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240個子孫,無一敗家子,就憑這5句話

2020-10-13 川域—龐世川


《格言聯璧》有云:

勤儉,治家之本;

和順,齊家之本;

謹慎,保家之本;

詩書,起家之本;

忠孝,傳家之本。

曾國藩家族兩百年來長盛不衰,代有人才,其240個子孫後代中,無一個敗家子,靠的就是其獨創的家教理論和自成一派的曾氏家風。

而《格言聯璧》的五句話,也被曾國藩運用得爐火純青,從而成就了中國歷史上罕有的「經八代而不衰」的現象。

勤儉,治家之本

俗話說:「成由勤儉敗由奢」,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

曾國藩治家,沒有什麼過人之處,秉持的也不過是「勤儉」二字。

他在《曾國藩家書》中曾提到過這樣的治家之道:

「第一,貴兄弟和睦;第二,貴體孝道;第三,要實行勤儉二字。」

他還有一個「十六字箴言」:

「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曾國藩將「勤儉」二字,淋漓盡致地運用到了治家的全過程。

他要求家人不許坐轎、不許喚人取水添茶,就連拾柴、收糞、插田蒔禾這樣的事,也要親力親為,至於女兒家的女紅、廚藝、紡紗做衣,更是不能假手他人。

在飲食上,曾國藩是一個要求不高的人,絲毫不講究宰相排場,每餐只食蔬菜一品,決不多設,因此得了個「一品宰相」的雅號。

穿著方面,他的鞋襪都是由太太和媳婦女兒縫製而成。

在居住上,曾國藩也沒有一國宰相的派頭,其弟曾國荃曾以家中人口增多為由,在已有百年之久的曾家老屋之外另建了一棟新屋,費資三千餘串。

曾國藩知道了之後,非常不高興,並發誓此生決不住新屋。

曾國藩所持「勤儉」二字,終身不渝,由此,他一生官運亨通,曾氏家族也奇蹟般避開了「富不過三代」的宿命。

和順,齊家之本

所謂家和萬事興,曾國藩對於「和順齊家」之道,也有一番獨到的認知,他說:

「立身之道,內剛外柔;肥家之道,上遜下順。不和不可以接物,不嚴不可以馭下。」

在給曾國荃的家書中,曾國藩也曾引經據典,強調「家和」的重要性,他說:

「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不和,未有不敗者。」

曾國藩全家兄弟姊妹共九人,他是曾家的長房長子又早有所成,對兄弟竭力愛護,但不姑息縱容。

在日常生活中他常常是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不計較個人的得失榮辱,而是以家族為重。

他常說:「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孟子云:「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

作為儒者模範的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挽救大清王朝於風雨飄搖之中,而這一切的基礎都在他日常的「齊家」之道中,可謂是「家齊而後國治」的典範。


謹慎,保家之本

曾國藩是一個非常小心謹慎的人,他認為,謹慎是為人處世的第一等功夫。

他做了大官之後,他的家族中有很多人出門都坐「四抬大轎」,於是曾國藩告誡諸人說:「凡事當存謹慎簡樸之見。」

這不僅是其勤儉慣了,更是行事的一份謹慎和不張揚。

在《致澄弟·鼎盛之際宜收斂》中,曾國藩又強調說:

「吾意我家方在鼎盛之際,此等處總宜收斂,不宜過於發揚,望弟時時留心。」

意思是說,一個人越是鼎盛的時候,越是要收斂謹慎。

謹慎,是曾國藩一貫強調的治家思想,而且在他官位越來越高、名聲越來越盛的時候,就越是注重謹慎收斂。

因為他深知「高處不勝寒」和「功高蓋主」的道理,人如果太得意了,禍事很可能馬上就來了。

正是靠著這份謹慎,這份不居功自傲,曾氏家族才得以長久保存且盛而不衰。

詩書,起家之本

曾國藩非常重視對子孫後代的文化教育,他在給弟弟的家書中,曾提到如果一個人能夠「發奮自立」,即便不能考取功名,「亦是男的大幫手」。

他甚至舉例說,老家的那些大賢大儒,並無功名,但是卻活得怡然自得,聞名鄉裡。

他還鼓勵兒子說:「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

在讀書上,曾國藩自己也堪為表率,他將讀書變成日常的一種習慣,無論這一天有多忙,讀三頁書是雷打不動的規劃,即使在軍中也堅持每日讀書。

在曾國藩的家書中,也有許多內容是教導弟妹子孫要謹守家族的「耕讀」傳統。

他告誡子弟,不僅要讀四書五經,甚至要求他們要多讀史書,要熟讀《了凡四訓》,陳弘謀的《五種遺規》等書。

在「半耕半讀」的家風中,曾國藩自身逐漸成長為一代大家。

同時,他也結合自己的治學之道,將新的見解融入其中,進一步發揚了「耕讀傳家」的傳統。

正是因為有詩書之教,所以曾氏後代人才輩出。

忠孝,傳家之本

曾國藩有一句名言:「寶貨用之有盡,忠孝享之無窮。」

俗話說,自古忠孝難兩全。

但是,曾國藩做到了。

一方面,他是一個大孝子,十分重視孝道文化,在他看來,孝比讀書求取功名更加重要。

他曾說:「於孝悌兩字上盡一分便是一分學,盡十分便是十分學。」

同時,他還認為,孝是處理好家庭關係的重要法則,是家庭和睦祥瑞的重要因素,他說:

「孝友為家庭之祥瑞,凡所因果報應,他事或不盡驗,獨孝友則立獲吉慶,反是則立獲殃禍,無不驗者。」

對國家來說,他是一個大忠臣。

曾國藩對國家可謂盡職盡責、盡心盡力,把國家之事當作自己的事來對待。

他曾說:「凡辦大事,須視如己事。將來為國為民,亦宜處處視如一家一身之圖,方能親切。」

正是由於曾氏家族恪守忠孝之道,才使得其兄弟子侄在長期的宦海浮沉中相互照應、榮辱與共,並能在家國大義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從而保證了家族的長遠發展。

放到今天,雖然社會日新月異,但是人性從來沒有變過。

有些人得勢便猖狂,還有的普通人家卻養出了「富二代」。

別說「富不過三代」了,「眼見起高樓,眼見樓塌了」,每天都在上演。

又怎能如曾氏家族「歷八代而不衰,百年無一敗家子」?

願我們從古賢家風之中,習得一二,從而家庭幸福和睦,子孫昌盛興旺。

相關焦點

  • 曾國藩240個子孫,無一個敗家子,就憑這5句話
    」曾國藩家族兩百年來「長盛不衰,代有人才」,其240個子孫後代中,無一個敗家子,靠的就是其獨創的家教理論和自成一派的曾氏家風,而《格言聯璧》的五句話,也被曾國藩運用得爐火純青,從而成就了中國歷史上罕有的「經八代而不衰」的現象。
  • 曾國藩240個子孫,無一個敗家子:若想子女成龍成鳳,謹記這5句話
    這不僅要靠孩子自己,還需要父母對孩子做出正確的教育和思想。就像曾國藩,被譽為「晚清四大功臣」的他才能無限,他的家族中才人輩出,240個子孫無一個敗家子,後世子孫在在教育、農業、翻譯、化學、園林建設、考古等領域都能大放異彩。這些都要得益於曾國藩的教育,能夠看清局勢,有所為有所不為。
  • 夜讀丨曾國藩240個子孫,無一敗家子,就憑這5句話
    曾國藩家族兩百年來長盛不衰,代有人才,其240個子孫後代中,無一敗家,靠的是其獨創的家教理論和自成一派的曾氏家風。而《格言聯璧》的五句話,也被曾國藩運用得爐火純青,從而成就了中國歷史上罕有的「經八代而不衰」的現象。
  • 曾國藩240個子孫無一敗家子,家族興旺的秘密就藏在這5句話裡
    曾國藩家族兩百年來長盛不衰,代有人才,其240個子孫後代中,無一個敗家子,靠的就是其獨創的家教理論和自成一派的曾氏家風。而《格言聯璧》的五句話,也被曾國藩運用得爐火純青,從而成就了中國歷史上罕有的「經八代而不衰」的現象。
  • 曾國藩家族200年名望子孫輩出,八代中無一「敗家子」
    曾國藩家族200年名望子孫輩出,八代中無一「敗家子」 湖南省紀委官方微信公眾號「三湘風紀」 2016-10-05 12:18
  • 子孫10代成才200餘人,無一敗家子,曾國藩告誡:先成人,後成仁
    在曾國藩的精心教育下,長子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外交家,次子雖不幸早逝,但也取得了相當的古算學研究成就,後世曾氏子孫之傑出者240餘人,沒出一個「敗家子」。古人說:先成人,後成仁。正是曾國藩對子女的精心教導,教孩子們學會如何做人,子女們才能成才,後代的曾氏子孫才能有呢多多的優秀人才。
  • 曾國藩留給後代5句話,百年未出一個敗家子,家長值得一看
    曾國藩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而他的一生也做到了無數文人都夢寐以求的成就——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曾國藩不僅自己一生成就斐然,對後代的教育也是非常成功的。曾國藩家族兩百年來,共有240個後代,不但沒有一個敗家子,還出現很多人才,成就了中國歷史上罕見的「經八代而不衰」。這和曾國藩優秀的治家是分不開的,其中,他給後代留了5句話。1、勤儉,治家之本一個家庭的興旺需要很多條件,但是其中勤儉就是最基礎的一個條件。
  • 曾國藩3條家訓,曾家10代人出了200多個精英,無一敗家子
    曾家10代人出了200多個精英,無一敗家子俗語常說「富不過三代」,但在我國,除了衍聖公孔家和天師府張家這兩個幾千年傳承世家,晚清名臣之首曾國藩的家族也算得上一個傳奇。自曾國藩開始,200多年來曾氏傳承10代,其後裔在學術、科技、文化領域有耀眼成就的多達200餘人,家族中更是無一敗家子,堪稱中國家族史上的奇觀。很多人都想知道,其中的奧秘究竟何在?其實答案就藏在曾國藩的日記、家訓當中,裡面尤其值得我們注意、重視和借鑑學習的,是以下三大要點。
  • 曾國藩3條家訓,曾家10代人出了200多個精英,無一敗家子
    曾國藩家訓有多強?曾家10代人出了200多個精英,無一敗家子俗語常說「富不過三代」,但在我國,除了衍聖公孔家和天師府張家這兩個幾千年傳承世家,晚清名臣之首曾國藩的家族也算得上一個傳奇。自曾國藩開始,200多年來曾氏傳承10代,其後裔在學術、科技、文化領域有耀眼成就的多達200餘人,家族中更是無一敗家子,堪稱中國家族史上的奇觀。很多人都想知道,其中的奧秘究竟何在?其實答案就藏在曾國藩的日記、家訓當中,裡面尤其值得我們注意、重視和借鑑學習的,是以下三大要點。
  • 曾國藩家訓有多牛?曾家10代人出了200多個精英,無一敗家子
    自曾國藩開始,200多年來曾氏傳承10代,其後裔在學術、科技、文化領域有耀眼成就的多達200餘人,家族中更是無一敗家子,堪稱中國家族史上的奇觀。很多人都想知道,其中的奧秘究竟何在?其實答案就藏在曾國藩的日記、家訓當中,裡面尤其值得我們注意、重視和借鑑學習的,是以下三大要點。
  • 曾國藩留給後代4句話,百年未出一個敗家子,值得父母學習
    曾國藩的這封遺書,大致五六百字。而總結起來,就是四句話,這四句話既是對自己一生的總結,也是對自己兒女最後的「忠告」。一:慎獨則心安「慎獨」指的是在閒居獨處無人監督之時,更須謹慎從事,自覺遵守各種道德準則。有句話叫「群處守嘴,獨處守心」。
  • 曾國藩到底有多智慧?二百多個子孫中沒有敗家子!其家訓給出答案
    縱觀歷史長河,祖先福澤綿延後代子孫最好的例子中,永遠不會缺少曾國藩及其後代,而曾國藩的智慧就蘊藏在他給家人的書信中,最近讀了一本好書,名叫《曾文正公家書家訓》,從中得到了很多東西,還找到了曾氏家族能夠長久保持興旺發達的一些重要原因,現在我就將我的所得分享給大家。
  • 曾國藩後人,200多年出了240多位傑出人物,個個脫穎而出
    曾國藩是晚清政壇的風雲人物,作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貝",教我們如何應對人生中的各種境遇。曾國藩從一個農家子弟成長為晚清重臣,付出了無數的艱辛和努力。曾國藩功成名就後,曾國芳把自己的經歷全部記錄下來,寫成了一本書。
  • 千古完人曾國藩:兩百餘子孫無紈絝子弟,縱軍屠民成了他的汙點
    曾經有賊,本想等正在讀書的屋主睡著了再行竊,可是這個主人一整個晚上都在背一篇文章,直到天亮了還沒有背下來。此賊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忍不住跑出來把文章背了一遍。無比譏諷地說:你根本就不是讀書的料,趁早放棄吧。故事中的屋主正是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國藩。
  • 曾國藩留下16個字,使得子孫後代人才輩出,悟透助你大有可為!
    曾國藩,晚清中興名臣,從他開始,近200多年來,八代人中無一「敗家子」,曾氏後人中有名望的人才約有240人,且大部分都是博士、碩士、院士、教授等高級知識分子。曾國藩留下16個字,使得子孫後代人才輩出,悟透就能大有可為「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這句話是曾國藩的十六字家訓。
  • 曾家八代無一敗家子,《曾國藩家書》中這句哲理,引人深思
    曾國藩,晚清一代傳奇,他的家族歷史也稱得上是一代奇觀,後世子孫二百餘人,無一敗家之子,歷來為後人津津樂道。真正能夠綿延後代、萬古長存的華夏望族,必定是把「儉以養德」牢牢地刻在每一個子孫後代的心頭之上。曾國藩一生都注重家風教育,崇尚勤儉節約,並大力貫徹「以儉持家」之風,從自己做起,做好良好的榜樣和帶頭作用,還監督和檢查子孫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家風教育非常嚴格。如果一個家庭,自上而下都是一股奢侈之風,那必然是利大於弊。
  • 曾國藩的家訓,讓後世十代子孫無一人是敗家子,多是社會的精英
    曾國藩究竟是怎麼教育後代,他的家風是如何才能讓後代基本沒有"廢物"?一、自律慎獨實現自由根據《曾國藩家書》中的記錄,能夠知道曾國藩是一個對於個人修養幾乎達到潔癖程度的男人。他的生活相當自律,更是讓他自己的家人也按照他的自律習慣來保持。
  • 中紀委官網聚焦曾國藩家規:不許睡懶覺、嚴禁子孫「遞條子」
    曾國藩畫像  本文圖片均來自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一個湖南農村孩子,憑超強毅力,苦讀詩書,走上仕途,在戰亂突起、山崩地裂之際,他回鄉辦團練,成了砥柱中流。曾國藩的祖父曾星岡年輕時是一個「浪子」,愛好聲色犬馬,性情懶惰,「與裘馬少年相逐,或日高酣寢」,太陽曬屁股了,他還在呼呼大睡。長輩們譏諷他是浮薄浪兒,將成為「敗家子」。一語刺醒浪子心,曾星岡從此「立起自責」,悔過自新,「終身未明而起」,開山墾荒,鑿石決壤,連通成片十數畛,成為立家基業。並且,他還總結出「八字三不信」治家口訣,成為曾氏家族的傳家寶。書蔬魚豬,早掃考寶。
  • 曾國藩的3條家訓,讓後世十代子孫無一人是敗家子,多是社會精英
    最好的例子便是晚清名臣曾國藩,曾國藩被梁啓超認為是半個聖人,他是按照《左傳》"三不朽"嚴格標準去判定的,而且梁啓超是把曾國藩和孔子,王陽明等人進行論資排輩。可見曾國藩在名人眼中,有著多麼高的歷史地位。
  • 曾國藩:一個家庭,興旺發達的4種徵兆
    綜合這2句話,我們可以歸納出曾國藩家訓的核心思想,即一個家庭要有這四種家風——和睦、勤勞、節儉、謙虛。也可以說,曾國藩認為一個家庭有這四種徵兆——和睦、勤勞、節儉、謙虛,則更容易興旺發達。下面我們來一起具體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