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大會》:別再說你懂了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了!

2020-12-06 梧桐素語

在最近一期的《奇葩大會》上,樊登在和高曉松爭論讀書是否真的有那麼多現實意義時,他說了這樣一段話:「有人說,人家韓寒都說了,我懂得了世間所有的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可為什麼有些人聽了,就過好了這一生了呢?核心的問題是,有沒有做!」

現實生活中,我們有多少人的努力,只是停留在聽道理這個層面上,卻指望聽過這些道理了,就能過好這一生了呢?

你是不是報了個寫作的網絡課程,就幻想自己的寫作能力可以瞬間突飛猛進;你是不是上了幾節形象管理課,就指望自己從此脫胎換骨;你是不是有幸聽了個大咖關於賺錢的經驗分享,就幻想自己不久之後也能腰纏萬貫。如果人生真有那麼容易,那還要努力做什麼。

幾個月前我身邊有位女同事,在兩三個月內迅速瘦了十來斤,以前臃腫的身材開始變得凹凸有致,臉蛋也沒有了以前的油膩感。

很多人聽聞,紛紛跑去詢問她減肥方法,她特別不好意思地說:「其實沒什麼呀,我只是每天晚上不吃正餐,就吃點青菜和水果,每個星期再去跑兩三次步而已,沒想到不到三個月就瘦那麼多!」

有些同事聽了如獲至寶,信誓旦旦地說我今晚開始也不吃晚飯了;有位同事則有點不太相信,她質疑道:「你真的只是沒吃晚餐?可這方法我很早之前就聽說過了,嘗試過幾天根本沒什麼用!」她淡淡地笑道:「那你就再堅持地久一點試試?」

幾個月後的今天,那些聽了她減肥方法的女同事們,沒有一個像她一樣瘦下來,他們都知道方法了,怎麼都沒成功呢?是方法不對嗎,當然不是,不過是沒有人能像她一樣每天堅持罷了!

其實減肥的方法五花八門,可總結起來,無外乎—管住嘴邁開腿!這個簡單的道理,我們每個人都瞭然於心,可真正去實踐和堅持的又有多少人呢?

與其花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尋找減肥方法,去報減肥課程,不如就挑一個最簡單的方法,然後去做,去堅持!

考過公考的人都知道,有一個叫QZZN的網站特別實用,上面有各路大神分享的成功經驗和複習資料,很多人都會如饑似渴地在上面搜索資料,搜索成功的方法。

但你去問問他們,有多少人花大量時間去搜索資料和方法,是真正下定決心要按照這個方法去長時間地堅持的呢?大部分人的心理狀態其實是:有沒有哪種方法,可以不那麼辛苦,又可以快速成功,輕鬆甩掉那些苦哈哈學習的人呢?

其實,每個公考成功的人,他們的成功經驗可能各不相同,有些方法甚至互相矛盾,但這些方法的相同點都是:堅持得夠久!

所以,你要做的,不是去看千千萬萬的成功經驗,然後花大量時間,精挑細選你認為最好的那一個,而是了解一兩個適合你情況的,然後去堅持就好了!

你懂再多道理和方法,都不能替代腳踏實地的努力!很多人會花大量的時間去尋找方法,並以此替代枯燥無味的堅持和努力。這樣的人,用前段時間很火的觀點說就是:你只是在假裝自己很努力!

用李笑來的話說就是:這是一種心智的不成熟!心智成熟的人都知道,行動才是最重要的,而心智不成熟的你卻指望,知道了方法,就能不用行動。帶著這種想法的你,即使懂再多道理,也過不好這一生!

王陽明有一句特別經典的名言:知而不行是為不知!知道了一個道理,卻沒有去行動,那就等於根本不懂這個道理!他曾經給徒弟舉過這樣一個例子:一個人知道了孝順的道理,卻沒有去盡孝,沒有去做,那就等於他根本不懂孝順,根本不懂這個道理!所以,有些道理不是聽過就代表你懂了,你得正在去做,才能說明你真的懂了!

我們都知道條條大路通羅馬,而去往羅馬,最重要的是啟程出發。可我們有多少人,寧可花大量的時間去求證到底哪一條道路更省時更好走,也不願選擇一條道理馬上出發。

有這種心理的人,大多數是害怕自己的努力會白費,生怕自己到達的太晚,而最後的結果是,起身出發的人已經到達了羅馬,這些人還在垂頭喪氣地抱怨沒有一條路是好走的。

所以,別再說你聽了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了這一生了!你腦海裡裝再多的道理,也無法幫你過好這一生,重要的是要去做,去行動,沒有行動的道理對於你來說,那就是不懂,那不過是你聽過的一句話而已。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聽過那麼多道理,我們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韓寒的電影《後會無期》中有這麼一句話:「聽過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相信很多人都深有感觸。這句話引得無數人深思,也引得無數人為自己的悽涼而感慨萬千。大家不禁要問:為什麼聽過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 懂了那麼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那麼,我們有沒有思考其中的道理呢?如此多的金科玉律,怎麼放在自己身上就不成立了呢?我相信很多人會有這樣的困惑。今天我們就來仔細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你真的懂了嗎我們所謂的道理,更多的是表示的某種規律。我們應該時常檢視手中的「地圖」,要經常問問自己是不是真正地懂得了所謂的「道理」。你能抓住嗎愛因斯坦曾定義過瘋子:每天做著同樣的事,希望有不同的結果。
  • 很多道理都懂,為什麼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很多人會說,你說的道理都懂,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道理。無論是小孩子,還是七八十歲的老人都無數次聽說,都無數次地琢磨,都無數次的感嘆。然而,為什麼那麼多的人。按自己所說的道理都懂,依然會過不好這一生嗎?
  • 為什麼我們知道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呢?
    為什麼我們知道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呢?這個問題很常見,也很經典,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道理」和「過好」之間到底需要什麼紐帶呢?如果「知道道理」不能直接推出「過好這一生」,那中間肯定還有一個中間變量,這個中間變量究竟是什麼呢?「道理」指代理論,「過好」指代實踐。用通俗的話來說,這就是理論指導實踐,但理論為什麼指導不了實踐呢?從邏輯上來說,應該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我們沒有真正地理解理論,二是雖然我們知道「道理」,卻沒有真正地去執行這些道理。
  • 002 為什麼道理你都懂,就是過不好這一生?
    之前有句話在網絡上盛傳,「道理我都懂,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這句話讓無數讀者產生共鳴,是啊是啊,我就是這樣。鍵盤俠也不噴了,網絡世界似乎在口水戰之間達到了難得的統一。為什麼大部分人都有這樣的困擾?對於這四個字看起來其實沒有這麼簡單,但是它能回答我們為什麼道理都懂,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這個問題。知,就是認知,知道的意思。行,就是實踐,行動的意思。王陽明認為,真知和實踐是一體的,而不區分開來的。「知」和「行」結合起來,合二為一,就是功夫。
  • 《認知覺醒》:為什麼道理懂得那麼多,你卻仍過不好這一生?
    白居易一聽,不以為意地說這不就是寺院門口的八個字嗎?連小孩子都懂的道理。高僧聽到白居易這樣說直搖頭,「三歲小孩都懂得,八旬老翁行不得。三歲的小孩子是懂這個道理,可是八十歲還做不到,這是知易行難啊。」聽完這個故事是不是很有感觸,有些人生道理我們都懂,可是卻仍過不好這一生。
  • 賀鑄:道理我都懂,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錦繡的華年啊,究竟是如何度過去的呢?或許是那月下橋邊,也或許是窗門緊鎖的朱門大戶的花園裡,大概只有春風才知道她的歸處吧。天邊冉冉升起的雲彩舒捲自如,黃昏的太陽也落在了長滿香草的沼澤地上,眼看著日暮將近,我揮起彩筆肆意寫下令人斷腸的詩句。若問我的愁情究竟有幾許。我會說,就像那一望無垠的菸草,滿城翻飛的柳絮,還有梅子黃時的綿綿細雨。
  • 你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我相信很多人聽過這樣一句話,我聽過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只是很多人都只是當個道理聽聽,聽聽就過了,沒有讓那些雞湯真正走進你的心裡,也沒有好好去揣摩這話到底是啥意思,到底想告訴你什麼。 你聽了很多道理,但你真正做了多少呢? 光聽是沒用的,你要去做呀,做才能發揮雞湯的力量。
  • 道理都懂,可是你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這是為什麼?
    阿秋,二級心理諮詢師、情感導師,情感作家,著有新書《抑鬱症康復治癒100問與答》治癒手冊,一本集治癒方法與心靈療愈的健康讀物,與你遇到最好的那個自己!道理都懂,可你從不去行動。你缺的是什麼?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讀過很多書,走過很多路,遇見過很多人,可是我們仍舊過不好這一生。」我不否認你懂,但是這裡最大的問題是你沒有動力去行動,動力來源何處?其實動力就是你覺得這個事情做了你能得到好處,你覺得有意義,從而去刺激自己行動起來。
  • 斷舍離:我們讀了那麼多書,懂了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此生?
    可是,如同網上最有名的那句話,我們讀了那麼多的書,懂得了那麼多的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其實,人生的智慧從來不是多讀幾本書就能得到的。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歷史的進步,我們的書籍越來越多,存量也愈加浩瀚。我們要從如此龐大的知識體系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識就會越來越難。我們也很容易在知識海洋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 為什麼聽過許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蘇軾這篇文章說透了
    文/夢瞻聽過許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是電影《後會無期》中的一句經典臺詞。道盡了當下年輕人的掙扎和無奈。每個人都想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過完這一生。所以我們常常從網絡上、書本中,或者前輩口中求取一些道理。不說從此走上人生的捷徑,至少能讓我們走起來沒有那麼辛苦。
  • 「聽過那麼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答案在這本書中
    所以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不要讓別人意見的噪音壓過自己內心的聲音,更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有勇氣去追尋自己內心和直覺。因為它們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知道你真正想要成為的是什麼,其他的一切是次要的。那麼我們如何避開普世規則裡的坑?
  • 知道許多道理,依然過不好一生(知行合一)
    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如果王陽明聽到了,一定會說一句:鬼扯!做不到的人,並不是真的懂。就好像有人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大家聽到之後都以為自己明白了,畢竟道理很淺顯嘛。回到家裡一個人偷偷的想些不好的事情,做意惡,這個人真的明白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麼?
  • 《富蘭克林自傳》:為什麼懂得了那麼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
    《富蘭克林自傳》這本書是富蘭克林寫給他兒子的,也適合我們年輕人一看。從這本自傳,可以看到普通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我們後輩,也可以從中借鑑和仿效。01 熱愛讀書富蘭克林曾說過:讀書是我唯一的娛樂!由此看到,書籍在富蘭克林一生中的重要地位。
  • 為什麼你讀了那麼多書,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就好比說:我們讀了很多書,掌握了很多知識,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所以,在讀書之前,在想靠讀書獲得知識之前,我們是否應該先弄明白:知識是什麼?(1)知識是什麼?'閱讀』可以讓你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經歷一千種人生。當我們從'閱讀』中獲得大量理論知識後,這些知識並沒有完全被我們掌握。它們就像貨架上的貨物一樣,還只是擺設。它們只有放在生活中,被我們使用,幫助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它們才真正被我們掌握。
  • 三個心理學知識告訴你,為什麼懂了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懂得了那麼多的人生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初次看到這句話,我的內心深受觸動:自己的生活自己知道,那麼多的「大道理」都是廢話,聽聽就好。可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漸漸明白:我們懂得的大部分道理,只能說是「看見」並不能說是「懂得」。因為想要懂得道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道理都懂,為什麼我們還打不好網球?
    中年人的悲哀在於,懂得很多道理,可依然過不好自己的一生。打網球亦是如此。——題記 人到中年,有了一定的社會經驗,也懂得了很多道理,可大部分人還是過不好自己的生活。 正如打網球一樣。盯準球、早點打、降低重心、保持專注……這些道理都懂,可依然還是打不好球。
  • 這道理,那道理,過得不好沒道理……
    可生活水平反而每況愈下,有些人不免會問:道理你知道的不少,這也懂,那也不差,可為什麼就是過不好呢?過得好,咱們就暫且理解為成功吧。如果說把成功作為過得好的代名詞,那麼就成功來說,這兩個字雖然好寫,但真正實現起來並不那麼容易。首先方向要對。方向不對,努力白廢,方向錯了,反而是走得越遠,錯的越厲害,代價越大。
  • 中國式父母勸說:向孩子講了無數的道理,孩子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理由是我現在住的地方工作生活比較方便,再者我認為父親脾氣不好,在家看不慣的地方會嘮叨。母親聽到這,就開始了長篇大論,"你怎麼能這麼想自己的父親,你爸爸還是想念你的,希望你在家住。"這讓我想起小時候母親的教育,每次我有些情緒或者說出負能量的現實,母親第一句話就是堅決否定,然後開始說正確的態度。作家韓寒的一句話,改編後放在這非常恰當:父母講了無數的道理,我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 心理學家:為何你懂得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原因出在這裡
    1元365天早起社群招募成員中,加入即可免費獲得我每日分享的成長詞條,陪你持續精進更好的自己。想參加的小夥伴,後天私信「早起」二字即可了解報名啦!01最近,我的後臺又收到了很多私信,雖林林總總,但都離不開有關內心的困惑和情緒的不安。當我回復過去以後,我發現有不少粉絲會說:你說的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做不到啊。這個現象,不禁讓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