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管弦樂組曲《夢中的阿克庫》音樂會評述

2020-12-14 搜狐網


  時2018年12月18日晚,由青年指揮家周杰執棒、青年作曲家楊一博作曲的民族管弦樂組曲《夢中的阿克庫》於浙江音樂學院標準音樂廳如期上演。這部作品作為2018年度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的收官之作,還未正式上演便早已呼聲一片,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自今年9月,同受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資助的民族管弦樂組曲《錢塘江音畫》在浙音標廳首演之後,杭城市民及浙音學子們都倍加渴望能夠再次聽到來自「民族之聲」的感召,《夢中的阿克庫》的橫空出世則及時滿足了聽眾們的迫切需求,著實使聽眾再次在「鐘鼓齊樂,琴瑟和鳴」的民族音響中過足了癮。

  《夢中的阿克庫》原是青年作曲家楊一博早些年間創作的一首青少年民族管弦樂單曲,其曲調簡潔、童真爛漫、具有濃鬱的哈薩克民族風味。該曲標題中「阿克庫」一詞取自哈薩克語的音譯,即為「白天鵝」之意。白天鵝是哈族的圖騰,作曲家便藉此來刻畫哈族人民純真、善良的天性,與熱情、真摯的內心。2017年,作曲家楊一博協同指揮家周杰聯合申報了2018年度國家藝術基金項目,並於此期間再次以「挖掘哈族音樂元素」和創作出適宜「青少年與大眾演奏」的民族管弦作品為目的,創作出了另外五首富有哈族音樂風味的樂曲,與單曲《夢中的阿克庫》一道組成組曲形式,仍以《夢中的阿克庫》作為標題。至此,一部極具「中國民族風味」並與「現代氣息」相融合的民族管弦樂組曲創作完成,其內部組成與標題如下:一·伊犁河畔、二·阿吾勒的炊煙、三·草原情歌、四·卡拉角勒哈、五·夢中的阿克庫、六·永遠的薩日阿爾卡。


  在當天的音樂會中,隨《夢中的阿克庫》一同上演的還有另外幾部楊一博的音樂作品:民族管弦樂《祓禊瑤》;藝術歌曲《越相側商調》、《韻瑤》、《新疆是個好地方》。這幾部作品或是來自作曲家早年的創作生涯,或是作曲家對其早年作品的再次改編。民族管弦樂《祓禊瑤》描述了我國古代「秉火求福」的民俗場景,其旋律古樸,典雅肅穆,配器色調由淡入濃,層次鮮明。閉幕傾聽,仿似一副著墨清雅的古代民俗畫卷在眼前徐徐鋪展開來,一隅隅惟妙惟肖的鄉土人情躍然紙上,無論是虔誠靜默的「祈福」場景還是熱烈非凡的「狂歡」都被作曲家以極其細膩的筆觸刻畫得恰到好處,引人入勝。歌曲《越相側商調》、《韻謠》、《新疆是個好地方》均採用民族管弦樂進行伴奏,從不同的側面展示了中國民族管弦樂在為藝術歌曲擔當伴奏功能時同樣具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藝術表現力。《越相側商調》旋律優美,高亢抒情;《韻謠》則富有通俗氣質,夢幻輕盈,表現了一種「自由自在,恣意縱情」的陶淵明田園詩和「桃花源」的意境;《新疆是個好地方》選自楊一博2014年創作的中國·築留大型原創歌舞夢幻風情秀《夢蝶天山》中的主題曲,音樂情緒高亢激昂、鏗鏘有力,具有明顯中國傳統民歌特點。青年女高音歌唱家金瑤、男高音歌唱家嚴聖民的傾情演繹也為這三首具有不同風格特點的藝術歌曲增色不少。當所有觀眾都還在為前半場的精彩演出歡呼喝彩之時,指揮家周杰通過一段簡短的介紹引出本場音樂會的重頭戲,掌聲再次雷動,「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民族管弦樂組曲《夢中的阿克庫》終於在浙江音樂學院奏響了屬於中國民族音樂的華美樂章。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伊犁河畔》是民族管弦樂組曲《夢中的阿克庫》中的第一首樂曲,也是整套組曲中最以抒情性見長的作品。該曲描寫了發生在伊犁河畔靜謐夜色中的,一個人、一彎月、與一條河的故事。樂曲主體部分由一個樂段及其復奏構成,雖然在材料上體現了一元性的特徵,但在音色布局上卻呈現出二分性的特點。作品伊始,蒼涼、清冷的引子旋律由中音笙與低音笙構成八度結合的旋律線條的奏出,開頭「E-#F-G」級進上行的旋律片段配以低音笙「粗獷」「蒼涼」的音色使人不免聯想起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的引子主題。幾乎可以斷言,作曲家在這首樂曲中並非僅僅是對伊犁河月夜的簡單刻畫,而是在景物描寫的同時傾注了更多的個人情感。樂曲前部分旋律使用管樂音色奏出,伴奏聲部則幾乎全部交給了彈撥樂器演奏,表現了在皎潔月光的照耀下,伊犁河泛起粼粼波光的意象。由豎琴演奏的分解和弦伴奏音型以及顫音琴斷斷續續演奏的色彩強調性因素更是為樂曲的整體音響效果增添了幾分空靈、靜謐的靈性。樂曲後半部分氣氛逐漸活躍起來,由彈撥樂器及弓弦樂器主奏,原本略顯「憂傷」的旋律在交由琵琶聲部以「輪指」的方式奏出後具有更強的歌唱性,打擊樂器大鼓、鈴鼓的加入也使這一主題更加深化。最後,樂曲以引子材料作為尾聲結束全曲,具有鑲邊結構的特點,給人留以無限遐想。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阿吾勒的炊煙》以豐富的音樂語言描繪了哈薩克人民「村莊」裡的晨景。樂曲首先以一段由弓弦樂器演奏的旋律引入,色彩柔和而明媚,猶如清晨第一縷陽光撥開雲霧投射到哈薩克人民的村莊裡,黑夜與寒冷被逐漸驅散,溫暖與光明喚醒了沉睡的草原和萬物生靈。緊接著,「動感搖曳」的伴奏音型由中胡弱奏而出,如同一股捎帶來幸福與安樂的清風,由遠及近,席捲整個弓弦樂器聲部。新的一天開始了,小村莊瞬間變生機勃勃起來:揚琴協同其他彈撥樂器奏出哈族人民熱烈、祥和的歡聲笑語;梆笛與曲笛在旋律中的交接呼應又好似哈族人民之間的「竟唱」與「對歌」;鈴鼓、三角鐵的持續敲擊與大鼓的間歇鳴響碰撞出歡欣、愉悅的火花。置身於音樂,猶如真切的置身於哈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草原上的花香、鳥鳴、馬嘶、天籟以及「阿吾勒」裡的嫋嫋炊煙、人們的載歌載舞、無所不包地融於音樂之中,共同組成了一組鮮活而生動的有聲畫面,使人流連忘返,餘味無窮。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楊一博的《草原情歌》改編自哈薩克民歌《都達爾與瑪利亞》,講述了一個「為思念而歌」的愛情故事。在這首作品中,作曲家採用了新穎的民族管弦樂音色對《都達爾與瑪利亞》中的音樂元素進行再次創編,在保持原曲大部分曲調的同時,大膽運用現代民族管弦樂編配技術進行著色渲染,以別樣的風格和高超的技藝向原曲致以敬意。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卡拉角勒哈」在哈薩克語中為「黑色的走馬」之意,哈族中也有以此為名的民間舞蹈和同名樂曲。作曲家正是在這些民間歌舞和樂曲的基礎上再次整理、創編,創作出了這部展現哈薩克兒女樂觀、勇敢的精神風貌的作品:《卡拉角勒哈》。在這首作品中,作曲家採用中國大鼓與小堂鼓以「前八後十六」的節奏音型持續敲擊,並在其中加入人聲的「吼叫」聲與跺腳聲,形象地表現出哈族兒女策馬奔騰於草原之上的熱烈景象。樂曲的旋律並不複雜,等分節奏的旋律音調由揚琴奏出,如同從馬背上自然抖落生成,在搖蕩飄逸的旋律音調中,體現出一種安穩舒適、富有韻律的趣味性。各種不同節奏音型的組合無疑是這首樂曲最大的亮點,柳琴、琵琶、中阮聲部八分附點音符的節奏音型化雙弦撥奏與揚琴旋律聲部的等分節奏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打擊樂組層出不窮的節奏更迭也為音樂的整體效果添光溢彩。樂曲最後結束在「勒馬」的嘶鳴中更可謂是點睛之筆,聽者無不擊掌稱絕。

  《夢中的阿克庫》、《永遠的薩日阿爾卡》分別是組曲中第五、第六首作品。《夢中的阿克庫》以優美動人的旋律音調、晶瑩剔透的配器色彩,向人們勾勒出「白天鵝」優雅、純潔的生動形象。《永遠的薩日阿爾卡》作為終曲,其主題源於哈薩克民族的古老曲調,作曲家運用現代音樂的解構方法,對它的音樂元素再次加工,並採用「單一主題發展」的手法進行創作,賦予了這首古老民歌新的藝術生命。演出完畢後,全場觀眾紛紛起立,歡呼不止,為這場音樂盛宴致以熱烈的掌聲。

  中國傳統民族音樂向來容易給人留下「老氣橫秋」的印象,在當今多元交織的音樂文化潮流中更是遭到大眾的冷遇。隨著「消費」音樂文化的發展與外來音樂的入侵,中國傳統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已經迫在眉睫。對於如何傳承與發展中國傳統民族音樂,每個作曲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方式。但筆者始終認為,中國傳統民族音樂的傳承應建立在發展的基礎之上,我們必須避免將傳統民族音樂變成一成不變的標本留以追憶,而應該在變化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傳承,使中國傳統民族音樂走到潮流中去,走到人民中去,走到青年大眾的音樂生活中去。楊一博民族管弦樂組曲《夢中的阿克庫》就是這樣一個絕好的範例。作品雖然主要取材於古老的哈薩克族音樂元素,但在這部作品中,作曲家運用了新穎的作曲技法、高超的民族管弦樂編配技術、和來自一個現代音樂家獨特的視角與智慧,賦予這些古老的音樂元素以「新」的生命,從而使該曲成為一部適合青少年或者大眾演奏的中國民族管弦樂作品。毫無疑問,這場音樂會是成功的。它的成功不僅依賴於作品本身,還依賴於浙江歌舞劇院民族樂團的傾情演繹、指揮家周杰功力深厚的指揮技巧和細膩別致的表情處理,依賴於「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的大力支持以及無數促成該場音樂會成功舉辦的朋友們。「古調尤自愛,今人復彈之」,民族管弦樂組曲《錢塘江音畫》曾使我一度看到了在新世紀的音樂亂流中奏響屬於中國民族之聲的曙光,《夢中的阿克庫》則使我更加堅信,在傳統民族音樂元素得到我國現代作曲家的普遍關注和發掘創用之後,定會在世界音樂舞臺上大放華彩。

yule.sohu.com true 搜狐音樂 http://yule.sohu.com/20181226/n559309902.shtml report 5000  時2018年12月18日晚,由青年指揮家周杰執棒、青年作曲家楊一博作曲的民族管弦樂組曲《夢中的阿克庫》於浙江音樂學院標準音樂廳如期上演。這部作品作為

");}

相關焦點

  • 黔南州文化館承辦的民族管弦樂組曲《恩銘頌》音樂會在荔波震撼上演
    9月28日晚上由中共荔波縣委、縣人民政府、黔南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黔南州文化館承辦,黔南州音協協辦的《恩銘頌》民族管弦樂組曲在荔波大劇院上演。本場音樂會從創作到完美呈現到舞臺上歷經了三個多月時間,由黔南州文化館春之聲民族樂團與荔波民樂團共同演奏。
  • 民族管弦樂組曲《山西印象》在蘭奏響
    原標題:民族管弦樂組曲《山西印象》在蘭奏響  中國甘肅網6月18日訊 據甘肅日報報導(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施秀萍)嗩吶聲聲奏響民族樂曲,黃河岸邊刻下山西印象。
  • 組圖:《追夢紅樓》民族管弦樂組曲音樂會在京上演
    人民網北京12月2日電 (尹星雲)近日,以「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經典」為主題的《追夢紅樓》民族管弦樂組曲音樂會在北京音樂廳上演。本次音樂會由北京文化藝術基金會、首都師範大學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承辦,北京音樂家協會、京津冀合唱藝術研究會共同組織。
  • 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正式首演
    10月20日晚,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首演,用民族管弦樂展現中軸線上的古蹟與人文故事。   《中軸》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北京民族樂團創作演出。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長約7.8公裡的北京中軸線宛若脊梁。著名作曲家葉小綱擔任音樂總監並牽頭,鄒航、楊一博、鄭陽、趙曦、李劭晟、劉力、吳延7位中青年作曲家聯合組成《中軸》的作曲團隊,用音樂吟唱美麗的中軸。
  • 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六月首演
    臺海網5月18日訊 據北京日報客戶端報導 2020年北京演藝集團重點項目、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將於今年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首演。日前,該劇主創葉小綱等人及京演集團相關負責人,沿著北京中軸線,從南至北進行深度採風。
  • 聽國樂遊中軸線,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首演
    10月20日晚,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首演,用民族管弦樂展現中軸線上的古蹟與人文故事。《中軸》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北京民族樂團創作演出。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長約7.8公裡的北京中軸線宛若脊梁。著名作曲家葉小綱擔任音樂總監並牽頭,鄒航、楊一博、鄭陽、趙曦、李劭晟、劉力、吳延7位中青年作曲家聯合組成《中軸》的作曲團隊,用音樂吟唱美麗的中軸。
  • 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首演 讓北京中軸線「活」起來
    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首演 讓北京中軸線「活」起來 2020-10-20 20:20:04作者:周馳 責任編輯:周馳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電 (陳杭)民族管弦樂組曲
  • 你了解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泰山頌》的創作始末嗎?
    《泰山頌》是一部成功地表現山東地方特色的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它的問世在山東民族管弦樂發展史上有著特殊意義。《泰山領》從誕生至今有40多個春秋了,但仍然保持著旺盛的藝術生命力。一、創作始末《泰山頌》是一部以山東民間音樂為素材、以雄偉壯麗的泰山為背景的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創作於20世紀70年代末,由金西、徐貴巖和李鈺三位作者共同打造。而這三位作曲家雖然都不是土生土長的山東人,但由於他們長期生活、工作在山東,對山東以及山東民間音樂有著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認識,他們結合時代背景,在這首作品中把山東民間音樂的豐富多彩展現得淋漓盡致。
  • 2018-2019音樂季最新開票 | 「天籟」民族交響音畫組曲音樂會
    天笛子與交響樂對話Ⅲ民族交響音畫組曲音樂會籟-領銜獨奏->紀冬泳 戴維一杜 薇 馬懋玄該民族交響音畫組曲根據上海音樂學院大型跨界融合創新交響民族器樂劇《笛韻天籟》改編而成,簡言之,即是用竹笛這一民族樂器結合交響民族管弦樂演繹中華文明史。
  • 「國樂鹽田」大型民族管弦樂專場音樂會在深圳音樂廳震撼奏響
    \ 國樂鹽田 /大型民族管弦樂專場音樂會2020年10月17日晚,「國樂鹽田——大型民族管弦樂專場音樂會」在深圳市音樂廳奏響,以音樂之名,向40年來參與深圳經濟特區建設的廣大市民致以親切的問候與溫馨的祝福。
  • 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水月梁溪》——寫給無錫的情歌
    昨天,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水月梁溪》新聞發布會在無錫市文化藝術創作中心舉行。在無錫市音樂家協會的支持下,本土藝術家們不辭辛勞,不計報酬,歷時8個月創作、修改、制譜、電視拍攝合成,終於完成了這支謳歌無錫的組曲,時長10分42秒,電子音畫版一併發布。
  • 名家名團齊聚武漢 奏響民族最強音——大型民族管弦樂專場音樂會開演
    此次音樂會,由中央民族樂團首席指揮劉沙執棒,多位著名藝術家也將領銜這支國樂天團:中央民族樂團樂隊首席、著名二胡演奏家金玥;被譽為「為琵琶演奏藝術樹立了新品貌」的著名演奏家吳玉霞;被譽為「全能演奏家」的牛建黨;以及中央民族樂團男低音歌唱家劉揚等藝術家。
  • 京味+津味,北京民族樂團開啟「城市之間」音樂會
    絲竹管弦聲中聽北京的中軸線、天津的楊柳青……12月18日晚,北京民族樂團與天津歌舞劇院民族樂團在北京音樂廳上演《城市之間》聯合音樂會,開啟這一系列音樂會的首場演出。京津兩地樂團同臺,音樂會也選擇了具有兩地音樂特色的作品。
  • 2019國家藝術基金滾動資助項目民族管弦樂組曲《錢塘江音畫》在...
    12 月 7 日晚,國家藝術基金 2019 年度滾動資助項目民族管弦樂《錢塘江音畫》在上音歌劇院精彩亮相。浙江音樂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王瑞教授,上海音樂學院著名作曲家徐孟東教授、賈達群教授、朱曉谷教授、尹明五教授、趙光教授、呂黃教授等,以及來自上海音樂學院、上海民族樂團等單位的嘉賓蒞臨現場和觀眾一起聆聽了音樂會。
  • 我的祖國—大型編鐘與民族管弦樂專場音樂會
    文化武漢【我的祖國—大型編鐘與民族管弦樂專場音樂會】編鐘,被譽為"古代世界第八大奇蹟",是中國古代的藝術瑰寶,華夏文明的象徵,承載著中華民族3000多年的歷史底蘊。今晚,「國之重器」編鐘,在@武漢琴臺音樂廳 奏響。
  • 2020民族管弦樂新年音樂會《北疆讚歌》奏響
    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王坤 實習生 梁豔琴)12月30日,由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主辦,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民樂團、蒙古族青年合唱團帶來的2020民族管弦樂新年音樂會《北疆讚歌》,在內蒙古烏蘭恰特奏響。
  • 趙季平民族音樂作品音樂會舉行
    本報北京7月30日電(記者郭超)30日晚,「國風浩蕩」——趙季平民族音樂作品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上演,音樂會由中央民族樂團演奏,指揮家葉聰執棒。音樂會曲目包括民族管弦樂《澳門印象》《大宅門寫意——盧溝曉月》《國風》,大提琴協奏曲《莊周夢》,由韓雷演奏的管子協奏曲《絲綢之路幻想組曲》和由歌唱家張寧佳女聲獨唱,柴亮(小提琴)、趙家珍(古琴)演奏的《幽蘭操》等。     趙季平為作曲家、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第八屆名譽主席。
  • 武漢音樂學院赴美國展演「編鐘與民族管弦樂音樂會」
    人民網武漢5月25日電 為傳承創新中華優秀文化,展示楚地音樂藝術魅力風採,促進中美音樂文化交流,武漢音樂學院音樂創作協同創新中心作品推廣項目「華韻楚風——大型編鐘與中國民族管弦樂音樂會」,將於5月31日在美國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展演。 編鐘是中國古老的樂器,距今已有2400至3000年歷史。
  • 彭家鵬:中國民族管弦樂交響化不是「天方夜譚」
    交響組曲《天方夜譚》是俄羅斯作曲家裡姆斯基-柯薩科夫的代表作之一,取材於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這部組曲因其濃鬱的民族音樂特色,給演奏帶來一定難度。如今,在作曲家陳澄雄及指揮彭家鵬的重新編創和配器下,《天方夜譚》將綻放不一樣的色彩。
  • 「龍採飛揚」民族管弦樂音樂會在哈爾濱奏響(組圖)
    東北網11月20日訊(記者 許諾) 19日晚,哈爾濱迎來了首場大雪,伴隨著瑞雪,「龍採飛揚」黃文力民族管弦樂音樂會在哈爾濱音樂廳奏響。這是我省青年作曲家黃文力歷時7年完成的一場多元化的大型民族管弦樂作品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