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北海公園和河北正定,只為明白闡福寺哪些地方借鑑了隆興寺

2020-12-13 北京日報客戶端

前段時間,《北京晚報》「品讀」欄目刊登了楊徵先生所寫的《北海新開三景溯源》一文,詳細介紹了北海公園新開三處景點:畫舫齋、闡福寺大佛殿遺址以及萬佛樓遺址背後的故事。其中在介紹大佛殿時,楊徵在文章中這樣介紹:「再向北是寺院的主體建築(即大佛殿),其布局為『伽藍七堂』樣式,建築規制則大多模仿自正定隆興寺。」

正定隆興寺聞名遐邇。作為一名愛看古物的記者,對隆興寺自然是嚮往已久。機緣巧合,前幾日,記者參加了2019「禮遇中國」跨國文化交流國內段的活動,其中一站就有隆興寺。於是,記者先後來到北海公園和正定隆興寺,拍攝了一系列圖片,一探兩者的淵源。對於北京的讀者來說,北海公園非常熟悉,那就先從不太熟悉的正定隆興寺說起。按照最初建造的時間來算,隆興寺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原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後燕慕容熙的龍騰苑,隋開皇六年(586年),在苑內改建寺院,時稱龍藏寺。唐朝改為龍興寺,清朝改為隆興寺。隆興寺沒有山門,影壁後面是一座建於清代的三孔石橋,石橋後就是天王殿,上有康熙皇帝題字:「敕建隆興寺」。其建築風格,讓人非常熟悉,因為闡福寺的山門和隆興寺天王殿幾乎一個模子裡刻出。不同的是,隆興寺天王殿有五開間,而闡福寺只有三開間。

▍正定隆興寺天王殿

▍北海公園闡福寺山門,兩者風格極為類似

兩座建築不僅整體風格類似,門洞的細節幾乎一模一樣。

▍隆興寺天王殿門洞細節

▍闡福寺山門門洞細節

這還只是一個外在的借鑑之處,闡福寺對隆興寺最核心的借鑑,就是大悲閣。大悲閣是隆興寺最著名的建築之一,它也是闡福寺大佛殿最為直接的藍本。

隆興寺大悲閣始建於宋代開寶四年(公元971年),歷經四年才建完。閣高33米,五簷三層,閣內有樓梯直達頂層。閣內最核心的就是一尊高大的銅鑄大菩薩,稱「大悲菩薩」,它高19.2米,立於2.2米高的須彌石臺上。這座菩薩像周身有42臂,又稱「千手千眼觀音」,說大佛有「千手千眼」,只是象徵,意謂「佛法無邊」。這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好、最高大的銅鑄觀音菩薩像。因為隆興寺裡存在著這樣一座高大的佛像,歷史上,隆興寺也被稱作大佛寺。

▍隆興寺大悲閣

▍隆興寺大悲閣裡的「千手千眼佛」

大悲閣建成之後,就與歷代封建統治者有了不解之緣。金、元以及明清各代,都對這座樓閣進行過修繕。康熙、乾隆自然是多次到隆興寺遊玩,也多次對隆興寺進行整修。其中,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開始,對包括大悲閣在內的整個隆興寺,進行了為期六年的整修,此次整修後,隆興寺煥然一新。康熙皇帝也將大悲閣改了名:由宋徽宗賜名的「天寧觀音閣」改為「佛香閣」。乾隆時期,即便是他為崇慶皇太后建了闡福寺大佛殿,乾隆皇帝依然在他七十大壽時重修大悲閣。清末民初,大悲閣破敗,清政府和民國政府也無力承修。1944年,重修大悲閣時,拆去了大悲閣兩邊的附屬建築:御書樓和集慶閣,因此,大悲閣的規模縮小了很多。在這次重修中,銅像兩側已經毀壞的40隻銅手臂修復一新,加上胸前保存完好的2隻,重新恢復為42臂。

現存大悲閣是1997年至1999年,根據宋代《營造法式》復建,最大程度保留了當年的風格,同時也恢復了御書樓和集慶閣。

了解完大悲閣,再來看看闡福寺大佛殿。可惜的是,闡福寺大佛殿今已無存,只能通過資料圖片來對比。從資料圖可以看到,闡福寺大佛殿的主體建築採納了大悲閣的建築風格,它同樣是一座高三層的樓閣,而且內部相通。

▍闡福寺大佛殿舊照

▍闡福寺大佛殿裡的「千手千眼佛」

最重要的是,闡福寺大佛殿裡也供奉著一尊用整棵金絲楠木雕琢而成的千手千眼佛像,雖然佛像風格不一樣,但兩者有一個共同之處:都因為有大佛而名揚海內外。唯一的區別就是,闡福寺大佛殿裡的千手千眼佛早已不知去向,而隆興寺的大佛依然還在。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姜寶君

攝影:姜寶君

編輯:姜寶君

流程編輯:吳越

相關焦點

  • 闡福寺坐北朝南,山門前曾有四柱九樓牌坊一座,綠琉璃瓦頂
    闡福寺,始建於乾隆十一年(1746年),為太素殿舊址。清孝莊皇后死後曾在此祭奠,乾隆尊生母之願,下令改為喇嘛廟,賜名闡福寺,其規制仿河北正定隆興寺。清末,只存「極樂世界殿」南海普陀山一絕。1949年以後,殘破不堪的佛山被拆除,1993年,恢復殿內須彌山佛像。所存的闡福寺和萬佛樓遺址已被闢為「北海植物園」,萬佛樓石碑被移至小西天南側牌樓外。闡福寺在北海北岸,五龍亭之北。
  • 河北正定 - 隆興寺
    隆興寺中的銅鑄千手千眼觀音,即聞名遐邇的正定大菩薩,立在隆興寺的主體建築大悲閣中,高達22.28米,始鑄於北宋開寶四年(971),由於佛像超高,採用了自下而上分段續接的方法,共分了七段才將整座大佛鑄造完工。
  • 河北石家莊正定隆興寺
    隆興寺,別名大佛寺,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城東門裡街,原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後燕慕容熙的龍騰苑,公元586年(隋文帝開皇六年)在苑內改建寺院,時稱龍藏寺,唐朝改為龍興寺,清朝改為隆興寺;是中國國內保存時代較早、規模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
  • 北海公園闡福寺展出「書畫中的諸葛亮」
    國慶節期間,「萬古雲霄一羽毛——書畫中的諸葛亮」特展在北海公園闡福寺亮相。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在北海公園闡福寺看到,此次展覽位於寺內的天王殿、東配殿、西配殿。展出不同時期的與諸葛亮「有關」的書畫精品,涵蓋了從清代到現代多位著名書畫家的作品。據了解,展出的38件/套作品中,二級文物3(件、套);三級文物25(件/套);未定級文物10(件/套)。
  • 河北正定無門寺:中國十大寺院之一——隆興寺
    河北正定無門寺:中國十大寺院之一——隆興寺帶上心靈去旅行,以平和的心態看待一切,文畫音,看似耳目所為,其實是內心世界的感受。能夠以心感悟,以此沉澱,足矣;耳聽佳音,目極完美,已是福音;攜一勺花之語,摘一曲花之歌,讓心釋然,已是欣慰。
  • 北海公園萬佛樓及大佛殿遺址開放 小西天、闡福寺建築群開放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海公園管理處獲悉,目前,兩處遺址區內的主體建築均不復存在,此次保護性開放,帶動小西天、闡福寺建築群的全面開放,同時北海公園新增遊覽面積1.3萬餘平方米。   大佛殿遺址區保護性開放   昨日上午,北青報記者來到北海公園闡福寺,跨過第一進院落,就來到了大佛殿遺址區,兩處立體宮燈造型花堆格外醒目。
  • 最複雜的古建築屋頂——河北正定隆興寺的四出抱廈
    正定隆興寺千手觀音像河北有四寶,在歷史久的正定隆興寺,不僅擁有世界上最高大、最古老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還擁有最複雜精美的中國古建築屋頂。著名古建築學家梁思成曾4次造訪,對隆興寺轉輪藏等構件的發現很是歡喜,而隆興寺摩尼殿複雜精美的四出抱廈式屋頂,已經被當代古建愛好者作為古建築屋頂的標杆和樣板。
  • 愛家鄉 遊河北|正定隆興寺:夏日林木蔥蘢 冬日仿若蒙紗
    由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學習強國」河北學習平臺、長城新媒體集團聯合主辦,河北省攝影家協會支持的「愛家鄉 遊河北 發現身邊的美」微視頻、攝影作品有獎徵集活動正火熱進行中!歡迎廣大網友積極推介身邊的風景名勝,圖片或短視頻均可。
  • 邱承彬遊記:河北正定隆興寺宋代木製轉輪藏奇觀
    隆興寺又名大佛寺(因奉祀著北宋鑄造的大悲菩薩故名),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城東門裡街,原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後燕慕容熙的龍騰苑,公元586年(隋文帝開皇六年)在苑內改建寺院,時稱龍藏寺,唐朝改為龍興寺,清朝改為隆興寺;是國內開創時代較早、規模較大、保存相對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
  • 邱承彬遊記:河北正定隆興寺明代銅鑄毗盧遮那佛像
    並以此為主體採用中軸線布局大興擴建,形成了一個南北縱深、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宋代建築群。   石家莊火車站東廣場148路公交車開往正定縣公交樞紐,票價2元,交通十分便利。正定縣景點與景點之間有免費擺渡車,目前建有兩萬多個免費車位對遊客開放。開創了中國旅遊的正定模式,中國旅遊看正定,文化正定正以自己特有的人文景觀、配套設施和熱情服務迎接著八方遊客。
  • 遊京外名剎之首 河北正定隆興寺
    隆興寺,中國十大名寺之一,別名大佛寺,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城內,寺院始建於隋開皇六年(586年),初名龍藏寺,唐朝改為龍興寺。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賜額「隆興寺」並沿用至今。隆興寺 竇武 攝寺內有六處文物堪稱全國之最,被稱為隆興寺「六絕」,即: 造型獨特的宋代建築摩尼殿,被古建築大師梁思成先生譽為世界古建築的孤例; 被魯迅先生譽為「東方美神」的摩尼殿內最美觀音「五彩懸塑自在觀音像」;
  • 石家莊的正定隆興寺,你去過嗎
    正定隆興寺:隆興寺這座千年古剎,以強大的藝術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人。自1974年以來,先後有田紀雲、薄一波、李鵬、李瑞環、吳階平、彭衝、彭佩雲、錢其琛、江澤民、遲浩田、姜春雲等70多位國家領導人蒞臨隆興寺2001年11月5日,江澤民總書記視察隆興寺時,對其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給予高度評價並題詞留念。河北正定北宋隆興寺-此廟始建於隋,原名龍藏寺,到宋初改建時才用現名,其總平面至今仍保存了宋代風格,呈有南北中軸的狹長方形。
  • 重簷翼館,四闥霞敞——河北正定隆興寺摩尼殿
    T字形,河北正定關帝廟 如果屋頂再複雜一點,那麼就會有豎向和水平兩種結合方式同時出現的形式,特別是在宋金時期,作為組合式屋頂發展的鼎盛時期,大型建築群的屋頂處理往往是複雜精巧。
  • 北海公園新開三景,大佛殿萬佛樓與乾隆母親有關
    最近北海公園動作不斷,先是8月底開放了北海東側,有著北海「園中之園」之稱的畫舫齋,後來又在9月底開放了北海北岸的兩處佛教建築。其一是位於闡福寺後部區域的大佛殿,另一處則是極樂世界殿(小西天)北側的萬佛樓。
  • 河北正定:隆興寺為什麼沒有山門?天王殿是不是山門?
    無人機航拍的河北省正定縣隆興寺。匾額「天王殿」為康熙御書。(王子瑞 攝)隆興寺沒有山門,前面僅有一座高大的琉璃照壁。繞過照壁,自三路單孔石橋向北是寺院第一座建築天王殿,中有拱形大門,門上部嵌著康熙御筆「敕建隆興寺」金字匾額,兼有山門作用,殿內供奉彌勒佛。
  • 老照片:河北正定隆興寺(1901-1934)
    正定隆興寺(大佛寺)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原為東晉十六國時期後燕慕容熙的龍騰苑,隋文帝開皇六年(586年)在苑內改建寺院,時稱龍藏寺。唐改稱隆興寺。本圖拍攝於1901年隆興寺大悲閣 1918-1924大悲閣內高大的銅鑄大菩薩,稱"大悲菩薩",高19.2米,立於2.2米高的須彌石臺上,是中國保存最好、最高大的銅鑄觀音菩薩像。從圖中看,當時因大悲閣頂部坍塌而暴露在外 1907-1912這是1934年拍攝的大悲菩薩。
  • 小城古寺——正定隆興寺
    其中,西部軸線自南而北為琉璃照壁、山門(天王殿)、大覺六師殿(遺址)、摩尼殿、戒壇、慈氏閣、轉輪藏閣、大悲閣、彌陀殿和毗盧殿,是龍興寺的精華所在。照壁為一字形,磚石結構,壁面四角鑲嵌綠色琉璃瓦裝飾,壁心的二龍戲珠圖案也由綠色琉璃瓦拼成。走過照壁背後的三座單拱石橋,即來到隆興寺山門前。和許多寺院山門和天王殿合而為一一樣,隆興寺的山門同時也是天王殿。山門面闊五間,單簷歇山頂,明間闢拱圈式門洞,兩側為兩折八字琉璃袖壁。天王殿為北宋原構,門楣上「敕建隆興寺」橫額為乾隆帝御筆。
  • 冀中一日看古蹟:正定隆興寺
    隆興寺千佛山裡有一座坐著的觀音菩薩像,這座觀音像叫做倒坐觀音,因為他是坐在後壁。我們在其它地方見到的觀音像通常或坐或立,或手持淨水瓶或雙手合十。這座觀音像姿態閒在,悠然自得,叫做「自在觀音」,也叫做「水月觀音」。自在觀音像是宋代的特點,多見於圓雕或塑像,此處在後壁千佛山上塑造一座自在觀音像,凡天下僅此一例。
  • 冀中一日看古蹟:正定隆興寺
    裡面有一座須彌座石臺:臺子上面立著一尊大悲觀音菩薩銅像,千手千眼,稱作「正定府大菩薩」,隆興寺又叫大佛寺即源於此。其實觀音是菩薩而不是佛,比佛要低一級,但是中國民間還是經常把觀音菩薩叫做大佛。銅佛像有21米高,42隻手。現在能看到只有中間合十的雙手是原裝的,其它都是木頭的贗品,也不能叫贗品,叫假肢吧。這是當今世上最大、最高、最古老的銅鑄佛像。
  • 正定隆興寺:藏六大全國之最 中國最美觀音坐南朝北之謎
    隆興寺「倒坐觀音」:中國「最美觀音」 「『滄州獅子定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民間傳說河北有四寶,其實我們正定一座隆興寺裡,就有六處文物堪稱國內之最,而一座摩尼殿就包含了兩處,分別是『中國古建築孤例』摩尼殿和有『中國最美觀音』之稱的倒坐觀音——『正定菩薩』雖然是一個泛指,但這尊宋代五彩懸塑倒坐觀音,即使在文物古蹟極為豐富的正定,也絕對堪稱瑰寶中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