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有賞菊飲菊花酒習俗,為何人們卻忌諱送菊花?

2020-12-09 濟寧廣播電視臺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提起重陽節,相信很多人首先會想到唐代詩人王維的這首著名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這一天的活動豐富多彩,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

登高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據文獻記載,早在戰國時代重陽節時民間就有登高、飲菊花酒的風俗,作為節日,當在西漢時期,《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的記載。

賞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發展至今,不少地方的這種曬秋習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隨著果蔬的成熟,篁嶺每年九月九也開始進入曬秋旺季,並舉辦隆重的曬秋節。篁嶺曬秋被文化部評為「最美中國符號」之後,其更演變成鄉村旅遊提升的「圖騰」和名片,每年吸引數十萬人去婺源拍攝。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

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飲菊花酒

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樸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漢代已見。其後仍有贈菊祝壽和採菊釀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陽日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梁簡文帝《採菊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溼沾羅懦」之句,是採菊釀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

茱萸入藥,可製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溼、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闢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闢邪翁」。

在重陽節,民間還有一些禁忌。

不能說節日快樂

重陽節那天你別傻乎乎地到處跟別人說節日快樂,好比清明節人家跟你說節日快樂你會咋想?並不是所有節日都能說節日快樂的,為什麼重陽節不能說呢?

九九重陽,九被認為是陽數,二陽相逢叫重陽。九又是數字之中最大的數字,所以這一天也是大兇日。按照中國傳統之中逢兇化吉的思維轉換模式,一系列節日活動是為了鎮壓住兇氣而設立。所以在這個原本是闢邪的日子裡,說節日快樂似乎有些不妥,不如說身體健康或者全家平安更為恰當。

忌送菊花

雖然重陽節賞菊,飲菊花酒,可別以為重陽節就應該送菊花。菊花在老一輩心中是祭花,是贈給死者表達哀悼的鮮花。若送一束菊花給老人,很可能讓老人家很生氣,誤解你送花的意思。

不能送菊花,那應該送什麼花好呢?可以送一些寓意吉祥的鮮花,比如劍蘭,有長壽、康寧、福祿之意,送老人再適合不過。還可以送表示感恩的鮮花,比如康乃馨,表達感恩愛戴之情。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網所轉載稿件、圖片、視頻等內容僅出於向公眾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公司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jnxww@163.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焦點

  • 重陽節為什麼有賞菊習俗?菊花為何是重陽節的重要標誌
    重陽節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民間在該日又稱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賞菊是重陽節的一項傳統活動,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重陽節賞菊的習俗。一、重陽節為什麼要賞菊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習俗的組成部分。
  • 重陽節為什麼要喝菊花酒 為什麼重陽節要喝菊花酒
    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重陽節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我們知道重陽節的習俗有出遊賞秋、登高眺遠。插茱萸、飲菊花酒等等。那麼大家知道重陽節為什麼要喝菊花酒呢?一起來看看吧。重陽節飲菊花酒有延綿益壽、祛災祈福之意。根據《荊楚歲時記》載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耳,飲菊花酒,令長壽。」
  • 重陽節,為什麼要喝菊花酒
    提起重陽節,首先會想到那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句詩裡含有兩個重陽節習俗:登高和佩茱萸,但是,重陽節還有一個浪漫習俗是喝菊花酒。秋日裡,碧空如洗,陣陣西風,送來縷縷菊花清涼的芬芳,在雲淡風輕的日子裡,邀好友一二,「喝菊花酒, 話桑麻,賞菊花」,是何等愜意!對於這等愜意之事,人們格外熱情,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民間有歌遙:「月九,飲菊酒,人共菊花重陽」。
  • 老北京重陽節習俗:佩茱萸、賞菊、菊花酒、花糕、烤肉、涮羊肉!
    從這個故事中,孩子們也對重陽節有了更深的了解。老北京人對重陽節非常重視。在重陽節時,除了有登高的習俗外,還有佩戴茱萸、賞菊、飲菊花酒、吃花糕、食烤肉、涮羊肉、吟詩作賦等習俗,一直流傳至今。登高。在老北京,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
  • 登高祈福、秋遊賞菊……重陽節的起源、習俗,你知道多少?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主題。
  • 登高祈福、秋遊賞菊...重陽節的起源、習俗,你知道多少?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主題。"可見從那時開始,我國就已經有了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際祭祀天神和先祖的活動。但這時重陽節的慶祝形式還只是大家聚在一起祭祀後宴飲。漢朝時,人們除了聚在重陽節舉行大型宴飲活動外,還賦予了節日求長壽的意味。這時道教興起,有些道士為了追求長生不老而煉丹,企圖用藥物來延長壽命,受他們的影響,重陽有了求壽之俗。
  • 古人的重陽節竟然是賞菊
    重陽節(九月初九)"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的詩中看到了重陽節習俗,不僅有「登高」,還有「插茱萸」。古代人過重陽節,不僅有這些,其實還有很多都是和菊花有關的,例如賞菊、詠菊詩、戴菊囊、喝菊花酒等等登高重陽之所以要登高, 漢末 曹丕 在《九月與鍾繇書》中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 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與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 菊花酒,重陽旗菊花飲,重陽糕
    這裡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而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 重陽節為什麼要賞菊 花美寓意好古代愛菊人士眾多
    菊花避開百花爭豔的夏季,盛開在深秋。這種不畏寒冷、不與其他花朵爭搶先機的花兒一直是古代文人讚美的花卉。而且在重陽節這個重要節日裡,還將賞菊作為這個節日的習俗,其中重要緣由你一定要知道。   菊花為寒露時節最具代表性的花卉,處處可見到它的蹤跡。
  •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九月初九重陽節由來介紹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重陽節最新資訊 > 正文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九月初九重陽節由來介紹
  • 重陽節的習俗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
  • 重陽節活動習俗攻略
    (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溼、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闢邪求吉。因此茱萸還被人們稱為「闢邪翁」。登高眺遠: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以使人們心曠神怡,達到健身祛病的目的。
  • 上杭客家重陽節習俗,除了登高、賞菊,你還知道哪些
    農曆九月初九為重陽節,也稱「重九」。古以二、四、六、八、十為陰數,以一、三、 五、七、九為陽數,九為陽數中最大。九月初九兩陽相重,因此又稱「重陽」,上杭客家 民間稱之為「尾節」。重陽節,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俗。
  • 重陽節的來源與習俗
    賞菊花菊花,是我國名花,也是長壽名花。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由於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徵。歷來重陽節都有觀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在古時重陽節又叫菊花節,人們認為菊花是長壽的象徵,重陽節期間很多地方都會舉行菊花大會、菊花展,全城的人都會出動賞菊。
  • 2018年重陽節微信朋友圈祝福語 關於重陽節的來歷及習俗
    2018年重陽節是10月17日,星期三,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有哪些習俗?重陽節自古就有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賞菊、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衰。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 九月九日重陽節的風俗是什麼 九九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導讀:每年農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一個中國傳統節日,也是一個孝敬老人的日子。不說現今孝敬老人會有敬老愛老活動,我們就說從古至今傳下來的九九重陽節有哪些習俗,想知道九月九日重陽節的風俗是什麼,就別錯過萬年曆小編的介紹哦。
  • 重陽節|不可不知的六大習俗!
    重陽節主要有六個習俗,賞菊、登高、佩茱萸、放紙鷂、飲菊酒、吃重陽糕。重陽的飲食之風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放紙鷂是惠州等地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而重陽登高則是最重要的節日活動。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你知道重陽節的習俗都有哪些嗎?一起來看看吧。
  • 重陽節為何要登高、賞菊、佩茱萸?
    今日重陽節,經過了兩千多年的變遷,重陽節逐漸成為一個多元化的節日,但登高、賞菊、佩茱萸依舊是重陽節生生不息的習俗。為什麼要在重陽節這天同時做這三件事情?比如,戰國時代大詩人屈原在《離騷》中多次提到食用菊花,「夕餐秋菊之落英」。歷史悠久的菊花與重陽節結合,首要條件就是菊花的花期。九月寒秋將至,百花凋謝,唯有菊花在此時盛放,因此九月很早就有「菊月」之稱。也就是說,如果古人在九月初九重陽節前後要賞花,菊花幾乎成為唯一的選項。
  • 重陽節的演變及習俗
    重陽節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
  • 重陽節的來歷及全國各地習俗盤點
    重陽節傳統習俗1、重陽習俗之賞秋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的農俗現象,被稱為「曬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