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國樂遊中軸線,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首演

2020-12-14 北京日報客戶端

從永定門到天壇,從天安門到鐘鼓樓,北京的中軸線是閃亮的北京名片。10月20日晚,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首演,用民族管弦樂展現中軸線上的古蹟與人文故事。

《中軸》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北京民族樂團創作演出。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長約7.8公裡的北京中軸線宛若脊梁。著名作曲家葉小綱擔任音樂總監並牽頭,鄒航、楊一博、鄭陽、趙曦、李劭晟、劉力、吳延7位中青年作曲家聯合組成《中軸》的作曲團隊,用音樂吟唱美麗的中軸。

在著名指揮家張國勇的執棒下,中軸線的景觀從永定門開始徐徐展開,琵琶、楊琴、阮等民族樂器的使用充滿濃鬱的「中國味」,令在場觀眾徜徉在民族的音樂氛圍中。隨後,天壇、正陽門等中軸線上的景點相繼展現在不同的樂章中,有的呈現市井的詼諧,有的呈現昔日皇家的肅穆,鼓曲、琴書、戲曲等元素也被融入其中,音樂風格融傳統與現代於一體。

天安門是中軸線上最重要的標誌點,第四樂章的《天安九州》由葉小綱創作。大氣磅礴的音樂風格,加上男高音歌唱家薛皓垠的吟唱,烘託著天安門的莊嚴巍峨。葉小綱說,天安門是北京的中心,也是全國人民都熟悉的地方,「站在金水橋上,有種仰望全中國的感覺。」他希望用大眾都能理解的方式和平鋪直敘的風格創作,向世界傳遞中國的形象。

跟隨著9個樂章的音樂,北京的中軸線仿佛呈現在眼前,祈佑國泰民安、四季興旺的祝願也呼之欲出。「選用大型民族管弦樂來表現《中軸》,是中國音樂家的責任。」葉小綱說,「我們肩負著向世界弘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希望能用本民族的樂器,向世界展示我們的國樂之聲。」胡琴表演藝術家宋飛、琵琶演奏家趙聰、跨界音樂家吳彤、京韻大鼓表演藝術家種玉傑、青年女高音龔爽、青年打擊樂演奏家宋藝博等也加盟了表演。

據悉,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的創作正趕在了疫情特殊時期。創作期間,北京演藝集團進行了六次線上視頻會,疫情稍有好轉時,還組織作曲家到中軸線的主要景點實地採風。6月13日,《中軸》組曲在無觀眾的情況下進行預演,之後又對每個樂章進行了調整和完善。指揮家張國勇說:「一部好的作品在感動觀眾之前首先要感動指揮,如果連指揮都感動不了,怎麼去打動聽眾?觀眾的耳朵是最挑剔的。這部組曲將中西音樂元素融合,可聽性、藝術性、形象性都很強,它打動了我。」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韓軒 和冠欣

編輯:關一文

流程編輯:王夢瑩

相關焦點

  • 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首演 讓北京中軸線「活」起來
    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首演 讓北京中軸線「活」起來 2020-10-20 20:20:04《中軸》20日在北京首演。作品基於中軸線的壯美秩序和獨特韻律創作,用民族管弦樂組曲的形式展示中軸線上的古蹟與人文。  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長約7.8公裡的北京中軸線,是世界上現存最長、保存最完整的城市中軸線,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是北京閃亮的文化名片。  《中軸》共九章,運用多樣的音樂語言,集傳統、現代、抒情、趣味等不同音樂風格於一體。
  • 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正式首演
    從永定門到天壇,從天安門到鐘鼓樓,北京的中軸線是閃亮的北京名片。10月20日晚,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首演,用民族管弦樂展現中軸線上的古蹟與人文故事。   《中軸》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北京民族樂團創作演出。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長約7.8公裡的北京中軸線宛若脊梁。
  • 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六月首演
    臺海網5月18日訊 據北京日報客戶端報導 2020年北京演藝集團重點項目、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將於今年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首演。日前,該劇主創葉小綱等人及京演集團相關負責人,沿著北京中軸線,從南至北進行深度採風。
  • 大型民族管弦樂《中軸》進入排練階段
    北京商報訊(記者鄭蕊)據北京演藝集團的消息顯示,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已正式進入排練階段,同時該作品計劃於6月13日19時30分在中山公園音樂堂進行首演。
  • 國家大劇院奏響國樂之聲呈現中軸之美
    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北京民族樂團創作演出的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首演。受訪者供圖新華社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張漫子)從永定門到天壇,從天安門到鐘鼓樓,北京中軸線是閃亮的北京名片。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北京民族樂團創作演出的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20日晚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首演,以民族管弦樂展現北京中軸線上的古蹟與人文故事。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從策劃、創作、排演到演出,歷時一年時間。
  • 8位作曲家鄭重交稿 「遺產日」樂繪《中軸》
    北京演藝集團旗下北京民族樂團排練廳內,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正在緊張排練,將於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晚在中山音樂堂首演。作為一部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全曲由八個獨立樂章構成,由著名作曲家葉小綱擔任音樂總監並牽頭創作,鄒航、楊一博、鄭陽、趙曦、李劭晟、劉力、吳延等7位活躍在一線的中青年作曲家聯合組成作曲團隊。5月27日是約定的交稿日,作曲家們準時提交樂譜,並在自己創作的曲譜封面上鄭重地籤下了名字和樂章名稱。
  • 民族管弦樂組曲《夢中的阿克庫》音樂會評述
    自今年9月,同受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資助的民族管弦樂組曲《錢塘江音畫》在浙音標廳首演之後,杭城市民及浙音學子們都倍加渴望能夠再次聽到來自「民族之聲」的感召,《夢中的阿克庫》的橫空出世則及時滿足了聽眾們的迫切需求,著實使聽眾再次在「鐘鼓齊樂,琴瑟和鳴」的民族音響中過足了癮。
  • 民族管弦樂組曲《山西印象》在蘭奏響
    原標題:民族管弦樂組曲《山西印象》在蘭奏響  中國甘肅網6月18日訊 據甘肅日報報導(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施秀萍)嗩吶聲聲奏響民族樂曲,黃河岸邊刻下山西印象。
  • 你了解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泰山頌》的創作始末嗎?
    《泰山頌》是一部成功地表現山東地方特色的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它的問世在山東民族管弦樂發展史上有著特殊意義。《泰山領》從誕生至今有40多個春秋了,但仍然保持著旺盛的藝術生命力。一、創作始末《泰山頌》是一部以山東民間音樂為素材、以雄偉壯麗的泰山為背景的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創作於20世紀70年代末,由金西、徐貴巖和李鈺三位作者共同打造。而這三位作曲家雖然都不是土生土長的山東人,但由於他們長期生活、工作在山東,對山東以及山東民間音樂有著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認識,他們結合時代背景,在這首作品中把山東民間音樂的豐富多彩展現得淋漓盡致。
  • 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水月梁溪》——寫給無錫的情歌
    昨天,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水月梁溪》新聞發布會在無錫市文化藝術創作中心舉行。在無錫市音樂家協會的支持下,本土藝術家們不辭辛勞,不計報酬,歷時8個月創作、修改、制譜、電視拍攝合成,終於完成了這支謳歌無錫的組曲,時長10分42秒,電子音畫版一併發布。
  • 京味+津味,北京民族樂團開啟「城市之間」音樂會
    絲竹管弦聲中聽北京的中軸線、天津的楊柳青……12月18日晚,北京民族樂團與天津歌舞劇院民族樂團在北京音樂廳上演《城市之間》聯合音樂會,開啟這一系列音樂會的首場演出。京津兩地樂團同臺,音樂會也選擇了具有兩地音樂特色的作品。
  • 黔南州文化館承辦的民族管弦樂組曲《恩銘頌》音樂會在荔波震撼上演
    9月28日晚上由中共荔波縣委、縣人民政府、黔南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黔南州文化館承辦,黔南州音協協辦的《恩銘頌》民族管弦樂組曲在荔波大劇院上演。本場音樂會從創作到完美呈現到舞臺上歷經了三個多月時間,由黔南州文化館春之聲民族樂團與荔波民樂團共同演奏。
  • 王丹紅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永遠的山丹丹》的「人格之聲」
    前一段時間,由青年作曲家王丹紅譜寫、指揮家閻惠昌指揮、陝西省廣播電視民族樂團演奏的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永遠的山丹丹》(以下簡稱《山丹丹》)先後在西安音樂廳、國家大劇院和陝西關中地區,為中外聽眾舉行了多場演出,黃土高原民間音樂的特殊魅力、原生體裁的直接引入、作曲家才華四溢的創新手法和陝北米脂四十多名嗩吶演奏家的強勢參與,給不同身份和背景的聽眾帶來全新的聽覺感受,人們眾口一詞
  • 大型民族管弦樂《桃花扇》首演
    昨晚,清代文學家孔尚任創作的《桃花扇》首次被改編成音樂劇場版的形式,在荔枝大劇院首演,音樂劇場·大型民族管弦樂《桃花扇》終於揭開神秘面紗。&nbsp&nbsp&nbsp&nbsp該劇由南京市文投集團旗下的南京市演藝集團所屬南京民族樂團,聯合著名作曲家郭文景、著名導演蘇時進共同匠心打造,併入選了2017年度國家藝術基金,本次首演還是江蘇文藝臺成立25周年紀念的重要活動之一。&nbsp&nbsp&nbsp&nbsp經典戲劇如何用音樂來詮釋?
  • 內蒙古:民族管弦樂《北疆讚歌》呼和浩特首演
    內蒙古:民族管弦樂《北疆讚歌》呼和浩特首演 2020年11月15日,由內蒙古本土作曲家集體創作,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排演的民族管弦樂《北疆讚歌》在呼和浩特首演。
  • 大型琵琶組曲《絲路隨想》在京首演
    大型琵琶組曲《絲路隨想》26日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首演。融匯民族樂器之柔美和交響樂器之壯麗的這場演出用音樂藝術的表達方式恰如其分地再現了絲綢之路雄渾而溫婉的意境。演出由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吉林省文化廳、中共遼源市委、遼源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為為期五天的第三屆遼源琵琶文化藝術周正式拉開序幕。
  • 組圖:《追夢紅樓》民族管弦樂組曲音樂會在京上演
    人民網北京12月2日電 (尹星雲)近日,以「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經典」為主題的《追夢紅樓》民族管弦樂組曲音樂會在北京音樂廳上演。本次音樂會由北京文化藝術基金會、首都師範大學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承辦,北京音樂家協會、京津冀合唱藝術研究會共同組織。
  • 臺灣天鼓打擊樂團參與民族管弦樂《八桂情緣》首演
    臺灣天鼓打擊樂團參與民族管弦樂《八桂情緣》首演 2018-09-0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葉攀     民族管弦樂
  • 蘇州民族管弦樂團原創民族管弦樂《桃花庵》《吳越春秋》全球首演
    8月15日晚上,一場極具江南特色的演出——蘇州民族管弦樂團2019-2020音樂季閉幕音樂會《蘇州好風光》在該樂團音樂廳上演。其中,進行了原創作品《桃花庵》《吳越春秋》的全球首演。當晚音樂會名家薈萃,演出了當代最具影響力作曲家劉文金、趙聰、劉長遠、郭文景、李濱揚新近創作的大型民族管弦樂作品;著名指揮家、樂團藝術總監兼首席指揮彭家鵬親自執棒,還特邀著名琵琶演奏家趙聰、青年女高音歌唱家許憶雯合作表演,通過民族音樂交響化、國際化表達,歌頌美好家園、講述中國故事、展現偉大時代。
  • 蘇州民族管弦樂團原創民族管弦樂《桃花庵》《吳越春秋》全球首演
    其中,進行了原創作品《桃花庵》《吳越春秋》的全球首演。當晚音樂會名家薈萃,演出了當代最具影響力作曲家劉文金、趙聰、劉長遠、郭文景、李濱揚新近創作的大型民族管弦樂作品一曲《蘇州好風光》經樂團管弦樂改編值得一提的是,由郭文景、李濱揚創作的中國管弦樂《桃花庵》《吳越春秋》是樂團最新委約作品,完成了全球首演;兩首曲目管弦化、交響化突出,頗具藝術欣賞價值,贏得觀眾熱烈而持久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