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白領焦慮什麼?為何焦慮?

2020-12-13 人民網

核心提示: 住房(82.34%)、工作(80.96%)、養老(包括個人及父母養老,79.11%)、子女教育(79.04%)以及社會交往障礙(72.69%)是困擾白領的五大焦慮

住房、工作、養老、子女教育以及社會交往障礙是困擾白領的五大焦慮

人民論壇2013年3月下的特別策劃「全民焦慮症問診」刊發後,引起讀者強烈共鳴。生活在大中城市的白領群體作為改革開放後的新生階層,他們的群體生態受到更多關注。

「年輕、不甘寂寞,在鱗次櫛比的水泥樓群間,追逐金錢、愛情和流行……」朱德庸先生為我們描繪了他筆下的白領生活。1951年,美國社會學家賴特·米爾斯第一次提出「白領」概念,他認為白領應該是依附於龐大機構、從事非直接生產性的行政管理工作與技術服務;無固定私產,不對服務機構擁有財產分配權;依靠知識和技術謀生,領取較穩定且豐厚的年薪或月薪;維持體面,拒絕流俗和粗鄙的大眾趣味。國內社會心理學學者管健認為,在我國,白領表徵著這樣一部分群體:從事腦力勞動,主要靠工資及薪金謀生;一般受過良好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職業能力及相應的消費能力;有一定的閒暇,追求一定的生活質量和品質;對其勞動、工作對象擁有一定的管理權和支配權。

這樣一個看似光鮮的群體會焦慮嗎?他們焦慮什麼?為何焦慮?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於2013年9月9日至9月24日發起「城市白領:什麼讓你焦慮」調查,通過現場調查和網絡調查,綜合統計數據發現:住房(82.34%)、工作(80.96%)、養老(包括個人及父母養老,79.11%)、子女教育(79.04%)以及社會交往障礙(72.69%)是困擾白領的五大焦慮。

生存性焦慮最讓白領煩心

焦慮一:房子,心中永遠的痛

當被問到「如果沒有外援的話,根據您所在城市的住房價格,您認為大概多少年才能住上自己購買的房子」時,21.25%的受調查者認為「十年以內」,但同時也有將近70%的人覺得「一輩子也買不起」。

以往判斷社會分層的因素主要有收入、職業和聲望等,但隨著房價的飆升,住房已經取代了原有要素,成為衡量一個人是否貧困的重要指標。尤其在中國,如果在「住房資源」上處於弱勢,很有可能意味著在社會的其他方面均處於弱勢,最終走向「惡性循環」的貧困之路。調查中,很多受訪者延遲結婚和生育年齡,以此來減緩住房貧困的影響。即使買得起房子的白領,也存在高負債及啃老的客觀現實,每月的固定開銷中房貸佔了絕對比例,加上其他必需支出,他們是生活負擔最重的階層,而且不敢出現任何意外狀況,否則就有滑向生活窘迫的危險。

焦慮二:職場,夾心中的困頓

在「您認為白領當前工作中最焦慮的問題有哪些」的調查中,排在前四位的分別是「缺乏事業成就感」(37.21%),「升職前景競爭激烈,晉升無望」(22.05%),「想跳槽找個收入更高的工作」(17.16%),「想自己創業,但生計問題有後顧之憂」(11.53%)。

事業是白領們在城市中立足的根本,拼命三郎式的工作方式幾乎成了白領們一種自發的選擇。有人曾用「三高和三中」來形容白領群體,即:高學歷、高收入、高職位,中層、中產和中堅分子。在這樣的群體中,競爭自然激烈甚至殘酷。面對職位的供給不足和每年大量高校畢業生的後起競爭,除了繼續拼命工作之外,似乎沒有其它更好的途徑。

焦慮三:養老,不敢想的未來

在被問到「對於個人養老,您是怎樣考慮的」時,將近五成的受調查者選擇了「準備退休後回家鄉養老」(49.14%),也有三成的受調查者「暫時沒考慮過」(27.5%)。而在關於父母養老問題上,82.16%的受調查者認為「老人千萬不能生病,否則真不好辦」,24.33%的人選擇了「很想接父母一起來住,但住房問題難以解決」,還有68.75%的人認為「感覺無力贍養,自己都在艱難度日」。

調查結果表明,白領群體對個人和父母的養老問題大多處於不敢深想的階段。有專家指出,與發達國家相比,今日中國最缺的不是物質豐富,也不是精神追求,而是社會保障。中國養老保險覆蓋率尚未達到國際標準,擁有失業保險的人數則更少。

相關焦點

  • 都市白領的焦慮,源於生活這些困擾
    前段時間看了一份調研報告,是關於生活在一二線城市的白領。相信不少人心裡的白領,當是穿著光鮮亮麗,高檔辦公環境,手指滴答敲著鍵盤就有豐厚薪水。而現實情況是:行屍走肉般擠著地鐵,為了省錢點著10幾塊的外賣,以及超過9成人擁有焦慮的情緒。作為白領,你是新中產,還是「喪班族」?
  • 調查:當下中國人為何焦慮?焦慮程度幾何?
    人民論壇調查:當下中國人為何焦慮?焦慮程度幾何?  霧霾襲擊多個城市,空氣品質又成人們新的焦慮。財富在增加,快樂在減少,人們焦慮房子、車子、票子,焦慮空氣、土壤和水……,焦慮也如同當下的霧霾,揮之不去。
  • 張頤武:正視年輕白領和大學生的焦慮
    年輕人對於自己是「屌絲」的抱怨,對於社會對自己重視不夠的焦慮,對於自我實現和完成不足的困擾等等,都是這些年來社會的典型現象。雖然對這些現象有許多不同分析,但其中心都在於年輕白領和大學生的焦慮。今天的中國社會已經進入普遍相對豐裕的時代,年輕白領及其主要後備軍大學生等都是網絡輿論的主流人群。他們溫飽完全沒有問題,無須為最基本的生計發愁。
  • 理解焦慮:什麼是正常的焦慮?什麼是不正常的焦慮?
    焦慮是一種過度擔心自己或親人的安全、前途和命運而引起的煩躁。它包含焦慮、憂慮、悲傷、緊張、恐慌和不安成分。它與危急情況以及不可預測和無法控制的事件有關。事情變好了,焦慮就有可能會減輕。那麼什麼是正常的焦慮呢?當我們出現擔心緊張的情緒時,要考慮它是不是合情合理的。如果這種擔心是合理的,就是正常的焦慮;反之就是不正常的焦慮。大家思考一下,以下哪種擔心是合情合理的?
  • 中國媽媽「焦慮指數」報告發布 看哪座城市媽媽最焦慮?
    日前,UC大數據發布了國內首份《中國媽媽「焦慮指數」報告》,期望藉助這份報告,全面剖析中國「焦慮媽媽」這一群體,讓她們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注,聽見更多來自她們內心的聲音。  金融、網際網路及全職媽媽最焦慮  報告顯示,媽媽焦慮指數排名前十的城市均為一二線城市,其中最焦慮的是上海媽媽,以超70的焦慮指數高居榜首。
  • 《三十而已》:女性為何如此焦慮?
    前者在文案當中明確寫道「三十歲以後,所有的可能性不斷褪卻」,三十歲仿佛成為了人生至關重要的一道門檻,而圍繞後者展開的話題則不禁令人疑惑:才三十而已,女性為何已有那麼多焦慮和不安?誠然,在效率至上的社會,人人都面對著現代性對生命的全新詮釋 ,認為儘快取得更多社會性資源並將其據為私有,方能實現對生命最好的利用。
  • 茅于軾:中國人的焦慮從哪裡來?
    焦慮,已經成為現階段中國人的一種生活常態,且有日漸加深的趨勢。調查顯示,相比五年前,47.8%的人「更焦慮了」。中國人的焦慮從何而來?如何消除日益加深的社會焦慮?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的新書《中國人的焦慮從哪裡來》,正試圖回答這兩個問題。
  • 焦慮?焦慮!想學舞蹈的人都在焦慮什麼?
    「焦慮」一詞在近年來頻頻現身各行各業、各年齡層的人都不約而同的有著某種程度上的焦慮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想學舞蹈的人在焦慮什麼?不管你學什麼,你學得越早,就意味著學的時間更長,優勢是肯定有的。但並不意味著後學的就沒機會了。不同的舞蹈對身體有不同的要求。
  • planB焦慮是什麼意思和梗 planB焦慮含義介紹
    planB焦慮是什麼梗?很多人在做計劃時,都會有B計劃,那麼planB焦慮是什麼意思呢?它又是怎麼來的呢?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一下抖音planB焦慮意思,一起來看看吧!  planB焦慮是什麼梗  形容因為原有計劃被打亂後產生的焦慮情緒。指的是一些只有A計劃的人,這種人通常不會隨機應變。
  • 男人的焦慮和女人的焦慮
    這是一個充滿著焦慮的時代,男人有男人的焦慮,女人有女人的焦慮。那麼男人的焦慮是什麼呢?女人的焦慮核心點又在哪裡呢?男人是天,屬陽,主剛健;女人是地,屬陰,主陰柔。道德經說,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
  • 低欲望的社會——焦慮
    每天只想著自己的一日三餐,對什麼事情都不感興趣!由人渡己,這似乎同樣是國內當代90後的現狀,究其根本,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的原因在於「窮」。經濟上的拮据,讓談戀愛成為了奢侈。回歸主題,日本當代青年,因為「低欲望」,因為窮、對未來充滿焦慮而不得不減少開支,而國內的當代青年,同樣因為窮、對未來充滿焦慮的同時,開支卻在不斷增加?為何出現的數據結果卻截然不同?從我自身的經歷及角度,提供兩點僅供參考!
  • 當代年輕人為何對健康如此焦慮
    為保證研究效果,在正式開展研究前,先通過預訪談形成訪談提綱,主要內容包括怎樣定義身體的「健康」,你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有哪些方面的擔憂,日常生活中採取了什麼形式的養生實踐,以及你眼中「健康焦慮」流行的原因等內容。研究過程中,針對訪談的科學性與技巧性、訪談結果的真實性與認可度,不斷地進行自我追問、自我反思,確保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的可信度與有效性。
  • 打敗焦慮,就從行動開始,無論焦慮什麼,走出去,行動起來!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每個年齡層都有不同的焦慮,無論你焦慮什麼,都不要呆著,固步自封,會越來越焦慮。走出去,接觸很多人和事,慢慢的捋順生活,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走,這樣,才會越來越明確目標,生活也會更清晰。
  • planB焦慮什麼意思什麼梗? 原有計劃被打亂之後產生的焦慮了解一下
    planB焦慮什麼意思什麼梗? 原有計劃被打亂之後產生的焦慮了解一下時間:2019-11-02 16:29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planB焦慮什麼意思什麼梗?
  • 《羅輯思維》,解決不了的你知識焦慮
    學心理,玩投資,觀天下,就關注  時代之,公眾號jingji-xinli《羅輯思維》最近出了一本書,叫《我懂你的知識焦慮自從羅輯思維轉型作知識服務商以來,羅振宇就不斷挑撥著人們焦慮的神經,比如前段時間的言論:「每天在寫字樓的,中午吃盒飯的白領,才是真正的社會底層」。這些白領本來就是羅輯思維的目標用戶,一看這論調,人人自危,怎麼辦呢?花錢在羅輯思維的APP上學習知識唄---說是知識,其實不過是一些名人的專欄文章。 的確,在理解用戶的焦慮和挑撥用戶焦慮方面,羅輯思維很在行。
  • 當今社會的焦慮與什麼有關,有沒有誰能不焦慮
    當今社會的焦慮與什麼有關,有沒有誰能不焦慮過去的人,一輩子都生活在一個地方,每天要做的事就是幹活兒,吃喝拉撒睡,大不了與鄰居嘮嘮閒嗑,或者最新鮮莫過於聽聽從外面回來的,有見識的人,吹一吹外面的世界,偶爾做一做白日夢。
  • 中國媽媽"焦慮指數"報告出爐, 你是那種"焦慮指數"爆表的媽媽嗎?
    中國媽媽「焦慮指數」報告,是U/C平臺通過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期間已育女性的網絡搜索熱度和閱讀指數大數據而精心編制的一份報告。這份報告詳細解讀了70後、80後、90後媽媽最關心也是她們最焦慮的事情。她們到底每天都在焦慮什麼?
  • 緩解「知識焦慮」需對症下藥
    【摘要】在社會分工高度發達、市場競爭加劇、生活節奏加快的今天,許多人都陷入了「什麼都想學,但卻學不透」的「知識焦慮」。「知識焦慮」不僅與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等外部因素有關,也與個體學習心態、知識內化規律等內部因素有關。為此,應引導知識付費行業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健康的學習心態,緩解人們的「知識焦慮」。
  • 自律焦慮是什麼意思?這梗指為了自律而使自己變的更加焦慮
    自律焦慮是什麼意思?這梗指為了自律而使自己變的更加焦慮時間:2020-11-25 19:34   來源:語文指揮中心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自律焦慮是什麼意思?這梗指為了自律而使自己變的更加焦慮 自律焦慮: 常常為了自律而使自己變的更加焦慮,害怕自己今天因為某些原因沒有堅持就是不自律,然後開始產生焦慮的心情。 微博@語文指揮中心   原標題:自律焦慮是什麼意思?
  • 如何能在城市的喧囂焦慮中出淤泥而不染
    前階段接觸了一些人,之前的同事、小學同學,都是生活中同一個城市中,為了生活、工作,被城市的快節奏驅趕走向前,對未來的未知充滿了焦慮,並持續的向周圍人傳遞著這份焦慮,就像父母以愛之名實施控制之責一樣。當我與他們接觸時,會不自覺的被他們投射出來的焦慮所感染,跟著一起焦慮,擔憂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