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備受爭議的一個人物,他既有「中興第一」的美稱,又有「賣國賊」的惡名。但無論是鄙視他的人,還是讚賞他的人都對他的《曾國藩家書》十分推崇。
縱觀歷史,經商也好,為官也罷都逃不過「富不過三代,盛不過三代」的魔咒。但曾國藩卻打破了這個魔咒,在曾國藩家書的影響下,曾國藩家族在190年間培養出了200多位人才,而且沒有一個「敗家子」,這與曾國藩的教育理念息息相關。
在曾國藩的家訓中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是這樣寫的:
「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若全『無』一分,未有不敗。和字能守幾分,未有不興;不和未有不敗者。諸弟試在鄉間將此三字於族戚人家歷歷驗之,必以吾言為不謬也」
意思就是在一個家庭之中,勤勞的「勤」和恭敬的「敬」,只要能守住幾分沒有不成功的。如果兩個都沒有那麼必然失敗。一個家庭相處講究一個和睦相處的「和」字,如果「和」字能守住那麼家庭一定會興旺。可以拿這三個字去和周圍的人做對比,沒有不應驗者。
也就說一個家庭教育一定要做好三個字:勤、敬、和。而這些理念都是曾國藩通過試驗得到的真理!
關於「勤」字,曾國藩自己就是踐行者。曾國藩也只是一個普通耕讀家庭出身,沒有天資聰穎的頭腦,相反他笨得出奇。在曾國藩14歲時,有一天晚上已經到了大家都睡覺的時間,一個小偷進入曾國藩的書房偷東西,這時曾國藩因為有一篇文章沒有讀通,回來挑燈讀書,小偷情急之下躲到了房梁上,想著等曾國藩走了再繼續「工作」。
只見曾國藩在讀一篇文章,反反覆覆好多遍就是背不下來。但曾國藩很執著一直在背,到了後半夜房梁上的小偷都已經睡了一覺了,發現曾國藩還在背。小偷耐著性子又聽曾國藩讀了幾遍,天都快亮了,小偷實在忍不了了,直接從房梁上跳下來生氣地對曾國藩說:「就你這麼笨,還讀什麼書!」說完把剛才的文章一字不差的背了一遍,然後揚長而去。
不是小偷會背這篇文章,而是這篇文章本來不是很長,小偷在房梁上反反覆覆地聽曾國藩背了幾十遍自己都背下來了。
由此可見曾國藩確實沒有天資聰穎的頭腦,而曾國藩能成為一代聖賢最重要的就是一個勤字。他知道自己愚鈍所以比一般人都要刻苦讀書。曾國藩對子女的教育也是如此,他讓孩子一生銘記十六個字——「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但曾國藩的教育理念裡,從來不以「出人頭地」作為子女追求標準,恰恰相反他看重的是孩子的自立能力。在曾國藩的家風中第一點就是注重品德教育,他認為這才是決定家族成敗的關鍵。而不是給子孫後代留多少錢。
曾國藩是一個一生都是信奉儒學經典的傳統人,但當他的次子曾紀澤表示不想走仕途時,喜歡學習西方文化時,曾國藩卻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同意了,而且全力支持自己的兒子。最後曾紀澤成為了晚清少有的外交家。
關於「敬」字,曾國藩在給兒子的家中曾寫道:
「富家子弟多嬌,貴家子弟多傲。」
曾國藩作為晚清的名臣,在京城見了不少高官子弟奢華腐敗、狂妄無度。這種家族多半延續不了多長時間就衰敗了。所以曾國藩時刻提醒自己的子女為人要謙虛謹慎、以禮待人。
而曾國藩自己也一直是踐行者,在曾國藩為官期間對待他的同僚,不管是地位比他低的還是比他高的,哪怕只是一介草民都是以禮相待、無人不敬。這也是曾國藩在官場上一直受人尊敬的重要原因。
曾國藩曾說,「修身以道,修道以人,修人以孝,修孝以敬。」在家庭關係中對親人尊敬,家庭才會更加和睦。在事業上對同僚尊敬,才能不招來禍患。
曾國藩認為一個家庭的和睦有兩個「和」極為重要,那就是「兄弟和睦」和「『妯娌』和睦」,眾所周知兄弟之間關係不好很大原因在於兄弟妻子之間不和睦。所以『妯娌』和睦才是家庭興旺的關鍵。
曾國藩說:「諸妯娌不甚相能,尤望諸弟修身型妻,力變此風。若非諸弟痛責己躬,則內之氣象必不改,而乖戾之致咎不遠矣。望諸弟熟讀《訓俗遺規》、《教女遺規》,以責己躬,以教妻子。」
意思就是如果出現『妯娌』不和睦的情況,希望弟弟們要修身養德,以身作則教育並改變自己的妻子,將這種不好的家風改掉。曾國藩尤其強調『妯娌』和睦是一個家庭和睦的根基和兄弟和睦一樣重要。
曾國藩的家訓即便放到現在也是句句真經,道破了一個家庭教育的關鍵。曾國藩的家書涉及內容十分廣泛,不僅有家訓和對子女的教誨還有自己一身的經歷,是曾國藩一生智慧的結晶,在平淡家常中『蘊育』真知良言。
書中有大量的管理、識人、交際、治家、教子智慧,梁啓超在成家時讀曾氏家書,收穫了一套家庭教育良方。任正非在創建華為之初,曾氏書信就是他的經商戰略指導。
《曾國藩家書》被後世認為是20歲可讀,30歲愛讀,40歲後必讀的一部書!
有意者可以在我的櫥窗中購買《曾國藩家書》經典款,原文譯文都有,一頓飯的錢就可以學習曾氏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