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茶館

2020-10-11 碧玉荷花321

相對於元代茶館,明代茶館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不僅在茶館數量上更多,飲茶方式上散茶成為主流, 高雅茶館更加精美雅致,市俗茶館更加大眾化、平民化,同時,雅俗茶館還有一定程度上的融合,這種融合普遍提升了茶館的品位。而茶館的稱謂也自明代末年開始。

明代茶館發展很快,數量更多。以杭州為例,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餘》第二十卷記述:「嘉靖二十六年(1547)三月,有李氏者,忽開茶坊,飲客雲集,獲利甚厚,遠近仿之。旬日之間,開茶坊者五十餘所,然特以茶為名而,沈湎酣歌,無殊酒館也。」嘉靖年間《杭州府志》也有這樣的記載,旬月之間開五十餘所,今則大小茶坊八百所,各茶坊均有說書人,所說皆《水滸》、《三國》、《嶽傳》、《施公案》等等。明代茶館的繁盛在文學作品中也可見一斑,如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曾寫道,馬二先生到杭州選書,來到了西湖,走過吳山那條街,所見茶館就有三十多處,十分熱鬧。明代小說《金瓶梅》中談到茶坊也非常多。

明代茶館不僅數量多,茶館尤其是文人士大夫們經常出入的茶館更加高檔精美。這種精美高檔首先體現在茶館環境氛圍的講究:明代文人士大夫茶藝思想主張契合自然,茶與山水、天地、宇宙交融。茶人友愛,和諧共飲。唐伯虎愛茶喝茶畫茶,他的《事茗圖》 最典型地體現著明代茶文化。畫中高山流水,巨石蒼松,飛泉流瀑,近景清晰可見,遠景浪漫朦朧,在這幅奇山妙水圖的中央,一條彎彎的小溪邊,有幾間房子,隱於松竹之間,房子中有一人正在讀書,桌子上有茶壺、茶盞,一幅隱士讀書品茗,多麼閒適,多麼愜意。屋外路上,一老人執杖行走在小橋上,其後小童懷抱古琴。畫中,山川、流水、松竹、巨石、隱士,人與境和諧一體,混然天成。明代茶館順應當代文人的需求,對茶館環境非常講究。清人範祖述在他的《杭俗遺風》 中記述吳山茶室:「吳山茶室,正對錢江。各廟房頭,後臨湖山,仰視俯察,勝景無窮。下雪初晴之後,或品茗於茶室之內,或飲酒於房頭之中,不啻至於玻璃世界矣。」吳山茶室的選址非常講究,它置身在美妙的圖景之中,飲茶者在此,所飲不僅僅是香茗,還有抬頭見青山低頭見綠水的美好心境。明代徐渭在《徐文長秘集》中作了飲茶十三宜:「茶宜精舍,雲林,竹爐,幽人雅士,寒霄兀坐,松月下,花鳥間,清泉白石,綠鮮蒼苔,素手汲泉,紅妝掃雪,船頭吹火,竹裡飄煙。」茶館經營者不僅注重藉助外在環境提升茶館品位,而且講究茶館內部裝飾的文化藝術品位。

如果說高檔茶館內外環境優雅清新,吸引著品飲者造訪,那麼,飲茶過程本身的講究更讓品飲者樂不思蜀了。明代茶館飲茶對於茶的品種、泡茶用水、泡茶的技藝、茶具都非常講究。明代茶館飲茶用水講究水質清澄潔淨,有源有流,貴活水忌靜水,泉水最佳,次為天水。茶具用品注重潔淨,忌諱汙穢,明代最推崇紫砂茶具,宜興紫砂壺因其衝泡的茶水有名而在當時廣為流行,身價百倍,有「明制一壺,只抵中人一家產」的說法。高級一點的茶館,其茶具使用都十分講究。明張岱《陶庵夢憶》 記載:「崇禎癸酉(公元1633年),有好事者開茶館。泉實玉帶,茶實蘭雪,湯以旋煮,無老湯;器以時滌,無穢器。其火候湯候,亦時有天合之者,餘嘉之,名其館曰:『露兄』。」可以看出,名為露兄茶館選用江浙一帶的名茶蘭雪茶,用泉水泡茶,茶湯用立刻煮開的水,茶具要時時洗滌,不用汙穢不堪的茶具。

明代茶館平民化傾向最典型的範例莫過於明代末年出現在北京街頭的大碗茶。在當時北京的街頭巷尾,有許多茶攤,只有一張桌子,幾條凳子,擺著粗糙的瓷碗,也是茶碗。來茶攤來喝大碗茶的多是普通的老百姓。大碗茶一經出現,非常受歡迎,它貼近大眾生活,並且經久不衰,形成了以後響亮的北京大碗茶的招牌。

相關焦點

  • 明朝茶館是什麼樣?蓬勃的茶文化是如何誕生?茶館有何特色服務?
    這是明代杭州有茶館的最早記載,也是明代茶館有確切興起年代的最早記載。二、專業高雅的高端茶館1.高端的客戶群體明代高端茶館的出現要比大眾茶館稍晚。吳應箕的《留都見聞錄》記載了一個名為「五柳居」的茶館,這個茶館所用器具、煮茶用水、茶葉都是極為講究的上品之選。
  • 杭州的茶館
    周彬  中國茶館之多,杭州獨有一份風姿,蓋因杭州的茶藝館,開在天堂西湖,那是獨佔了一份天籟。比如風荷茶館,聽其名,便知其開在西湖十景「曲院風荷」旁,夏雨中,晚七、八時到那裡去,最是迷人暮色。
  • 從「消費的空間」到「空間的消費」,古代茶館大起大落的發展史
    而茶館作為一種空間消費產品來說,在市場上受到眾人的青睞。茶館不僅可以給人帶來身體上的享受而且給人帶來了空間上的消費體驗。早在唐朝,已經出現專供品茗的場所,其承擔的作用與當今的茶館類似。而後茶館在宋朝興盛,但在宋以後茶館漸漸退出了人們的視線,直至明代才開始慢慢的復興,到了清代茶館慢慢的走向了繁榮。
  • 未見舊時茶館的90後,茶館文化在消亡還是已重生
    明代寧王朱權在《茶譜》序中稱:"予嘗舉白眼而望青天,汲清泉而烹活火,自謂與天語以擴心志之大,符水火以副內練之功,得非遊心於茶灶,又將有裨於修養之道矣,其惟清哉!"由此便可以看出茶文化之盛,茶館在此時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 南京茶館 身世大起底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明代,南京的飲茶習慣由點茶改為散茶,就是不把茶葉碾成碎末,而是用茶葉直接衝泡。  清代時,南京人喜歡用泉水和梅雨季節的雨水泡茶。這種飲茶習慣當時被稱為「雨集」。地處今天鼓樓附近的妙相庵雨集,當時最為有名。
  • 茶故事 | 茶館裡的那些事兒
    此圖來源於網絡茶館早在唐代就已經出現了,當時京城的很多家店鋪煮茶賣給路人喝,可以看作茶館的雛形。而「茶館」這一名稱是到了明代才開始有的,至清代時期大大小小的茶館已遍布全國各地。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創作話劇《茶館》時則直接把茶館比作成了「小社會」。
  • 惠泉、松茗、宜壺、錫鐺——為何說明代中葉茶館的興起歸為社交?
    與茶相伴隨的,則是茶館的興起,茶館不僅是一個為大眾百姓提供茶飲的地方,同時也是一個公共的社交場所,大眾百姓在喝茶之餘,還可以在茶館裡聊天、交流。但是,與喝茶不同,茶館並不是一直存在的。雖然早在宋代時在一些城市就已經出現了茶館,但是宋代之後茶館便消失了,在任何史料上都找不到關於城市中存在茶館或類似場所的記載。直到明代中期之後,茶館才重新在當時的留都南京以及杭州等地重新出現。
  • 大理600多年明代城樓被燒毀 被私人承包開茶館
    >>探因  由私人承包開茶館  記者從巍山縣委宣傳部了解到,火災發生後,巍山縣組織6輛消防車,專業撲救人員100餘人,開展撲救工作。截至4時48分火情全部撲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及周邊居民房屋受損。目前,公安消防部門正對起火原因展開調查。
  • 碼頭人的茶館事,老重慶的說書人
    老重慶的茶館取名大都很隨意,或者根本沒有名字,選址也比較隨意:在偏僻街坊角落裡,架一口老虎灶,撐一個棚子,擺幾張木方桌、長條凳,就算茶館了。重慶茶館老照片老重慶人愛喝沱茶、老蔭茶。明代萬曆年間的地方志《滇略》一書中有記載:「士庶用皆普茶也,蒸而團之」,這裡的「普茶」,就是指沱茶。
  • 民國時期茶館的取名與南京的茶館
    中新網8月29日電 臺灣《歷史月刊》今年八月號刊出趙映林的文章,介紹了解放之前我國茶館的取名逸事和南京茶館的狀況。  文章摘錄如下: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葉種類之多,冠蓋全球;茶館名堂之多,絕無僅有;茶館內涵之豐富,堪稱世界之最。今就民國時期的茶館取名與南京的茶館概況,稍作敘述。
  • 茶館
    茶館   □講述人:林振國(龍泉驛)  過去,成都的茶館真多。我小時候住在塘坎街,短短一條街,南北一頭一個茶館。  老舍有出劇《茶館》,通過一座茶樓的興衰,來折射社會變化。魯迅先生的《藥》,也是以茶館為背景來寫的。過去的戲臺兩邊的楹聯:舞臺小天地,天地大舞臺。
  • 泉邊|不賣茶賣白開水的濟南茶館
    文|武存中說到茶館,自然就想起老舍先生寫的話劇《茶館》,濟南的茶館不同於老舍筆下北京的茶館,它不賣茶而賣白開水。濟南的茶館就是半間門頭,一個大爐子,七八個爐口,每個爐口上都燒著壺,水開了就把壺提一邊去,壓著半邊火,讓它總是沸騰著,人們隨時可以去灌。
  • 四川茶館|茶館|演出_鳳凰讀書
    2有道是:「四川茶館甲天下,成都茶館甲四川。」茶館,曾經是成都血脈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泡茶館,則是成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即使走遍全世界,你也難以找到第二座城市,擁有成都這麼多茶館。一個歷史數據表明,早在1919年,華洋雜處的大都市上海只有茶館164家,成都則有600家;1949年,成都人口只有60萬,茶館卻多達656家,平均數百名成都人就擁有一家凌晨開門、半夜打烊的老茶館。
  • 來廈門普洱茶館,讓你收穫視覺和味覺的雙重享受
    在「酒桌文化」正延伸向「茶館文化」的今天,下茶館成了人們另一種閒情雅致的生活方式。茶館,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百姓休閒消遣的大眾場所,代表著我國傳統地文化特色。古代稱為茶寮、茶肆、茶坊、茶樓、茶房、茶店、茶社、茶鋪、茶亭等名稱。而茶館這個名詞,明代才見於文獻記載。茶館,是國人專門用作飲茶的場所,也是人們休息娛樂、買賣交易、問訊議事的地方,可謂老少鹹宜。
  • 中國江南歷史上第一家茶館竟開在棲霞寺邊?
    一茶館古稱茶坊、茶肆、茶舍、茶房等,直到明末才有人稱「茶館」。一般認為,茶館起於唐代,發展於兩宋,興盛於明清時期。宋代之後,公共的茶館逐漸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以至於到明代中期,南京城內重新出現茶館時,當時的南京市民還感到十分驚訝,感嘆於這樣一種全新形式的茶館的出現。
  • 茶館的歷史——晉唐時期的茶館
    茶館何時出現的?史料文獻並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我們依然可以尋找相關的歷史文獻,嘗試著探索一下茶館最初形成時那一些雛形的影子。既然茶館是提供人們飲茶服務的商業化場所,那麼,一定會出現賣茶水以及人們聚在一起飲水這樣兩個條件,那就讓我們以此為線索,看一看茶館形成走過的風景。有關賣茶水的最早記載源自兩晉的文獻:西晉傅鹹《司隸教》記載,「聞南市有蜀嫗作茶粥賣,為群吏打破其器皿,嗣又賣餅於市。」
  • 淺析我國茶館文化--以茶館為例
    成都茶館的分布和當地風俗及生活的變化都迎合著現階段人民大眾的各種需求。而成都茶館文化也在大浪淘沙中潛移默化的變化著,為我們展現出一幅獨具匠心的近代民俗文化生活的畫面。2 近代茶館的民俗特色在以前,茶館是亂世中的偏安一隅,相對來說比較安定,所以這裡一般都有來自五湖四海的逃難之人,尤其是成都茶館這種獨特的地理位置,擁有著非常特別的民俗文化特色。
  • 【茶館世界】(原創)茶館文化三要素
    今天(11月8日)下午,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2020中國(京津冀)茗星茶館交流論壇會上,中國經濟年鑑編輯部原副主任、經濟管理雜誌社原社長助理、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原茶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 茶館文化之書茶館,評書和市民文學與書茶館是如此的親密無間
    書茶館,是指設書場的茶館。清末民初,北京出現了以評書為主的茶館。這種茶館,上午賣清茶,下午和晚上請先生說評書,行話為"白天"、"燈晚兒"。老北京有許多書茶館,在這種茶館裡,飲茶只是媒介,聽評書才是主要內容。
  • 茶館裝修費用 簡易茶館裝修效果圖
    茶館是休閒娛樂場所之一,品茶不僅是品茶的味道,品的更是一種心境。所以在茶館裝修中,都是將其營造成溫馨的感覺。在茶館裝修中對於茶規裝修費用也是需要有所了解的,那麼茶館裝修費用是多少呢?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有關茶館裝修費用以及如何裝修茶室的相關內容,還有關於簡易茶館裝修效果圖賞析的內容。一、茶館裝修費用1、軟裝和硬裝茶館裝修費用可以分為兩個方面:軟裝和硬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