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對於後世的文人來說,那就是橫亙在眼前的一座高山,始終是難以逾越,所以到了宋朝很多的詩人開始致力於改革,希望可以尋找新的表現形式,這一時期的詩歌也就有著深刻的哲理,這也宋詩的一大特色。宋朝的文人還是比較聰明,他們知道想要超越唐詩,如果按照唐詩的寫作方式的話,那是永遠不可能與之比肩,於是另闢蹊徑,從而融入進了哲理。
宋詩的哲理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成功,儘管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認為宋詩太過於側重哲理,反而讓詩歌變得沒有靈性,其實這也是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對於事物的看法自然也有所不同,應當說《全宋詩》裡還是有很多不錯的作品,哲理性也是很強,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只要能夠從中感悟一二,真正理解了詩歌中的精髓,再把哲理融入進生活中,相信也是能夠從中學會很多的東西,進而明白更多的道理,這也是哲理詩的一大特色。
宋朝詩人徐璣的這首《秋行》,我個人認為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也是寫出了新意,而且通篇表現手法高超,誇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也是這首詩的一大特色,不乏清新之詞,把原本很普通的風景,也是描寫得充滿了詩情畫意,從而令這首詩有著一種不一樣的美,讀來也是朗朗上口,這樣的作品也是最有代入感,讀來仿佛置身其中,能夠感受到詩作中那種不一樣的美。
《秋行》
宋代:徐璣
戛戛秋蟬響似箏,聽蟬閒傍柳邊行。
小溪清水平如鏡,一葉飛來浪細生。
這首詩其實有杜牧《山行》一詩的意境,不僅寫出了新意,同時也有著一種獨特的美,所以說這首詩還是比較接近於唐詩,每一句都如詩如畫,這樣的作品在《全宋詩》裡也是比較少見;詩人並沒有突出哲理,更多的還是一種情感的渲染,以及對於周圍事物細膩的描寫;其實並沒有什麼獨特之處,無非就是普通的風景,但是詩人寫得很細膩,同時也就使得這整首詩有著一種獨特的美,每一句都如詩如畫。
徐璣,字致中,又字文淵,號靈淵,浙江台州永嘉人,他所生活的時代正是南宋時期,當時社會動蕩,內憂外患;但是徐璣很有才華,還有著遠大的人生志向,只是可惜生不逢時,一輩子也是鬱郁不得志,只不過是擔任了小小的縣令,但是他為官清正,也是為民為過很多的實事,深得民眾的愛戴,而且他也是非常的有才華,有很多的詩歌流傳了下來,其中的一些經典之作,那也是膾炙人口。
那這首《秋行》也是一首隨興之作,只不過是淡淡幾筆,但是寫得很唯美;開篇的第一句就顯得很誇張,不過也是寫出了新意;秋天的蟬叫聲很響亮,好像是古箏發出來的聲音,我正是聽著這蟬聲,然後悠閒地走在柳樹邊,這裡的風景很秀麗,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小溪裡的水清澈見底,好像是一面鏡子一樣,突然颳起了一陣風,那樹葉全部落到了小溪裡,從而使得溪水激起了層層漣漪。
徐璣的詩有一種獨特的美,同時也是寫得生動有趣,只不過是那麼信手拈來,用了寥寥數語,便是把眼見所見之景,用一種很細膩的筆觸勾畫了出來,也使得這整首詩有著一種纖細的美。這首詩儘管沒有哲理,不像別的宋詩,一味地偏重哲理,所以在《全宋詩》裡有點與眾不同,更加接近於唐詩,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是保持了詩歌的原汁原味,成為了一首經典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