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又稱齊魯大地,但是現在的簡稱只有一個「魯」字,在春秋戰國時期,山東省所在地主要存在的是齊國和魯國兩個國家,從疆域上來看,當時齊國的領地佔地比較多,從實力上來看,齊國的實力也比魯國強大,但是幾千年後,這塊大地卻取簡稱「魯」而不是「齊」。
01春秋戰國時期的較量
從歷史上來看,在春秋時期,齊桓公首先稱霸,在諸侯國中齊國成為最強大的國家,在戰國時期,更是成為了戰國七雄之一,這和當時的魯國比起來,簡直是不能再強大了。魯國在春秋時期沒什麼存在感,主要是在戰國時期才有點嶄露頭角的意味,在其國力巔峰時期,也曾想過和齊國一較高下,到底誰才是這東方的霸主,但由於齊國雄起的早,所以最後還是齊國更勝一籌。
02齊國和魯國兩個國家的由來
再來看看齊國和魯國的的由來吧,西周建立之後,周王身邊有兩個得力幹將,一個是周公,一個是姜子牙,這兩個人對西周的建立有著汗馬功勞,於是周王決定給予他們封賞。
周公的領地就是魯國,而姜子牙的領地就是齊國。但是當時周成王想要周公留在身邊輔佐自己,周公的兒子伯禽就代替周公前去封地赴任,將都城定在曲阜。魯國統治的核心區域在今山東省的濟寧、泰安、菏澤等地,而且伯禽是皇室成員,他的封地屬於同姓分封。
03取名為「魯」的原因
而齊國是姜子牙的封地,他的都城在臨淄,不管怎麼樣,姜子牙始終都是外姓,就算功勞再大,侯國與其他人的侯國也沒什麼兩樣,尤其是後來姜姓呂氏的齊國被田氏所取代,國君的姓氏也由姜姓轉變為姒姓,所以說,從正統性上來看,魯國是強於齊國的。
再從禮儀的角度來講,山東的曲阜是孔子的家鄉,孔子是儒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儒學對以後中國的封建社會乃至現在都有很大的影響。而且周公的治國方略是「尊尊而親親」,對他而言,文化的傳承非常重要,這與齊國的理念正好相反,齊國重視的是匯聚百家,他們廣泛吸引各國的人才,因此對於周禮的傳承,只有魯國完整的流傳了下來。
雖然說在公元前256年,魯國被楚國給滅了,但是魯國的禮樂傳統,早就隨著孔子和他的弟子一起傳播到了各地,得以代代流傳。從整個春秋戰國時期來看,齊國和魯國都出了不少的人才,比如孔子、孟子、曾子、魯班等等。
最後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首先看看山東的地理位置,唐朝以後,齊國對應的地方是齊州和後來的濟南府,魯國對應的是兗州及後來的兗州府,到了宋朝,齊大概和濟南完全脫離關係了,但是魯的兗州府卻一直保留了下來。
近代因為報紙的出現,想要讓人們更快地了解到各項消息,文字自然是越簡潔越好,當要提到每個省份的名稱時,要準備好一個簡稱,那時的河北用的是「冀」,而山東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齊」一個是「魯」,如果選擇「齊」的話,在發音上就容易和「冀」混淆,所以最終選定「魯」作為山東的簡稱。
04總結
不管是叫「齊」還是叫「魯」,山東都是那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有八大菜系之一的魯菜,有不少現代戲劇,在2016年,還成功舉辦第六屆山東文化產業博覽會和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人們也習慣把山東叫為「齊魯大地」。如果大家想要去旅遊的話,山東真的不失為一個可去之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