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黨建引領匯聚紅色力量 推動城市共建共治共享

2020-12-18 澎湃新聞

滁州市:黨建引領匯聚紅色力量 推動城市共建共治共享

2020-09-03 16:4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近年來,滁州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城市基層黨建「三抓一增強」部署要求,深入實施「紅色匯治」工程,持續做強街道、做優社區、做實系統、做活治理,全方位匯聚紅色力量,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的新路子,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提供了堅強保證。

匯聚一體化紅色合力

市、區、街道、社區黨組織四級聯動

堅持上下聯動,建立一抓到底的組織、責任和制度體系。市委扛起主體責任,研究出臺城市基層黨建實施意見、深化「紅色匯治」工程若干措施和系列配套文件,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帶頭建立3個城市社區黨建聯繫點,以上率下抓推進。區、街道、社區層層擔責、層層落實,各單位各部門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實現街道社區黨建向城市全域黨建的根本轉變。堅持條塊互動,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建立20個街道大工委、194個社區大黨委,縣(市、區)黨員領導幹部擔任第一書記,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負責人擔任兼職委員,每季度召開聯席會議,今年以來,研究解決共建共治問題1100餘個,有效提升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整體效應。

打造專業化紅色隊伍

滁州市嚴管厚愛社區專職工作者

滁州市出臺社區專職工作者管理「8條」措施,建立隊伍選育、管用、獎懲等全鏈條機制,按標準核定社區專職工作者員額,按事業單位8、9、10級職員標準落實報酬待遇,率先推行基層黨務工作者職業資格認證和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預聘事業單位人員等制度,解決了社區專職工作者身份、待遇、出路的問題。2019年以來,共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社區專職工作者114名,314名社區黨務工作者通過資格考試持證上崗,6名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定向招錄為公務員或聘用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有效激發了隊伍幹事創業熱情。經濟待遇上去了,上升通道打通了,崗位的吸引力也變強了,近期,天長市公開招聘44名社區專職工作者,吸引了1991人報名,其中本科以上學歷佔到53.2%,社區工作崗位已然成了搶手的「香餑餑」。

構建精細化紅色網格

統一整合劃分網格,推行紅色網格化管理

為滿足城市精細化治理需要,滁州市按照「就近就便、規模適度、有利治理」的要求,統一整合黨建、綜治、城管、信訪等各類網格,推動形成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一張網」。全市建立網格黨支部(黨小組)780餘個,實行「指導員+網格長+網格員+居民」的紅色網格化管理模式,廣泛開展「單位聯網」「黨員聯戶」等活動,把資源服務管理精準投送到千家萬戶,讓群眾在網格內「找得到組織、看得到黨旗、聽得到黨的聲音」。南譙區建立「社區+網格+樓棟」組織體系,開展「有事您說話」樓道微自治,線上反映問題,線下解決,今年以來,解決群眾難點問題620餘件。

建設智慧化紅色平臺

「紅色匯治」平臺指揮中心、「吹哨」系統界面及部門網上聯動

街道體制改革後,為真正實現「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滁州市創新黨建引領智慧化治理新路徑,建設了集黨建、治理、服務為一體的「紅色匯治」平臺。平臺以街道為指揮樞紐,以網格化為基礎,實行「雙線雙評」工作機制,形成問題收集、辦理、反饋、評價、考核閉環,實現接訴即辦、民呼必應。平臺上線運行以來,已收集處理各類問題2178件、辦結2100件,其中由街道向職能部門派單解決220件,有效提高了「吹哨報到」工作實效。南譙區銀花街道湖心路社區2名兒童走失,街道指揮中心收到社區網格員上報情況後,立即在平臺發送走失兒童基本信息,向公安機關和轄區所有網格員緊急「吹哨」,組織人員進行拉網式排查,歷時2個小時成功尋找到走失兒童並平安送回。

加強開放式紅色教育

黨員群眾到紅船精神、延安精神等「家門口」的黨性教育館接受教育

突出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創新和改進新形勢下學習教育方式,建設「紅色加油站」,率先建立紅船精神、長徵精神等7個開放式社區黨性教育館,推出一批愛黨愛國教育精品課程,讓黨員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接受黨性教育、思想洗禮,建成開放以來,累計受教育黨員群眾10萬餘人次。開設「紅色講壇」,依託各級黨校、教育基地、黨性教育館,組織優秀黨組織書記、專家學者、先進模範人物等開講「紅色講壇」320餘課,把脫貧攻堅、疫情防控、文明創建等重大任務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作為「活教材」,有效增強了學習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琅琊區鳳凰社區每周五推出紅色舞臺劇、「憶苦思甜」粥飯、井岡山精神主題教育館參觀學習等紅色教育套餐,深受黨員群眾喜愛。

推行一站式紅色服務

滁州市通過在職黨員「雙報到雙服務」「紅色驛站」「紅色物業」等載體,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步路」

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不斷建強服務陣地,按照「15分鐘服務圈」要求,推動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優化布局、提升功能,下移服務窗口,設立「黨建+」綜合崗,在小區、網格等設立「紅色驛站」93個,解決服務群眾「最後一步路」問題。凝聚服務力量,深入開展「黨建帶群建,合力促創建」活動,推行在職黨員「雙報到雙服務」,市、區兩級在職黨員下沉社區,定期入戶走訪、上門開展服務。豐富服務載體,加強「紅色物業」建設,成立物業企業黨組織100個、業主委員會黨組織54個,今年以來,社區、業主委員會和物業企業三方黨組織協調解決居民訴求1300餘件。

紅色匯治,小流成江海;黨建引領,揚帆再起航。在疫情防控、防汛搶險大戰大考中,在城市建設、文明創建等中心任務中,滁州市近年來厚積的城市基層黨建優勢迅速轉換為戰勝挑戰、引領發展的強大動能。全市城市領域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勠力同心、奮勇爭先,團結帶領人民群眾,奮力奪取城市疫情「零擴散」和經濟總量全省第三、增速全省第一的「雙勝利」,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年度測評中,滁州市連續兩年位列全省第一、全國前列。

原標題:《滁州市:黨建引領匯聚紅色力量 推動城市共建共治共享》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上海市閔行區古美路街道:黨建引領社區共治 共建共享「融樂家園」
    在街道社區黨委之下,成立片區工委,依託片區黨建分中心,成立「家園共建委員會」,聚焦「街道無暇顧及而居民區無力解決」的問題,進行片區共性問題的共商共治。從而,在街道與居民區之間的片區層面,既搭建起社區黨委的「腳」,又落細落實了區域化黨建。二是強化資源集聚共享。將政府管理資源、服務資源、社區單位資源及居民區人才資源集聚到片區,協力抓黨建、做公益、辦實事,在共建共享中匯聚起片區治理的強勁合力。
  • 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管理 共建共治共享幸福西寧
    、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結合起來,積極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機制,努力踐行「像繡花一樣精細管理城市」,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堅持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新理念」市民群眾的幸福清單,就是城市管理的責任清單。
  • 共建共治共享 鑄就羅湖區羅芳社區夢想
    黃貝街道羅芳社區黨委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抓手,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平臺,全面聚焦中心工作,努力推進黨建共建、民生微實事、社會服務、城市更新等各項任務,帶領羅芳社區黨員群眾並協同轄區企事業單位共建美好幸福羅芳。
  • 【回民區 黨建引領】全力推動提質增效落地生根
    近年來,回民區結合區情實際,以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為契機,按照「一核引領、一體響應、一網覆蓋」的總體思路,推動各領域黨組織有機融合、互聯互通、共建共享,通過構建新體系、打造新格局、激發新效能,打出了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一套「組合拳」。
  • 獅山街道發動「多元化主體共駐共建」 推動形成城市精細化管理格局
    今年以來,獅山街道以發動「多元化主體共駐共建」為抓手,以區域黨建體制優勢撬動各方資源,搭建共建黨組織和群眾等多元主體參與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平臺,推動形成「多方協同、全民參與」的城市精細化管理格局,在「共建共治共享」的舞臺上繡好表裡如一的城市「顏值」:——以社區共同需要、共同利益、共同目標為紐帶的共駐共建,為基層治理提供了更多的解決方案
  • 龍崗: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建制度守初心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格局 在龍崗區龍嶺社區內,有一條與社區同名的道路——龍嶺路。居住在龍嶺社區的居民,常常會將它形容為「神奇的龍嶺路」。之所以「神奇」,是因為在這短短一公裡的道路上,分布著「醫養院社共建示範點」「品質物管共建示範點」「才藝傳承共建示範點」等在內的16個共建示範點。
  • 廣東恩平市恩城街道新塘社區:黨建引領作「導航儀」,開創黨群共治...
    黨員及需統籌協調的支部數量較多,在開展黨建工作時,面臨著不少困難,集中體現為「難集中、難交流、難提升、難發揮作用「四方面。 為破解困局,發揮城市基層黨建引領作用,開闢社區黨建工作新路徑。恩城街道黨工委秉持「黨建引領、綜合治理」的社會治理理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委託恩平市崇德社會工作綜合服務中心進駐新塘社區開展「大黨委」黨建工作。
  • 黨建引領丨「紅色合伙人」點燃「市北星火」,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
    「紅色合伙人」們頻頻出招,給轄區居民帶來了切切實實的便利與暖心!以「紅色合伙人」為契機,市北區正邁向組織共建、活動共聯、資源共享的黨建引領城市社區治理新階段。 今年以來,青島市市北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廣泛凝聚基層治理力量,在黨組織的領導下,積極吸納引導市場主體、社會組織及個人,採取資金、人力、場所、產品、信息數據、專業服務等形式參與基層治理、精準服務群眾,構建起共建共享共治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 黃浦區半淞園路街道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區生活圈
    黃浦區半淞園路街道從「人民城市」理念出發,全方位強化黨建引領、全過程提升政府支撐、全員化鼓勵群眾參與、全覆蓋激發社區自治、全領域推進社會協同,以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構建「半淞特色」城區社會治理共同體,街道社區努力成為更具活力的「城市細胞」。
  • 餘杭良渚文化村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黨建引領 凝聚社區治理大能量良渚文化村是個擁有17個小區和2萬多居民的超大型社區,如何為每一位居民創造宜居、宜業、宜遊的良好環境?10月26日,在《我和我的文化村——未來城市發展社區治理分論壇》上,良渚文化村社區和參與良渚文化村共建的各方單位、村民代表等給出了答案——以黨建為引領,推動社區基層自治。
  • 祈福新邨社區探索治理新模式,做實做好居民身邊事 | 共建共治共享...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層是一切工作的落腳點,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實到城鄉、社區。」實踐也充分證明,城鄉社區的服務和管理能力越強,社會治理的基礎就越實、越牢。
  • 增城區鳳馨苑:黨建引領社企共建,解決人口導入型社區治理問題
    黨建引領,推動社企共建治理模式鳳馨苑社區佔地面積 377800 平方米,共142棟住宅樓,社區常住居民7434戶近3萬人,其中本地戶籍數僅1317戶3470人,來穗人員約2.5萬人,佔總人數的80%以上。由於社區居民來自全國各地,各業態各階層人群均有,是一個典型的城市人口導入型社區。
  • 黨建聯建,共治共享,三水西南北江社區讓居民更「悅心」
    為充分發揮各類型黨組織和社會組織的共聯平臺和共建優勢,進一步推進黨群共建,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12月10日下午,三水區西南街道北江社區黨委召開「黨建聯建·共治共享」區域化共建工作會議,現場與10多家單位、企業籤訂區域化共建工作協議,將開啟創新服務方式,構建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互聯互動、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在「城市三水」建設中展現中心城區的黨建擔當和作為
  • 煙臺開發區以黨建凝聚推動自貿發展「硬核」力量
    美瑞新材的上市,背後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強大「紅色」力量支撐。今年,煙臺開發區成立全省首家上市公司黨建聯盟,著力打造創新型黨建共贏模式。聯盟著力塑造「紅心」品牌,建立「上市經驗聯享、技術平臺聯用、人才隊伍聯育、職工活動聯辦、特色品牌聯創」的「五聯」共建機制,推動20多家上市公司結成共建對子,整合上市公司資源、品牌、產業鏈優勢,激發上市公司黨建內生動力,用「紅色指數」提升「發展指數」,為自貿區煙臺片區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紅色動能」。  企業在哪裡,黨建工作就跟進到哪裡。
  • 黨建引領創新服務 紅色物業築立標杆
    去年以來,路橋積極探索樓宇黨建的新思路、新模式,推動樓宇黨組織在凝聚群眾合力、促進經濟發展、服務社會治理上建功立業。「紅色力量」推動有序自治金宸花園小區是路橋區新建小區的典型代表,2018年也正是在此打響了樓宇黨建「第一槍」。
  • 河南信陽市溮河區:聯動融合 共建共享 不斷提升城市基層黨建整體效應
    以信息化技術為支撐,建立城市基層黨建信息化服務中心、社管通、社區微信公眾號、民生手機簡訊「四位一體」的信息網絡平臺,提升服務效率。以項目化運作為抓手,打造「6+N」服務品牌,將黨建工作融入城市治理的關鍵環節,讓黨建引領共治、自治、德治具體化、長效化。
  • 「幹部文摘」劉振輝:黨建引領,走活城市基層治理「一盤棋」
    近年來,福建省寧德市福鼎市以建設全國城市基層黨建示範引領市為契機,立足中小型縣級城市特點,下好街道管理體制改革「先手棋」,有力提升黨領導城市、治理城市的能力水平。善布「棋局」 更有強度城市基層黨建涉及動體制、動權力、動利益的難題很多,需要市委主要領導親力親為、高位推動。
  • 蘇州文薈苑社區:黨建引領促融合 多元共治聚合力
    中國江蘇網蘇州訊 區域化黨建聯盟,是強化黨建引領、聚合資源力量,推進基層黨建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一直以來,蘇州工業園區斜塘街道文薈苑社區始終把開展區域化黨建工作作為基層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謀劃,深入推進。
  • 「動態」青島市市北區建好市民客廳打造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堅強...
    近日,青島市市北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市民客廳(以下簡稱「市民客廳」)正式啟用。「市民客廳」是市北區綜合運用平臺思維、生態理念,開放融入基層治理、共享發展成果、薈萃民意民智的場景,在黨組織領導下整合各類資源、凝聚各方力量的實踐探索,為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強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提供了新平臺。
  • 多元參與·共建共享——東城街道社區基金啟動儀式成功舉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高藝飛為搭建社區需求與資源對接的公益平臺,開展社會價值投資和培育,改善社區公共服務,同時激發社區參與活力、積累社區資本、完善社區治理結構,創建社區居民自治、守望相助共融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11月17日上午,由東城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