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叫停幼兒園「小學化」,家長給孩子報班都差不多是這樣一個場面,連走在路上遇到的也不放過試學機會↓
而在教育部全面叫停這個現象之後,這些家長卻開始擔心,孩子不提前學習,會不會就這樣輸在起跑線上↓
其實叫停幼兒園「小學化」並不是教育部貿貿然的決定,因為各種科學論證已經證實——
3-6歲是兒童語言能力培養、性格培養、想像力等開始發展的黃金時期,這時為孩子進行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領域培養,孩子將會得到全面和諧又富有個性的發展。
包括家長們十分重視的英語啟蒙,也應當遵循這個年紀的語言發展規律來自然習得英語,而不是在還沒上小學之前就去背字母。
其實教育部一直在強調的,就是讓家長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一樣可以贏在起跑線上。
讓孩子提前學英語你得用對方法
既然教育部都這麼說了,那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在幼兒園這段時間學習英語呢?
別的科目我是幫不上忙了,但對於如何掌握英語,我們有話說~
英語吧,真不難學,主要是看你用什麼方法讓孩子學。這裡不妨先回憶一下孩子是如何學會中文的:
從10個月時孩子開始意識聽到聲音;從1歲到一歲半開始注意語言與事物的聯繫,學會了逐漸蹦單個名詞;到3歲左右學會說話;6歲開始簡單的閱讀和識字;
可以看出來6歲前都是孩子的語言敏感時期,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輕鬆掌握中文的過程,其實就是遵循了語言習得的順序「聽說讀寫」來自然習得的。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也不例外,習得過程和中文一樣,不過對於孩子學英語的時間,我們認為越早讓孩子接觸外語越好。
就拿隔壁韓國流行歌手姜Gary的兒子小好來說,才27個月就展現了他超高的語言天賦,不僅詞彙量遠遠超出同齡兒童正常水準,各種高級詞彙更是張口就來。
就連英語也不例外。姜Gary帶著兒子姜好去了烤雞店,經歷了一波三折後,小好開始自己10秒倒計時防止被雞肉燙到,英語數數的模樣真是可愛到爆~
姜Gary說了,他總是和孩子說話互動,甚至引導他開口說話,小好能學會那麼多,多數都是源於他通過聲音和實體場景的對應,見到什麼就跟孩子說什麼,就像玩問答遊戲一樣。
重複多了,處在語言敏感期的小好輕而易舉就記住了。
6歲前的孩子就正好處於大腦快速發育時期,語音模仿、辨別、聲音和畫面之間有著很高的敏感度,趁著這個最恰當的時候輸送最恰當的聲音,孩子就會像海綿一般吸收外語的發音和音調。
加上英語是拼音文字,所以孩子在聽懂基本的詞彙量之後,不瞞你說,進入小學學習自然拼讀或背誦,都會比死記硬背的孩子輕鬆巨多!
聽懂越多就看得越多
聽懂越多就看得越多不無道理,因為如果出現聽不懂、看不懂、說不出英語,就會大大限制了孩子學習資源的可選範圍。
就拿分級閱讀來說吧,國內外都有不少幫助孩子拓展視野、培養情操的繪本書籍,但家長們總會更傾向國外的分級閱讀繪本。
為啥?因為我國的分級閱讀不太行不成熟啊!整體來說,國內「中文分級標準」體系比較粗糙、推薦主題單一,遠遠無法滿足學校與家長的真實需求。
就算是經過兒童文學專家制定標準後「出土」的分級閱讀,多按年齡籠統分級,像字多畫少的《人與自然》或《十萬個為什麼》,閱讀年齡更多是直接涵蓋了3-12歲;
(圖片源於網絡)
這類閱讀如果沒有家長指引,年紀偏小的孩子往往無法自主閱讀,在網上搜索「國內分級讀物推薦」,搜索結果也是英文讀物居多。
因為與國內對比,國外分級閱讀優勢十分明顯,畢竟人家已經有100多年的發展歷史,還證實了分級閱讀可以提升1.5倍的學習效率啊!
這裡介紹一位臺灣的媽媽汪培珽,她在孩子英語教育方面非常出色, 她建議,家長念故事書給孩子聽時,可以一句英文,一句中文,重複3次,英文部分照書念,說完一句英文後,就用非常自然的、口語化的中文翻譯一句,最好是念熟了一本,再念下一本。
她還推薦了分級讀物,一個系列,十幾本書,根據語言難度遞增,所有系列約150多本書。
汪培珽推薦的部分分級讀物▼
汪培珽認為需要根據孩子的英語學習程度來給孩子選擇他能聽進去的教材工具,而她自己就成功培養出了兩個優秀的娃:4歲的兒子能朗誦300字英語故事書,7歲的女兒可以用英語講30分鐘自己編的故事!
國外分級閱讀除了會根據孩子年齡來定製之外,在其他各個領域的分級閱讀卻有著相當大的教育啟發。
就拿一個小故事來說吧,《猜猜我有多愛你》這本適合0-6歲孩子的經典繪本繪畫風格親切,整體給人特別溫暖的感覺,各位家長不妨可以把孩子叫過來,現場來感受一下這個關於愛的故事↓
故事情節很簡單,小兔子晚上不睡覺,堅持要大兔子猜自己有多愛他。
但無論小兔子怎麼說、怎麼比喻、怎麼形容自己對大兔子的愛,大兔子總是輕而易舉地表達出:「我更愛你」。
這不是因為大兔子的手臂長,個子高,而是因為它是世界上的大兔子—–父母,對小兔子的愛就是超過一切!
不知道家長有沒有感受到,被製作成有聲讀物的繪本,帶來更多的是豐富的視覺感受和感情色彩。
當你很愛一個人的時候,也許你會想把這種感覺描述出來。而這本繪本就是在孩子心中播撒愛的種子,不僅培養孩子創造力和想像力,還教會孩子如何表達愛。
這就是受廣大家長傾向選擇的原因,非死板化教學的國外分級讀物中注入了個性化定製,培養孩子良好閱讀習慣的同時,更多是在培養孩子的素質教育。
但肉眼可見,這些書籍基本以英文為主,且大部分被製作成有聲讀物,有些作品雖然被翻譯成中文,但被翻譯過的作品大多增加了翻譯者的理解,孩子閱讀不到原汁原味的內容,這個時候,能聽會說、熟練掌握英語就是唯一的解決辦法了。
別忘記網際網路信息近80%是由英語承載,只要會英語,關於新聞、書籍、學習材料等等,只要不上網做些啥違法的事兒全世界的資源都可以任由孩子所使用!想想都美滋滋啊!
所以作為家長,管好「聽」這一項就是給孩子最好的英語學前教育,只要有計劃地利用各種碎片時間,為孩子輸入了大量英文聲音,積累到一定程度,便會促使開口說話和閱讀的欲望。
只要孩子聽懂英語了,說讀寫一切好說。一句話,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語言家,用對方法,你的孩子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