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初遇·建基崖
時光匆匆,歲月無情,驟降的氣溫把冬天帶到了我們身邊。持續多日的陰雨天氣有所好轉,久違的陽光為冬日增添了幾分溫暖。好天氣定不能辜負,我決定趁著周末去那聽說過卻未曾去過的建基崖走走看看。
建基崖遺址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老莊鎮畢家河村建基巖,相傳建基崖為明建文皇帝落難出逃修煉的地方,崖上有一光緒三十四年石碑,上書:「其北古峽以內,有明巖一所,嶄然削成。巖穴塑有神像,披髮跣足,身著黃袍,相傳為有明建基皇帝。」從中尚可看到建文皇帝落難建基崖的一點蛛絲馬跡。
從城固縣城出發,不到四十分鐘就到了老莊鎮,繼續向山中行駛,過了畢家河沒幾分鐘就到了建基崖。車停在山腳下,我們走過一座石橋站在登山石梯下抬頭仰望,只見藍天白雲下,那最高懸崖上隱約可見有道觀一座建築其上,顯得神秘、壯觀、氣勢宏偉。
順著石梯往上走,山路並不十分陡峭,山上植被茂密,怪石嶙峋,滿山的山茱萸掛滿了紅紅的果子,紅色,綠色,黃色交相呼應,偶然風起,掠過樹梢,掠過耳旁,讓人格外的神清氣爽,近距離的感受著冬天的氣息,冬的寧靜,冬的韻味。
大約步行四十分鐘,到達了山頂,穿過三層約9米高的山門,迎面是一塊巨石危崖而立,左側有一狹窄的通道,由此可進入道觀,道觀依懸巖而建,左邊高五層,右邊高四層,分東西兩進,中間有一長約5米的山洞相連接。
建基崖宮觀建築為磚木結構,我借著昏暗的光線,踏著木質的階梯,上到第四層竹板樓,扶著窗柵向外遠眺,只見群山環抱、白雲翻滾;畢家河水,如一縷絲帶,繞山而過。這真是一個讓人忘卻紅塵,遠離煩惱的地方。
佇立建基崖上,山風拂過,胸中塊壘盡消。揣想建文帝落難到此,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吞咽了多少不甘的淚水,消彌了多少委屈,雖不能一呼百應叱吒風雲,卻也永遠地擺脫了爾虞我詐爭權奪利。逃出生天的建文帝在山水自然中得到慰籍,聽鳥語蟲鳴,看四時變幻、亦非不幸!
在陽光的照耀下,一切是如此的美好。站在畢家河畔靜靜的凝思,可以讓人放下繁雜的心緒,我喜歡欣賞大自然的風景,也願意包攬富麗的風光,想更輕鬆地邁開腳步,去欣賞下一站風景。
文保點小知識
建
基
崖
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老莊鎮畢家河村建基巖,地處文川河上遊南岸一座山峰頂上一個天然巖洞內崖壁上。遺址呈弧形帶狀分布,兩邊低中間高,南北長50米,高約10米。發現的遺蹟有棧孔、柱孔、道路、明代摩崖題刻1方、清光緒三十四年石碑1通、民國十年石碑1通。據清代及民國石刻記載,石窟寺創建於明代,供奉明建文皇帝,清代及民國重修,文革中再次毀壞,1982年及1994年復建。現為磚木結構,有房屋20間,並為開放宗教活動場所,由建基巖道觀管理。目前,遺蹟保存基本完好,在遺址上新建了磚木結構房屋20間。來源:城固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