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深圳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李瑞琦在市文聯九樓會議室,以《為時代放歌——深圳主旋律歌曲創作漫談》為題,為來自全市各行業的60多位音樂工作者、愛好者作了一場精彩的專題講座。這也是2020年「深圳十月音樂匯」四場音樂講座的「壓軸戲」。此前,南方科技大學藝術中心主任畢寶儀、深圳大學音樂舞蹈學院院長劉琨和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許石林,已分別就古典音樂與日常生活、歌聲中的文化記憶、李瑞琦歌詞作品賞析等主題,與音樂愛好者和社區居民進行了分享交流。
李瑞琦過去一直在宣傳部門從事行政領導工作,2016年到市文聯任職後,工作之餘致力於主旋律歌詞創作,相繼推出了《最美女醫師》《夢的暢想》《願早日夢想成真》《生活多美好》《呼喚》《山情海韻》《你好,深圳》《海之戀歌》《為夢想先行》《我熱戀的地方》《望鵬》《光榮的旗》《遠方的嚮往》《傳奇深圳》《平凡的偉大》等數十首火熱的主旋律詞作。其中,《最美女醫師》作為衛生部和中華全國女醫師學會在全國開展的「最美女醫師」評選活動頒獎盛典的主題曲,特別是今年新冠疫情期間作為歌頌醫務人員的歌曲在全國唱響;《山情山韻》被「學習強國」平臺推薦後已有近200萬人次點擊量。
在李瑞琦看來,「文脈同國脈相連」,文藝作品的主旋律,一定和一個時代的主題與精神息息相通,是對時代脈搏的藝術把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主題,擁有家國情懷,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展現人民群眾偉大奮鬥和火熱的生活,反映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才是主旋律。
李瑞琦在講座中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深圳的火熱生活給廣大文藝工作者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創作素材,在這個大背景下,深圳的主旋律歌曲層出不窮,精品不斷,從《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到《在燦爛陽光下》《走向復興》《迎風飄揚的旗》《天耀中華》等為代表的一批批深圳製造的主旋律歌曲,一直佔據著深圳歌曲創作的主流位置,成為主旋律題材與流行音樂元素完美融合的範例,至今傳唱在全國人民的口中,形成了當代中國音樂史上的「深圳現象」。
李瑞琦通過對深圳主旋律歌曲創作的梳理,認為它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以民族歌曲打基礎的積澱期(代表性歌曲有《南國小鎮沙頭角》《多情東江水》《深圳灣情歌》《打工者之歌》等)、以民族歌曲創新融合大量流行元素的繁榮期(代表性歌曲有《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又見西柏坡》《就這麼握住你的手》《中國人》《在燦爛陽光下》《中國加油》《鄰裡謠》《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等),和風格多樣、形式多元的發展期(代表性歌曲有《孩子,來生我們還要一起走》《走向復興》等)。
在談到深圳主旋律歌曲創作成果豐碩的原因時,李瑞琦概括了四個方面:
一是創作與時代同頻共振。每當國家和民族處在重要歷史節點的時候,深圳總是通過歌曲發出自己的聲音,因此唱得響、傳得開、留得住,這是深圳音樂創作多年來尤為突出的一個特點。
二是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支持。深圳市委市政府對文化事業高度重視,對音樂事業給予了大力支持,深圳市領導親自指導和組織,推動本地原創音樂發展,使新作品源源不斷。
三是深圳音樂家真情表達。深圳的音樂工作者生活在這樣一個火熱的、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都對深圳產生深深的感情和愛戀,有太多的故事想用真情去謳歌,有太多的感覺想用濃墨重彩去描繪,這是抑制不住的創作激情。
四是深圳持續搭建平臺培育音樂人才。2009年深圳實施「音樂工程」,以「中國音樂金鐘獎流行音樂比賽」為契機,整合優質音樂資源,通過舉辦「金鐘獎流行音樂歌曲大賽」「十月音樂匯」「鵬城歌飛揚」「荔枝杯青年歌曲大賽」等一批有影響、高水平的音樂活動,來鼓勵、支持深圳音樂工作者的創作。作為深圳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之一的深圳音樂學院,將為深圳儲備更多的音樂人才。
在講座中,李瑞琦還就歌曲與歌詞的關係、歌詞的產生、古典詩和詞的區別、現代詩和歌詞的異同、歌詞的獨特美感、如何以歌詞創作反映時代生活等具體問題,和大家進行了交流。
「我對深圳是如此的摯愛,學校畢業就到深圳工作,迄今已經31年半。改革開放,深圳從一個邊陲小鎮發展到現代化的大都市,我是見證者、建設者,對深圳有著抹之不去的特殊感情,所以我就用歌詞這種率直、簡短的語言歌頌她。」李瑞琦坦承,歌詞雖然短小精悍,但寫好並不容易,特別是一首好的主旋律歌曲,詞是前提和基礎,詞、曲、編、唱、錄五個方面缺一不可,他的一個重要的創作心得是,詞作要有4種意境,即格調美、意境美、詞章美、音韻美。
李瑞琦在講座中寄語深圳音樂工作者要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在文化文藝工作上先行示範,深圳文藝工作者必須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為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而不斷努力創作。
【記者】郭悅
【作者】 郭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