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張獻生:經濟社會結構變化與新時代凝聚政治共識

2020-12-04 閃電新聞

11月18日,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年會和「我國社會結構變化對新時代統一戰線的影響」理論研討會在京召開。在這場統戰理論界的重要「神仙會」上,各位理論大咖圍繞大會主題進行了熱烈的「頭腦風暴」。我們第一時間跟進,陸續刊發會議期間部分專家學者的思想觀點,敬請關注!

凝聚政治共識作為社會各方面成員在事關政治目標、政治方向、政治原則問題上形成的一致性,是統一戰線建立、鞏固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發揮統一戰線凝心聚力重要法寶作用的核心要素。進入新時代,社會多樣性深入發展,對統一戰線成員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利益訴求產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響,更加廣泛深入地凝聚政治共識,就成為統一戰線凝聚人心和力量必須著力破解的重要課題。

凝聚政治共識是新時代統一戰線發揮重要法寶作用的基石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的顯著特點就是多樣性發展,無論是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生活方式,還是社會結構、利益格局、職業構成等都更加多樣,整個社會呈現出勞動者、建設者、愛國者總體構成不變基礎上不同社會群體不斷分化組合、新陳代謝的複雜情況。統一戰線作為社會各方面成員的政治共同體,要在實現黨的初心和使命中發揮優勢作用,就必須把凝聚政治共識作為重要責任和根本要求。

凝聚政治共識是新時代鞏固發展統一戰線的必然要求。統一戰線建立在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礎之上,沒有政治共識,就沒有不同的階級、政黨、民族、團體和社會各方面成員的團結和聯合,就沒有人心爭取和力量匯聚。新時代我國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直接導致統一戰線成員內部結構及相互關係的深刻變化,使不同地位、不同體制、不同職業的社會成員都具有不同的思想政治觀點和價值取向,如果不能使他們在基本和相關政治問題上形成共識,統一戰線就難以鞏固和發展。

凝聚政治共識是堅持和實現黨對統一戰線領導的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是政治領導,它寓於同黨外人士的民主協商之中,其核心要素和基本方式就是凝聚和形成政治共識。新時代統一戰線中,無論是勞動者、建設者,還是愛國者,都包含著不同的正在發展變化的社會群體,這些社會群體都具有與自身社會地位和職業相應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利益訴求,只有各種不同的社會群體在不同層次和各個方面形成政治共識,才能贊同和接受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才能真正把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落到實處。

凝聚政治共識是統一戰線服務黨的目標任務的必然要求。新時代統一戰線服務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主要是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服務。統一戰線不僅要在堅持以人民為主體、貫徹新發展理念、形成推進改革發展穩定的合力、促進科學民主決策、推進國家有效治理等問題上,不斷凝聚、增進和擴大政治共識,而且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每個方面,也要凝聚相應的政治共識,才能使凝心聚力的重要法寶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凝聚政治共識是統一戰線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統一戰線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內容,與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緊密結合在一起。切實把我國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就要著眼堅持和完善這個轉化的前提,在堅持和完善什麼、如何堅持和完善上形成政治共識;就要著眼提高制度執行力這個轉化的關鍵,在強化制度意識、維護制度權威、加強對制度執行的民主監督上形成政治共識,切實克服制度成為「稻草人」「橡皮筋」的現象;就要著眼治理能力建設這個轉化的要旨,在統戰工作制度創新、鞏固發展大統戰工作格局、鍛造政治、業務、作風過硬的統戰幹部隊伍上形成政治共識,形成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強大力量。

新時代凝聚政治共識面臨的新情況和新特點

新時代經濟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和多樣性發展,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導下多元的改革發展態勢和格局;作為政治生活主題的人民內部矛盾與一定範圍內階級鬥爭相互交織,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深入展開;中外不同思想觀念匯聚、碰撞、交鋒、相融,使意識形態領域出現各種錯綜複雜的情況,特別是敵對勢力滲透為社會多元思想觀念增添了負面和破壞因素。這些既是新時代凝聚政治共識的新情況新問題,也構成了凝聚政治共識的新特點和新要求。

社會成員發展的廣泛性,必須最大限度凝聚政治共識。新時代社會成員的多樣性發展,使統一戰線成員構成更加廣泛多樣,要求統一戰線凝聚政治共識,必須「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以實現最大範圍的團結,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形成共同致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社會成員構成的多樣性,必須立體多維凝聚政治共識。統一戰線中政黨、民族、宗教、階層、海內外同胞五大工作領域,思想認識具有不同特點和明顯差異。統戰工作十二種對象中,其思想認識都具有不同的地域、身份和職業特點。統一戰線中工人與農民、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與國家公務人員、體制內與體制外的知識分子等不同社會群體之間差異性擴大。因此,新時代凝聚政治共識不能單一化、簡單化、平面化,必須立體、分層、多維,從根本上克服「人多力量不大、智廣政策難優」的現象。

社會成員面臨環境的複雜性,必須堅持底線凝聚政治共識。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日趨複雜,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國際敵對勢力滲透加劇,國內各種思潮活躍,一些別有用心、似是而非的思想政治觀點以多種方式在社會生活中出現,統一戰線中各方面社會成員都會受到這樣那樣的影響。這就要求凝聚政治共識必須堅持正確的方向性,既要著力增強一致性,又不能搞「清一色」;既要充分包容多樣性,又要堅持社會主義主導性;特別是對那些違背思想政治基礎的錯誤思想政治觀點,不能遷就,不能退讓,而要旗幟鮮明地進行批評和鬥爭,不斷鞏固團結奮鬥的思想政治基礎。

社會成員思想認識的反覆性,必須久久為功凝聚政治共識。政治問題有一個在實踐中確立、發展和檢驗的過程,這就導致一些重大政治問題貫穿於不同社會發展時期,始終是凝聚統一戰線成員政治共識的基本問題。對重大政治問題的認識,涉及世界觀的轉變,也有一個不斷認識、長期認識和反覆認識的過程。新時代凝聚政治共識,不能急躁簡單,更不能一勞永逸,而要堅持不懈、久久為功;遵循社會成員思想認識的特點和規律,春風化雨,循序漸進;堅持用黨的先進性引領,不斷凝聚和增進政治共識。

新時代凝聚政治共識的主要路徑和著力重點

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必須把凝聚政治共識作為統一戰線強基固本、凝心聚魂工程,作為堅持和實現黨的領導的核心要素,作為發揮重要法寶作用的重要基礎,運用各種資源,明確主要路徑,把握著力重點,全方位、多維度地推進和展開。

要把凝聚政治共識蘊含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之中。凝聚政治共識,是體現和實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共識,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的政治共識。必須深入學習、領會和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方略,堅持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體現以人民為主體、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要把凝聚政治共識貫穿到統一戰線履行各項職能之中。凝聚政治共識是新時代統一戰線的重要職能。要著眼凝心聚力增進政治共識,在事關道路、制度、旗幟、方向等根本問題上統一思想和步調;要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履職的中心環節,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要把黨的主張轉化為社會各界的共識,為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厚植政治和社會基礎。

要把凝聚政治共識落實到黨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訓之中。黨外代表人士是統一戰線的骨幹,也是凝聚政治共識的主體。政治共識的凝聚和形成,既要靠黨的政治主張的正確,還要靠黨外人士政治素質的提高。要把提高政治素質、增進政治共識,作為黨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訓的核心任務,貫徹落實到各項科研、教學和各種形式的學習實踐活動之中。

要把凝聚政治共識寓於照顧同盟者利益之中。物質利益是支配思想意識的基本動因。照顧同盟者利益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條件。新時代凝聚政治共識,必須充分挖掘和利用照顧同盟者利益的政治意義和政治作用,不能單純從物質和經濟層面去理解,不能僅僅局限於關心體貼、解決困難、增進感情上,而要賦予凝聚和增進政治共識的意蘊,起到共同前進的作用,實現從物質照顧到精神升華。

要把凝聚政治共識體現到統一戰線的自我教育之中。凝聚政治共識是一個從他覺到共覺的過程,起關鍵和決定因素的是自覺。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上的自我學習、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能夠形成對相關政治問題不同程度的自覺,對凝聚形成政治共識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要鼓勵支持統一戰線成員發揚自我教育傳統,適應新時代新任務新環境新成員的特點要求,使自我教育在提高思想認識、增進政治共識中發揮更大作用。(中央統戰部原副秘書長、幹部局局長)

相關焦點

  • 「聚焦」研討「我國社會結構變化對新時代統一戰線的影響」,統戰...
    會議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對統一戰線的內部構成、目標任務、著力重點等帶來了全方位、深層次的影響,要著力把握好階層關係變化對統一戰線鞏固工農聯盟提出的新課題、利益格局調整對統一戰線凝聚共識和人心提出的新要求、網絡與現實社會加速融合對開展新時代統戰工作提出的新挑戰、風險矛盾不斷增多對統一戰線服務國家治理提出的新考驗,研究完善統戰工作的思路
  • 「我國社會結構變化對新時代統一戰線的影響」理論研討會召開
    11月18日,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年會和「我國社會結構變化對新時代統一戰線的影響」理論研討會在京召開。中央統戰部副部長、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會長許又聲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理事和有關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 「觀點」房寧:社會結構、身份政治新變化與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
    11月18日,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年會和「我國社會結構變化對新時代統一戰線的影響」理論研討會在京召開。在這場統戰理論界的重要「神仙會」上,各位理論大咖圍繞大會主題進行了熱烈的「頭腦風暴」。小編第一時間跟進,陸續刊發會議期間部分專家學者的思想觀點,敬請關注!
  • 「關注」這場研討會聚焦「我國社會結構變化對新時代統一戰線的...
    會議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對統一戰線的內部構成、目標任務、著力重點等帶來了全方位、深層次的影響,要著力把握好階層關係變化對統一戰線鞏固工農聯盟提出的新課題、利益格局調整對統一戰線凝聚共識和人心提出的新要求、網絡與現實社會加速融合對開展新時代統戰工作提出的新挑戰、風險矛盾不斷增多對統一戰線服務國家治理提出的新考驗,研究完善統戰工作的思路、方法和舉措,不斷開創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新局面
  • 南哲思享丨李昀柏、姜迎春:新中國70年來中國共產黨凝聚政治共識的...
    鑑於當時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中國共產黨人強調在凝聚政治共識中要注意區分思想領域的兩類矛盾,要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就要注重說理、引導,採用民主的方式擴大共識;在面對敵我矛盾時要加強人民民主專政,不能讓思想領域的「毒草」來危害和破壞黨和人民對社會主義制度和道路的共識。另外,中國共產黨作為凝聚政治共識的主導力量,如果其自身出現問題,對政治共識的形成也會產生致命的打擊。
  • 凝聚社會共識畫出最大同心圓
    人民政協作為實踐黨的群眾路線和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機構和統一戰線的組織,基本的特徵和功能就在於其包容性、人民性、多元性,能把社會各界人士、各個社會階層、多元化利益群體,通過政治協商、參政議政等方式,統一思想,教育引導群眾,凝聚社會共識,畫出最大同心圓,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有序的政治環境。
  • 關於加強和促進人民政協凝聚共識工作的意見(摘發)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是政協組織的重大政治責任。新時代做好凝聚共識工作,對於鞏固黨的長期執政地位,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先進性,發揮專門協商機構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大意義。(一)指導思想。
  • 全國政協辦公廳負責人就《關於加強和促進人民政協凝聚共識工作的...
    在深刻複雜變化的國內外形勢下,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科學回答了人民政協事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精闢論述了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使命任務、根本要求、著力重點,強調要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中心環節,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提高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識。
  • 論凝聚共識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0周年大會上進一步強調,在新的時代條件下,要把大家團結起來,思想引領、凝聚共識就必不可少。「凝聚共識」的本質,就是統一戰線的「大團結大聯合」。從廣義上說,在協商中,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接受黨的主張是凝聚共識;中國共產黨採納併集中大家的意見建議,體現在國家大政方針中,也是凝聚共識。
  • 以「好聲音」贏得共鳴 以「好觀點」凝聚共識
    人民日報社評論部主任陳家興認為,面對輿論格局的深刻調整,輿論生態的深刻變化,黨報評論的分量更重了、作用更大了、影響力更強了。解放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李芸表示,我們要有能力看透表象、看懂問題,堅持進行理性而有價值的思考,做體現價值觀的傳播。   全媒體時代,眾聲喧譁中需要有思想的「坐標系」,亂雲飛渡中需要有價值的「主心骨」,黨報評論要「生產更多有思想力的觀點產品」。
  • 靳鳳林:建構新時代中國特色政治倫理學
    它主要研究不同國家的政治主體(政黨、社團、民族、個人等)在執掌國家政權或參與國家治理的過程中,處理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外交等事務所應遵循的倫理規則及其所體現出來的道德精神,包括調節社會制度環境的德法手段、規約社會生活形式的倫理秩序、衡量政治行為善惡的道德尺度、處理複雜國際事務的價值取向等內容,它是現代政治文明的行動基準和價值內核。
  • 集思廣益推進民主 凝聚力量落實共識
    原標題:集思廣益推進民主 凝聚力量落實共識   原標題:集思廣益推進民主 凝聚力量落實共識  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召開之際,國際社會對中國全國兩會給予高度關注。
  • 明言丨促進凝聚共識履職工作走深走實走心
    我們要深刻認識和把握新時代凝聚共識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做好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 切實解決好「往哪裡聚」這個方向問題,著力築牢堅持黨的領導這個政治圓心,努力把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轉化為社會各界的自覺行動共識的範圍很廣、層次很多,首要的是錨定內核、把握主線、找準方向,切實築牢「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政治圓心,
  • 凝聚共識 創新實踐 助力「十四五」再鑄輝煌
    一、讓全會精神為全市「十四五」高質量發展領航掌舵    「十三五」時期,我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自治區的決策部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批示精神,守望相助、奮力攻堅,經濟社會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和經驗教訓。比如結構單一,資源拉動型增長,科技支撐不強,品牌帶動不力等。
  • 凝聚價值共識的扛鼎之作
    文章共分九節,架構嚴謹、層次分明、環環相扣,闡發觀點條分縷析,洋洋灑灑,一氣貫通。每一節採用任仲平的慣用寫法——通過數字銜接每部分內容。這種結構,既體現了文章嚴密的邏輯性,又使文章富有節奏的躍動感。 論證:旁徵博引 循循善誘 這篇文章的另一大特點是旁徵博引、循循善誘,用古今中外的例證作論據支撐,使宏大的框架變得有血有肉,很好地增加了文章的厚度與深度,同時也賦予了這一政治話題更多的人情味,不僅言之有物,而且能讓人在愉快的閱讀中不知不覺地接受了文章的觀點。
  • 「輕」與「重」兩種傳統與中國的社會結構有何種關聯?
    王曉漁老師在雜文集《雪夜閉門》中,透露自己欣賞卡爾維諾的「輕逸論」。在對傳統文化的分類上,他沿用了卡爾維諾的觀點,將中國古典文化劃分為「輕」與「重」兩種傳統。從前,他只把文學批評作為居於次席的「第二創作」,胡河清的才華令他改變了自己的固有印象。他認為,胡河清有些文學批評的價值大於原文本。隨即,他考取了上海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準備在文學批評道路上繼續前行。與此同時,世界的另一番變化也在悄然改變著他的興趣愛好和研究方向。
  • 凝聚共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識形態功能
    那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全國各族人民從精神上達到凝聚共識的作用到底是如何做到的?這是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意識形態的功能。  目前學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究,更多關注的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內涵、根本性質、邏輯結構等問題的研究,而往往忽略對它所擔負的意識形態功能的研究。
  • 他預言了英國脫歐和川普的當選,還說「我們只是故地重遊」
    佛羅倫斯作為文藝復興的起源地,彼時正處於政治、經濟、文化都快速變化和創新的風口。人文主義興起、「違背傳統道德」的藝術作品風頭正盛,理性繁榮、「神的旨意」似乎正遭遇挑戰。與此同時,統治階級聲色犬馬,教會中奢靡之風盛行。吉羅拉莫·薩沃納羅拉風暴中心的薩沃納羅拉極具演說才能。
  • 用文化的力量來凝聚共識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著力把握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這個中心環節,立足文化這個最基礎、最根本的載體,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不斷鞏固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這些厚重的文化積澱、豐富的文化資源和獨特的文化氣質,為我們深度挖掘文化資源,不斷增強文化自信、廣泛凝聚共識,提供了精神源泉和不竭動力。 三、在用文化力量凝聚共識的實踐中展現甘肅政協的責任擔當 我們認識到,人民政協要發揮統一戰線組織功能,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必須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和力量。
  • 上海市政協凝聚共識工作推進會交流發言摘要
    這就要求我們把凝聚人心和共識作為最大政治任務,通過黨派獨特優勢作用的發揮,切實把中國共產黨的主張轉化為民盟盟員的廣泛共識和自覺行動。一是加強黨的創新理論學習,學出政治站位和思想認同。我們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作為貫穿一切工作的主題主線,總結運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功經驗,健全完善主委會、常委會集體學習制度,持續推動理論學習往深裡走、往心裡走、往實裡走,堅定不移與中國共產黨同舟共濟、風雨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