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不過3代?曾國藩:我寫253封家書教育子女,10代出了200個人才

2020-12-16 海綿媽媽說育兒

晚清時,重臣李鴻章是曾國藩的愛徒,他曾向曾國藩請教,如何能改掉遇事猶豫不決的毛病。

曾國藩的回答是: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事情已經發生了,就順其自然地面對;對於沒有發生的事,不必焦慮;對於當前的事情沒有雜念;對於過往的事情,不必留戀。

單單16個字,就讓李鴻章獲益終生。

仔細琢磨,這句話也能幫助現代人走出人生困境。

對待過去的事,不論是一件事情做成了,還是經歷過一段傷透人心的感情,都沒有必要沉浸其中,繼續糾結。

一個人,如果走不出從前的陰影,又把握不了現在,還總擔心未來,一直處在這樣的焦慮狀態中,怎麼可能做好決策,過好自己的人生呢?

曾國藩靠著格局二字,掌控住了自己的命運,也影響了無數人。

李嘉誠說:聽他兩句話,足以學會做人做事。白巖松說:他暴露了中國人複雜的人性。馬雲則認為:讀懂了他,何愁不成功?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早一天學習曾國藩,就有可能少走一段彎路。

其實,曾國藩是一位成功的大臣,還是一個很成功的父親。為了教育子女,他一年寫253封家書,是當之無愧的模範父親。

現代的很多父母,總說自己忙得沒時間跟孩子交流,總把自己做不到的事強加給孩子,總是控制不住自己,一件事教上兩次就急。

反觀曾國藩,身為國家重臣,雖然日理萬機,但在教育子女的事上,沒有半點馬虎。

古語言,富不過三代,但曾家在曾國藩的影響下,特別是曾國藩的253封家書,讓曾家10代內出了200個人才,覆蓋數學家、藝術家、教育家林林種種,無一敗家子。

曾文正公家書

曾國藩管教子女的秘訣,無外乎以身作則、循循善誘,從各個方面關注孩子的成長。

談讀書,他說:

蓋世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讀書聲出金石,飄飄意遠,一樂也;宏獎人才,誘人日進,二樂也;勤勞而後憩息,三樂也。

談做事,他說:

若事事勤思善問,何患不一日千裡?步步前進,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計算遠近而徒長籲短嘆也。不說大話、務虛名,不行駕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斧神欽,到處人皆敬重。

談為人處世,他說:

大約世家子弟,錢不可多,衣不可多,事雖至小,關係頗大。人之不可無良友也!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可以說,讀懂曾國藩家書,就等於花重金請了一位名師到家裡,指導孩子的成長。

儘管「曾國藩」三個字如此火爆,然而真正讀懂他的人非常少。

一是文字晦澀到讓人根本看不下去;二是清朝歷史複雜,看了就會蒙圈;三是你熟知的曾國藩,只是民間流行的版本罷了。

那麼,海綿媽媽推薦一款《曾國藩家書》,讓你讀懂,讀的快樂。這一本書包含了曾國藩一生的智慧。

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書裡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到,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蘊育良言,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

「沒有人天生就卓越出眾。」

宋朝宰相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曾國藩的半部家書,也足以讓我們每一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花一點時間看他寫的家書、日記等文稿,就能學到他一輩子的管理、識人、交際、治家、教子智慧。

梁啓超在成家時讀曾氏家書,收穫了一套家庭教育良方,所以他一門九子,個個才俊;

毛、蔣均在青年時讀曾氏日記、奏摺,參悟到受用一生的政治智慧和軍事謀略;任正非在創建華為之初,曾氏書信就是他的經商戰略指導。這些牛人都是幸運的,在他們人生最好的年紀,及時讀到了曾國藩。所以有人說曾國藩文集,20歲可讀、30歲愛讀、40歲後必讀。

讀曾國藩文集,海綿媽媽強烈推薦《曾國藩全書》。本書既有很高收藏價值,又讓讀者比別人學得更多,看得更透。

本書包含曾國藩的智慧精華;包含曾氏家訓,是持家、教子秘方;與領導溝通的話術秘笈;三軍統帥的識人、用人之道;

這樣一本智慧的書才28元,不過是一頓消遣飯錢 ,卻可以點亮你的人生!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即可購買 :

相關焦點

  • 富不過3代?曾國藩:家書教育子女,10代出了200個人才
    早一天學習曾國藩,就有可能少走一段彎路。 其實,曾國藩是一位成功的大臣,還是一個很成功的父親。為了教育子女,他一年寫253封家書,是當之無愧的模範父親。 現代的很多父母,總說自己忙得沒時間跟孩子交流,總把自己做不到的事強加給孩子,總是控制不住自己,一件事教上兩次就急。
  • 打破「盛不過三代」定律,培養出十代人才,曾國藩家書句句真經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備受爭議的一個人物,他既有「中興第一」的美稱,又有「賣國賊」的惡名。但無論是鄙視他的人,還是讚賞他的人都對他的《曾國藩家書》十分推崇。縱觀歷史,經商也好,為官也罷都逃不過「富不過三代,盛不過三代」的魔咒。
  • 打破「盛不過三代」定律,培養十代人才,曾國藩家族座右銘
    曾國藩是中國現代史上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他有「中興第一」的好名字和「賣國賊」的壞名字。他的《曾國藩家書》卻受到那些鄙視他或欣賞他的人的高度讚揚。縱觀歷史,無論是商業還是官方,都無法逃脫「富不過三代,盛不過三代」的詛咒。曾國藩卻打破了這個魔咒,在曾國藩家族的影響下,來培養了200多名人才,其中沒有一個是「敗家子」,這與曾國藩的教育理念密切相關。
  • 200年,出200多個人才!一切智慧,盡藏《曾國藩家書》!
    200多年間,他的後裔有成就的人士高達200餘人,大多成為學術、科技、文化領域的精英。自古以來,就有「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和「富不過三代」的說法,意思就是一個人的成就再高,影響力最多影響3代,最長也只能達到5代。但是曾國藩的家族,綿延十代,至今沒有出現過一個「敗家子」,堪稱中國家族史上的奇觀。其奧妙究竟何在?
  • 誰說「富不過三代」?這38封家書,揭露洛克菲勒家族的財富密碼
    不管是教育、金融、醫療等諸多領域都有涉足,其家族的財富甚至高達4000億美元,是比爾·蓋茨巔峰時期資產的4倍左右。我國有句古話曾說「富不過三代」,但洛克菲勒家族明顯就跳出了這個魔咒,財富已經延綿了近7代人。到底是什麼方法,讓這個家族一直長盛不衰呢?
  • 「富不過三代?」曾國藩告訴你,這樣的持家之道代代出英才!
    我國有句古話叫「富不過三代」,意思是說富貴最多傳三代就會敗落,一代不如一代人,似乎從古至今還真是這麼個現象,連皇室之人似乎也逃不掉這樣的命運:比如統一全國的秦始皇,歷史上也算得上千古一帝了,可惜他的下一代胡亥,真是「虎父犬子」,兇殘無能,被趙高玩弄於鼓掌之中,一手葬送了父親打下的江山.
  • 曾國藩家風:就憑三件事,十代出了200多個人才,沒有一個敗家子
    曾國藩是個傳奇人物,他的家人也是。兩百多年來,曾氏後人200多人建功立業,他們大多成為學術、技術、文化領域的精英。正如古人所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俗話也有「富不過三代」。然而,曾氏家族已經延續了十代,至今沒有出現過敗家子,堪稱中國家族史上的一個奇蹟。其中的奧秘究竟何在?答案在於曾國藩的家族家風裡面。
  • 曾國藩後代人才濟濟,而其他湘軍將領為何富不過三代?
    曾國藩後代人才濟濟,而其他湘軍將領為何富不過三代? 文丨肖夜明 春節假期要讀一本書。《曾國藩家書》,這樣一部書,就是一個家族優良家風的見證和保障。 曾國藩的「豪門」之家,跟他的教育、思想是分不開的。在這部《家書》裡,我們看到曾國藩獨特而系統的名利觀、人生觀。曾國藩認為,大富大貴不是一個好的成長環境。他認為:「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則庶幾可以成大器。」曾國藩當大官後,他給家裡郵寄的錢反而減少了,他這是不願自己的後代沾染奢靡之氣。
  • 都說富不過三代,但他的後代幾百人,個個有成就,沒有一個敗家子
    曾國藩為人稱道的地方有很多,成功鎮壓太平天國起義不過是其中重要的一件罷了。其實,曾國藩的治家的水平同樣是頂尖的,他的家書在清朝末年廣為流傳,當時的讀書人幾乎人手一本。曾國藩的後代子孫之中也人才輩出,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豐碩的成績。我們首先要明確,曾國藩在成為一個將軍之前,是個儒生。他熟讀儒家的經典,在「立功」「立德」「立言」三個方面都卓有建樹。
  • 興盛200年,養出8代人才,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教子要靠16字箴言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打江山易,守江山難,歷史上的名門望族數不勝數,但是綿延至今的寥寥無幾。秦雖昌盛,也不過二世而亡。人不是都是生來富貴的,大多數都是靠祖宗艱苦創業打下來的基業。一個家庭的富裕不是靠一個人的努力,就可以代代相傳的。
  • 曾國藩留下3條家訓,後世10代沒有一個敗家子,出了200多個精英!
    除卻時代的因素之外,恐怕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家風了,「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是相當常見的事情,更不必說民間一般都有著「富不過三代」的厄運。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傳奇色彩的兩位學者,就是家族家風的受益者,他們便是錢鍾書楊絳夫婦。錢鍾書先生的錢姓是江南大姓,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等人都是出自這個家族。
  • 人說富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累世顯赫,是因為曾國藩喜歡寫家書
    古語道:「君子之澤,三代而斬。」自古至今,高門望族三代以下能夠保得住祖宗基業的並不多見,這不是什麼新鮮事,可曾家卻顛覆了這一定律。有學者曾經對曾國藩同時代中興名臣的後代們做過調查,其他人家的子孫輩都衰落了,可曾家至今五六代,代代有英才。
  • 曾國藩的後代有多牛?八代沒有「敗家子」!
    要問《曾國藩家書》到底有多厲害?那就要先看看曾國藩的後代有多優秀了:在將近200多年的時間,八代中,一共出了240位傑出人物,多為我國的棟梁之才。曾國藩的二兒子曾紀第:先後擔任清政府駐英、法、俄大使,廢除與俄國籤訂的不平等條約《裡瓦幾亞條約》,改籤《中俄改訂條約》,成功收復了烏宗島山及伊犁南境特克斯河一帶的大塊領土,是一位學貫中西的人才!
  • 《曾國藩家書》中的4句話很經典,最後一句很多人都沒做到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曾國藩一生清貧,沒有給後代留下什麼金銀珠寶。但曾氏往後十代內出了200多位人才,遍布數學、藝術、教育等諸多領域的頂層。後輩的成就,與曾國藩家書中的真知良言密不可分。自曾國藩30歲進京為官以來,他給祖父、父母、胞弟和子侄們寫了大量書信,一年甚至達到了253封之多。曾國藩的家書有多牛?我可以保證,僅是讀懂、踐行以下這4句話,你就能受益一生!
  • 曾國藩家風:以做官發財為恥,十代200多個人才,沒一個敗家子
    清朝時期,著名的中興名臣曾國藩的家風卻是反千年儒家學派之風而行之,雖身居高位,卻以做官發財為恥,並將家風傳承下去,此後曾家10代共培養出200多個人才,沒一個敗家子。同時,他也對比了商賈之家,若是勤勉,能綿延三四代;耕讀之家能綿延五六代;若是孝友之家,則可綿延十代八代。在那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年代,在曾國藩眼中,官宦之家竟然還不如低賤的商賈之家。
  • 《曾國藩家書》近1500封家書:品讀曾國藩的經典名言和學習其智慧
    那就是曾國藩之手,這段話的真正深意卻是在揭露清朝晚期中國醫藥界的黑暗和混亂,到處充斥著假藥和庸醫,造假之風盛行,面對這些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社會現象,曾國藩表現出了深深的憂慮和無奈。《曾國藩家書》是根據曾國藩的家訓、家書等史料編輯加工而成,從為人處事、從政治軍、謹守家風、保養身心幾個方面分類,都進行了詳盡的指教和敘述,也留下了數萬字的至理名言。
  • 洛克菲勒家族第3代掌門人,強行廢除族規,卻打破魔咒,富過6代
    第三代掌門人廢除族規,卻打破魔咒,如今富過6代洛克菲勒家族繁盛到第三代的時候,也走到了「富不過三代」魔咒中,當時的戴維·洛克菲勒所做的事業也非常的成功,先是在大通銀行,之後又擔任大通曼哈頓銀行的主席,再後來將銀行的事業做到了世界上的各個角落。
  • 曾國藩3條家訓,曾家10代人出了200多個精英,無一敗家子
    曾家10代人出了200多個精英,無一敗家子俗語常說「富不過三代」,但在我國,除了自曾國藩開始,200多年來曾氏傳承10代,其後裔在學術、科技、文化領域有耀眼成就的多達200餘人,家族中更是無一敗家子,堪稱中國家族史上的奇觀。很多人都想知道,其中的奧秘究竟何在?其實答案就藏在曾國藩的日記、家訓當中,裡面尤其值得我們注意、重視和借鑑學習的,是以下三大要點。
  • 曾國藩3條家訓,曾家10代人出了200多個精英,無一敗家子
    曾國藩家訓有多強?曾家10代人出了200多個精英,無一敗家子俗語常說「富不過三代」,但在我國,除了衍聖公孔家和天師府張家這兩個幾千年傳承世家,晚清名臣之首曾國藩的家族也算得上一個傳奇。自曾國藩開始,200多年來曾氏傳承10代,其後裔在學術、科技、文化領域有耀眼成就的多達200餘人,家族中更是無一敗家子,堪稱中國家族史上的奇觀。很多人都想知道,其中的奧秘究竟何在?其實答案就藏在曾國藩的日記、家訓當中,裡面尤其值得我們注意、重視和借鑑學習的,是以下三大要點。
  • 打破「富不過3代」魔咒,曾國藩後代人才濟濟,得益8字治家格言
    道光二十九年,曾國藩給弟弟寫了一封信說:「官宦之家,興旺不過一代;商賈之家,興旺不過三四代;耕讀之家,興旺不過五六代,孝友之家,興旺十代八代。」這封信,言簡意賅地道出了家族興衰的根本,不在於權勢財富,不在於社會地位,而在於勤奮耕讀、孝親愛友,只有這樣的家庭才會世代興旺、富貴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