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比齊國弱小,為什麼山東簡稱取「魯」棄「齊」?

2021-01-15 王朝一派

山東,又稱齊魯大地,但是現在的簡稱只有一個「魯」字,在春秋戰國時期,山東省所在地主要存在的是齊國和魯國兩個國家,從疆域上來看,當時齊國的領地佔地比較多,從實力上來看,齊國的實力也比魯國強大,但是幾千年後,這塊大地卻取簡稱「魯」而不是「齊」。

01春秋戰國時期的較量

從歷史上來看,在春秋時期,齊桓公首先稱霸,在諸侯國中齊國成為最強大的國家,在戰國時期,更是成為了戰國七雄之一,這和當時的魯國比起來,簡直是不能再強大了。魯國在春秋時期沒什麼存在感,主要是在戰國時期才有點嶄露頭角的意味,在其國力巔峰時期,也曾想過和齊國一較高下,到底誰才是這東方的霸主,但由於齊國雄起的早,所以最後還是齊國更勝一籌。

02齊國和魯國兩個國家的由來

再來看看齊國和魯國的的由來吧,西周建立之後,周王身邊有兩個得力幹將,一個是周公,一個是姜子牙,這兩個人對西周的建立有著汗馬功勞,於是周王決定給予他們封賞。

周公的領地就是魯國,而姜子牙的領地就是齊國。但是當時周成王想要周公留在身邊輔佐自己,周公的兒子伯禽就代替周公前去封地赴任,將都城定在曲阜。魯國統治的核心區域在今山東省的濟寧、泰安、菏澤等地,而且伯禽是皇室成員,他的封地屬於同姓分封。

03取名為「魯」的原因

而齊國是姜子牙的封地,他的都城在臨淄,不管怎麼樣,姜子牙始終都是外姓,就算功勞再大,侯國與其他人的侯國也沒什麼兩樣,尤其是後來姜姓呂氏的齊國被田氏所取代,國君的姓氏也由姜姓轉變為姒姓,所以說,從正統性上來看,魯國是強於齊國的。

再從禮儀的角度來講,山東的曲阜是孔子的家鄉,孔子是儒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儒學對以後中國的封建社會乃至現在都有很大的影響。而且周公的治國方略是「尊尊而親親」,對他而言,文化的傳承非常重要,這與齊國的理念正好相反,齊國重視的是匯聚百家,他們廣泛吸引各國的人才,因此對於周禮的傳承,只有魯國完整的流傳了下來。

雖然說在公元前256年,魯國被楚國給滅了,但是魯國的禮樂傳統,早就隨著孔子和他的弟子一起傳播到了各地,得以代代流傳。從整個春秋戰國時期來看,齊國和魯國都出了不少的人才,比如孔子、孟子、曾子、魯班等等。

最後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首先看看山東的地理位置,唐朝以後,齊國對應的地方是齊州和後來的濟南府,魯國對應的是兗州及後來的兗州府,到了宋朝,齊大概和濟南完全脫離關係了,但是魯的兗州府卻一直保留了下來。

近代因為報紙的出現,想要讓人們更快地了解到各項消息,文字自然是越簡潔越好,當要提到每個省份的名稱時,要準備好一個簡稱,那時的河北用的是「冀」,而山東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齊」一個是「魯」,如果選擇「齊」的話,在發音上就容易和「冀」混淆,所以最終選定「魯」作為山東的簡稱。

04總結

不管是叫「齊」還是叫「魯」,山東都是那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有八大菜系之一的魯菜,有不少現代戲劇,在2016年,還成功舉辦第六屆山東文化產業博覽會和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人們也習慣把山東叫為「齊魯大地」。如果大家想要去旅遊的話,山東真的不失為一個可去之地哦。

相關焦點

  • 春秋時期,齊國和魯國都在山東,為何如今山東簡稱魯而不是齊?
    前言山東素來有著「齊魯大地」的稱謂,因為春秋時期,齊國和魯國都在如今的山東地界之內,所以山東這一片地方也被人們叫做「齊魯大地」。但是山東的簡稱卻是「魯」而不是當時更為強大的「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山東山東的簡稱山東如今被簡稱為「魯」其實是民國時期才有的稱為,之前人們對山東的稱謂一直都是「齊」,而直到漢朝時期,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 古時山東境內有齊國與魯國,為什麼現在山東簡稱魯,而不是齊?
    山東稱魯不稱齊,儘管春秋戰國時代齊國的影響力遠遠大於魯,後世割據山東的政權也稱齊不稱魯。原因何在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三點原因:其一、魯國血統比齊國高貴;其二、魯國周禮保存得比齊國好;其三、聖人孔子的一生基本上魯國,可以說孔子是魯國人而不是齊國人。
  • 山東的簡稱之爭,為何棄「齊」用「魯」
    一個簡稱而已,為何會引來這麼多人的爭辯?簡稱它不僅僅是一個字,一個稱號,更多的是代表著一個省份的文化傳承、歷史淵源,它和所代表的省份必然要有些千絲萬縷的關係,這一字之爭意義深遠。這便是為什至從要申報簡稱開始,應為「齊」、該為「魯」的爭辯在山東這塊土地上就從沒停止過。
  • 山東稱「齊魯大地」,齊國比魯國更大,為何山東簡稱魯而不是齊
    山東省聊城市作家協會會員 張丁材 山東,人稱「齊魯大地」,因為在春秋戰國時期,山東地區有兩個著名的諸侯國——齊國和魯國。可是問題來了,齊國作為曾經的春秋五霸之一,與同時期的魯國相比強大很多,可為何現在山東的簡稱取的是「魯」,而不是「齊」呢?
  • 春秋時齊國強於魯國,為何山東的簡稱是魯,而不是齊?
    春秋戰國時期,在山東境內有2大諸侯國,分別是齊國和魯國,其中齊國無論是人口、面積、還是國家實力都要遠強於魯國,而且到了最後的戰國末期,在僅剩的7大諸侯國中,留下的也是齊國而不是魯國,那麼為什麼現在提到山東,它的簡稱是魯而不是齊呢?
  • 山東為什麼簡稱為魯,而不是齊?
    大家都知道,山東被稱為齊魯大地,春秋時期的齊國和魯國都在現在的山東境內。齊國的面積大於魯,存在時間長於魯,影響力也遠超於魯。但是山東省卻簡稱為魯,而不是齊。為什麼會如此呢?當時社會的主流仍然是封建士大夫,他們肯定更加推崇魯國,所以山東才會簡稱為魯,而不是齊。另外魯國文化的影響更大,魯國不僅是周公的封國,更是在立國之初就奠定豐厚的周文化基礎,一切以周禮治國,可以說魯國就是縮小版的周朝。春秋時期,禮崩樂壞,魯國成了周禮的保存者和實施者,世人稱「周禮盡在魯矣」。
  • 西周時山東齊魯兩國並存,齊國實力遠勝魯國,為何後來簡稱卻是魯
    西周時期,山東省曾被一分為二,北邊被周武王賞賜給了功臣姜子牙,名曰「齊國」。而南邊則被他分給自家弟弟周公旦,名曰「魯國」。因為這段歷史,山東又被稱作「齊魯大地」。
  • 山東的簡稱為什麼是魯而不是齊?
    山東,人稱「齊魯大地」,因為在春秋戰國時期,山東地區有兩個著名的諸侯國——齊國和魯國。可是問題來了,齊國作為曾經的春秋五霸之一,與同時期的魯國相比強大很多,可為何現在山東的簡稱取的是「魯」,而不是「齊」呢?
  • 比齊國滅亡的早,魯國的「魯」字為何能成為山東簡稱
    「魯」最早見於甲骨文,從魚,從口,意識是:魚味美。其實,作為山東行省的簡稱,「魯」是來自春秋時期的魯國。魯國在山東省南部,都城是今天的曲阜。而山東地區有兩個封國,一是齊國國君呂望,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姜子牙,第二個就是魯國國君周公旦,是武王的親弟弟。「魯」是周武王賜的國名,因為臨海,當時又有驅逐東夷的任務,所以意為「像魚矯健的擺尾一樣掃平東方敵對勢力」的意思。
  • 齊國影響力更大,省會濟南也在齊地,為何山東簡稱魯而不是齊
    山東屬於周朝時期齊國、魯國所在地,同時山東境內還包括萊、莒、鄒、滕等一眾小國家。當然了,山東不簡稱萊、莒、鄒、滕什麼的,這都說得過去。畢竟這些國家太小,沒什麼影響。但是山東簡稱「魯」,而不簡稱「齊」,卻是一件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為什麼這麼說呢?
  • 歷史上齊國遠比魯國強大,但為何山東簡稱為「魯」而不是「齊」?
    這些省份的簡稱,決不是憑空而來的,它們有的是現在稱呼的簡稱,比如新疆用「新」字來表示;有的則含有深厚的歷史淵源,比如山東用「魯」字來表示。 但許多人就要問了,山東用「魯」來代表,很好理解,因為春秋戰國時期的魯國,就在山東境內。
  • 齊魯大地,齊在前,魯在後,山東為何簡稱魯,而不簡稱齊?
    我們都知道:山東這塊地方歷來被稱為「齊魯大地」,齊在前,魯在後,然而,在現在的簡稱中,山東卻被稱為「魯」,而沒有被稱為「齊」,這是怎麼回事兒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齊魯大地這個稱呼的由來。山東多山,歷史上有「山東歷來出好漢」這一說法。齊、魯兩國基本以泰山為界,形成了兩個風格完全不同的諸侯國度。如圖:齊國尚武,魯國尚禮,這和他們的開國國君有一定關係。周公旦由於要輔佐周成王,就讓自己的長子伯禽做了魯國的開國國君。
  • 歷史上齊國更強大,省會濟南也在齊地,為何山東簡稱卻是「魯」?
    那麼我想到,「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齊魯都是綁在一塊說的,明明齊在前,春秋時齊國也比較強盛,歷代稱呼山東也是齊魯混用的,省會濟南呢,也更屬於齊地,為什麼山東現在的簡稱反而是「魯」呢?我們追根隨緣,從頭說起。周王朝分封諸侯,受封於齊國的是周文王的王牌軍師姜子牙,齊國的地位按理說很高了,那分封在魯國的是誰呢?是周武王的弟弟姬旦,也就是周公。
  • 齊國比魯國強大多了,為何山東簡稱魯而不是齊?
    按道理,齊國是山東地區的大國,人家是最早的春秋五霸,又是當時有影響力的地區大國,文化也特別發達,是當時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大國。山東以齊來簡稱,來代表,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最終為什麼不用齊國的齊,而是用魯國的魯,來代表山東呢?好玩的國學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 明朝時山東簡稱為齊,但為何後來山東的簡稱又變成了魯?
    山東又被稱為齊魯大地,這是因為在周代時,山東地界上曾有齊國和魯國這兩個主要的諸侯國。當然,論國力魯國還是無法與齊國抗衡的,齊國在戰國時成為了七雄之一,還一度與秦國並駕齊驅,號稱東西二帝,而魯國在戰國時已淪為一個小國,最終被楚國所滅。
  • 被稱為「齊魯大地」的山東省為什麼簡稱魯,而不是齊?
    山東,人稱「齊魯大地」,因為在春秋戰國時期,山東地區有兩個著名的諸侯國——齊國和魯國。可是問題來了,齊國作為曾經的春秋五霸之一,與同時期的魯國相比強大很多,可為何現在山東的簡稱取的是「魯」,而不是「齊」呢?
  • 山東是由齊國和魯國組成,但為什麼簡稱魯,而不是更強大的齊呢?
    ——歌德(德)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051字,閱讀約3分鐘被稱為山東省的齊魯大地突厥炮烙後,被姜子牙封於齊國,夜裡被封於姬旦魯地至此,齊國和魯山東半島最著名的兩個諸侯王自古以來,山東均被稱為「薩克奇地」,或者被稱為
  • 山東又被稱為齊魯大地,那為什麼簡稱「魯」而不是「齊」呢?
    除了經濟以外,它的文化底蘊也非常的深厚,在我國影響深遠的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孟子都誕生於山東,所以它又被稱作孔孟之鄉。除此之外它還被稱作齊魯大地,誕生在這片土地山的齊魯文化則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東夷族。我們都知道山東的簡稱是「魯」,但是我們又常常把山東稱作「齊魯大地」,相信不少小夥伴都會好奇它的簡稱為什麼不是「齊」呢?
  • 山東為什麼簡稱魯而不是齊?跟孔子的儒家文化有直接關係
    山東,人稱「齊魯大地」,因為在春秋戰國時期,山東地區有兩個著名的諸侯國——齊國和魯國。佔據山東大部的齊國始終要比南面的魯國要強大的多,並且古今提到山東時也大多以齊魯之邦相稱。國力上,齊強魯弱;疆域上,齊大魯小;稱呼上,齊前魯後,最終「魯」卻成為山東省的簡稱。
  • 山東簡稱為魯,但古代齊魯兩國大致就在如今的山東,為何不簡稱齊
    又因為當時齊魯的地域範圍,和如今山東省區的範圍大致相當,故成為了山東的代稱。只是,山東代稱為「齊魯」,簡稱卻為「魯」,這就不得不引人深思了。畢竟先秦時期的齊魯兩國,齊國的國土範圍要遠遠超過魯國,而且齊國也躋身於了戰國七雄之列。按理說,齊國的實力和勢力都應該遠遠強過魯國。那為何山東省如今的簡稱是「魯」,而非「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