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泰山頌》的創作始末嗎?

2020-11-15 向陽光

《泰山頌》是一部成功地表現山東地方特色的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它的問世在山東民族管弦樂發展史上有著特殊意義。《泰山領》從誕生至今有40多個春秋了,但仍然保持著旺盛的藝術生命力。創作這部民族管弦樂組曲的三位著名作曲家,因長期生活、工作在山東,他們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民間音樂素材,對山東民間音樂有著深刻的了解和認識,《泰山頌》的成功,

說明了在音樂創作中作曲者對民間音樂知識積累的重要性。故而,本文試圖對這首作品進行音樂美學鑑賞與探討,使大家能夠更深入地認識到山東民間音樂的豐富內涵和音樂創作中民間音樂知識積累的重要作用。

一、創作始末

《泰山頌》是一部以山東民間音樂為素材、以雄偉壯麗的泰山為背景的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創作於20世紀70年代末,由金西、徐貴巖和李鈺三位作者共同打造。而這三位作曲家雖然都不是土生土長的山東人,但由於他們長期生活、工作在山東,對山東以及山東民間音樂有著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認識,他們結合時代背景,在這首作品中把山東民間音樂的豐富多彩展現得淋漓盡致。

《泰山頌》這首民族管弦樂組曲和其他的藝術作品同樣,也是在一定的社會和歷史背景下誕生的。1977 年,山東省藝術館接到省委宣傳部的通知:要在建國30周年之際獻上一部反映山東地方特色的優秀器樂作品。當時,金西是山東省藝術館的副館長(長期從事山東民族民間音樂的搜集與整理工作),徐貴巖是濟南市藝術館的青年作曲家,二人不謀而合,認為:以泰山為背景



來創作一部表現山東人文風情的民族管弦樂作品。於是,金西與徐貴巖就落意接受了這一任務,並且開始醞釀。為了使作品更形象生動地突出每個樂章的主題,他們還共同合作寫了四首五言律詩,以確定每個樂章所要表達的意境和內容。創作《泰山頌》的另一位曲作者李鈺,當時是山東藝術學院的教授兼民族樂隊的指揮,在創作過程中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三位作者,為了譜寫這部作品,更好地捕捉到描寫泰山的真實靈感,曾兩度專程前往泰山採風走訪,

在幽靜的泰嶽環抱之中磋商構思和驗證他們的創作成果。經反覆推敲和不斷加工,終於1979年8月完稿。先由山東藝術學院民族樂團試奏,1981年由中央民族樂團演奏、鄭世春指揮,且由中國唱片社錄製成唱片,復經日本JVC製作為立體聲唱片,由香港唱片公司發行。

1982年12月,指揮家秦鵬章應香港中樂界的邀請,在香港術荃灣大會堂隆重舉行首次公演這部作品,獲得好評。之後《泰山頌》便經常在全國各大電臺播放,直到現在,這首組曲仍然經常被搬上舞臺,深受人們的歡迎與喜愛。

二、樂曲影響

民族管弦樂組曲《泰山頌》的創作歷時三年,1979年參加了由山東省文化廳和山東省音樂家協會舉辦的向「建國30周年」獻禮的歌舞會演,榮獲一等獎。後來在北京、香港的公演中都深受歡迎,隨之在中央、省、市電臺,相繼播放介紹,在山東省文代會上被評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優秀作品,並被編入《中外名曲欣賞》。時至今日,《泰山頌》不僅在山東民族管弦樂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而且其藝術魅力也沒有因為時間的推移而減退,《泰山頌》已成為了山東青年民族管弦樂團的保留曲目,經常對外交流演出。

《泰山頌》的成功,使眾多作曲家深刻地認識到學習民族民間音樂的重要性,只有具有一定的民間音樂的積累,並將這些積累形成自己的音樂語言不斷地融入到創作中,才能作出真正反映地方特色的經典樂曲,從而促進人們對民間音樂的重視與保護,在如何更好地繼承傳統與民間音樂方面,《泰山頌》這首民族管弦樂組曲,無疑堪稱楷模。

相關焦點

  • 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水月梁溪》——寫給無錫的情歌
    昨天,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水月梁溪》新聞發布會在無錫市文化藝術創作中心舉行。在無錫市音樂家協會的支持下,本土藝術家們不辭辛勞,不計報酬,歷時8個月創作、修改、制譜、電視拍攝合成,終於完成了這支謳歌無錫的組曲,時長10分42秒,電子音畫版一併發布。
  • 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六月首演
    臺海網5月18日訊 據北京日報客戶端報導 2020年北京演藝集團重點項目、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將於今年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首演。日前,該劇主創葉小綱等人及京演集團相關負責人,沿著北京中軸線,從南至北進行深度採風。
  • 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正式首演
    10月20日晚,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首演,用民族管弦樂展現中軸線上的古蹟與人文故事。   《中軸》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北京民族樂團創作演出。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長約7.8公裡的北京中軸線宛若脊梁。著名作曲家葉小綱擔任音樂總監並牽頭,鄒航、楊一博、鄭陽、趙曦、李劭晟、劉力、吳延7位中青年作曲家聯合組成《中軸》的作曲團隊,用音樂吟唱美麗的中軸。
  • 民族管弦樂組曲《夢中的阿克庫》音樂會評述
    自今年9月,同受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資助的民族管弦樂組曲《錢塘江音畫》在浙音標廳首演之後,杭城市民及浙音學子們都倍加渴望能夠再次聽到來自「民族之聲」的感召,《夢中的阿克庫》的橫空出世則及時滿足了聽眾們的迫切需求,著實使聽眾再次在「鐘鼓齊樂,琴瑟和鳴」的民族音響中過足了癮。
  • 聽國樂遊中軸線,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首演
    10月20日晚,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首演,用民族管弦樂展現中軸線上的古蹟與人文故事。《中軸》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北京民族樂團創作演出。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長約7.8公裡的北京中軸線宛若脊梁。著名作曲家葉小綱擔任音樂總監並牽頭,鄒航、楊一博、鄭陽、趙曦、李劭晟、劉力、吳延7位中青年作曲家聯合組成《中軸》的作曲團隊,用音樂吟唱美麗的中軸。
  • 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首演 讓北京中軸線「活」起來
    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首演 讓北京中軸線「活」起來 2020-10-20 20:20:04作者:周馳 責任編輯:周馳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電 (陳杭)民族管弦樂組曲
  • 大型民族管弦樂《中軸》進入排練階段
    北京商報訊(記者鄭蕊)據北京演藝集團的消息顯示,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已正式進入排練階段,同時該作品計劃於6月13日19時30分在中山公園音樂堂進行首演。
  • 王丹紅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永遠的山丹丹》的「人格之聲」
    前一段時間,由青年作曲家王丹紅譜寫、指揮家閻惠昌指揮、陝西省廣播電視民族樂團演奏的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永遠的山丹丹》(以下簡稱《山丹丹》)先後在西安音樂廳、國家大劇院和陝西關中地區,為中外聽眾舉行了多場演出,黃土高原民間音樂的特殊魅力、原生體裁的直接引入、作曲家才華四溢的創新手法和陝北米脂四十多名嗩吶演奏家的強勢參與,給不同身份和背景的聽眾帶來全新的聽覺感受,人們眾口一詞
  • 民族管弦樂組曲《山西印象》在蘭奏響
    原標題:民族管弦樂組曲《山西印象》在蘭奏響  中國甘肅網6月18日訊 據甘肅日報報導(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施秀萍)嗩吶聲聲奏響民族樂曲,黃河岸邊刻下山西印象。
  • 獻給黃土地的讚歌大型原創民族管弦樂組曲《永遠的山丹丹》將奏響
    一部主題宏大的音樂作品一部呈現黃土地的音樂史詩傳統民俗與民族交響完美結合展現陝北精神、凝結陝北文化9月12日晚20:00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永遠的山丹丹》>將亮相星海音樂廳交響樂演奏大廳帶你感受原汁原味的黃土高原管弦樂演出介紹曲目
  • 「國樂鹽田」大型民族管弦樂專場音樂會在深圳音樂廳震撼奏響
    2020年10月17日晚,「國樂鹽田——大型民族管弦樂專場音樂會」在深圳市音樂廳奏響,以音樂之名,向40年來參與深圳經濟特區建設的廣大市民致以親切的問候與溫馨的祝福。在我國著名作曲家趙季平先生創作的民族管弦樂《慶典序曲》中,音樂會拉開帷幕,隨後是著名女歌唱家張靜弘帶來的《映山紅》和《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而廣為傳頌的呂文成大師創作的經典廣東音樂《平湖秋月》更是引來陣陣掌聲。
  • 管弦樂《泰山頌》之《日出》:象徵著中華民族如同初升的太陽
    一、作品簡介《泰山頌》這部富有哲理性的民族管弦樂組曲,其音樂語言始終貫穿著濃鬱的山東地方風味。全曲由四個樂章組成。每個樂章都附有小標題,分別是:日出、遠望、松濤、攀登。從各個樂章標題來看,前三個樂章顯然都是描寫性的篇章,但是從樂曲所表現的實際內容來看,它們主要是採用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的寫作手法。
  • 黔南州文化館承辦的民族管弦樂組曲《恩銘頌》音樂會在荔波震撼上演
    9月28日晚上由中共荔波縣委、縣人民政府、黔南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黔南州文化館承辦,黔南州音協協辦的《恩銘頌》民族管弦樂組曲在荔波大劇院上演。本場音樂會從創作到完美呈現到舞臺上歷經了三個多月時間,由黔南州文化館春之聲民族樂團與荔波民樂團共同演奏。
  • 大型琵琶組曲《絲路隨想》在長奏響
    原標題:大型琵琶組曲《絲路隨想》在長奏響   8月10日,民族管弦樂大型琵琶組曲《絲路隨想》音樂會在吉林省圖書館音樂廳奏響,用美妙的音樂繪就了一幅壯美的畫卷。此次音樂會由遼源顯順琵琶學校演奏,省交響樂團協奏,是第六屆吉林省市民文化節的精彩內容之一。
  • 《泰山頌-攀登》謳歌了中國人民一種什麼樣的精神?下文已作詮釋
    海天之懷,華夏之魂——管弦樂《泰山頌》之《攀登》美學分析一、樂章簡介第四樂章的曲式結構與第一樂章相同,都是採用帶再現的三部曲式結構,該樂章的首尾部分都用「泰山」主題構成,旋律音調的重複手法再次應用於其中。中間部分是引出的新的旋律音調,並採用關係調及同宮系統調等轉調手法組織音樂的發展演變。
  • 2019國家藝術基金滾動資助項目民族管弦樂組曲《錢塘江音畫》在...
    演出現場《錢塘江音畫》是浙音作曲與指揮系教師團隊精心創作的一部以「錢塘江」為核心題材,融多形式、多視角音樂表達為一體的原創大型民族管弦樂。《錢塘江·源》《雲水境》《生生不已》《潮神賦》《哈頭曲》《踏歌》《錢塘江·大潮》等 7 部作品,以民族管弦樂為載體,將錢塘江的歷史與現實、自然與人文、經濟與社會,串成一幅幅生動的音樂畫卷。
  • 新時代中國民族管弦樂創作概覽
    進入新時代以來,「講述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已成為文藝創作共同的時代主題;在國家文化發展戰略引領下,包括民族管弦樂在內的中國音樂發展已呈現出新的走向,致力於民族管弦樂發展的音樂家們正以高昂的創作熱情不斷推出記錄時代的聲音文本。
  • 大型琵琶組曲《絲路隨想》在京首演
    大型琵琶組曲《絲路隨想》26日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首演。融匯民族樂器之柔美和交響樂器之壯麗的這場演出用音樂藝術的表達方式恰如其分地再現了絲綢之路雄渾而溫婉的意境。演出由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吉林省文化廳、中共遼源市委、遼源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為為期五天的第三屆遼源琵琶文化藝術周正式拉開序幕。
  • 2018-2019音樂季最新開票 | 「天籟」民族交響音畫組曲音樂會
    >紀冬泳 戴維一杜 薇 馬懋玄該民族交響音畫組曲根據上海音樂學院大型跨界融合創新交響民族器樂劇《笛韻天籟》改編而成,簡言之,即是用竹笛這一民族樂器結合交響民族管弦樂演繹中華文明史。它的前身包括劇本創作、舞美設計、戲劇演出,改編的民族交響音畫保留了其最精華、極富交響性的作曲家原創交響音樂。通過8000年前用動物的腿骨製作的骨笛直至到21世紀當代笛樂的表展,用中國笛文化的發展史,濃縮表達中華文明的燦爛歷程。
  • 組圖:《追夢紅樓》民族管弦樂組曲音樂會在京上演
    人民網北京12月2日電 (尹星雲)近日,以「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經典」為主題的《追夢紅樓》民族管弦樂組曲音樂會在北京音樂廳上演。本次音樂會由北京文化藝術基金會、首都師範大學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承辦,北京音樂家協會、京津冀合唱藝術研究會共同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