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聞王媽媽定做小祥功德作二首》中有這麼一段話:「唐家閧裡閒遊賞,媽媽家中請和尚。二百襯錢五味食,羊毛出在羊身上。」而有這麼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案例層出不窮,譬如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流傳於市面上的古玩古董受到了古玩愛好者的喜愛。
而對於出土的文物受到了歷史學家以及考古學家們的青睞,因為每一件出土的文物都非常具有對於歷史的研究,也正是如此,也有一批贗品以次充好以假亂真打亂了整個市場,隨著贗品的品質日益精湛,整的很多文玩愛好者都不知道手中的寶貝真假虛實。
難以區分裡面的「乾坤」,為此只好找專業的專家們鑑定真偽,不過到了現在現代社會這些鑑寶專家們怎麼變成了人人喊打的對象呢?首先要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自然和他們本身就有不可分割的聯繫。
文物的鑑別證書大家都知道,曾經在古玩圈也有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千金難求一張鑑定證書,不過這個鑑定證書放到現在用形同虛設形容也毫不過分,典型案例就是當年轟動一時的「金縷玉衣騙貸案」, 於1960年出生在浙江湖州的謝根榮自幼不學無術,讀完初中就在社會四處闖蕩,曾經在俄羅斯邊境倒賣衣服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嘗到了甜頭的謝根榮轉眼間就把目光轉移到了房地產,他偽造了個人按揭房貸款合同從當年的建設銀行一舉貸出了6.6億元,堪稱是「空手套白狼」的模範師祖。不過這還不算完,後面又轉戰到了古玩市場,後又建造了一個「根榮陳列館」 。
其中館中還擺放著「金縷玉衣」,不過這件衣服是謝根榮偽造的,相傳成本也僅僅只有兩萬塊錢,不過這些難不倒謝根榮,他找到了幾個專家,其中就有時任故宮副院長的楊伯達,幾個專家湊成一個專家團來到了根榮陳列館隨即就看到了世界僅有兩件的「金縷玉衣」。
但是出乎人意料的是,這些專家團居然連放金縷玉衣的玻璃箱都沒有打開過拿出寶貝仔細鑑定只是在玻璃周圍轉了一圈就一言斷定這件寶貝是真的不說,還估價出了高達24個億人民幣的天價。
據稱,這些專家在事後得到了幾百萬元的「幸苦費」,有了鑑定證書的謝根榮就拿著證書去了銀行再次騙貸,八年之後這件事情才真相大白,謝根榮因此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是反觀楊伯達等專家只是一句「看走眼」敷衍了過去。
而不僅於此,騙畫案例也層出不窮,2009年是國內古玩的一個高峰期,然後也誕生出了不少的鑑寶節目,其收視率也居高不下,足以見得當時人們對於國內文化的喜愛程度,而這裡面的每個節目都會邀請到了一些專家前來鑑寶。
其中就有專家劉巖就在字畫上面非常有研究造詣,故而也身在其中。而在鄭州有一個喜歡字畫的百姓名叫朱雲,他就來到了鑑寶節目且帶來了一件傳家寶,這件傳家寶是《嵩陽漢柏圖》(乾隆皇帝親筆),當時正好把這幅畫讓劉巖專家鑑定一下真偽。
而劉巖接過畫後也只是隨便的上下打量一下,大概就說「是一副年代比較老的字畫,但要說是乾隆皇帝的真跡那還差得遠,最多也就值幾萬塊錢。」這無疑讓朱雲遭受了一個晴天霹靂,而專家劉巖卻讓他當天晚上來找自己。
等到當天的晚上的時候,朱雲便帶著自己的兄弟以及字畫來到了專家劉巖的房間,劉巖接過了那幅畫又是一番打量,又表示雖然不是真跡,但是自己也挺喜歡這幅畫,願意以三萬塊錢購買朱雲手裡的畫。
這對於朱雲來說即便不是真跡那也是世代相傳的傳家寶,哪能輕易就賣給別人,故而回絕了劉巖,這時候的劉巖卻又說自己有很多朋友可以幫忙問問有沒有人願意買,果然不出所料,真有一個朋友願意以17萬的「高價」購買朱雲手中的畫。
朱雲聽到這個價格不由得大為驚嘆,這可比三萬高多了,於是喜笑顏開的賣給了劉巖的朋友,而在2010年底,這一幅畫卻出現在了一家節目現場不說,甚至開到了8700萬的天價!這讓朱雲一看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
這不就是曾經17萬賣出去的傳家寶,為此朱雲感覺到十分的憤怒於是一紙訴狀提出了訴訟,結果在調查之中發現,這個劉巖竟然是別人冒名頂替的,不過朱雲還是以敗訴告終。關於劉巖被騙畫的案子需要後人時刻警惕著不法分子利用自己,不由得讓馬未都都在為文物圈嘆息。
而反觀現在所謂的鑑寶專家們無疑是讓人們心生反感的,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品德高尚的真正的專家還在為歷史、在為國內的文物做出偉大的貢獻的人,只是由於一些被利益所燻迷的不法分子而導致了專家這個行業被人唾棄,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更加需要加以區別,吸收前人的教訓,不放過任何一個壞人,也不冤枉任何一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