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盛200年,養出8代人才,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教子要靠16字箴言

2020-12-16 海綿媽媽說育兒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打江山易,守江山難,歷史上的名門望族數不勝數,但是綿延至今的寥寥無幾。秦雖昌盛,也不過二世而亡。

人不是都是生來富貴的,大多數都是靠祖宗艱苦創業打下來的基業。一個家庭的富裕不是靠一個人的努力,就可以代代相傳的。

曾國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很多人都知道他位極人臣,名望很大。

其實,曾國藩的家族更是鼎盛,200多年間出了240多位傑出人物,三代之中,人才輩出,多是學者、教授。八代之中,沒有一個敗家子。

曾國藩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與此同時他也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並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曾國藩認為「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好將,俱要好師、好友、好榜樣。」

曾國藩留有十六字治家名言: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他要求長子每天早晨天還沒亮的時候就要起床灑掃庭院,然後回房練字一千,其中第一個字就是「儉」。

吃飯的時候,有一次遇到帶殼的穀物,兒子便挑出來放在桌上。

曾國藩看見了什麼都沒說,只是默默地撿起來剝開外殼把裡面的米吃掉。

身教的影響力自然優於言傳,一個簡單的動作,不需要長篇大論,甚至一語不發,便讓孩子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除了在勤儉持家上為孩子做榜樣,曾國藩還非常關心孩子的讀書情況。

他要求他的兒子曾紀澤看《漢書》「須以勤敏行之。每日至少亦須看二十頁,不必惑於在精不在多之說。今日半頁,明日數頁,又明日耽閣間斷,或數年而不能畢一部。如煮飯然,歇火則冷,小火則不熟,須用大柴大火乃易成也。」

他是這麼要求孩子的,也是這麼要求自己的。

曾國藩給自己規定,必須做到自訂的十二條功課,即:敬、靜坐、早起、讀書不貳、讀史、謹言、養氣、保身、日知所亡、月無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門。他把自己制定的一系列必須遵循的規矩嚴格施行,一堅持就是一輩子。

曾紀澤也因為受到父親言傳身教的影響,一直嚴格要求自己,他還憑藉驚人的毅力和恆心,自學外語。

後來在處理伊犁的外交事務中,大放異彩,洗刷了在「天津教案」中曾氏家族的恥辱,讓人們刮目相看,也因此成為中國當時首屈一指的外交家。

不得不說,曾紀澤取得的這樣的成就,曾國藩的家教方式,功不可沒。

俗話說育人先正己,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榜樣,好的家教與門風,給孩子良好的成長環境,才能讓孩子有所為,走入社會才能有大作為。

雖然曾國藩已經離世,但是他的家庭教育的智慧對於當下的中國家庭仍然適用。

比如他教育孩子要勤儉節約,不能浪費一粒米;教育孩子好讀書,讀書不在多而在精。除此以外他還教育孩子要謙虛不要自滿,做人最重要的是德才並重。這些教育理念不論再過幾百年都不會過時,值得很多家庭學習。

曾國藩對孩子的教育很多都是通過書信的形式傳遞,他流傳於後世的家書,光通行的本子就有八卷之多,從這些家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曾氏家庭教育的智慧。

據統計,從道光二十年到同治十年,在30年中,曾國藩家書有1400篇之多。

其內容包括了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處世、理財、治學、治軍、為政等方面,這些家書真實而又細密,平常而又深入,是一部真實而又生動的生活寶鑑。

看曾國藩家書,學習先人的智慧,小白給大家推薦的是這本《曾國藩全書》

《曾國藩全書》不僅可以學到曾氏家庭教育的智慧,書中還對於當時的官場制度、人物關係,社會風俗等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解析,詳盡的還原與曾國藩有關的歷史事件。

曾國藩被譽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作為中國近現代推崇的第一完人,曾氏被後世模仿學習,影響遍及政商學。

梁啓超在成家時讀曾氏家書,收穫了一套家庭教育良方,所以他一門九子,個個才俊。

任正非在創建華為之初,曾氏書信就是他的經商戰略指導。

曾國藩全書是一本值得收藏的曾國藩讀本,書中有很多治學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讀來很有益處,句句皆為「藥石之言」,這樣一本好書送給朋友或者留給自己都是不錯的選擇。

沒有人天生就卓越出眾,也沒有人天生就是好父親,所以拜強者和聖賢為師才是自我增值的捷徑。而我們只需花一點時間閱讀,或許就能學到他一輩子的管理、識人、交際、治家、教子智慧。

喜歡的朋友請點擊商品卡給購買:

相關焦點

  • 曾國藩寫在家書中的8字箴言:該如何為人處世,如何教子持家?
    曾國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兩江總督,獲封一等毅勇侯,世襲罔替,諡號「文正」。「文正」這個諡號被稱為是「諡之極美,無以復加」,古代有無數文臣夢想著去世後能獲此殊榮,但清朝近300年,獲此諡號者僅8人。在往上數,明朝276年,只有方孝孺、李東陽等5人獲諡「文正」;宋朝320年,也只有範仲淹、司馬光等9人。
  • 《曾國藩傳》:豆瓣評分8.6!晚清第一名臣的16字箴言,字字珠璣
    160年前的曾國藩,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放在今天來說,絕對是草根逆襲的成功典範。曾玉屏開始把希望寄托在子孫身上,像中了邪一樣,發誓要讓子孫走讀書科舉的道路。他培養了大量人才,發展「洋務運動」,推動了中國第一批留學生出國……對晚清局勢貢獻了不可小覷的力量。
  •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誰的實力更厲害?四大名臣簡介
    晚清,已經到了清朝統治的末期了,沒有了鼎盛時期的繁榮,也逐漸走向了衰弱,但依然有很多非常有才華有能力的賢臣出現,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對於晚清都有很大的貢獻,平定太平天國、收復新疆、洋務運動等,晚清中興四大名臣誰更厲害呢?
  • 想要成功,學習曾國藩的16字人生箴言,記住受用一生
    男人想要成就一番事業,並不一定要天資聰慧才能取得成功,往往腳踏實地的人能夠先品嘗到成功的碩果。晚清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曾國藩,就是一個腳踏實地的成功者。曾國藩憑藉自己的努力從一介布衣成為「千古第一完人」,與張之洞、左宗棠、李鴻章、並稱 「四大名臣」,其中的人生智慧值得我們去探究學習。曾國藩出身平庸,父母乃至祖上幾代人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而他自己也並非天賦異稟的能人志士,甚至可以用「愚笨」一詞來概括他的智商。
  • 富不過3代?曾國藩:我寫253封家書教育子女,10代出了200個人才
    晚清時,重臣李鴻章是曾國藩的愛徒,他曾向曾國藩請教,如何能改掉遇事猶豫不決的毛病。曾國藩的回答是: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事情已經發生了,就順其自然地面對;對於沒有發生的事,不必焦慮;對於當前的事情沒有雜念;對於過往的事情,不必留戀。
  • 富不過3代?曾國藩:家書教育子女,10代出了200個人才
    說起清朝上哪一位人物值得我們學習與研究,那就不得不提起曾國藩。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後來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
  • 200年,出200多個人才!一切智慧,盡藏《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晚清最著名的政治家,「四大中興名臣」之一。他的一生可謂是一個傳奇,從組建湘軍,到消滅太平天國運動,再到後來解散湘軍,他的每一個舉動,每一個決策,每一個堅持,都令世人仰慕。他的一生,是模板,影響文人百年。與此同時,他的家族也同樣具有傳奇色彩。
  •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為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還有種說法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本期盤點為大家介紹他們的功與名!曾國藩十九世紀中國最受人敬仰、最偉大的學者型官員曾國藩(1811年-1872年),宗聖曾子七十世孫。
  • 闢謠: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和晚清四大名臣,其實不是同四個人
    最近看一些網友寫的文章,注意到有些網友直接說張之洞這位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其實這麼說有些問題。或許大家提的比較多了,那就是晚清四大名臣,不就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和張之洞麼?但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和晚清四大名臣,其實不是同四個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的兩份名單都有誰?
    在列強入侵的同時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洋務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出現了不少中興大臣,且有了中興四大名臣之說。關於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現在流行的說法,主要有兩種:一種認為,夠得上這個資格的是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另外一種說法,則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偏偏少了他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偏偏少了他 文/大偉 陶澍何許人也?是什麼讓曾國藩視他如楷模? 陶澍(1779年—1839年)是林則徐的上司,曾國藩的楷模,左宗棠的親家,胡林翼的嶽父,道光皇帝的「幹國良臣」。 陶澍,清道光年間的名臣。他是清朝資水流域湧現的第一個總督級的大人物,甚至可以說,他是晚清湖南人才在政治、軍事、文化領域井噴的重要導師和推手。
  • 打破「富不過3代」魔咒,曾國藩後代人才濟濟,得益8字治家格言
    道光二十九年,曾國藩給弟弟寫了一封信說:「官宦之家,興旺不過一代;商賈之家,興旺不過三四代;耕讀之家,興旺不過五六代,孝友之家,興旺十代八代。」這封信,言簡意賅地道出了家族興衰的根本,不在於權勢財富,不在於社會地位,而在於勤奮耕讀、孝親愛友,只有這樣的家庭才會世代興旺、富貴傳家。
  • 晚清名臣――曾國藩書法欣賞
    曾國藩(原名曾子城,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字伯涵,號滌生,湖南長沙府湘鄉白楊坪(今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天子坪)人,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詩詞欣賞,別有一番意境在其中
    曾國藩,字伯函,號滌生,諡文正,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清朝戰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曰文正。曾國藩雖然是一名武將,但也有100多首詩篇流傳於世。
  •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差點封王的曾國藩並非是級別最高的大臣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不是皇帝欽定的,而是史學家甚至民間的結論,於是也存在爭議。一種說法是曾、左、胡、彭,即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一種說法是曾、左、李、張,即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毛澤東最推崇的兩個人,一個是曾國藩,一個是胡林翼,毛澤東的表字潤芝,就是因為敬佩胡林翼而取的,蔡鍔將軍還收集曾胡練兵語錄而編纂出了《曾胡兵法語錄》,這個《語錄》還成為了黃埔軍校的教材。故而,在下認為晚清四大名臣應該為曾、胡、左、李,張之洞後起之秀,其功勞不如這四位。那麼,按照傳統的說法——曾、左、李、張,這四大名臣,誰的級別最高,官職最大呢?
  • 打破「盛不過三代」定律,培養出十代人才,曾國藩家書句句真經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備受爭議的一個人物,他既有「中興第一」的美稱,又有「賣國賊」的惡名。但無論是鄙視他的人,還是讚賞他的人都對他的《曾國藩家書》十分推崇。縱觀歷史,經商也好,為官也罷都逃不過「富不過三代,盛不過三代」的魔咒。
  • 曾國藩留下16個字,使得子孫後代人才輩出,悟透助你大有可為!
    曾國藩,晚清中興名臣,從他開始,近200多年來,八代人中無一「敗家子」,曾氏後人中有名望的人才約有240人,且大部分都是博士、碩士、院士、教授等高級知識分子。曾氏家族顯然已經構成了一個名聲遠播的華夏望族,且曾國藩教育思想的成功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無法抹殺,也無須抹殺。縱觀歷史,很少有官宦之家能夠逃脫「富不過三代」的魔咒,但是,曾氏家族卻能跳出這個怪圈,每一代都能出現幾個有才能的後輩,這也難免讓後人感到驚奇。
  • 對比晚清中興四位名臣的臨終遺言,誰的格局大誰的小,一目了然
    文章作者:琢磨君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有三種說法,說法一: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說法二: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說法三:曾國藩、胡林翼、李鴻章、左宗棠。
  • 曾國藩這6個字,是曾氏家族8代輝煌的秘訣
    古文《教子》記載:王大司馬母魏夫人,性甚嚴正;王在湓城時,為三千人將,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猶捶撻之,故能成其勳業。又載:梁元帝時有一學士,聰敏有才,為父所寵,失於教義,一言之是,遍於行路,終年譽之;一行之非,揜藏文飾,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語不擇,為周逖抽腸釁鼓雲。
  • 晚清名臣曾國藩的宦海沉浮
    晚晴名臣曾國藩的宦海沉浮清嘉慶十六年(1811)十月十一日,在湖南長沙府湘鄉縣一個叫白楊坪的偏僻村莊,誕生了一位對晚清歷史影響頗大的人物——曾國藩。   曾國藩沒有顯赫的家世,直到他的祖父曾玉屏時才成為當地一個擁有100多畝土地的小地主,而他的父親曾麟書43歲時才考取一個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