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濱,山河旖旎。鵬程萬裡,龍騰於崗。
10月13日,深圳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舉行。站在新起點的經濟特區熱流奔湧,匯聚起磅礴的實幹力量。
目光向東,集行政大區、產業大區等多重身份為一身的龍崗區開拓進取、對標最優、奮力爭先,為特區發展不斷貢獻龍崗力量。
梳理龍崗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黨的建設始終與城區的發展進程緊密結合。回溯龍崗27年的建區史,鮮紅的黨旗始終高高飄揚。
近些年來,龍崗區以高質量黨建為總牽引,找準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的切入點和結合點,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推動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合縱連橫的大黨建格局,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繫群眾優勢轉化為攻堅克難的強大動能。
在疫情防控的一線戰場,在機器轟鳴的生產車間,在朝氣蓬勃的園區樓宇,在煙火味濃的街道社區……高質量黨建為龍崗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原動力。這方日新月異的發展熱土正迸發出強大的「紅色動能」,向著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的高水平深圳東部中心奮力邁進。
建制度守初心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格局
在龍崗區龍嶺社區內,有一條與社區同名的道路——龍嶺路。居住在龍嶺社區的居民,常常會將它形容為「神奇的龍嶺路」。之所以「神奇」,是因為在這短短一公裡的道路上,分布著「醫養院社共建示範點」「品質物管共建示範點」「才藝傳承共建示範點」等在內的16個共建示範點。
龍嶺社區面積不大,只有0.33平方公裡,但居住人口超過1.5萬人。「面積小」「人口多」「公共基礎設施缺乏」是大多數人對於這個深圳原特區外社區的第一印象。
基於這樣的特點,龍嶺社區黨委在「螺螄殼裡做道場」,打造了「美好生活,龍嶺花開」共建共治共享示範點項目,廣泛發動轄區政府部門、學校、企業等多元主體,形成了龍嶺社區自己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模式。
龍嶺社區的故事是龍崗區提高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積極探索構建以人民為中心的黨建引領城市治理體系,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的一個真實寫照。
龍崗區面積388.21平方公裡,人口453.91萬人,均列全市第二。作為原特區外區域,城中村數量佔到了全市1/4,基層治理任務艱巨。
為夯實城市治理基石,龍崗區堅持重心下移,加大基礎保障力度,推動更多社會資源、管理權限和民生服務下放到基層,人力物力財力投放到基層,做強街道、做優社區,使街道社區有條件、有能力、有抓手做好城市基層治理。
深化街道體制改革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明確街道的主要職能是集中精力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充實街道編制資源,推行街道黨政領導班子成員交叉任職,領導數量壓縮比例達31%,騰出的編制資源充實基層一線;為街道賦權增能,將基層治理中迫切需要的職權分批次下放給街道,第一批次下放職權39項;整合執法力量,建立「一支隊伍管執法」,提高執法效率。加強對社區的工作支持和資源保障,運用「民生微實事 大盆菜」等多種形式,推動更多的政策、資金、項目等資源以社區黨委為主渠道落實到基層,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眾。
在社區黨組織建設方面,龍崗區深入實施「頭雁」工程,堅持關口前移,在換屆「頭雁」人選選配中,嚴把留任和新進人選的政治關、廉潔關、能力關、作風關,優化班子結構。深化「一核多元、協同共治」體系,激發多元主體活力,構建社區黨委領導下的多元主體有序參與治理的體制機制。大力推廣「美好生活,龍嶺花開」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建立社區黨建聯席會議制度,組織轄區內影響較大的機關、國企、事業單位、行業系統等領域黨組織負責人和下一級黨組織成員參加,共商社區大事,共解社區難題。持續抓好社區基層黨組織覆蓋工作,推行「把支部建在小區上」,建立居民小區黨組織802個,覆蓋率達85.5%。
此外,龍崗區注重融合發展,通過出臺《關於加強和改進區直機關黨的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機關黨支部與基層一線黨支部結對共建,機關黨員全部到基層參與服務活動、共同解決基層治理難題,實現機關黨建與社區黨建的互聯互通、條塊融合。
與此同時,龍崗區還立足深圳市場經濟活躍、社會組織發達的特點,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引領激發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群團組織、居民自治組織等多元主體活力,逐步構建起黨領導下的多元主體有序參與治理的體制機制,凝聚起城市治理的強大合力。
抓服務促引領 推動非公黨建擴面提質增效
深圳市兆馳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數碼產品的高科技企業。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和全球行業需求銳減的雙重挑戰下,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達74.64億元,收入同比增長超過25%。
「兆馳公司上半年逆市上揚得益於該企業黨建工作做得紮實,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領作用。」該企業相關負責人說。
兆馳公司的故事是龍崗區紮實推進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一個縮影。目前,龍崗區高標準組建園區黨委71個,在高層次人才中發展黨員227名,打造了天安雲谷、大運軟體小鎮等一批非公企業黨建示範基地。
作為全國工業百強區榜首,龍崗區有申報個人所得稅10人或繳納養老保險10人及以上的企業(「雙10」企業)3.3萬餘家,全國民營企業500強、全省民營企業100強、上市公司、本地龍頭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五類企業」1800餘家。
按照省、市的部署,龍崗區強力推進「三同步」工作,以「雙10」企業、「五類企業」為重點,同步開展黨建摸排、組織建設和引領服務工作,找到了非公企業黨建的新思路、新路徑,有效推動了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整體提升。截至今年11月,龍崗區實現了「雙10」企業摸排全覆蓋,一大批隱藏黨員亮明身份,一大批流動黨員轉來組織關係。今年來,龍崗新組建的非公企業黨組織的數量和黨組織覆蓋企業的數量在全市均名列前茅,有效推動了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整體提升。
同時,龍崗區精準發力抓好組織建設,全力夯實非公企業黨建基礎。對符合單建條件的企業,做到「應建盡建」;對暫時不具備條件的企業,通過組建聯合黨支部做到「應聯盡聯」;對難以聯合組建的,將黨員納入園區、商圈、樓宇、社區進行管理,做到「應納盡納」。
此外,龍崗區還深入實施「黨建+企服」雙融雙促行動,建立抓服務促引領的長效機制,激發企業強化黨建引領的熱情。
龍崗區委組織部牽頭市場監管、稅務、社保、工信、科創等8個部門組建「三同步」專班,梳理整合組織建設、市場監管、稅收、社保和工業發展等8類30條相關政策形成「大禮包」,常態化開展「紅色企業服務月」活動,幫助1709家企業解決稅收優惠、社保減免、融資貸款等方面問題2308個,幫助企業員工解決人才住房、子女入學、醫療保障等方面問題214個。
圍繞企業投資興業最關心的教育、醫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問題,龍崗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涵養非公企業創新發展的優良生態。區委主要領導帶頭,建立區領導、區直各部門、街道、社區多級掛點服務機制,為非公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
通過抓非公企業黨建工作,龍崗區凝聚起全區上下共同服務推動非公企業發展的強大合力,真正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優勢。前三季度,龍崗區實現GDP同比增長5.2%,GDP總量和增速全市第二,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表現突出,同比增長9.1%,增量和增速全市第一。
正是龍崗區委、區政府長期以來用心用情用功地幫助支持廣大非公企業,有效贏得了非公企業對黨建工作的情感認同、價值認同,非公企業黨建的土壤愈發深厚。
夯基礎築堡壘 把黨支部建在急難險重工作上
龍崗區率先在全市探索抽調幹部到急難險重崗位實踐鍛鍊機制,先後抽調六批311名日常調研表現優秀的處、科級幹部到街道參與土地整備,抽調三批44名工程建設類專業幹部脫產一年參與治水提質,抽調13名思維活躍的年輕幹部全脫產一年參與智慧城區實踐鍛鍊。很多幹部都表示,抽調鍛鍊使自己獲得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難得的一線工作經驗,對「志不求易、事不避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從全區抽調幹部派駐到一線參與徵地拆遷,是龍崗區委實施「雙年行動」,在急難險重崗位培養鍛鍊幹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重要舉措,也是龍崗破除產業發展空間瓶頸、推動重大項目加速落地的破冰之舉。
急難險重工作項目一般時間緊、任務重、涉及面廣,如何統籌相關區屬部門、街道社區、施工單位、抽調幹部等各方力量,凝聚強大工作合力是一個難題。
近年來,龍崗區委堅持黨建引領,找準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的切入點和結合點,在徵地拆遷、治水提質、疫情防控等急難險重工作一線建立建強臨時黨支部,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讓黨旗在急難險重工作一線高高飄揚。
把組織資源匯聚到一線、把思想力量傳導到一線、把複雜問題解決在一線。
由各街道黨工委牽頭成立的臨時黨支部,把區牽頭單位、實施單位、街道相關部門、施工單位、抽調幹部中,參與該項工作的黨員全部納入黨支部管理,實現了「一工程一支部」「一項目一支部」。
通過前期實踐探索的有效經驗做法,經過反覆醞釀、研討及多次徵求意見,龍崗區印發了《關於加強急難險重一線臨時黨支部建設的暫行辦法》,就臨時黨組織的組織設置、工作職責、工作機制等做出了明確規定。
文件的出臺進一步提升了臨時黨支部建設制度化、規範化水平,「支部建在項目上 黨旗插在工地上」成了龍崗急難險重工作的「新慣例」。
在龍崗,哪裡有急難險重任務,哪裡就有黨組織堅強有力的工作,哪裡就有共產黨員當先鋒作表率!
新冠疫情發生後,龍崗區委組織部第一時間印發《關於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線成立臨時黨支部的通知》,要求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線成立臨時黨支部。
隨後,各單位紛紛響應,結合疫情防控工作實際,在醫療救治、聯防聯控、防境外輸入等各條戰線上陸續成立了482個臨時黨支部,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
採寫:南方日報記者 崔璨
策劃:甘雪明 楊磊
統籌:張光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