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訓有多牛?曾家10代人出了200多個精英,無一敗家子

2020-08-27 耀眼觀世界


俗語常說「富不過三代」,但在我國,除了衍聖公孔家和天師府張家這兩個幾千年傳承世家,晚清名臣之首曾國藩的家族也算得上一個傳奇。自曾國藩開始,200多年來曾氏傳承10代,其後裔在學術、科技、文化領域有耀眼成就的多達200餘人,家族中更是無一敗家子,堪稱中國家族史上的奇觀。

很多人都想知道,其中的奧秘究竟何在?

其實答案就藏在曾國藩的日記、家訓當中,裡面尤其值得我們注意、重視和借鑑學習的,是以下三大要點。


第一條:不睡懶覺,堅持早起

對於沉迷於手機、入睡越來越晚的現代人來說,早起是一件異常困難的事情,但曾國藩家風的一大特色便是規定必須早起,無論是誰都要遵守。

據說這一家風始於曾國藩的祖父。其祖父年輕時是個浪子,整日裡遊手好閒,聲色犬馬,因別人的譏諷而悔過自新,發憤圖強,「終身未明而起」,勤勤懇懇,開山墾荒,成家立業,以此總結出立一套治家口訣,居家之事注重「讀書、種菜、養魚、餵豬、掃地」,此外便是早起、孝道與親鄰睦友。

到了曾國藩成長,接過家族重擔後,深受祖父親潛移默化的他對早起這件事也一直在督促。


比如他在給四弟曾國潢的家書中,說祖父留下的家訓如果不能全部施行,那麼早起這個家訓也是一定要貫徹到底的;

在給兒子曾紀澤的信中,他也不厭其煩地多次詢問曾紀澤在家中是否常常早起,弟弟妹妹是否也早起。

之所以如此,便在於曾國藩自己也是早起的受益者。曾國藩一直以來都將早起當成修身養性、鍛鍊意志、自我約束、培養毅力的重要生活習慣,甚至於對自身事業還有裨益,比如他將其融入到了練兵之中。

他在組建湘軍之後就定下死規矩,要求湘軍天沒亮就要吃完早飯,有仗打仗,無仗操練。他自己也跟湘軍士兵一樣,每天天沒亮就與幕僚們一起吃早飯,一邊吃一邊聊天,如此常年堅持,養成了湘軍令行禁止的軍風,也提高了湘軍的凝聚力,戰鬥力更是強悍,為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運動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條:不給孩子留財產

教子在曾國藩的家庭教育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而不給孩子留財產更是其中重中之重,被曾國藩視為「望子成龍」的一大前提。

成為湘軍統帥後,軍政大權在握的曾國藩不止一次說過,「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所謂一無可恃,就是不給孩子留財產的真諦所在,目的在於讓孩子沒有父輩可以庇蔭和憑靠,才會真正自己去努力,才會成大才。


值得一提的,同為晚清重臣的林則徐也說:「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林則徐還進一步提出,賢而多財,會損害子孫志氣;愚而多財,猶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那反而是在害子孫。

可見,不給孩子留財產是有智慧的成功者共同的洞察,但是,就目前來看,做得最成功的的,卻是曾國藩。因為除了不給孩子留財產,曾國藩進而還提出一個家訓,便是培養子孫的君子志向。



第三條:重視孩子的職業選擇,培養他們君子志向

曾國藩一生做事成功,有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他很善於「以史為鑑」。曾國藩研究了歷史上很多家族迅速衰敗的原因,認為官宦之家、商賈之家都無法富貴長留,只有耕讀、有德之家才能綿延十代八代的輝煌。所以他不止一次說過,希望子孫後代耕讀孝友,不希望他們一心鑽營官場。

他認為,決定家族成敗的,是塑造和注重培養子孫們好的品德品質,而不是給他們留多少錢,更不是當多大的官。


比如曾國藩一生都沒讓曾紀澤去考科舉,因為他認為只問科舉成績,不問品德,有可能培養出來一個有才無德之人,這是那時晚清官場普遍存在的現象,也是如今中國很多家庭出現的問題。而即使科舉成功,踏入仕途,當了官那又怎麼樣呢?

曾國藩自己身為官場中人,他對當時鬥爭殘酷的官場的黑暗和腐朽太了解了。

一個讀書人沉浮宦海幾十年,哪怕功名利祿也是朝福夕禍,正如明代嘉靖年間內閣首輔楊廷和之子楊慎那首詩,「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功名利祿皆如此,對很多人來說,爬上高位,反而丟失了初心與品性,究竟值不值得,很難說。因此曾國藩多次說:別人都希望子孫當大官,我卻不願意。



但是,不願子孫做大官,那又要他們做什麼呢?曾國藩說,「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

這看起來似乎有點知識分子氣,太清高,但是事實證明曾國藩看得是很遠的——如今曾國藩家族後代裡當官的確實不多,但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特別多。不少曾氏後人還留學海外,博士、碩士、學士、士、教授、研究員、高級工程師身份的多達200餘人,他們都跟著自己的興趣走,而且過得都很有成就。

總結來說,單一的家訓或許平平無奇,但曾國藩卻是將家訓發展成了「一套接一套」,可謂大師級人物。

幸運的是,如今曾國藩的家訓,已被整理成書,供後人學習,已成為後世的國學經典。《曾國藩家訓》一本值得傳世的經典,你值得擁有!

相關焦點

  • 曾國藩3條家訓,曾家10代人出了200多個精英,無一敗家子
    曾國藩家訓有多強?曾家10代人出了200多個精英,無一敗家子俗語常說「富不過三代」,但在我國,除了自曾國藩開始,200多年來曾氏傳承10代,其後裔在學術、科技、文化領域有耀眼成就的多達200餘人,家族中更是無一敗家子,堪稱中國家族史上的奇觀。很多人都想知道,其中的奧秘究竟何在?其實答案就藏在曾國藩的日記、家訓當中,裡面尤其值得我們注意、重視和借鑑學習的,是以下三大要點。
  • 曾國藩3條家訓,曾家10代人出了200多個精英,無一敗家子
    曾國藩家訓有多強?曾家10代人出了200多個精英,無一敗家子俗語常說「富不過三代」,但在我國,除了衍聖公孔家和天師府張家這兩個幾千年傳承世家,晚清名臣之首曾國藩的家族也算得上一個傳奇。自曾國藩開始,200多年來曾氏傳承10代,其後裔在學術、科技、文化領域有耀眼成就的多達200餘人,家族中更是無一敗家子,堪稱中國家族史上的奇觀。很多人都想知道,其中的奧秘究竟何在?其實答案就藏在曾國藩的日記、家訓當中,裡面尤其值得我們注意、重視和借鑑學習的,是以下三大要點。
  • 曾國藩留下3條家訓,後世10代沒有一個敗家子,出了200多個精英!
    但奇怪的是,曾國藩的子孫們似乎從此以後就銷聲匿跡了,他們從未在輿論界發出過聲音,而人們也似乎忘卻了這幫人的存在。但是,即便是曾國藩家族的子孫如此低調,他們還是難以逃過現代媒體的關注,根據曾氏內部宗親以及相關的檔案介紹,曾國藩家族的子孫已經綿延了10代左右,這些人大多都是各個行業的精英,但值得注意的是,曾國藩家族的子孫無論是否是精英,都從未出現過一個敗家子。
  • 曾國藩家族200年名望子孫輩出,八代中無一「敗家子」
    曾國藩家族200年名望子孫輩出,八代中無一「敗家子」 湖南省紀委官方微信公眾號「三湘風紀」 2016-10-05 12:18
  • 曾國藩留下3條家訓,十代人出了200多個精英,沒有一個敗家子
    但是,即便是曾國藩家族的子孫如此低調,他們還是難以逃過現代媒體的關注,根據曾氏內部宗親以及相關的檔案介紹,曾國藩家族的子孫已經綿延了10代左右,這些人大多都是各個行業的精英,但值得注意的是,曾國藩家族的子孫無論是否是精英,都從未出現過一個敗家子。
  • 曾國藩留下3條家訓,十代人出了200多個精英,沒有一個敗家子
    據曾國藩家族內部及相關檔案記載,曾國藩家族的後代已延續了10代左右。他們大多是各行各業的精英。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曾國藩家族的後代,無論他們是不是精英,從來沒有出現過敗家子。這就不得不令人深思了,其中的關鍵原因到底是什麼呢?這恐怕與曾國藩留下的家訓有關。
  • 曾國藩家風:就憑三件事,十代出了200多個人才,沒有一個敗家子
    曾國藩是個傳奇人物,他的家人也是。兩百多年來,曾氏後人200多人建功立業,他們大多成為學術、技術、文化領域的精英。正如古人所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俗話也有「富不過三代」。然而,曾氏家族已經延續了十代,至今沒有出現過敗家子,堪稱中國家族史上的一個奇蹟。其中的奧秘究竟何在?答案在於曾國藩的家族家風裡面。
  • 曾國藩家風:以做官發財為恥,十代200多個人才,沒一個敗家子
    清朝時期,著名的中興名臣曾國藩的家風卻是反千年儒家學派之風而行之,雖身居高位,卻以做官發財為恥,並將家風傳承下去,此後曾家10代共培養出200多個人才,沒一個敗家子。《曾文正公家書》,書中他從人際瑣事到進修德業無一不書。
  • 200年,出200多個人才!一切智慧,盡藏《曾國藩家書》!
    200多年間,他的後裔有成就的人士高達200餘人,大多成為學術、科技、文化領域的精英。自古以來,就有「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和「富不過三代」的說法,意思就是一個人的成就再高,影響力最多影響3代,最長也只能達到5代。但是曾國藩的家族,綿延十代,至今沒有出現過一個「敗家子」,堪稱中國家族史上的奇觀。其奧妙究竟何在?
  • 曾國藩到底有多智慧?二百多個子孫中沒有敗家子!其家訓給出答案
    縱觀歷史長河,祖先福澤綿延後代子孫最好的例子中,永遠不會缺少曾國藩及其後代,而曾國藩的智慧就蘊藏在他給家人的書信中,最近讀了一本好書,名叫《曾文正公家書家訓》,從中得到了很多東西,還找到了曾氏家族能夠長久保持興旺發達的一些重要原因,現在我就將我的所得分享給大家。
  • 子孫10代成才200餘人,無一敗家子,曾國藩告誡:先成人,後成仁
    他流傳於後世的家書,光通行的本子就有八卷之多。曾國藩將「勤、孝、儉、仁、恆、謙」六項內容,通過訓教、信教、言教、身教、事教、師教等六種方法,傳授到子女身上、灌輸到子女心中、融化到子女的血液裡。在曾國藩的精心教育下,長子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外交家,次子雖不幸早逝,但也取得了相當的古算學研究成就,後世曾氏子孫之傑出者240餘人,沒出一個「敗家子」。古人說:先成人,後成仁。
  • 家風更重要,三條曾氏家訓200精英子弟
    中國流傳著很多老人言,有一句叫做富不過三代。但這句話在晚清中興名臣曾國藩身上卻出現了例外:200多年來曾氏家族傳承10代,曾國藩的後代全面開花在各個領域成為精英的超過了200人,更讓人稱奇的是家族中居然沒有出現一個敗家子。
  • 曾國藩的家訓,讓後世十代子孫無一人是敗家子,多是社會的精英
    雖然曾國藩很有名,但他的後輩似乎沒有出現過特別厲害的偉人,根據調查知道曾國藩已經有十代子孫了,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各領域的精英君子聖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他們能夠忍受住慎獨帶來的孤獨感。極端的自律,帶來的便是最大化的自由,自律幫助曾國藩充分利用時間多讀書,這種自律間接幫助了他在朝堂上的脫穎而出,揚名官場。二、耕讀傳家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當官在世俗之人的眼裡,一直是個極其榮光的職業。但有這麼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做官的父母不希望孩子跟自己有一樣的路。
  • 富不過3代?曾國藩:我寫253封家書教育子女,10代出了200個人才
    一個人,如果走不出從前的陰影,又把握不了現在,還總擔心未來,一直處在這樣的焦慮狀態中,怎麼可能做好決策,過好自己的人生呢?曾國藩靠著格局二字,掌控住了自己的命運,也影響了無數人。反觀曾國藩,身為國家重臣,雖然日理萬機,但在教育子女的事上,沒有半點馬虎。古語言,富不過三代,但曾家在曾國藩的影響下,特別是曾國藩的253封家書,讓曾家10代內出了200個人才,覆蓋數學家、藝術家、教育家林林種種,無一敗家子。
  • 富不過3代?曾國藩:家書教育子女,10代出了200個人才
    曾國藩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各個領域都有獨到的見解,尤其是曾國藩的家教家風更是令後人傳誦。 古語言,富不過三代,但曾家在曾國藩的影響下,特別是曾國藩的253封家書,讓曾家10代內出了200個人才,覆蓋數學家、藝術家、教育家林林種種,無一敗家子。
  • 曾國藩的後代有多牛?八代沒有「敗家子」!
    要問《曾國藩家書》到底有多厲害?那就要先看看曾國藩的後代有多優秀了:在將近200多年的時間,八代中,一共出了240位傑出人物,多為我國的棟梁之才。八代中曾國藩的三兒子曾紀鴻:近代著名數學家,曾編寫出《對數評解》、《元率考真圖解》等專著,更是精通天文地理等各種學問。曾國藩的侄孫女曾憲植:18歲嫁給開國元帥葉劍英,曾參加廣州起義、北伐,新中國成立後在婦聯工作40年,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受人愛戴。
  • 曾國藩的3條家訓,讓後世十代子孫無一人是敗家子,多是社會精英
    雖然曾國藩很有名,但他的後輩似乎沒有出現過特別厲害的偉人,根據調查知道曾國藩已經有十代子孫了,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各領域的精英,其中大多數人沒有陋習。極端的自律,帶來的便是最大化的自由,自律幫助曾國藩充分利用時間多讀書,這種自律間接幫助了他在朝堂上的脫穎而出,揚名官場。 二、耕讀傳家 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當官在世俗之人的眼裡,一直是個極其榮光的職業。但有這麼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做官的父母不希望孩子跟自己有一樣的路。
  • 中國最牛家族:打破富不過三代規律,旺24代,300子孫個個有成就
    曾國藩是晚清名臣,他的為官之道、做人之道直到今天還被許多人奉為圭臬。但是,曾國藩的本領其實不止在帶兵打仗方面,他教育子女的本領也非常厲害。要知道,曾國藩可不是一個粗憨的將軍,他是文臣出身,尤其在儒家思想方面獨樹一幟,非常厲害,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儒將。
  • 曾國藩傳下八個字的家訓,使得曾家後人英才輩出,值得大家學習
    咱們且不說曾國藩把他筆下寫的做到了幾分,就光論他從政、治家、治學、治軍思想都還是很有一套的。按說有這種想法的人,當年必須是世家子弟出身,可曾國藩還真就不是,雖說老曾家不算窮,但確確實實就是個湖南的普通家庭。曾國藩家從他爺爺算起,之前的500多年裡甭說當官的,連個秀才都沒出過。曾國藩的祖祖輩輩大都是勤勤懇懇種地的老農,也就曾國藩他爹好歹考了個秀才,當了個塾師。
  • 曾國藩240個子孫,無一敗家子,就憑這5句話
    曾國藩家族兩百年來長盛不衰,代有人才,其240個子孫後代中,無一個敗家子,靠的就是其獨創的家教理論和自成一派的曾氏家風。而《格言聯璧》的五句話,也被曾國藩運用得爐火純青,從而成就了中國歷史上罕有的「經八代而不衰」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