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如果王陽明聽到了,一定會說一句:鬼扯!
做不到的人,並不是真的懂。
就好像有人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大家聽到之後都以為自己明白了,畢竟道理很淺顯嘛。回到家裡一個人偷偷的想些不好的事情,做意惡,這個人真的明白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麼?
知就是行,王陽明總是舉例子說明這個道理:如好好色,如惡惡臭。
出門不小心踩到了一坨狗屎,心裏面一定是很難過的,太臭了。我們知道狗屎又臭又髒,下意識的就想遠離它。倘若在一個人心中,踩到狗屎是發財的象徵,那麼他心中會無比的歡喜,非常高興地帶著狗屎奔向福彩中心。
真的知道一個東西的好惡,身體自然會做出親近或者遠離的行為。
有一僧人常年白骨觀,說自己已經修行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已經悟出了皮相皆空的道理,所謂紅粉骷髏,白骨佳人。等真正碰到一位美女時,心裡怦怦亂跳,恨不得緊緊地把美女擁入懷中。這位僧人證悟到他所說的境界了麼?
(這個白骨氣質這麼好,生前一定是位美人。)
知就是行,行動反映了一個人的認知程度,有哪種認識就會做出哪種行為。不會出現我討厭大便,還天天把它當做調味料來吃。我喜歡美色,看到美女時反而不動如山的情景出現。
以前去車管所考試的時候,電視上面總是播放一些交通事故,兩輛車撞在一起,整個車子都被撞的粉碎,車子都成了這樣,更別說車裡面的人了。看了一兩個小時之後,以後連開車的心思都沒有了,交通事故那種情景簡直太可怕了。
如果以後我有車了卻不開,那一定是車管所裡面播放的交通事故錄像的功勞。因為我意識到了開車有這麼大的危險性,自然會規避開車這個行為。以後有酒駕的人,不妨就讓他們看酒駕後事故現場的錄像,慘狀越清晰越好。
一個人真的明悟了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話,厭惡作惡會如同厭惡狗屎一樣,自然心地清明,少生煩惱,增長智慧,遠離災禍。
道理之所以難以真正明悟,是因為講道理的人結合了自身的經驗,高度總結了自身一生的試錯心得。一句話,往往是作者的一生經驗總結。
聽道理的人當然沒有這些體驗,就像搖頭晃腦讀知乎者也的小孩,不能指望小孩子讀聖賢書就讓他們既當古人又做聖人。
所以聽到道理後要做下一步的功課,吸收作者的人生感悟。這個過程就好像吃過葡萄的人說葡萄味道比較酸,後人吃葡萄時就會驗證古人所說過的葡萄的酸味,最後明白了葡萄確實如古人所說的那麼酸。
古人稱這個過程為格物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