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耀千古,遺產傳萬年。
每一個國家都有專屬於自己的歷史文化,而最能象徵著這些歷史文化的東西就是藝術品,時間久了,藝術品的身上還會多出一個名號來,那就是文物古董。因為自然、人為、利益等一些不完全可控的因素,有心之人也可以輕易的到盜取別國的藝術品。而中國就是一個文物流失大戶。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示意圖
即便是沒有精通歷史的人,也會知曉,在唐朝時期我國海上絲綢之路就越來越豐富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繁榮之間使得中國古代與其餘國家的貿易來往以及友好建交更加緊密。貿易的來往帶動的是經濟的繁盛,也因此,在那些時候,出口國外的一些精美藝術品,甚至會根據購買的國家作出一些調整,這些美麗的藝術品在國內也是極其罕見的。
在海上行駛,是很容易出意外的,海上除了風浪之外,還會有無數的暗礁,因此,中國行駛至國外的商船就有很多出現了意外,再也沒有回來。後來這些遺落至海底的瑰寶們也漸漸無人提及。所以說,在海底是有著巨大的寶藏的,所以有心之人就會覬覦這些寶藏,而我國就有不止一艘古代沉船被盜。
黑石號 復原模型
黑石號是中國唐朝時期沉沒的一艘船,在1998年被成功打撈,因為沉沒在一塊黑色的大礁巖附近,所以被稱為黑石號。黑石號上面搭載的文物全部來自於中國,因為打撈方是德國人,所以這些文物的歸屬都不在中國。可以說,黑石號上面的6.7萬件瓷器全部流失了,也因此中國如今還得向別國「借回」展覽。
唐·伎樂紋八稜金杯,新加坡亞洲文明博
有的人就會不解,為什麼中國的文物被德國人打撈出來,就不屬於中國。因為黑石號是在印尼勿裡洞島海域打撈的,這並不是中國的領土。而且在國際上,在別國打撈出的文物是否要歸還出產國這一點,從來沒有達成過共識。在一些國家,甚至規定,誰找到就是誰的。
德國人沃特法當初就是留意了印尼工人的談話,才最終去尋寶的。他從工人口中得知婆羅洲和蘇門答臘之間的島嶼水域沉沒有古代珍寶。所以他多次帶領團隊前往此處搜尋,並且最終他找到了3處海底寶藏。
唐·揚州江心鏡,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
中國是非常愛惜文物的,官方機構以及私人藏家都會為了守護那些珍貴的文物作出最大的努力。一般來說,只要在國外發現了中國遺失的文物,中國都會想辦法協調,通過各種合理的方式讓寶貝回到祖國。這一次黑石號的成功打撈,中國文物界知曉了其中的情況之後,國內的幾家文博單位決定一起將文物購買回來。
唐·青釉褐綠彩執壺
黑石號作為海外發現的最大的唐代文物收藏,船隻上面的瓷器涵蓋了唐朝南北方那些名窯,通過這些文物,可以很全面的了解到那一時期人們的生活以及增加對於海上貿易的認識。但是因為當時黑石號打撈文物的價格為4000萬美金,並且要求寶藏整體購買,不僅如此,拍賣的寶藏還必須與印尼政府分享,所以雙方未達成一致,拍賣夭折。
後來這一批文物被新加坡政府買下,常年展出。在中新建交30年之際,文物在上海博物館獲得了展出權。文物的展覽時間從2020年9月15日到2021年1月10日。大家到現在還是有機會去到上海博物館一睹唐朝文物的風採的。
文物代表著一段輝煌或者平淡的歷史,等到時間走過,回首都顯得異常虛無恍惚的時候,它們給人來帶的時光恍惚感也是最為打動人的。觀看這些文物,也是在與曾經的歷史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