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稱「齊魯大地」,齊國比魯國更大,為何山東簡稱魯而不是齊

2020-12-17 寫好歷史文化故事

山東省聊城市作家協會會員 張丁材 山東,人稱「齊魯大地」,因為在春秋戰國時期,山東地區有兩個著名的諸侯國——齊國和魯國。可是問題來了,齊國作為曾經的春秋五霸之一,與同時期的魯國相比強大很多,可為何現在山東的簡稱取的是「魯」,而不是「齊」呢?

魯國當年是周武王封給他的弟弟周公旦的封邑(實際上,周公旦沒有去封邑,是他兒子在管理),屬於王室封地。周公旦雖然沒有「周天子」之名,但他其實是實際的「周天子」。這樣一說起來,魯國就應該算是周天子的「王畿之地」,其出身自然是非常高貴的。同時,由於周公旦在輔佐成王的時候,勤於正事,一飯三吐哺,對於奠定周王朝統治基礎,讓周王朝享年八百國祚,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周公旦成為賢臣的師表,被後世廣為傳誦。

齊國只是姜子牙的封地。姜子牙雖然是周朝勞苦功高的大臣,但他畢竟是大臣,並非王室成員,因此,從出身的高貴性來說,齊國是比不上魯國的。

周朝發展到了春秋時期,出現了「禮崩樂壞」的現象。一些諸侯國為了爭霸,完全不顧周禮那一套,興兵四處爭奪,周天子的尊嚴一次次被踐踏。齊國當時出現了齊桓公,打造「尊王攘夷」的旗號,號令諸侯。不過,齊桓公表面上在維護周天子,實際上是為了讓自己做大稱霸。其做法也是在破壞周禮。

而魯國不是這樣的。魯國很少有稱霸行為,因此一直到戰國後期,魯國的疆域範圍都不大。同時,魯國因為有孔子這樣一些儒者,他們在積極努力,讓周朝的各種典章制度,各種規矩辦法保留了下來。雖然說,魯國實際上也並沒有完全按照周禮來做事,但是能夠把典章制度保護下來,這對整個後世的文化及道德建設的延續,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當然,魯國最有名的人,還是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賢人。對於孔子來說,被尊稱了孔聖人,其儒家思想,更是影響了數千年的中國歷史。

清朝末期,雖然李鴻章等人的洋務運動沒有成功,但是電報等先進技術得以引進。電報架設中,文字越簡潔越好。所以涉及到各省名稱,準備一個最能代表本地的簡稱,以便在電報中使用。當時,河北使用了一個「冀」這一簡稱。而山東「齊」和「魯」都可以用作簡稱,但是「齊」的讀音和「冀」相似,所以就使用了「魯」。

還有一種說法,山東之所以稱「魯」,是由中國共產黨建立的魯西縣委、魯西北地委、魯西南地委、蘇魯豫黨委、冀魯豫區黨委等而來。

相關焦點

  • 春秋時期,齊國和魯國都在山東,為何如今山東簡稱魯而不是齊?
    前言山東素來有著「齊魯大地」的稱謂,因為春秋時期,齊國和魯國都在如今的山東地界之內,所以山東這一片地方也被人們叫做「齊魯大地」。但是山東的簡稱卻是「魯」而不是當時更為強大的「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山東山東的簡稱山東如今被簡稱為「魯」其實是民國時期才有的稱為,之前人們對山東的稱謂一直都是「齊」,而直到漢朝時期,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 齊魯大地,齊在前,魯在後,山東為何簡稱魯,而不簡稱齊?
    我們都知道:山東這塊地方歷來被稱為「齊魯大地」,齊在前,魯在後,然而,在現在的簡稱中,山東卻被稱為「魯」,而沒有被稱為「齊」,這是怎麼回事兒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齊魯大地這個稱呼的由來。山東多山,歷史上有「山東歷來出好漢」這一說法。齊、魯兩國基本以泰山為界,形成了兩個風格完全不同的諸侯國度。如圖:齊國尚武,魯國尚禮,這和他們的開國國君有一定關係。周公旦由於要輔佐周成王,就讓自己的長子伯禽做了魯國的開國國君。
  • 山東又被稱為齊魯大地,那為什麼簡稱「魯」而不是「齊」呢?
    除了經濟以外,它的文化底蘊也非常的深厚,在我國影響深遠的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孟子都誕生於山東,所以它又被稱作孔孟之鄉。除此之外它還被稱作齊魯大地,誕生在這片土地山的齊魯文化則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東夷族。我們都知道山東的簡稱是「魯」,但是我們又常常把山東稱作「齊魯大地」,相信不少小夥伴都會好奇它的簡稱為什麼不是「齊」呢?
  • 春秋時齊國強於魯國,為何山東的簡稱是魯,而不是齊?
    春秋戰國時期,在山東境內有2大諸侯國,分別是齊國和魯國,其中齊國無論是人口、面積、還是國家實力都要遠強於魯國,而且到了最後的戰國末期,在僅剩的7大諸侯國中,留下的也是齊國而不是魯國,那麼為什麼現在提到山東,它的簡稱是魯而不是齊呢?
  • 山東為何又稱「齊魯之邦?簡稱「魯「而不稱「齊「
    山東為何又稱「齊魯之邦?簡稱」魯「而不稱」齊「山東,素稱『齊魯之邦」,近代簡稱「魯」。境內按方位有魯北、魯西、魯南、魯中、魯西北、魯西南等地域名稱。以「齊魯」而名的新聞媒體、醫院、企事業單位並不罕見,「齊魯晚報」、「齊魯電視臺」、「齊魯醫院」、「齊魯石油化工廠」、「齊魯賓館」等等。「齊魯」作為山東的代稱,並含有雅稱之意。那麼,「齊魯」作為地名是怎樣形成的呢?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興兵伐紂滅商,建立周王朝,並在全國實行分封制。武王首封東徵建立功勳的姜太公於營丘(今臨淄)建立齊國。
  • 古時山東境內有齊國與魯國,為什麼現在山東簡稱魯,而不是齊?
    山東稱魯不稱齊,儘管春秋戰國時代齊國的影響力遠遠大於魯,後世割據山東的政權也稱齊不稱魯。原因何在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三點原因:其一、魯國血統比齊國高貴;其二、魯國周禮保存得比齊國好;其三、聖人孔子的一生基本上魯國,可以說孔子是魯國人而不是齊國人。
  • 魯國比齊國弱小,為什麼山東簡稱取「魯」棄「齊」?
    山東,又稱齊魯大地,但是現在的簡稱只有一個「魯」字,在春秋戰國時期,山東省所在地主要存在的是齊國和魯國兩個國家,從疆域上來看,當時齊國的領地佔地比較多,從實力上來看,齊國的實力也比魯國強大,但是幾千年後,這塊大地卻取簡稱「魯」而不是「齊」。
  • 山東簡稱為魯,但古代齊魯兩國大致就在如今的山東,為何不簡稱齊
    山東省的地域在古代,確實容納過齊國和魯國這兩大諸侯國,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山東省被稱為齊魯大地。不管是「齊魯」,還是「山東」,這兩個地理性名詞都是在歷史上形成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這兩個地理名詞所指的地理範圍完全一致,故而可以通用。
  • 孔孟之鄉,齊魯大地,歷史上山東到底是齊國或者魯國
    每位去過山東的小夥伴,都會收到過這樣的信息,一旦你踏入山東地界,就會收到歡迎來到齊魯大地的信息;有些朋友也曾在電視上看到過或者聽到過齊魯大地這一稱呼,那麼為何稱山東為齊魯大地呢?
  • 山東為什麼簡稱為魯,而不是齊?
    大家都知道,山東被稱為齊魯大地,春秋時期的齊國和魯國都在現在的山東境內。齊國的面積大於魯,存在時間長於魯,影響力也遠超於魯。但是山東省卻簡稱為魯,而不是齊。為什麼會如此呢?當時社會的主流仍然是封建士大夫,他們肯定更加推崇魯國,所以山東才會簡稱為魯,而不是齊。另外魯國文化的影響更大,魯國不僅是周公的封國,更是在立國之初就奠定豐厚的周文化基礎,一切以周禮治國,可以說魯國就是縮小版的周朝。春秋時期,禮崩樂壞,魯國成了周禮的保存者和實施者,世人稱「周禮盡在魯矣」。
  • 齊國影響力更大,省會濟南也在齊地,為何山東簡稱魯而不是齊
    山東屬於周朝時期齊國、魯國所在地,同時山東境內還包括萊、莒、鄒、滕等一眾小國家。當然了,山東不簡稱萊、莒、鄒、滕什麼的,這都說得過去。畢竟這些國家太小,沒什麼影響。但是山東簡稱「魯」,而不簡稱「齊」,卻是一件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為什麼這麼說呢?
  • 被稱為「齊魯大地」的山東省為什麼簡稱魯,而不是齊?
    山東,人稱「齊魯大地」,因為在春秋戰國時期,山東地區有兩個著名的諸侯國——齊國和魯國。可是問題來了,齊國作為曾經的春秋五霸之一,與同時期的魯國相比強大很多,可為何現在山東的簡稱取的是「魯」,而不是「齊」呢?
  • 「齊魯大地」山東:哪裡是齊,哪裡是魯?
    選自:地理有意思 都知道山東稱為齊魯大地,不管是從醫院,還是從高校,甚至一些民間的機構,在命名上山東省很多都是以齊魯命名。因為春秋戰國時期山東是齊國和魯國的勢力範圍。 但是很多人目前分不清楚齊國和魯國當年的地域,究竟是包含當前的哪些城市。
  • 山東的簡稱為什麼是魯而不是齊?
    山東,人稱「齊魯大地」,因為在春秋戰國時期,山東地區有兩個著名的諸侯國——齊國和魯國。可是問題來了,齊國作為曾經的春秋五霸之一,與同時期的魯國相比強大很多,可為何現在山東的簡稱取的是「魯」,而不是「齊」呢?
  • 西周時山東齊魯兩國並存,齊國實力遠勝魯國,為何後來簡稱卻是魯
    西周時期,山東省曾被一分為二,北邊被周武王賞賜給了功臣姜子牙,名曰「齊國」。而南邊則被他分給自家弟弟周公旦,名曰「魯國」。因為這段歷史,山東又被稱作「齊魯大地」。
  • 明朝時山東簡稱為齊,但為何後來山東的簡稱又變成了魯?
    山東又被稱為齊魯大地,這是因為在周代時,山東地界上曾有齊國和魯國這兩個主要的諸侯國。當然,論國力魯國還是無法與齊國抗衡的,齊國在戰國時成為了七雄之一,還一度與秦國並駕齊驅,號稱東西二帝,而魯國在戰國時已淪為一個小國,最終被楚國所滅。
  • 歷史上齊國遠比魯國強大,但為何山東簡稱為「魯」而不是「齊」?
    這些省份的簡稱,決不是憑空而來的,它們有的是現在稱呼的簡稱,比如新疆用「新」字來表示;有的則含有深厚的歷史淵源,比如山東用「魯」字來表示。 但許多人就要問了,山東用「魯」來代表,很好理解,因為春秋戰國時期的魯國,就在山東境內。
  • 齊國比魯國強大多了,為何山東簡稱魯而不是齊?
    按道理,齊國是山東地區的大國,人家是最早的春秋五霸,又是當時有影響力的地區大國,文化也特別發達,是當時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大國。山東以齊來簡稱,來代表,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最終為什麼不用齊國的齊,而是用魯國的魯,來代表山東呢?好玩的國學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 中國各省都有簡稱,山東省位於齊魯大地,為何簡稱是魯而不是齊?
    眾所周知,我國的三十幾個省級行政區,都有一個字的簡稱,什麼遼京津滬,山東省的簡稱是魯,這個很好理解,春秋戰國時期山東省大概是魯國,所以就簡稱魯了。但是長久以來也有很多朋友們,尤其是山東朋友說,其實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山東這塊地也屬於齊國,為什麼我們山東不能簡稱齊而要簡稱魯呢?
  • 歷史上齊國更強大,省會濟南也在齊地,為何山東簡稱卻是「魯」?
    前一陣啊我有一對夫妻朋友吵架,女方說我跟你不是一國的,不要跟我說話,男方接了一句,對啊,你是齊國人,我是魯國人。朋友覺得很好玩,分享給我。那麼我想到,「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齊魯都是綁在一塊說的,明明齊在前,春秋時齊國也比較強盛,歷代稱呼山東也是齊魯混用的,省會濟南呢,也更屬於齊地,為什麼山東現在的簡稱反而是「魯」呢?我們追根隨緣,從頭說起。周王朝分封諸侯,受封於齊國的是周文王的王牌軍師姜子牙,齊國的地位按理說很高了,那分封在魯國的是誰呢?是周武王的弟弟姬旦,也就是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