學基礎,將孩子養育中需要把握的重點,全面鋪開,娓娓道來。不僅詳細講解了養育孩子的指導思想,更是將父母需要自我提升的必要性貫穿全書。只有父母將自己放在更高維度上,才能高屋建瓴,統攬全局,輕鬆「降維」育兒。

作者徐婧英,黑龍江廣播電視臺高級編輯,中國新聞一等獎獲得者,黑龍江宣傳文化系統「六個一批」優秀人才,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作為一名70後媽媽,她不僅成功養育了自己的孩子,還通過心理諮詢、媒體專欄、講座分享等形式,幫助無數的家長和孩子走出困境。

01 高情商之親子互動

1. 最好的懲罰:不同喜不同悲

天使發現一位猶太教的長老,居然在安息日打高爾夫球,於是向上帝告狀。上帝聽了後答應好好懲罰長老。然而,自此之後的每個球,長老都幾乎一桿進洞,打得超級完美,他開心極了。天使問上帝為何還不懲罰長老。上帝笑著說:「我已經在懲罰他了。你想想,他有這麼驚人的成績和興奮的心情,卻不能跟任何人說,這不是最好的懲罰嗎?」

是啊,不能和任何人分享自己的喜悅,該是多憋屈難受的一件事啊。這難道不算懲罰嗎?

很多父母說,孩子有什麼事都不和我說。

為什麼孩子不和你說?仔細回想一下,是不是因為你給過孩子這樣的懲罰

孩子發現商場裡擺了個超級大的變形金剛,興奮地指給媽媽看,媽媽在那一刻是怎麼說的?驕傲又粗心的孩子終於考了一百分回家,手舞足蹈給家人炫耀,父母是如何回應的?

而當孩子受挫時,你又說了些什麼?

你剛結束老師打來的告狀電話,孩子背著書包打開門懶洋洋走了進來,你第一句話是什麼?孩子被同學欺負了,一路哭兮兮回到家,你是怎麼處理這個局面的?

快樂時有人一起分享,傷心時有人輕撫肩膀,朋友不過如此。如果父母和孩子能像朋友一樣,孩子還會不和家長說心裡話嗎?

大腦中參與情緒管理、和理解事物因果關係的區域叫額葉,一般要到20多歲才能發育成熟。也就是說,孩提時代,一個人的理解力和自我控制力是不完全的,也無法得心應手地調整和控制情緒。

所以孩子單純透徹,做出任何反應都隨心隨性。我們作為年長孩子幾十年的成人,已經具備成熟的情緒控制力,需要站在更高的維度上去和孩子互動。

不要忽視孩子任何微末的進步,那都是他努力的結果;

不要漠視孩子興奮的分享,那一刻決定了他要不要把你當朋友;

更不要被孩子糟糕的情緒牽著走,把自己一點就爆。

保持冷靜,越過自己的頭頂,去往更高的地方回頭俯視發生的一切。

儘管你需要控制自己的呼吸,壓抑自己的怒氣,或是耐下性子聽一個無聊的橋段,但從那刻起,你已經開始超越自己,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上看待。

你會意識到,當前發生的事情,對孩子而言多麼重要。你甚至可以透過孩子的表情,觸碰到孩子那顆正在經歷喜悅、興奮,或者委屈、沮喪的小小心靈。

小一點的孩子在午休時間沒來由地黏媽媽、哭鬧,可能只是因為她困了;大寶因雞毛蒜皮的事情對著二寶大打出手,可能只是因為他在學校受了委屈。孩子不斷地要求你為他做這做那,可能只是因為他不想你離開。

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悲傷,不知道怎麼去表達難過、緊張、恐懼,不懂如何化解委屈,更無法「內視」,發現自己真正的問題癥結。他只是單純覺得不開心,不快樂,不舒服。

父母需要有智慧去分辨這其中的原因,並以成人的智慧指導幼小的孩子擺脫困境。而不是變成一個「巨嬰」,對著孩子大吼大叫,只顧著發洩自己被孩子的糟糕狀態帶動起來的忿恨,而不理會那個小小的人兒,兜著一肚子的委屈,加上父母傾瀉而來的負能量,卻不知如何發洩、化解,只能無助地站在原地不知所措。最終,因為父母的不懂教育,把通透單純的孩子,變成了「負能量」的垃圾桶,距離陽光少年越來越遠。

2. 知道就做到

有些父母說,這些道理我都懂,我只是控制不住我自己的火氣。

徐婧英老師:「知道就做到。」

如果以成人的智慧都做不到控制自己的火氣,又有什麼權利要求那麼小的孩子說不哭就不哭呢?想養出高情商寶寶,不要忘了父母就是寶寶的鏡子。莫要嚴以律兒,寬以待己。

傾聽:耐心傾聽孩子的話,無論他說什麼,只要他願意說,父母就願意聽。

共情:仔細察覺孩子的情緒,他難過就陪他難過,他開心就和他一樣興奮。

溝通:認真考慮說出口的每句話,嘴下留情,避免發洩情緒的負能量

觸碰: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握著孩子的小手,耐心地聽,溫柔地撫觸,堅定地說,輕輕地安慰。

尊重:把孩子當成一位朋友,尊重他的物品,他的玩具,他的選擇,他的想法,小心呵護孩子的自尊心。有自尊才能自珍、自愛、自重。

只要你嘗試做了,無論你是什麼學歷什麼職業,無論你是高還是矮、美還是醜,都不會妨礙你成為孩子心目中的、世界上最可親的人。

3. 高情商互動的基石:尊重

徐婧英老師有次帶13歲的兒子去旅行,結果同團的都是更小的孩子,大家一路上輪番才藝大爆發,但不論導遊過來如何邀請,兒子就是不肯表演。

「那閃躲的目光,纏絞的雙手,下意識緊靠車窗的身子,簡直就像是陷在重圍中的小鹿。」

徐老師笑而不語,拉過兒子的手,輕輕撫摸。別的媽媽問她:「你總這樣,孩子說什麼是什麼嗎?」

徐老師答道:「因為我知道他有分寸,所以我比較尊重他,我在等他。」

「讓孩子了解,你的期待;讓孩子知道,他是主角;讓孩子清楚,有說「不」的權力;讓孩子感到,他不是不行,只是暫時沒準備好。短短一句話,孩子不會因不想表現而自卑,反而更能感受到你的溫暖,你的鼓勵,你的允許,你的寬容。」

親子之間從來沒有危機,只有不會處理導致的危機。

一顆含羞草,越是動它,它越是將自己緊緊縮成一條;而當你耐心等候,它會悄悄地展開。

在孩子膽怯的時刻,是選擇強硬將陷入恐懼的孩子推到大家面前,令他產生極大的脅迫感和自卑感;還是尊重他、維護他、鼓勵他,讓他因你溫暖的期待,慢慢鼓起勇氣,戰勝之前的自己?結果不言而喻。

尊重,是高情商親子互動的基石。

02 高情商之自我修煉

1. 儲備養育基本認知

修煉自己,才能帶著孩子穩步向前。

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點。我們需要時刻超前孩子一步,了解不同階段孩子的不同行為,解讀背後的含義。

10歲以下的孩子,自我的評價和認知主要來自於老師和家長,而不是自己;孩子過於黏人可能是因為從小沒有培養足夠的安全感,可能是因為媽媽過於焦慮、敏感;孩子多動可能是長期睡眠不足引起,吃的不均衡引起,壓力過大也會引起;孩子說髒話可能是因為孩子覺得家長的過激反應很有趣,或者因為父母關注較少;孩子打人可能是因為太小(18個月到2歲的孩子認為這是一種嬉戲式交流),可能是不知道怎麼處理矛盾,或者不適應生活變化;孩子磨蹭可能是因為孩子還沒有建立時間概念,可能是從小父母包辦太多,導致孩子缺乏獨立意識和能力,也可能是孩子小,動作不熟練而已;孩子玻璃心,是因為內心沒有得到「愛的滿足」。

我們都當過孩子,但不一定儲備了對於孩子足夠的認知。了解「孩子」這個人類特殊階段的群體特性,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成長。

2. 大格局才有大未來

一位媽媽面對自己年幼的孩子被一位小哥哥欺負時,這樣對孩子說:「小哥哥抓了你是不對的,他媽媽會教育他的。」旁邊小哥哥的媽媽無動於衷,這位媽媽繼續說:「小哥哥知道錯了,會來和你道歉的。」可是小哥哥並未道歉。這位媽媽接著說:「小哥哥已經知道錯了,只是現在還沒有勇氣來道歉,沒關係,寶貝原諒他好不好?咱們給小哥哥說,沒關係,我已經原諒你了。」

生命中每件事的結局並非都能如願,生命中遇到的每個人也不可能都和你一樣,因成長環境、教養不同,而有不同的行為舉止和人生際遇是非常正常的。幫助孩子在這種時刻不讓心靈受傷,認識到人與人的不同,不糾結,不計較,不論別人如何,學會和自己和解,然後放下,是非常重要的一課。

在時間長度上,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在地域廣度上,千千萬萬不同的事物正在同時發生。但不少人因偏見讓自己成為井底之蛙度過一生。教會孩子不在心底給自己設限,從「這個菜太難聞了」到「讓我試試不同的味道」,從「我不行」到「做做看,不行再想辦法」,唯有如此,才能站的更高,看得更遠,擁抱人生豐富的體驗,成為一個睿智而充滿樂趣的人。

要教會孩子,父母首先要修煉自己的格局。有大格局的父母,必當擁有一個大格局的孩子,有著充滿陽光的未來。

3. 問題的一半是情緒

本文開頭講的兩個故事,都和情緒有關。

孩子差點被車撞了,媽媽因為驚嚇而爆發情緒;孩子想買玩具被拒傷心,媽媽看到氣不打一處來。

接下來的劇情基本上變成了媽媽發洩情緒的橋段。而孩子在這場事件中成了父母的發洩口,孩子自身的情緒,卻沒有得到恰當的關注和紓解,久而久之,必然形成問題。

太多的例子活生生地擺在那裡:父母情緒穩定狀態好,孩子也自信快樂;父母常常發脾氣,孩子不是膽怯就是叛逆。

作為父母需要及時體察自己情緒背後的原因總對孩子發火是因為什麼?是否自己工作太累?最近壓力太大?受到了太多負面的影響?心太急?

「成熟父母的標誌是:少用感情,多用頭腦。」

每天找十分鐘,拋開感情,和內心的自己坦誠對話。覺察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控制情緒,不讓情緒控制自己。

0歲以前的孩子,對於自我評價的認知,主要來源於家長和老師。你說的是氣話,孩子卻一字一句都當真,最終傷了自尊心、自信心,覺得自己差勁到底,不自信,不主動,畏頭畏尾,破罐子破摔等一系列問題會隨之而來,或者變成一頭「小獅子」,隨時爆發。

孩子雖小,也是一個完整的個體,而且心靈脆弱之極。放下自己的焦慮、壓力,對孩子抱持慈悲心,同理心,真正地去尊重孩子,理解自己寶貝的處境,從正面出發,耐心引導。徐婧英老師給出了很多紓解自己情緒、及幫助孩子解決情緒問題的具體案例,非常具有現實指導價值。

早早成為一個情緒穩定的家長,不讓孩子為自己的情緒買單,是對子女最大的慈悲和善意。

03 高情商之共同成長

1. 你和孩子都有的分離焦慮

每年9月份,幼兒園門口總會上演苦情戲。一些小班的、中班的孩子,甚至還有大班的孩子,一邊嚎啕大哭,一邊樹袋熊一樣掛在父母的腿上不撒手。

進入幼兒園是人生第一個分離的時刻,如果孩子有分離焦慮,作為父母需要首先檢視自己的情緒,是自己不願撒手,對於分離這件事本身有了內心深處的抗拒?還是因為對於分離有擔憂和焦慮?孩子和父母有著天然的情感聯結,父母的焦慮,寶貝是感覺得到的。你期待的,孩子也期待;你擔憂的,孩子也會畏懼。

先整理好自己的想法,平靜接受分離,然後才能理性地傳遞給孩子,真正安撫到孩子。

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目的,只有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以分開為目的。

乍一聽很難接受。看著孩子的背影越來越遠,父母感到無盡的孤獨、哀傷。

但我們必須去承受。沒有父母願意在離開人世時,孩子還需要你的照拂才能生存下去。孩子能夠獨立於世,不再依賴父母,的確是父母最大的成功,也是為人父母終極的目的。

2. 沒有缺點優點,只有特點

有家長諮詢徐老師,說孩子很內向,在外面膽小不愛說。徐老師常常反問,你是一個愛說、愛表現、外向的人嗎?

內向的家長常常養出內向的孩子,但又嫌棄內向。大概是因為小時候吃了太多內向的苦。

內向真的不好嗎?還是只是因為大人給內向貼上了負面的標籤,讓它看起來像個缺點?

內向的孩子喜歡獨處,往往更多自我對話和體察,洞察力要優於外向的孩子;內向的孩子往往思考更加深入,所以行事更加穩重。

那為什麼父母普遍覺得內向不好呢?因為在父母還是個孩子的時候,老一輩的人總是把孩子的內向行為認定為膽小,沒出息,丟面子。這些評價在孩子的內心映射,讓孩子產生了深深的自卑感,從而產生了「內向不好,外向才是有出息」的認知。

心理學上的ABC理論提到,不是因為事情本質有好壞,而是認知不同投射出了好或者不好的評價。

例如,半杯水,你可以認為「只剩下半杯」從而沮喪,也可以認為「還有半杯,太好了」從而開心。其實水還是那杯水,只是看待它的心態不同。

改變了認知,就改變了心像。

一個孩子,沒有缺點也沒有優點,只有特點。優點是特點的善用,缺點是特點的錯用。而家長的責任就是挖掘閃光點。

尾聲

表達對孩子身體的關愛,父母從來都很在行,噓寒問暖,添衣加飯;但表達對孩子心靈的呵護,我們卻常常不得要領,甚至選擇性忽視,更甚者完全隨心隨性應對,缺乏認知、耐心和站在更高處的智慧。

當有歹徒出現時,父母都會第一時間把孩子護在身後而當惡劣的情緒出現時,我們卻親手製造了一個暴風驟雨的世界,躲在天外怒吼,而把年幼的孩子孤零零地置於暴風雨的中央。

一個跪著行走的人,不代表他今後一定會站起來,但一個思考過自己為什麼現在跪著的人,今後一定像巨人一樣。

不自我檢驗的生活,不值得一過。

人一生都在成長,而「陪下一代長大」這段生命中極為重要的歷程,更值得父母們的不斷自省和成長。

感謝《高情商養育》給了我們一次全面自省的機會。育兒即育己,感謝孩子,讓我們有機會再成長一次,成為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被物質「窮養」的男孩長大後什麼樣?父母遵循四點,才是養兒真諦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儘管「窮養兒,富養女」的育兒經被流傳至今,可是多數父母依舊搞不清楚「窮養」和「富養」的真正含義,尤其是男孩,將來肩上的擔子和責任更重,如果被正確窮養,則會成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男子漢,反之,則是傷害明顯,後遺症如影隨形。
  • 如何《培養高情商的孩子》?3招,教你當好孩子的「情緒訓練師」
    如何成為孩子的「情緒訓練師」?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一本指導父母進行情緒管理訓練的實戰手冊——《培養高情商的孩子》。這本書的作者約翰.戈特曼,是與羅傑斯、榮格齊名的心理治療大師。戈特曼博士通過一項歷時20年、119個家庭和孩子共同參與的心理學調查,洞察了不同教養方式對孩子情商的長期影響,並在《培養高情商的孩子》一書中為我們提供了有科學依據而又非常實用的指導。
  • 書評:控制情緒,提高專注力和行動力,讓《認知覺醒》
    我的水平有限,書評只是如實寫出我讀《認知覺醒》真實的感受、寫出我自己真實的評價,誠摯的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這本好書。、想提升自己、改變人生、改變命運的人深度思考、靜心行動,從某種程度來說,認知覺醒是有改變自己的想法,讓自己有更大進步和改變的渴望。
  • 4本書探尋情商的秘密,培養大人孩子高情商,果媽閱讀推薦書單
    當有情緒來臨的時候,不知道該如何與情緒相處;無法感受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緒;知道要共情,但是就是無法做到。這是因為我們的情商沒有進行管理和提升,情商是一種生存能力,決定你其他心智能力的表現,也決定你一生的走向與成就。
  • 孩子時不時就情緒低落?情緒ABC理論:需及時轉變「認知B」
    周末和幾位朋友聚會,聊到孩子的時候,有位朋友說到周五的時候,她的孩子在家總是欺負妹妹,於是被媽媽教訓了一下,結果孩子就特別傷心,到今天都還不太願意和媽媽說話,朋友感覺有點後悔,但是孩子欺負妹妹的行為確實是不對的,如果不教訓一下孩子也感覺過不去,這讓她覺得很為難。
  • 為壞情緒買單的,只有自己!
    很多因為衝動而犯罪的人並不一定是窮兇極惡的大壞人,但就因為一時沒忍住,既害了別人,也葬送了自己。控制情緒就是控制命運的開始,遇事冷靜三十秒,結果就會不一樣。當你懂得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時,你的福氣也正在慢慢靠近你。
  • 可愛對情緒健康和認知表現的好處
    但是,除了讓我們感到高興之外,研究還表明,看著可愛的圖像可能對我們的情感健康和認知表現具有更深遠的益處。如果您在這些艱難的時期感到情緒低落,或者在在家上班時很難專心工作,那麼定期服用些可愛的東西可能會有所幫助!除了促進情緒健康和認知表現,定期使自己暴露於可愛的圖像或事物甚至可以增強您的社交和工作關係,從而改善團隊績效。
  • 心理學大師約翰戈特曼:培養高情商的孩子,情緒管理能力排第一
    他們的孩子常常因為表達悲傷、憤怒或恐懼等情緒而被斥責、管教或懲罰。會以培養堅強男人的名義,對表達恐懼或悲傷之情的兒子進行懲罰;以養育心地善良的女子的名義,要求女兒把憤怒往肚子裡咽,強顏歡笑。但效果適得其反,因為這些孩子錯失了體會自己情緒的經驗,不懂得如何有效應對情緒,所以長大後對生活的重重挑戰毫無準備。心中的消極情緒如果不能及時釋放和疏導,其危險不亞於一枚炸彈。
  • 郭碧婷產女,婆婆送別墅慶祝:高情商的女人都知道自己的優勢
    她從來都不玻璃心、也不矯情,她不介意自己和向佐的戀情頻頻曝光在鏡頭下,反而聰明地抓住了這樣的機會,來獲得更多的曝光度和資源。可到了之後因為要照顧孩子,買菜做飯帶孩子,身材維持不了,也沒有了年輕美貌,老公就不喜歡她了,反過來還會說老婆花了他的錢。」
  • 無憂無慮,那是孩子的生活,長大後誰為自己的人生買單?
    無憂無慮,那是孩子的生活,長大後誰為自己的人生買單?無憂無慮,天真無邪,那是孩子的生活,悠閒自在,喜樂說笑,那是老人的生活;忙忙碌碌,為錢奔跑,那是青年人的生活。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那人生誰來買單?
  • 親身養育11個孩子的日本國寶級兒童心理大師,揭秘成功養育的關鍵
    我們做實驗都是用小白鼠當作實驗對象,沒想到平井信義將自己孫兒們作為研究對象,並把養育細節記錄加整理,完成了《平井信義育兒法》。在《平井信義育兒法》一書中,我們能夠了解養育0到5歲的孩子的方法;了解「親膚育兒法」的內容和優勢;了解培養兒童自主性和體貼他人的重要性。
  • 小小春幾句話,輕鬆化解「山雞哥」的怒氣值,從小盡顯高情商
    可他的做法卻體現出他高情商的冰山一角,一個孩子在面對父母的訓斥下大都會感覺委屈甚至會哭泣,但Jasper用喊話幫助陳小春情緒穩定,以此來尋求雙方心態平和的狀態下進行溝通。在Jasper的舉動中暗含著他首先平復了自己的情緒,然後再用喊話的方式告訴陳小春「自己可以和你對話」的態度。
  • 高情商的人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
    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領導誇你加班辛苦,有人卻說加班說明能力低;領導誇你效率高,有人卻說可能工作不飽和。聽到有人這麼說,我們是很容易情緒就上來了。這種見不得他人好的人通常是太關注他人,又不懂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很容易被人遠離。而高情商的人會照顧好自己的情緒,讓他人如沐春風。
  • 「窮養兒,富養女」!王寶強養兒,馬蓉毀女兒,兄妹差異明顯!
    「窮養兒,富養女」!王寶強養兒,馬蓉毀女兒,兄妹差異明星!娛樂圈當中很多明星都有著自己的育兒之道。李湘富養王詩齡,這一話題一直都是娛樂圈中經常出現的,網友紛紛批判李湘,但李湘回應,我有這個能力富養,想把最好的給自己的女兒,如今王詩齡也是琴棋書畫樣樣通,任何場合都應對自如,一口流利的外語讓小編自愧不如啊!可見李湘的富養女也有她的道理!而田亮對森碟的教育方式更接地氣,也與大多家庭差不多,以傳統美德教育,讓森森碟從小就懂得不攀比,不浪費的好美德。
  • 蘇青能養育四個孩子,而張愛玲的生母為什麼一個孩子都養不起?
    同為離異婦女,民國女作家蘇青一個人能養育四個孩子,而張愛玲的生母黃梵逸一個孩子都養不起?這是為什麼?現在人可能不熟悉蘇青,但蘇青在民國是和張愛玲一樣出名,她是與張愛玲齊名的上海日據時期海派女作家的代表人物,也是散文家、劇作家。
  • 只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不為別人的行為買單
    小時候養成的情緒習慣,會一直伴隨著你和朋友小西聊天,說起自己不喜歡過春節。結婚生了孩子以後,有將近20年的時間,春節始終有人陪伴,雖然骨子裡我還是不喜歡這個節日,但至少不感覺孤獨了。在你現在的生活中,仍然不斷地感受到它,而且為它所困擾。比如說: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不配得、不被愛、不受尊重、沒有真的關心你,別人都是要來利用你、剝削你的,世界是不友善的,你是孤獨的。第二,你要開始懷疑,並且在生命中去尋找證據。
  • 李玫瑾:養兒三忌,養女五忌,知曉這些,孩子未來的路會更好走!
    李玫瑾教授想必大家都是熟悉的,她是中國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專門研究青少年兒童心理學,在育兒方面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成龍成鳳。其實面對男孩和女孩是有不同的教育方式的,所以家長要用不同的方式來養育,這樣會讓他們長大後少走很多彎路。
  • 大小S養孩子大不同,姐姐要富養妹妹要窮養,一件衣服看出差異
    當然,這其中也有部分家長對於窮養還是富養有著認知上的局限,事實上真正的養育經也並非是窮養或者是富養這一種方式就能夠實現的。而在一旁一直默默聽著的大S卻對妹妹的做法很不贊同,她甚至表示自己想要以大姨的身份來給孩子買衣服作為比賽的獎勵。
  • 窮養兒富養女,並不是物質上的養,家長別犯這樣錯誤
    窮養兒富養女, 並不是物質上的養,家長別犯這樣錯誤生活中,很多人都會將"窮養兒子,富養女"這句話掛在嘴邊,更誇張的是還有不少人將這句話作為自己教育孩子的標準,一般家長都認為:窮人家養兒子,富人家才好養女兒,對男孩要嚴格
  • 小s「養兒觀」遭大s怒懟!1000塊的衣服為啥不能給孩子買?
    對於窮養跟富養,我們可以分開兩者——物質養育和精神養育。而培養出一位有氣質的孩子,一定不是她的穿衣有多麼昂貴;也不是她的書包多麼名牌。家長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如何具體去實現呢?之前女兒們被網友攻擊說長得不好看,如今更新了人們的認知,個個是高級臉,成為娛樂圈中年齡較小卻擁有高級氣質的星二代。當年小s不愛給女兒打扮,「醜養」的教育方式受到網友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