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呼嚕,即打鼾,又稱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睡眠現象,目前大多數人認為這是司空見慣的,而不以為然,還有人把打呼嚕看成睡得香的表現。其實打呼嚕是健康的大敵,由於打呼嚕使睡眠呼吸反覆暫停,造成大腦、血液嚴重缺氧,形成低血氧症,而誘發高血壓、腦心病、心率失常、心肌梗死、心絞痛。夜間呼吸暫停時間超過120秒容易在凌晨發生猝死。
打鼾的危害
1994年4月在北京召開的國際鼾症研討會上,各國專家、學者把打呼嚕確定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是病症,是症候群,與27種疾病有關。如何界定呢?每停頓10秒以上為一次呼吸暫停。睡眠一小時,有5次以上大於10秒的停頓,或睡眠7小時中,大於10秒的停頓在30次左右,即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它對人體的危害極大,人的一生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正常人在睡眠時呼吸均勻,氧氣攝入量滿足身體各部位的需要。而每晚7小時睡眠,呼吸暫停的人則有300-400秒處於無氧吸入狀態,血氧濃度低於正常值約8-10%,這樣夜復一夜,年復一年,支離破碎的睡眠,使氧氣攝入明顯減少,身體各重要部位缺血缺氧,誘發各種嚴重疾病,如果腦細胞組織持續缺氧4-6分鐘就會引起腦細胞的不可逆性死亡。53%的患者腦血管意外發生在夜間睡眠時,近來研究表明打鼾與呼吸暫停是腦血管病一個獨立的發病誘因,是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打呼嚕在夜間死亡率急劇增加,未經治療的打呼嚕,病史在5年左右的死亡率為11% -13%,每小時呼吸暫停大於15次,8年打呼嚕病史者,死亡率37%,因丈夫打鼾而有72.5%的妻子每晚睡眠少1-2小時,或有30.6%從鼾聲中驚醒。9.7%的婦女因丈夫的鼾聲而導致神經衰弱(因為打呼嚕造成婚姻破裂的無從考證)。由此可知,打呼嚕絕不是正常現象而是嚴重疾病,是誘發其它疾病的罪惡之源。
睡覺打呼嚕是日常生活中一種常見的現象。大多數人知道打呼嚕會影響別人休息,但北京鼾症專科研究中心的專家提醒,打呼嚕還可能是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的危險信號,會對人體健康產生許多危害。
據專家介紹,打呼嚕在醫學上稱為打鼾,是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的一個主要臨床表現。它不僅可導致打鼾者白天嗜睡、疲憊,而且可能與某些呼吸系統疾病和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意外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關。
專家表示,如果晚上打鼾,且伴有以下症狀,則是身體發出的危險信號,需立刻治療:睡眠打鼾、張口呼吸、頻繁呼吸停止;睡眠反覆憋醒、睡眠不寧、誘發癲癇;睡不解乏、白天睏倦、嗜睡;睡醒後血壓升高;睡眠淺、睡醒後頭痛;夜間睡眠心絞痛、心律紊亂;夜間睡眠遺尿、夜尿增多;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工作學習能力降低;白天似睡非睡,工作、開會、吃飯時也難以抑制的入睡;陽痿、性慾減退;老年痴呆。
除了治療外,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採取下列辦法減輕打鼾症狀:睡覺採取側臥位,改變習慣的仰臥位睡眠;睡前儘量不要飲酒,不要喝濃茶、咖啡,也不要服用某些藥物,因為酒精、鎮靜劑、安眠藥以及抗過敏藥物都會使呼吸變得淺而慢,並使肌肉比平時更加鬆弛,導致咽部軟組織更容易堵塞氣道;養成定期鍛鍊的習慣,減輕體重,增強肺功能。
專家還特別提醒,打鼾者如有吸菸的習慣則需立即戒菸。因為只有保持鼻咽部的通暢,才能減輕鼾聲,而吸菸對鼻腔黏膜的刺激只會讓已經堵塞的鼻腔和呼吸道變得更加糟糕。此外,打鼾者還應預防感冒並及時治療鼻腔堵塞性疾病。
上呼吸道任何解剖部位的狹窄或堵塞,都可導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以下所列出的都是會導致打鼾的原因:
(一)真腔及咽、喉部病變前鼻孔狹窄或閉鎖,鼻中隔偏曲,鼻息肉,肥厚性鼻炎,變應性鼻炎,鼻腔各種良性或惡性腫瘤;鼻咽炎,腺樣體肥大,鼻咽部閉鎖或狹窄,扁桃體月巴大,懸雍垂過長或肥大,咽部腫瘤,咽肌麻痺;會厭炎,會厭囊腫,會厭腫瘤,聲門上水腫,聲帶麻痺,喉埃,喉軟骨軟化;以及頸部的甲狀腺腫和其他原發性或轉移性腫塊壓迫等。
(二)口腔病變
以舌的病變影響為甚,如巨舌症,舌腫瘤,舌根部異位甲狀腺,繼發於粘液性水腫的舌體增大,用咽瓣修復胯裂的部分病人。
(三)某些先天性領面部發育畸形如
①Piene—Robin症候群,其特徵為小頜、脖裂、硬腰高拱、舌下垂等。
②Prader—Willi症候群,主要表現為吞咽困難,肥胖,面部畸形,性功能低下,智力遲鈍等。
③Down症候群,有鼻梁低平,上頒發育不全、下領圓小、高腰弓、智力遲鈍等待點。
④Treacher—C011ins症候群,表現為下頜與面骨發育不全,如下險缺損、眶上緣畸形、小頜、額面骨下陷、腰裂、會厭畸形及耳畸形等。
⑤Crouzon症候群,主要有顱面骨發育不全,鼻梁低寬,鉤形鼻鼻孔,鼻腔狹小,鼻中隔偏曲,上領下陷,上唇短縮,硬胯高拱,下頜骨大而突出等。
⑥Hurler—Scheie症候群,其臨床特徵介於Hurler症候群與Scheie症候群之間,特點為頰後縮(小頜),症狀有智力遲鈍、抹儒症、多種骨發育不全、角膜混濁、耳聾等。
(四)全身性疾病
肢端肥大症引起舌體增大,甲狀腺功能減退所致的粘液性水腫,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性咽峽炎,女性絕經期後的內分泌紊亂以及肥胖症等,均易導致OSAS。肥胖者易發生OSAS的原因可能為:
1.此類病人舌體肥厚,且軟聘、懸雍垂和咽壁有過多的脂肪沉積,易致氣道阻塞。
2.咽腔開放程度與肺的體積變化有關,肥關,肥胖者能明顯減少肺體積,從而產生肥胖性肺換氣不足症候群;此徵可能是腹腔脂肪的增多導致其容量增加,使橫幅升高,又因脂肪沉積在隔肌和肋間肌,降低了呼吸動作的力度,故易引起本徵。
Fairbanks(1987)認為造成打鼾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主要原因有四點:
1.顎肌、舌肌及咽肌的張力不夠,在呼吸周期的吸氣期,不能保持氣道的開放。
2.軟顎、懸雍垂過長,呼吸時導致鼻咽氣道狹窄,並發生振動。
3.咽腔有佔位性病變.從而侵佔了咽部氣道。
4.鼻腔通氣受限,在吸氣期可使塌陷性的氣道部分產生更大的負壓。
39健康網( www.39.net)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實習編輯:鄺麗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