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你還有讀書的習慣嗎?
讀書的目的,不在於取得多大的成就。
而在於,當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倍受挫折的時候。
給你一種內在的力量,讓你安靜從容地去面對
還記得前段時間朱廣權和李佳琦的直播嗎,短短2小時,吸引了1.2億人觀看。
曾經讓眾多明星甘拜下風的李佳琦面對朱廣權時直呼:「老師你太厲害了,我終於見識了什麼是真正的段子手!」。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讀書破萬卷,帶貨如有神」形容朱廣權不為過,因為閒暇時間的他就愛看書,並喜歡在社交魅力上分享讀書心得。
有趣的靈魂在哪都能發光,文化底蘊高的人出口成章,在哪都能吸引眼球。
天生的聰明,總一天會被用完。
只有持續讀書,持續輸入智慧的人,才有源源不斷的能量輸出!
「讀書,溫暖一座城活動」正在進行中,讓我們在閱讀中吸收能量!
活動規則
所有在4月14日至4月27日加入開卷有益悅讀會的小夥伴,都可以得到我們送出的一份價值399元的禮物——復古無線藍牙音箱·收音機。
▲
復古設計,既是藍牙音箱,也是一臺收音機
多種顏色,任你挑選
大容量電池,持久續航
只需充電2小時,可持續播放8小時
三種播放模式
既是收音機,也是藍牙音箱
滿足任何時候的音樂需要
所有在4月14日至4月27日加入開卷有益悅讀會的小夥伴只需填寫信息,即可獲得這副價值399元的復古無線藍牙·收音機哦,還等什麼趕緊掃碼加入吧!
▲
辯論節目裡有這樣一個辯題:
如果有一瓶可以忘記悲傷的水,你要不要喝?
作為反方的詹青雲,在發言時引經據典,娓娓道來:
「
像戰爭這樣更大的悲傷,如果我們有一天都忘記了戰爭帶給人的苦痛,我們會擁抱和平嗎?
這就是《西線無戰事》那本書的最後一句話:死者的遺囑不是要報仇,而是要永遠不再有。
……
如果我們連自己的悲傷都感受不到,我們怎麼再感受別人的、芸芸眾生的悲傷。
如果我自己失去了一生的摯愛都毫不覺得可惜,我為什麼還要看《鐵達尼號》、聽《梁祝》、去讀《半生緣》,去嘆息『十年生死兩茫茫』、『當時只道是尋常。
」
從我們普通人的悲傷、到國家社會面臨的悲傷,再到文學名著裡的悲傷,
告訴我們「這杯忘情水不能喝,因為那些使我悲傷過的一切,也正是我曾熱愛過的一切。」
層層剖析,直面對方的質疑,深挖辯題,僅僅幾分鐘的發言,聽著卻是一場莫大的享受。
這樣一個獨立理性的人,赤誠又熱烈。
毫不吝嗇地分享、表達,所有的知識都藏在了她的思想和言語裡。
後來辯手黃執中談論詹青雲,「她在國外念書的時候,欠了一堆錢,她坐在地鐵上,還在讀《莊子》。」
精神上的富足,何嘗不是一種富足。
它讓我們不會困在眼前的困境裡,想看看自己身上還有沒有別的可能。
想拓寬人生邊界的可能,拓寬這個世界價值判斷的可能。
趁著年輕,偏要扶搖直上。
這種篤定和灑脫,很大程度上都是書籍賦予我們的。
其實在節目裡,我們能看到很多辯手都自然輕鬆地舉例名人名著。
張口就是哲學、經濟等等,不是故作高深,也沒有賣弄的意味,而是把那些晦澀難懂的道理揉碎了,再表達地通俗明白。
慢慢就會發現,這種自如成熟的行為是沒有捷徑的,經過歲月的沉澱,那些看過的書已經融入了生命裡。
現在時代變得很快,讀書這件事逐漸被當作是種「閒情逸緻」,是拋開繁重工作、社會壓力、生活瑣事等等以外的一個加分項。
常常聽到這樣類似的吐槽,「讀書有什麼用,讀書能買來房子和車子嗎。」
誠然,短時間內讀書的確直接不能給我們帶來多少實質性的回報。
一本書也不一定能讓你走出困境,但至少可以讓你知道,從古至今,跟你有同樣煩惱,又同樣在尋找答案的人有很多,你從來都不是一座孤島。
即便身處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依然可以辨別、檢索、分析,這種我們熟能生巧的能力,恰恰就是在許許多多的書籍中萃取融合來的。
在閱讀思考之後,陳述表達那一刻,你能特別清晰地感受到你讀的那些書,是如何改變著你,安撫著你,鼓勵著你,讓你成為今天的你。
那些不讀書而小有成就的人,他們無法看到因為讀書而獲得的更大成就。
而讀書和沒有讀書的差距,我們往往一眼就看得分明。
古人說:
「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
到了現在,書讀得多不多都體現在我們的談吐氣質上。
有人出口成章,把話說得漂亮有理,有人磕磕絆絆,腦裡一片空白。
總是在經歷一次又一次尷尬窘境之後,感嘆「書到用時方恨少。」
但每次心血來潮想要好好讀書,新鮮勁超不過一禮拜。
剩下的就是沒讀完的書、做到一半的讀書筆記,還有一份無處安放的躁動。
選書難、讀書難、堅持更難;
很多小夥伴都說自己沒時間讀書、壓力大讀書太費神,
但大家都心知肚明,我們不是沒有讀書的機會,我們只是不想去創造這個機會,不想把空閒娛樂的時間讓渡給讀書這件事。
如果旦憑意志,靠自己讀書總是困難重重,阻力不斷,那倒不如借力別的幫助。
如果你也有很多讀書的困擾,正尋求解決的辦法,不如加入我們【開卷有益悅讀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