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正確」是個啥,何以誕生「因言獲罪」的美國

2020-12-18 楊玉順

最近美國的政治運動愈演愈烈,福克斯主播塔克·卡爾森說,美國正在經歷一場文化革命,正在進行洗腦。以往自由主義傳統下,美國的那種言論自由正在遭遇空前的危機,湯姆克頓我在之前的幾期節目裡面都介紹過著名的鷹派,他污衊武漢實驗室製造了新冠病毒。在美國,這似乎不是什麼大事,也沒有引起美國人的聲討。

可是最近他說的另一番話翻了車,紐約時報刊發了他的評論文章,派遣軍隊文章裡說的什麼呢?他要國民警衛隊進入城市,解除混亂和破壞,恢復公共秩序,遭到了圍攻。評論版面負責人引咎辭職,即便是湯姆克頓這麼強硬的人,都撞上了一堵更硬的牆——政治正確。

Refinery29是一家女性主義生活網站,一些有色人種女性在推特上控訴了他們曾經在這家公司工作的負面經歷。網站聯合創始人和總編輯巴布裡奇就被迫辭職了,因為涉嫌種族主義侵略,美國有一個影響力很大的雜誌《美食》掌門人叫做拉波波特,也辭職了。

導火索是一張幾年前的老照片,在萬聖節他和妻子裝扮成波多黎各人,把臉塗成棕色,波多裡克是美國在加勒比海的自治幫,以前是西班牙殖民地,1898年美西戰爭後歸屬於美國。

作為拉丁裔波多黎各人在美國本土受到歧視,有一名女投稿人翻出了這張老照片,指責拉波波特,還說我不知道為什麼拉波波特不願意在雜誌裡寫波多黎各美食,前員工也開始了聲討怒噴他歧視黑人和女性,順便還表達了對待遇的不滿。

抹成棕臉被認為是抹黑臉的一種擴大化,以前在美國白人是不能抹黑臉的,2018年底,前NBC明星主播梅根凱利在節目中說,白人在萬聖節某個黑臉沒什麼大不了的,馬上就被NBC節約。他原來是福克斯的當家花旦,福克斯一貫是比較支持川普的,後來因為和川普有矛盾跳槽到NBC,如今只能做自媒體了。

Mtv體育真人秀節目挑戰的一位女明星阮迪在Instagram上發了一條有關弗洛伊德的帖子:每個該死的日子都有人死。這句話遭到了圍攻,可是他還嫌事不夠大,又發了一條推特:為什麼有些人認為我是反對黑人的命也是命的?從我失去童真的那天起,我就一直這麼說,事後他刪除了言論,但還是被解僱了。這也不是孤立,有奼紫嫣紅就會有斷臂殘垣。

NBA塞克拉門託的國王隊有一位解說員格蘭特納皮爾,在這個崗位已經工作了32年,他僅僅說了一句:所有人的生命都是重要的,就被迫辭職。NFL有一支球隊叫紐奧良聖徒,最著名的球員德魯布裡斯說,我永遠不會同意任何人不尊重祖國和國旗。隨後他就火速地極其誠懇的道歉了,我試圖以國旗國歌為中心,探討尊重團結友愛,但我的評論麻木不仁,完全沒有觸及我們作為一個國家目前面臨的問題,這些不能準確的反映出我的內心和性格。

種族歧視的語言是一種暴力。現在的美國政治運動裡,人們打出了另一種口號:沉默就是一種暴力。你不光不能兜售錯誤思想,連沉默都不能了,必須要積極表態,積極擁護已經覺醒的進步立場,否則你就是幫兇,就是在默許暴力和種族主義。

國家評論雜誌有一篇文章歡迎來到美國文化革命,作者說連一家草坪護理公司也在發電子郵件,承諾致力於黑人的命也是命,不關心政治的科學界同樣也不能沉默。

全球5000多名科學家6月10日罷工,高喊關停學術界關停理工科的口號,自然科學兩大期刊也響應,自然趕緊在大字報,而不是社論中主動懺悔。他們是在學術研究上存在種族偏見的白人機構之一。

科學界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是制度性種族主義的共犯,生怕認錯不夠積極。一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教授格登克萊恩收到了學生的來信,要求為黑人學生修改考試評分標準,因為黑人被歧視了,他拒絕了這種特權優待。於是被舉報種族歧視,被學校強制停課,甚至遭遇生命威脅。

寫信的是一名白人學生,自稱是黑人同學的白人同盟,因為弗洛伊德慘死飽受恐懼折磨,希望教授對黑人學生展現出同情心和仁慈。教授回信說,我上網課怎麼分辨學生的膚色呢?如果用膚色來評價一個人,這不是違背了馬丁怒德金的意思嗎?

他想不到這封回信在網上流傳後他被舉報了,超過2萬人籤名,要學校解僱他。經典美劇老友記的製片人馬塔考夫曼覺悟就高得多了。在參加一場活動時,為自己20年前參與製作的這部連續劇流淚至今,老友記的主要演員清一色的都是白人,並沒有黑人。

對不起,要是我當初能有今天的認識,一定會做出不一樣的決定。

美國正在進行一場大型格式化運動,華納旗下的HBO MAX已經將《亂世佳人》這樣的經典影片從平臺上下架了。有黑人編劇說,這部電影將南方邦聯進行了浪漫化處理。對這場分裂主義運動進行了貌似美好高貴的修飾,但事實上這只是為了維護奴隸制的一場血腥暴動。

還有黑人主流報紙說,這是針對美國黑人的恐怖武器,派拉蒙電視網也下架了長期播出的真人秀節目《警察》

不知接下來還有哪些經典,美國人應該假裝從未存在過,父母在家說話也必須小心了,因為告密正在家庭裡發生,一個15歲的美國女孩揭發父母為種族主義者,說我簡直太討厭自己的家人了,因為他父母為殺死弗洛伊德的警察說話了,他做了一個視頻傳到網上表演,對父母大吼大叫。說父母竟敢對黑名貴運動不忠誠,人們永遠不知道自己被監控的程度有多深,同事、學生甚至子女都可能是隨時告發自己的人。

針對一座座雕像的清算也正在開始。美國內戰南方邦聯的將軍羅伯特裡,17世紀英國奴隸販子愛德華科爾斯頓,比利時殖民時期的國王利奧波德二世,英國首相邱吉爾,航海家工程部紛紛被推倒拆除或者正在請願中。

讓人分不清這到底是抗疫運動,還是抹去美國和世界歷史的運動,美國之大卻放不下一座平靜的雕像。美國有10座軍事基地以南方邦聯將領的名字命名,包括李寶、胡德堡、本寧堡與布拉格堡等等,不可一世的美國軍方現在也嚇尿了,要改名這些基地,還是川普頂住壓力,堅決只是不改。

今天的美國到底什麼是最高最不可觸犯的,國家利益是不是最高?自由主義是不是最高的?湯姆克頓是維護國家利益的強硬派,鷹派中的鷹派,紐約時報是自由主義大本營,支持公開和自由辯論的新聞理想,願意發表有爭議的觀點,願意提供反面角度,但是這兩個狠角色組成在一起上陣還是扛不住。政治正確是有等級的,別的政治正確在多元文化面前都不堪一擊。為了多元化,美國人可以否認家庭可以損毀國旗和雕像,破壞國家的象徵歷史制度,可以合法殺傷不同意見。

之前華爾街日報的一篇評論文章用了《亞洲病夫》這樣的標題,內部員工爭議也非常大,這幫自由主義新聞人能夠挺住不正式道歉,當然也是因為我們無法組織起來施加壓力,去美國社交媒體上抗疫,發起退訂《華爾街日報》的宣傳攻勢。

但說到底主要是因為這個冒犯是對中國人的,美國人感受不到,他們這個多元化還沒有走出國界,我們中國人也講政治正確,但我們可以比較一下,不同程度的冒犯,在國內引起的反彈不是一個例度,字面意義上的命名上的冒犯,我們不接受,但對我們來說更不能接受的是實質性的冒犯,涉及國家主權國家利益的,但美國的情況好像是倒過來的,為了反種族主義的大旗不倒,可以上街破壞打砸搶,陷入無政府狀態,都在所不惜。這在中國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

我們分得清先後主次,多樣性、diversity在美國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美國人一方面在現實中白人至上,一方面又為了清除這種根深蒂固的理念,連帶著對國家結構中合理的地方一起破壞。到了這種境地,美國人是無法回答我們是誰這個問題的。一旦回答了被排除在外的族群就能夠燒國旗,有力的造反。

而中國我們這種書同文,車同軌的巨型民族國家,為什麼沒有美國政治精英擔心的,我們是誰的問題呢?

美國今天的問題我們歷史上其實早已解決,我們很早就有華裔之變,這不是民族歧視,而是大一統思想下的民族觀。確保以華夏文明教化異地文化,是國家統一的強大思想武器。中國曆朝歷代非常強調奉正朔,中原王朝雖然不直接治理周邊少數民族地區,但作為天下正統可以頒布立法,宣布新年元旦,也就是哪一月為正月,哪一月的第一天朔為歲首,周邊政權和少數民族奉中原王朝正朔,把自己視為中國整體的一部分,這是中華民族凝聚的強力措施,是中華一統的象徵。

當國家處於分裂狀態的時候,三國時期有三個正說那就亂了。美國在多樣性上把命名看得大於現實,我們在統一問題上倒是也一樣,非常注重命名,正朔的權威,大義名分比什麼都重要。

因為這從價值觀上保證了民族多元和國家統一,兩者不會有衝突。滿清政府歷史上各地賠款是多,但開疆拓土,保存領土的貢獻和遺產也並不少。即便是到了最後腐敗無能,積貧積弱,在外蒙獨立還是自製的問題上,清朝和繼承者民國政府與沙俄談判,什麼都可以談,唯獨對名分秩序不肯讓步,堅決要求外蒙古放棄國號,地號、年號以及政府名義,認同中國,回歸中華世界的秩序。這也是我們自古以來的一種政治正確。

一種政治正確是濫用還是適用要看起的作用。如果作用是在促進國家統一,文化認同、民族凝聚,那麼這種政治正確,即便只是命名關係也一樣,具有現實意義。反過來如果這種政治正確與國家利益相悖,再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是在濫用。大一統和多元化並不是矛盾的。美國的強大是源於多元化,比如大量海外科技人才,中國的人工智慧研究人員在美國拿到博士之後,88%選擇留下來建設美利堅,只有10%會回國。

無論是從美國的利益角度,還是從多元化的角度,美國都應該歡迎中國留學生學習AI技術。但是出於中國威脅,這種荒謬的政治正確,美國政府就是要出臺措施,限制中國留學生做這種違背國家利益的事情。正確的多元化會促進國家的統一和強大,而濫用政治正確的多元化,卻只會流於口號,助長特權,變成壓制異己的狹隘觀念,變成人人自危因言獲罪的文化恐怖,最終既沒有多遠也得不到。

如果按照美國那套走向歷史虛無主義的搞法,我們今天要批判的不是秦檜,反而是嶽飛了。

相關焦點

  • 從因言獲罪的趙晁來看因言獲罪的內幕
    趙晁是後周和宋朝的大將,曾經因言獲罪,好懸沒有被周世宗殺掉,後來才被重新器用。其中是有內幕的,並非如歷史寫的那麼簡單。縱觀好多因言獲罪的事,其背後都是有著很多內幕的。 趙晁最初侍奉杜重威,作為列校。杜重威被殺之後,他跟了郭威。郭威反了後漢政權,實行兵變,建立後周,提拔趙晁為作坊副使。
  • 香港國安法解讀之一:「因言獲罪」「秋後算帳」?香港民眾的這些...
    有香港民眾擔心,香港國安法會損害、限制他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出現「因言獲罪」現象,而曾參加過非法遊行的人會被「秋後算帳」。對此,中國網記者專訪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研院、法學院副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南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臺港澳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曉兵,從專業角度答疑釋惑。
  • 川普「贏了」《紐約時報》到底是誰不懂「政治正確」?
    歸根結底,還是其觸犯了美國社會的政治「天條」——政治不正確。2在美國,「政治正確」這一概念有著漫長的歷史沿革。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0多年前。而它的流行,則始於上世紀60年代的民權運動。此後,隨著一系列圍繞「政治正確」的報導於上世紀90年代頻繁出現,它所引發的討論也進入高潮。近年來,「政治正確」的適用範圍不斷擴大,對於美國社會產生空前影響。包括種族、男女平等、同性戀婚姻、宗教、殘疾人等,如今都已成為美國人諱莫如深的話題。「因言獲罪」者,不在少數。
  • 【清風堂】勤廉史跡 | 熊開元 因直獲罪直人救
    【清風堂】勤廉史跡 | 熊開元 因直獲罪直人救 2020-10-28 1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都說川普因反對「政治正確」著稱,究竟什麼是「政治正確」?
    如今要寫一篇關於美國「政治正確」的文章,我的第一反應是:一言難盡。如果是一年以前,我可能很快就能把文章寫完,因為我對「政治正確」頗為反感,下筆無需多想。 但如今經歷了近一年多美國總統大選,耳聞目睹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以反對「政治正確」的名義煽起種族偏見、仇恨和排外情緒,看似直言無諱不在乎是否「政治正確」,實則進一步撕裂社會。
  • 俠客島:世道真變了,美國開始指責中國「政治正確」了
    最引人關注的無疑是大家常聽到的「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應當說,因為歷史以及政治傳統,「政治正確」在美國是個客觀事實。比如,不能對有異於主流的種族、宗教、性取向人群有歧視性行為。發展到後面,其實就是不能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否則會有需要承擔的後果。這一點跟其他國家其實沒有太大差別。
  • 一件小事,看美國「政治正確」的自我衝突
    ▍引起爭議當前,中國兩國因各方面的原因,政治氛圍並不友好。美國總統川普14日剛在白宮籤署了相關因香港問題「制裁中國」的法案。也正是在這種氛圍之下,拜登引用中國偉人的名言一下子變成了「政治不正確」。「政治正確」大行其道的美國,「女性平權」是「完美無瑕」的「政治正確」,而偉人這句名言本身也毫無瑕疵。要知道,當年希拉蕊和川普競爭總統寶座的時候,希拉蕊可是利用自己的「女性」標籤拉了不少選票。沒想到,這樣一句「政治非常正確」的話,因為是中國偉人說的,一下子就變得「政治不正確」。
  • 原創|美國的政治正確是什麼樣子
    組成社會方方面面協作方式的行為,叫政治。什麼是政治正確,這是個新詞,是被美國人發明出來的一個詞。我們「友好」的鄰邦印度,國內還分三六九等,當年從興都庫什山翻進來的雅利安人還有後面的一串波斯人、蒙古人、還有坐船進來的葡萄牙人、英國人等等,他們是社會的上層人,膚色大多偏淺偏白。
  • 美國竟開始指責中國「政治正確」,世道真的變了!
    最引人關注的無疑是大家常聽到的「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應當說,因為歷史以及政治傳統,「政治正確」在美國是個客觀事實。比如,不能對有異於主流的種族、宗教、性取向人群有歧視性行為。發展到後面,其實就是不能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否則會有需要承擔的後果。這一點跟其他國家其實沒有太大差別。
  • 底特律破產:政治正確的代價
    3月25日,被任命為底特律市財政緊急狀態管理人的律師凱文•奧爾正式上任,總攬底特律市市政權力12至16個月,冀望在此期間能夠扭轉底特律瀕臨破產的命運。如果底特律不可避免走向破產,將是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市政破產案。衰敗中的底特律昔日輝煌的汽車城底特律何以落到今天的破敗地步?有些論者將其原因歸咎於產業結構單一,過度依賴汽車產業。
  • 美國特色:當「言論自由」懟上「政治正確」
    公眾輿論環境下的政治正確,僅僅是一種簡單而不容討論的共識,一個思想的避難所而已。口述 / 吳曉波有一句廣為人知的名言: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曾一度是美國自由意識形態輸出的武器之一。
  • HBO Max重新上線《亂世佳人》,但「政治正確」的邊界何在?
    本次華納高調下架《亂世佳人》的舉動也引起了好萊塢又一次關於種族不平等與「政治正確」的討論。隨後經典美劇《老友記》聯合製片人瑪塔·考夫曼因劇集缺乏種族多元性而致歉,表示若回到過去會做出「不一樣的決定」。誠如Jacqueline Stewart所言,《亂世佳人》在拍攝以及上映當年便遭到過不少地區黑人群體的抵制,曾有上映《亂世佳人》的戲院遭全國黑人協會的譴責,批評該片是「針對美國黑人的恐怖武器」,認為影片美化奴隸制度,甚至宣揚了「好好當奴隸才是黑人真正的宿命」的理念。在此後的80多年裡,對於《亂世佳人》的批評其實也從未間斷。
  • 美國知識分子暗網:針對「政治正確」的反撲
    裡根執政末期,政治正確成為保守黨最大的恐懼,他們相信大學教授們對「平等」的看法是小氣的、集權主義的,教授們灌輸給學生的則是對美國社會的偏激理解。現今的暗網煽動者很少提起這些曾在媒體辯論中佔據同樣地位的前輩。但這卻證明,如今這些知識分子所謂的「打破傳統」的想法,早已是美國論述中有著堅實基礎,且基於現實的政治正確。
  • 解惑丨「知者」何以「不言」
    切記,不要讓書成為你的負擔,帶著輕盈的思想篤實前行,才是正確的讀書方式。」 徐馮的一番教誨,讓王壽陷入深思。他意識到,自己雖然常常手不釋卷,卻很少考慮到這些書所蘊含的思想在具體生活中的落實和體驗。王壽的性格有點像《論語》中的子路,聽到長者的教誨,決定當下即行。於是,他點起一把火,把背來的這一簍竹簡燒了。
  • 「蛇口精神締造者」袁庚逝世 曾稱在蛇口不允許因言獲罪
    如果說,蛇口,濃縮了一部中國的當代史,那麼,蛇口、招商、袁庚、國際化,這四個詞便濃縮了一部中國改革史。袁老 雖然走了,但是他敢想敢幹,不斷創新的精神會長存。  作為深圳「拓荒牛」的代表,袁庚被封為「蛇口之父」,十幾年前,中央臺駐深圳記者李強採訪袁庚時,袁庚說,千萬不要說「沒有袁庚就沒有蛇口」。
  • 林凌:當代中國政治正確三大怪,也談歧視
    墨西哥快餐店質問,食物圖標裡只有漢堡薯條,沒有墨西哥玉米卷不是赤裸裸的歧視麼……看來「政治正確」已經是個世界性難題了。 這裡就說說我們最容易觀察到的,中國「政治正確」三大怪狀,掛一漏萬是難免了,大家可以再補充。 第一怪:分裂 所謂分裂,就是政治正確也看對象,比如這個:
  • 「政治正確」成貶義詞,好萊塢做錯了什麼?
    結合好萊塢近年來在平權化上跌的跟頭,不禁讓人思考,「政治正確」成為貶義詞,好萊塢做錯了什麼?「辱華」邏輯下誕生的華裔英雄上氣的誕生要從70年代的中國功夫熱潮說起。彼時的美國對中國的形象還停留在舊封建主義階段,功夫電影的出現則一改傳統中國人形象。漫威看中了武打片裡的大俠風範,打算讓中國英雄在漫畫裡「行俠仗義」一番。
  • 政治正確的血色黃昏
    排斥深膚色移民、敵視伊斯蘭教的「國民陣線」獲超高選票;瑪麗·勒龐有望登上總統寶座。該結果震撼歐盟和整個西方世界。極度慌亂之中,統治法國傳媒和主流黨派的「政治正確階級」經內部協調、整合所有非右翼選票共同推出一位「溫和伊斯蘭人士」,當了新總統。
  • 素以直言進諫著稱的明朝言官,何以在中後期變質異化?
    明代的言官常因氣節之盛而為後人津津樂道,也有許多言官因直言敢諫、剛正不阿、清正廉潔而名垂青史,對遏制官員腐敗違紀擅權,鞏固皇權曾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明中後期,特別是嘉靖、隆慶、萬曆時期,受多重因素影響,言官不斷異化,淪為了不同政治派別之間鬥爭的工具,成為了政治打手,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朝朝政的腐化,帶來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成為明朝覆滅的重要推手。
  • 因忠言獲罪,摧毀了大多數中國人的誠信與擔當
    文:白樺(劇作家、詩人)  因言獲罪,因忠言獲罪。在客觀上,摧毀了大多數中國人心中的誠信。因言獲罪,因忠言獲罪。在客觀上,摧毀了大多數中國人心中的誠信。做夢也沒想到,我這個「自己人」也被戴上了一頂「資產階級右派分子」桂冠。  在那個年月,右派桂冠可不是化裝舞會的戲謔。一個理想主義者被「理想」拋棄。同時,被社會拋棄,被人群拋棄,思想庫存裡立刻一貧如洗,安身立命之本頓時塌陷。此情何堪?僅僅是帶給親人們的屈辱就能把人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