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世界讀書日,讓精神在閱讀中豐盈

2020-12-11 海報新聞

「您好,您在外賣平臺購買的圖書已送達!」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之下,很多實體書店開始向線上拓展,北京105家實體書店陸續入駐外賣平臺,讀者可以享受最快30分鐘的送達服務。在第二十五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讓書香如甘泉一般浸潤人們的心靈。

疫情難阻書香,閱讀潤澤心田。疫情突如其來,打亂了我們正常的生活節奏,但也給「宅」在家裡的人們帶來了難得的時光。不少人紛紛選擇回歸閱讀,用讀書充實生活,從書籍中汲取力量。猶記得,一張患者戴著口罩在武漢方艙醫院讀書的照片,在社交媒體廣為流傳。令人動容的不僅是他閱讀的那份專注,更是他從閱讀中得到的面對疫病的樂觀與從容。一位學者說得好,讀書的時候,我們的心靈會變得更加遼闊和寬廣,堅韌而頑強,也使我們獲得溫馨、寧靜的內心世界以對抗外部世界的喧譁和浮躁。困難時刻,閱讀之所以能給人以力量、給人以希望,也正在於此。

放在更寬廣的人生視角看,閱讀雖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卻能延展人生的深度和厚度,還能塑造個人的品質和氣象。閱讀為什麼能給我們帶來氣質的變化,塑造我們的性格?原因或許有二:一是因為閱讀能給人以知識,二是因為閱讀還能給人以智慧。如今,信息唾手可得,獲取知識的門檻變低了,但信息蕪雜,人聲鼎沸。是書籍,而不是碎片化的資訊,能給人以系統化的知識、整體性的思考。同時,面對各種不確定性,閱讀讓人們在思接千載、視通萬裡、心遊萬仞中,獲得人生的坐標,更好地審視自己和外在的環境,知道自己該向何處去。因為有知識,我們才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畏浮雲遮望眼;因為有智慧,我們才能懂得如何對抗不確定性,在風浪面前有定力、有眼光、不焦慮。可以說,閱讀培育的,是豐盈充實的靈魂世界,是氣象萬千的精神品格。

其實,讀書本身就是一種修養方式。《宋史》曾載,與朱熹、張栻並稱「東南三賢」的呂祖謙,少時性情急躁,極易遷怒於人。他正是通過閱讀,不斷磨練自己的品性,最終在讀到孔子「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的教誨時,自己心中的忿氣「渙然冰釋」。我們常說,文以化人,這既是指在古聖先賢的薰陶下,延展精神世界的疆土,也是指以閱讀修身養性,用讀書淬鍊意志品質。讀一本好書,如攀登一座高峰。人到半山,固然也能欣賞到美景,但只有繼續往上攀爬,才能領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無限風光。古人把讀書稱為「攻書」,認為只有「攻書」到底才能融會貫通,道理正在於此。越是難啃的經典之作,越需要專注和恆心,也越見精神和修養。

一個熱愛閱讀的人,心中必有「詩和遠方」,也自有日常生活的春夏秋冬。閱讀從來不是要讓人雙腳離開大地,從來不是鼓勵人們遠離生活,恰恰相反,是要讓人即便遭遇困難,依然能夠勇毅前行,即便知道人生路上總有坎坷,依然能夠笑迎挑戰。閱讀給人帶來的,不是消極和虛無,而是希望和力量,是雄健的精神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書籍的生命是被閱讀喚醒的。正如有人所言,節日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紀念,更在於在這一天做具有相同意義的事,從而形成強大的共識生長力和行為影響力。世界讀書日的到來,既是一個提醒,也是一份倡導。以書為伴,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我們擁有的,將會是強健的精神筋骨,我們收穫的,將會是豐盈的精神生命。

相關焦點

  • 王永明:酷愛讀書,生命在閱讀中豐盈
    今年8月28日,「82天,獨跑5262km,從珠峰到東方明珠塔!祥雲硬漢燃爆了!」的新聞刷爆朋友圈,大理州第四屆助人為樂道德模範、祥雲籍退役軍人王永明上了熱搜。王永明是誰?他為何上了熱搜?他身上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今天,縣融媒體中心發布《酷愛讀書——生命在閱讀中豐盈》的報導。
  • 王永明:酷愛讀書,生命在閱讀中豐盈
    今年8月28日,今天,縣融媒體中心發布《酷愛讀書——生命在閱讀中豐盈》的報導。酷愛讀書生命在閱讀中豐盈對書籍的熱愛早已融入了王永明的血液,他也希望把美好的閱讀體驗分享給更多的人。2018年起,王永明決定向縣教育體育局每年捐書10萬元,共捐10年,預計捐獻100萬元左右適合孩子閱讀的好書,給全縣50所山區中小學校充實圖書館,為孩子們打開閱讀世界的窗口。
  • 世界讀書日:春天,一起與閱讀同行
    今天,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世界讀書日全稱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1995年11月15日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關於「世界讀書日」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世界讀書日設立目的是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裕,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智慧財產權。
  • 世界讀書日 閱讀的遠與近
    充沛的閱讀,仿佛一座認知橋梁,能夠幫助我們穿過龐雜的信息森林,尋找到廣袤的知識原野網際網路時代,閱讀離生活更近了還是更遠了?有人覺得,更近了。我國每年出版的圖書多達50萬種,精深的、經典的、時新的,都能讀到。
  • 世界讀書日,跟習近平總書記學「讀書」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近日,一份某國內最大圖書經銷商之一的平臺所作的《中國全民閱讀報告》顯示,有48%的受訪者一年閱讀量超過10本,有 55% 的受訪者表示在過去一年同時閱讀紙質書和電子書。也許數據僅供參考,但某種程度上仍能說明,在這樣一個信息快消年代,中國人並沒有放棄閱讀。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因為閱讀而平視世界
    有句電影臺詞說:「你連世界都沒觀過,哪來的世界觀?」世界那麼大,出去走走看看確實是見世面、長閱歷的好方法。然而,世界觀不只依賴於觀世界,閱讀同樣可以洞察芸芸眾生、大千世界。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窮極一生,我們通過感官感知的生活經驗是有限的,行萬裡路替代不了讀萬卷書。
  • 【世界讀書日】書香閱讀 精彩人生
    認真讀一本書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4·23」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懷寧縣各級婦聯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讓更多人了解「世界讀書日」,增長知識,開拓視野,在疫情期間樹立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縣婦聯
  • 寫給世界讀書日的讀書感悟:閱讀平靜心靈,閱讀升華靈魂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聯合國制定讀書日的目的皆在讓地球公民好讀書、讀好書,讓書籍成為伴隨人類社會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同步前進的工具。雖然,世界讀書日只有這麼一天,然而,倡導終生讀書依然是這個節日的核心內涵。
  • 百度閱讀開啟世界讀書日集卡活動
    4月23日,第20個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自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每年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以來,這一節日便被賦予了「讓各國政府與公眾更加重視讀書」的特殊使命。而圖書作為傳播知識、表達觀念和交流信息的重要形式之一,不但能夠對人的成長產生巨大影響,還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
  • 世界讀書日:感受閱讀的力量 天天讀書 日日求新
    數據來源: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  每年的世界讀書日,人們都會回想:過去這一年,我們讀了多少書;也會計劃,未來一年,我們打算讀多少書。今年的世界讀書日剛剛過去,和往常一樣,大家都在反思,我們究竟把多少時間留給了閱讀?究竟是什麼讓我們難得拿起身邊的書?  閱讀於生命的意義,已經不必再在這裡闡述,即使在電子閱讀時代,閱讀的載體變了、渠道變了、方式變了,但閱讀之於人類靈魂與未來的要義卻從未發生改變。本期,我們邀請幾位國內文化界知名人士,聽他們聊聊自己的閱讀故事,以期在這樣的分享中實現情感與思想的碰撞。
  • 【世界讀書日】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世界讀書日】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2020-04-24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讀書日,讓我們一起閱讀!附教育部發布的中小學生閱讀書單
    世界讀書日,讓我們一起閱讀! 世界讀書日WORLD BOOK DAY世界讀書日今天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本屆讀書節的主題是:「閱讀讓生活更美好」。
  • 人民日報評論員:時代重溫讀書的價值
    2016年我國人均圖書閱讀量7.86本,親愛的讀者,你拖後腿了嗎?   第二十二個世界讀書日前夕,一組數字令人深思。我國成年國民閱讀量比去年增加0.02本,但與日本、德國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近年來紙質書閱讀時間總體有所提升,但與手機閱讀時長的差距卻越來越大。
  • 世界讀書日,讓我們一起閱讀吧!
    第25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武警江蘇總隊廣泛開展系列讀書成才活動,為官兵構建「心靈氧吧」,烹製「文化大餐」,提升官兵「樂學」能力,濃厚軍營學習氛圍。下面就跟隨我們的鏡頭去看看官兵是怎樣度過這一天的吧!「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機動支隊嚴密組織「閱享智慧強本領、逐夢強軍謀打贏」主題讀書分享會。
  • 人民日報幹部談讀書:人生高度得益於閱讀廣度
    讀書也是一樣,讀書萬卷,無書不讀,勤於思考,方可練達。   記得讀中學時,我遇到了一位在同學眼裡很「怪」的數學老師。他時常「不務正業」地攜帶著數學之外的《論語》等書籍,用抑揚頓挫的腔調念著古文教育大家,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等等。當時,我是數學課代表,很受他的關照。他經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人立於世,一定要博學於文,厚積而薄發。
  • 「世界讀書日」市圖書館惠民閱讀舉措良多
    線上線下閱讀 活動精彩紛呈 市圖書館惠民閱讀舉措良多  景德鎮在線訊(萬荻芳)隨著網絡和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人們尋求知識、獲得信息的方式越來越多,讀書逐漸成為了一種奢侈。其實,無論是線上閱讀還是翻閱書本,讀書都能使人充實和愉悅。
  • 世界讀書日 浦東有了自己的閱讀節
    世界讀書日之際,浦東學生團體昨天在上海中心獻上了精彩的朗誦表演。□徐網林 攝 世界讀書日,浦東邀你共享書香!昨天是第22個世界讀書日,首個覆蓋浦東全區的書香節日——浦東新區首屆閱讀節在上海中心37層的寶庫藝術中心琺瑯廳揭幕。浦東閱讀節以「閱讀·傳承·創新」為宗旨,今年的年度主題是「共享悅讀」,從4月23日至8月中下旬,將舉辦豐富多樣的各類活動,為廣大白領和青少年等各類人群在網際網路時代樂享閱讀提供更多平臺,吸引更多浦東人共享閱讀的無窮魅力。
  • 世界讀書日,讓閱讀給你力量
    今天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你還有讀書的習慣嗎?讀書的目的,不在於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於,當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倍受挫折的時候。給你一種內在的力量,讓你安靜從容地去面對還記得前段時間朱廣權和李佳琦的直播嗎,短短2小時,吸引了1.2億人觀看。
  • 【世界讀書日】最浪漫的事,莫過於與閱讀長相廝守
    【世界讀書日】最浪漫的事,莫過於與閱讀長相廝守 2020-04-23 16: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讀書日:在閱讀中擁抱一場靈魂的壯遊
    在第23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4月18日,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公布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在數位化閱讀方陣,手機閱讀增速最快,已連續8年增長,2016年手機閱讀率高達66.1%。圖書閱讀也形勢喜人,2016年圖書閱讀率為58.8%,比上一年有所增長。「淺閱讀」和「深閱讀」呈現雙升,是當下國民閱讀現狀的一個生動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