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瑞應寺:東北歷史上唯一「政教合一」的寺廟,清八大國廟之一

2020-12-13 遼寧文化旅遊磚家

瑞應寺位於遼寧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佛寺鎮佛寺村,蒙古族人稱「葛根蘇木」,俗稱佛喇嘛寺。該寺始建於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至康熙四十四年初具規模。 康熙皇帝親題匾額,贈刻有滿、蒙、藏、漢四種文字的瑞應寺匾額,並稱瑞應寺一世活佛桑丹桑布為「大清東部蒙古老佛爺」。道光年間瑞應寺達到鼎盛,並賜行政印章,寺廟屬民達八百多戶,僧人多達三千餘名,是東北地區唯一享有「政教合一」管理特權的寺廟,也是清代八大國廟之一。現瑞應寺是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瑞應寺三面環山,臥谷十裡,這座東北及東蒙地區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已經走過了三百多年的歷史,曾經倍受幾代清朝皇帝恩寵,康熙私訪到佛寺的故事在阜新家喻戶曉。寺廟保留有大雄寶殿、大召寺、長壽塔、祈願殿、哲學院等藏式佛教建築群,是蒙古族東部地區著名的朝拜聖地,素有「小布達拉宮」美譽,民間稱「東藏」。每年來這裡進香、祈求家庭合睦、事業騰達、親人平安的信眾絡繹不絕。

瑞應寺還被譽為歷史上阜新地區第一所綜合性「大學」,擁有聞名遐邇、自成體系的四大「扎倉」(漢語意為學院、學部):曼巴扎倉(醫藥僧院)是專門修習研究醫學、藥學,專門培養蒙醫藥人才的基地;丁科爾扎倉(時輪僧院)是修習研究時輪、天文、歷算、星卜學的僧院;阿克巴扎倉(密乘僧院)是專門修持密宗的僧院;薩尼特扎倉(法相僧院)是專門修習研究佛學哲理的學部。數百年來,瑞應寺先後培養出了一大批蒙醫藥學、哲學、天文曆法學等各個方面的專家、學者和優秀人才。尤其是名醫輩出的曼巴扎倉,堪稱蒙醫藥方面的「最高學府」。

歷史上曾經輝煌興盛的瑞應寺,隨著歲月的流逝,時代的變遷,曾一度變得面目全非,寺院內殿堂也嚴重破損。其後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瑞應寺古剎才重新煥發活力。如今的瑞應寺不僅成為了藏傳佛教歷史文化的東方中心,寺院集藏、漢、蒙式建築風格為一體的建築傑作,在我國古代建築體系中也具有重要地位。該寺內保存了大量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珍貴文物,不僅反映了蒙古族獨特的傳統文化藝術特點,也反映了蒙漢及其它多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是中華民族團結友愛、共創文明的歷史見證。

(個別圖片源自網絡,感謝分享!如有侵權,刪圖致歉!)

相關焦點

  • 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6個景觀景點你去過幾個?還有哪些?
    這裡有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巧妙結合的海棠山風景區,有清代八大國廟之一的瑞興寺,有歷史上契丹人崇為神山,稱黑山,蒙古尊奉為聖山的關山旅遊區,有地處內蒙古、長白山、華北三大植物區系交替過渡地帶的三塔溝風景區,有一代道教大師、武當宗師張三丰的故居,……1, 海棠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海棠山風景區位於阜蒙縣大板鎮,地處北鎮醫巫閭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全國重點網媒走進遼寧之阜新瑞應寺
    全國重點網媒走進遼寧之阜新瑞應寺 www.nen.com.cn 發布時間:2014-09-28 15:04 東北新聞網
  • 重陽節當天,東藏聖地瑞應寺為祖國祈福
    重陽節當天,東藏聖地瑞應寺為祖國祈福。擁有300多年歷史、全國聞名的東藏聖地——瑞應寺,坐落在遼寧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佛寺境內。走到正門前,遊客的愛國之情就開始被正門上掛出的標語「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所感染。
  • 遼寧阜新這六個景點你都知道嗎?2019年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
    遼寧省阜新市海州廟原名為彌勒菩薩成就院,創建於清康熙年間,是目前阜新市區內唯一尚存的一座藏傳佛教古剎建築群。寺廟因依山而建,山坡一詞蒙語謁海洲,故寺廟又因此而得此名,它因地處市商業繁華中心地段,更為市區增添了一大景觀,極具有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遊覽開發價值。
  • 瑞應寺不為人知的歷史,蒙東及東北地區最大的學堂
    現在位於遼寧省阜新市的瑞應寺就是藏傳佛教東方中心。在歷史上,瑞應寺在蒙東、及東北三省影響深遠,除了其宏大精深的規模和教義以外,還因為瑞應寺在數百年間,都是這一地區的文化、醫療、建築、音樂、天文曆法等方面的引領者和傳播者。
  • 遼寧阜新瑞應寺 東北地區最具規模的百年古剎
    阜新瑞應寺,蒙古族人稱"葛根蘇木",東北地區最具規模的百年古剎。位於遼寧省阜新蒙古自治縣佛寺鎮佛寺村,它三面環山,臥谷十裡,大雄寶殿、大召寺、長壽塔、祈願殿、活佛宮、哲學院等藏式佛教建築群與佛寺水庫自然景觀交相輝映,渾然天成。
  • 遼寧網絡行走進藏傳佛教東方中心—阜新瑞應寺
    東北新聞網訊(記者 許嘉玥)9月25日,「2014全國重點網絡媒體遼寧行」的記者們走進阜新瑞應寺,領略了藏傳佛教寺院的獨特建築和文化藝術。  瑞應寺,蒙古族人稱「葛根蘇木」,俗稱佛喇嘛寺。位於遼寧省阜新蒙古自治縣佛寺鎮佛寺村。
  • 東方布達拉宮竟藏在東北,曾經的八大國寺之一卻...
    位於遼寧省阜新蒙古自治縣佛寺鎮佛寺村,距離市區22千米。在三面環山、方圓5平方千米的山谷中,殿宇佛塔崢嶸,寺廟金碧輝煌,松柏檀香翠綠。隨著歲月的流逝與歷史的更迭,佛光閃爍本該梵聲遠播的瑞應寺卻歷經了興衰重建三百年的風霜雪雨與滄海桑田的變遷。而他的建造更是流傳至今的一個傳奇故事。
  • 網媒記者「遼西北看發展」阜新行 瑞應寺海棠山感受佛教文化
    網媒記者「遼西北看發展」阜新行 瑞應寺海棠山感受佛教文化 www.nen.com.cn 發布時間:2014-09-28 13:59 東北新聞網
  • 美麗的遼寧阜新風景
    貓耳朵湯蒙古餡餅喇嘛糕有名的景點有海棠山海棠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海棠山風景區位於阜蒙縣大板鎮,地處醫巫閭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阜新瑞應寺瑞應寺風景區始建於清康熙八年(1669),位於阜蒙縣佛寺鎮,寺內有康熙親題匾額,「大清東部蒙古老佛爺」。
  • 瑞應寺 - 瑞應寺-名寺古剎內容-佛教在線
    歷史沿革 寺院勝景 當今住持 法務法事 交通通訊[歷史沿革]瑞應寺(俗稱東藏,蒙古族人稱「葛根蘇木」,俗稱佛喇嘛寺。)位於遼寧省阜新蒙古自治縣佛寺鎮佛寺村,與阜新市西南22公裡 。始建於清康熙八年(1699年),屬藏傳佛教格魯派,素有「東藏」之稱,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初具規模,康熙帝賜名題字,贈刻有滿、漢、藏、蒙四種文字的瑞應寺匾額 ,滿文稱:佛爾郭春依阿察布熱寺(ferguwecun-i acabure ts'i), 漢文稱:瑞應寺,藏文稱: 嘎丹達如結如博凌(dGaH ldan dar rgyas grub gliG),蒙古語稱:蓋哈木希嘎 照和拉古魯格齊蘇木(Gaiqamsiga
  • 網媒記者走近東北地區藏傳佛教中心——瑞應寺
    瑞應寺院內  網媒記者走近東北地區藏傳佛教中心——瑞應寺  黃河新聞網訊(在這裡,網媒記者們有幸參觀到了東北地區藏傳佛教的中心瑞應寺。  瑞應寺,蒙古族人稱「葛根蘇木」,俗稱佛喇嘛寺。位於遼寧省阜新蒙古自治縣佛寺鎮佛寺村。該寺始建於清康熙八年(1669年)到康熙四十四年初具規模。道光年間,寺院達到鼎盛時期。康熙帝賜名題字,贈刻有滿、蒙、藏、漢四種文字的瑞應寺匾額,並稱瑞應寺一世活佛桑丹桑布為「大清東部蒙古老佛爺」。
  • 康熙皇帝欽賜匾額——瑞應寺
    瑞應寺一坐落於遼寧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佛寺鎮瑞應寺始建於清康熙八年(1699)至康熙四十二年(1703)初具規模,康熙皇帝欽賜匾額「瑞應寺」瑞應寺鼎盛時期高僧達三千六百餘人,喇嘛多達萬餘人,民間相傳「有名的喇嘛三千六 無名的喇嘛賽牛毛」,歷史上的瑞應寺包括;大雄寶殿 祈願殿 九大臣祈願殿及東西配殿,另外還有四大扎倉和德丹闕陵及活佛殿,周圍有五座學院分別建於東西南北或山坡上等等。
  • 行走遼西邂逅東北最大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瑞應寺
    其實,這裡是位於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佛寺鎮佛寺村的瑞應寺。圖為瑞應寺扎倉內的彌勒佛造像。
  • 內蒙古地區唯一因寺廟設立的縣級行政區域――五當召的歷史地位及影響力(中)
    人們熟知五當召是與西藏布達拉宮、青海塔爾寺、甘肅拉卜楞寺齊名的四大藏傳佛教寺廟之一。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乾隆皇帝賜名「廣覺寺」,這是一座區別於內蒙古地區其他藏傳佛教寺廟的政教合一的寺廟。五當召在歷史上是內蒙古地區藏傳佛教的最高學府,是內蒙古地區唯一一所研究藏傳佛教教義和戒律的場所,是使用藏文《甘珠爾》《丹珠爾》經的寺廟,蒙古、新疆等地的喇嘛都以能到五當召學經為榮,人數最多時的嘉慶年間,常住喇嘛達到1260餘人。五當召在藏傳佛教傳播的地區,特別是蒙藏地區具有巨大的影響力,成為包括各旗王公、臺吉、政府官員在內的藏傳佛教信眾心中的聖地,自清乾隆時期開始一直倍受中央政府和地方當局的重視。
  • 阜新宗教局召開瑞應寺第七世活佛坐床十周年座談會
    佛教在線遼寧訊 9月28日上午,阜新市宗教局召開瑞應寺第七世活佛坐床十周年座談會。瑞應寺第七世活佛察罕殿齊·洛桑·義希成來堅持十年來始終發揚瑞應寺活佛愛國愛教的光榮傳統,精心主持佛協事務,熱心奔走公益事業,為促進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為鞏固阜新團結、宗教穩定和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的積極貢獻,對此,與會佛教界代表進行了熱烈的座談和討論。
  • 遼寧阜新瑞應寺隆重舉行首屆「九九重陽法會」
    11月1日消息 據阜新日報報導:為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更好地推動和諧社會建設,以「弘揚傳統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為主題的遼寧阜新瑞應寺首屆「九九重陽法會」於10月30日如期舉行。 這次瑞應寺「九九重陽法會」把佛教傳統教義、穴誦長壽經、祈福、供酥油燈、與傳統民俗活動有機結合在一起,把宗教活動與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建設和諧社會結合在一起,必將為構建和諧阜新貢獻一份力量。同時,「重陽法會」也為擴大瑞應寺的影響、提高其知名度搭建了一個平臺。
  • 什麼是政教合一的國家
    政教合一顧名思義就是宗教與國家政權結合在一起的國家,屬於合二為一的政治制度。而且宗教教義高於國家政權。一般來說,宗教領袖與國家最高領導人基本上同為一人,或者宗教領袖高於國家最高領導人。宗教教義為國家法律依據。宗教具有排他性,政教合一的國家只能信仰一種宗教。
  • 素有「東藏」美名的瑞應寺,吸引著各地眾多青年來此出家為僧
    素有「東藏」美名的瑞應寺,吸引著各地眾多青年來此出家為僧素有「東藏」美名的瑞應寺,一直就是東北及東蒙地區無數僧人和信眾心馳神往的佛教聖地,吸引著各地眾多青年來此出家為僧。在瑞應寺寺廟活動中一直活躍著的經箱樂、查瑪舞兩種古老藝術形式,如今已成為深受人們喜愛並飽含地域特色文化的兩朵藝術奇葩。在中國文學史上,尤其是在蒙古族文學史上極負盛名的長篇章回小說《興唐五傳》,其作者恩可特古斯就是瑞應寺裡的一位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