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3條家訓,曾家10代人出了200多個精英,無一敗家子

2020-10-12 酸奶小丫

曾國藩家訓有多強?曾家10代人出了200多個精英,無一敗家子

俗語常說「

富不過三代

」,但在我國,除了衍聖公孔家和天師府張家這兩個幾千年傳承世家,晚清名臣之首曾國藩的家族也算得上一個傳奇。自曾國藩開始,200多年來曾氏傳承10代,其後裔在學術、科技、文化領域有耀眼成就的多達200餘人,家族中更是無一敗家子,堪稱中國家族史上的奇觀。

很多人都想知道,其中的奧秘究竟何在?

其實答案就藏在曾國藩的日記、家訓當中,裡面尤其值得我們注意、重視和借鑑學習的,是以下三大要點。

第一條:不睡懶覺,堅持早起

對於沉迷於手機、入睡越來越晚的現代人來說,早起是一件異常困難的事情,但曾國藩家風的一大特色便是規定必須早起,無論是誰都要遵守。

讀書、種菜、養魚、餵豬、掃地

」,此外便是早起、孝道與親鄰睦友。

到了曾國藩成長,接過家族重擔後,深受祖父親潛移默化的他對早起這件事也一直在督促。

比如他在給四弟曾國潢的家書中,說祖父留下的家訓如果不能全部施行,那麼早起這個家訓也是一定要貫徹到底的;

在給兒子曾紀澤的信中,他也不厭其煩地多次詢問曾紀澤在家中是否常常早起,弟弟妹妹是否也早起。

之所以如此,便在於曾國藩自己也是早起的受益者。曾國藩一直以來都將早起當成修身養性、鍛鍊意志、自我約束、培養毅力的重要生活習慣,甚至於對自身事業還有裨益,比如他將其融入到了練兵之中。

他在組建湘軍之後就定下死規矩,要求湘軍天沒亮就要吃完早飯,有仗打仗,無仗操練。他自己也跟湘軍士兵一樣,每天天沒亮就與幕僚們一起吃早飯,一邊吃一邊聊天,如此常年堅持,養成了湘軍令行禁止的軍風,也提高了湘軍的凝聚力,戰鬥力更是強悍,為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運動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條:不給孩子留財產

教子在曾國藩的家庭教育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而不給孩子留財產更是其中重中之重,被曾國藩視為「望子成龍」的一大前提。

成為湘軍統帥後,軍政大權在握的曾國藩不止一次說過,「

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

」所謂一無可恃,就是不給孩子留財產的真諦所在,目的在於讓孩子沒有父輩可以庇蔭和憑靠,才會真正自己去努力,才會成大才。

值得一提的,同為晚清重臣的林則徐也說:「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林則徐還進一步提出,賢而多財,會損害子孫志氣;愚而多財,猶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那反而是在害子孫。

可見,不給孩子留財產是有智慧的成功者共同的洞察,但是,就目前來看,做得最成功的的,卻是曾國藩。因為除了不給孩子留財產,曾國藩進而還提出一個家訓,便是培養子孫的君子志向。

第三條:重視孩子的職業選擇,培養他們君子志向

曾國藩一生做事成功,有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他很善於「

以史為鑑

」。曾國藩研究了歷史上很多家族迅速衰敗的原因,認為官宦之家、商賈之家都無法富貴長留,只有耕讀、有德之家才能綿延十代八代的輝煌。所以他不止一次說過,希望子孫後代耕讀孝友,不希望他們一心鑽營官場。

他認為,決定家族成敗的,是塑造和注重培養子孫們好的品德品質,而不是給他們留多少錢,更不是當多大的官。

比如曾國藩一生都沒讓曾紀澤去考科舉,因為他認為只問科舉成績,不問品德,有可能培養出來一個有才無德之人,這是那時晚清官場普遍存在的現象,也是如今中國很多家庭出現的問題。而即使科舉成功,踏入仕途,當了官那又怎麼樣呢?

曾國藩自己身為官場中人,他對當時鬥爭殘酷的官場的黑暗和腐朽太了解了。

一個讀書人沉浮宦海幾十年,哪怕功名利祿也是朝福夕禍,正如明代嘉靖年間內閣首輔楊廷和之子楊慎那首詩,「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功名利祿皆如此,對很多人來說,爬上高位,反而丟失了初心與品性,究竟值不值得,很難說。因此曾國藩多次說:別人都希望子孫當大官,我卻不願意。

但是,不願子孫做大官,那又要他們做什麼呢?曾國藩說,「

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

」。

這看起來似乎有點知識分子氣,太清高,但是事實證明曾國藩看得是很遠的——如今曾國藩家族後代裡當官的確實不多,但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特別多。不少曾氏後人還留學海外,博士、碩士、學士、士、教授、研究員、高級工程師身份的多達200餘人,他們都跟著自己的興趣走,而且過得都很有成就。

幸運的是,如今曾國藩的家訓,已被整理成書,供後人學習,已成為後世的國學經典。《曾國藩家訓》一本值得傳世的經典,你值得擁有!

相關焦點

  • 曾國藩3條家訓,曾家10代人出了200多個精英,無一敗家子
    曾國藩家訓有多強?曾家10代人出了200多個精英,無一敗家子俗語常說「富不過三代」,但在我國,除了衍聖公孔家和天師府張家這兩個幾千年傳承世家,晚清名臣之首曾國藩的家族也算得上一個傳奇。自曾國藩開始,200多年來曾氏傳承10代,其後裔在學術、科技、文化領域有耀眼成就的多達200餘人,家族中更是無一敗家子,堪稱中國家族史上的奇觀。很多人都想知道,其中的奧秘究竟何在?其實答案就藏在曾國藩的日記、家訓當中,裡面尤其值得我們注意、重視和借鑑學習的,是以下三大要點。
  • 曾國藩家訓有多牛?曾家10代人出了200多個精英,無一敗家子
    自曾國藩開始,200多年來曾氏傳承10代,其後裔在學術、科技、文化領域有耀眼成就的多達200餘人,家族中更是無一敗家子,堪稱中國家族史上的奇觀。很多人都想知道,其中的奧秘究竟何在?其實答案就藏在曾國藩的日記、家訓當中,裡面尤其值得我們注意、重視和借鑑學習的,是以下三大要點。
  • 曾國藩留下3條家訓,後世10代沒有一個敗家子,出了200多個精英!
    但是,即便是曾國藩家族的子孫如此低調,他們還是難以逃過現代媒體的關注,根據曾氏內部宗親以及相關的檔案介紹,曾國藩家族的子孫已經綿延了10代左右,這些人大多都是各個行業的精英,但值得注意的是,曾國藩家族的子孫無論是否是精英,都從未出現過一個敗家子。歸其原因,還是和曾國藩留下的這三條家訓有關,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 曾國藩留下3條家訓,十代人出了200多個精英,沒有一個敗家子
    除卻時代的因素之外,恐怕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家風了,「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是相當常見的事情,更不必說民間一般都有著「富不過三代」的厄運。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傳奇色彩的兩位學者,就是家族家風的受益者,他們便是錢鍾書楊絳夫婦。錢鍾書先生的錢姓是江南大姓,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等人都是出自這個家族。
  • 曾國藩家族200年名望子孫輩出,八代中無一「敗家子」
    曾國藩家族200年名望子孫輩出,八代中無一「敗家子」 湖南省紀委官方微信公眾號「三湘風紀」 2016-10-05 12:18
  • 曾國藩留下3條家訓,十代人出了200多個精英,沒有一個敗家子
    但是,即便是曾國藩家族的子孫如此低調,他們還是難以逃過現代媒體的關注,根據曾氏內部宗親以及相關的檔案介紹,曾國藩家族的子孫已經綿延了10代左右,這些人大多都是各個行業的精英,但值得注意的是,曾國藩家族的子孫無論是否是精英,都從未出現過一個敗家子。
  • 曾國藩家風:就憑三件事,十代出了200多個人才,沒有一個敗家子
    曾國藩是個傳奇人物,他的家人也是。兩百多年來,曾氏後人200多人建功立業,他們大多成為學術、技術、文化領域的精英。正如古人所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俗話也有「富不過三代」。然而,曾氏家族已經延續了十代,至今沒有出現過敗家子,堪稱中國家族史上的一個奇蹟。其中的奧秘究竟何在?答案在於曾國藩的家族家風裡面。
  • 家風更重要,三條曾氏家訓200精英子弟
    中國流傳著很多老人言,有一句叫做富不過三代。但這句話在晚清中興名臣曾國藩身上卻出現了例外:200多年來曾氏家族傳承10代,曾國藩的後代全面開花在各個領域成為精英的超過了200人,更讓人稱奇的是家族中居然沒有出現一個敗家子。
  • 200年,出200多個人才!一切智慧,盡藏《曾國藩家書》!
    200多年間,他的後裔有成就的人士高達200餘人,大多成為學術、科技、文化領域的精英。自古以來,就有「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和「富不過三代」的說法,意思就是一個人的成就再高,影響力最多影響3代,最長也只能達到5代。但是曾國藩的家族,綿延十代,至今沒有出現過一個「敗家子」,堪稱中國家族史上的奇觀。其奧妙究竟何在?
  • 曾國藩家風:以做官發財為恥,十代200多個人才,沒一個敗家子
    清朝時期,著名的中興名臣曾國藩的家風卻是反千年儒家學派之風而行之,雖身居高位,卻以做官發財為恥,並將家風傳承下去,此後曾家10代共培養出200多個人才,沒一個敗家子。《曾文正公家書》,書中他從人際瑣事到進修德業無一不書。
  • 子孫10代成才200餘人,無一敗家子,曾國藩告誡:先成人,後成仁
    在曾國藩的精心教育下,長子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外交家,次子雖不幸早逝,但也取得了相當的古算學研究成就,後世曾氏子孫之傑出者240餘人,沒出一個「敗家子」。古人說:先成人,後成仁。正是曾國藩對子女的精心教導,教孩子們學會如何做人,子女們才能成才,後代的曾氏子孫才能有呢多多的優秀人才。
  • 曾國藩的3條家訓,讓後世十代子孫無一人是敗家子,多是社會精英
    好的家風能夠教育出為國為家庭做貢獻的賢人,歷史上許多名家族對家風的教育很是看中,例如出了錢三強,錢學森的錢姓大族。 祖輩有好的家風,有些後人雖然可能出不了什麼優秀人才,但也不會出現對社會有害的渣子。最好的例子便是晚清名臣曾國藩,曾國藩被梁啓超認為是半個聖人,他是按照《左傳》"三不朽"嚴格標準去判定的,而且梁啓超是把曾國藩和孔子,王陽明等人進行論資排輩。
  • 富不過3代?曾國藩:我寫253封家書教育子女,10代出了200個人才
    一個人,如果走不出從前的陰影,又把握不了現在,還總擔心未來,一直處在這樣的焦慮狀態中,怎麼可能做好決策,過好自己的人生呢?曾國藩靠著格局二字,掌控住了自己的命運,也影響了無數人。反觀曾國藩,身為國家重臣,雖然日理萬機,但在教育子女的事上,沒有半點馬虎。古語言,富不過三代,但曾家在曾國藩的影響下,特別是曾國藩的253封家書,讓曾家10代內出了200個人才,覆蓋數學家、藝術家、教育家林林種種,無一敗家子。
  • 富不過3代?曾國藩:家書教育子女,10代出了200個人才
    說起清朝上哪一位人物值得我們學習與研究,那就不得不提起曾國藩。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後來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
  • 曾國藩的家訓,讓後世十代子孫無一人是敗家子,多是社會的精英
    雖然曾國藩很有名,但他的後輩似乎沒有出現過特別厲害的偉人,根據調查知道曾國藩已經有十代子孫了,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各領域的精英曾國藩究竟是怎麼教育後代,他的家風是如何才能讓後代基本沒有"廢物"?一、自律慎獨實現自由根據《曾國藩家書》中的記錄,能夠知道曾國藩是一個對於個人修養幾乎達到潔癖程度的男人。他的生活相當自律,更是讓他自己的家人也按照他的自律習慣來保持。
  • 曾國藩到底有多智慧?二百多個子孫中沒有敗家子!其家訓給出答案
    縱觀歷史長河,祖先福澤綿延後代子孫最好的例子中,永遠不會缺少曾國藩及其後代,而曾國藩的智慧就蘊藏在他給家人的書信中,最近讀了一本好書,名叫《曾文正公家書家訓》,從中得到了很多東西,還找到了曾氏家族能夠長久保持興旺發達的一些重要原因,現在我就將我的所得分享給大家。
  • 曾國藩家訓影響六代子孫
    1859年,戎馬中的曾國藩給兒子寫下家書:「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1870年,是年六十歲、功成名就的曾國藩總結自己一生的處世經驗,寫了著名的家訓「日課四條」,即:慎獨、主敬、求仁、習勞。這四條,慎獨是根本。曾夢佳,曾國藩第六代「慶」字輩嫡傳後人,一位柔中有剛的中年女法官。
  • 曾國藩家族長盛不衰的2條秘訣,你若讀懂一個,家業可興!
    智慧的老祖宗早已給出了答案:「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意思就是說:用良好的家風和道德去傳承家業,至少可以傳承10代以上;用耕讀文化的家風去傳家,稍微差點;用詩書禮儀去傳家,更差點;但只靠富貴傳承家業,富不過三代!所以說,道德傳家,最為長盛不衰,最能興旺發達。
  • 曾國藩家訓的故事
    曾家後裔恪遵先祖遺言,遠離爾虞我詐鈎心鬥角的政界、軍界,潔身自好,大隱於世,實現了曾氏"長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遺願。暢遊史海,可以看到"盛不過三代"是大多數官宦之家很難逾越的魔咒。而曾氏家族卻代有英才層出不窮,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廣銓、曾昭掄、曾憲植等一代代傑出人物。探尋曾氏家族長盛不衰的奧秘,曾國藩家訓裡留給後代的"四條遺囑"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 曾國藩傳下八個字的家訓,使得曾家後人英才輩出,值得大家學習
    你還別說,就是這耕讀傳家的儒學思想,使曾國藩的後人真正的將曾氏家風傳承了下去。耕讀傳家這個想法可不是曾國藩一拍腦袋想到的,這其實源於他的長輩對他的教育。曾國藩的祖父名叫曾玉屏,年輕的時候是十裡八鄉蓋過章的紈絝青年,他不愛讀書就愛瞎混,仗著家裡邊還是有點家底,整天不務正業,成天在街面上混,街坊四鄰也就都知道老曾家出了個遊手好閒的貨色,關上門都教育自家孩子,千萬別跟老曾家那位學,不然打斷了你的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