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傑明·富蘭克林是美國歷史上以為傑出而又功勳卓著的人物。看看他頭上的光環吧:作家、科學家、發明家、政治家和外交家。但更讓人們驚奇的是,富蘭克林這樣一位偉大的人物,竟然出身貧寒家庭,而且只上了兩年小學就輟學,10歲時在父親的印刷廠當學徒。所以,富蘭克林的輝煌成就,與他個人的刻苦自學是分不開的。
《富蘭克林自傳》這本書是富蘭克林寫給他兒子的,也適合我們年輕人一看。從這本自傳,可以看到普通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我們後輩,也可以從中借鑑和仿效。
01 熱愛讀書
富蘭克林曾說過:讀書是我唯一的娛樂!由此看到,書籍在富蘭克林一生中的重要地位。
富蘭克林從小喜歡讀書,手頭只要有一點錢就用來買書。看,這與我在這篇文章中的觀點不謀而合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歡迎轉發)——一個人最重要的興趣愛好,就是培養閱讀的愛好,這是人生發展的基礎。
現代社會,可消遣的名目真的太多了,各種電視節目、手機、電腦遊戲……所以,父母們在培養孩子的閱讀上,還是要用點心的。
我小的時候,因為可消遣的項目太少了,而書籍可以打發我無聊的時光,所以那時候特喜歡讀書。無奈那個年代的農村,想要借到一些適合孩子的好書真不容易啊!
年輕時候一定要多讀書,否則一些書等到一定年齡後就不太讀得進去了。童年及青年時代沒有大量閱讀,是我一生的缺憾。
富蘭克林很幸運,他喜歡讀書,後來又有幸進了哥哥的印刷所工作,又結識了一些在書店當學徒的朋友,所以有書可讀。
年輕時大量閱讀,可以開啟一個人的智慧。後來,富蘭克林通過自學通曉了法語、義大利語、拉丁語等多國語言。掌握了語言這個工具,他又閱讀了歐洲各國的歷史、哲學、文學等著作。對自然科學也頗有研究,所以有了不少發明。
02 迷戀上寫作
因為讀書過的緣故,富蘭克林也迷上了詩歌,受到哥哥的鼓勵,他也創作過幾首。因為與朋友進行見不了面的辯論,他將自己的觀點寫成文章寄給朋友。父親看到文章後,指出其中不足。富林克林下決心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那他是如何做的呢?
……我從報紙中挑出幾篇文章來,將每一句的要旨摘出來放在一邊,不去看它。幾天後,我憑藉自己對要旨的記憶,對原文重新表述,並且儘量做到同原文一致。然後把自己的表述和原文進行對照,找出自己的錯誤並改正。
通過這些訓練,富蘭克林豐富了自己的詞彙。對文思上的條理訓練,他是這樣做的——將摘錄的要旨打亂,幾個星期後再盡力恢復到最好的順序,整理出整個句子和整篇文章,和原文對比,改正錯誤。
富蘭克林的做法,仍值得我們今人借鑑。事實上,很多寫作者都借鑑過這一做法。
03 學習並踐行
富蘭克林並不是一個讀死書的人,他踐行著書本的內容。
比如他16歲時讀到向人們推薦素食的書,就決定親身實踐。當時他寄宿在哥哥家,戒掉葷腥改吃素食給哥哥帶來不便。為此,他和哥哥商量,每周只給一半的夥食費,他另行開夥。
富蘭克林說,節制飲食可以使人頭腦更加清醒,思維更加敏捷。因為吃飯簡單化了,他還可以節省出很多時間用來學習。
雖然我覺得富蘭克林素食的好處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但他的踐行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富林克林,用他學到的知識去發明創造;刻意練習寫作技能;踐行書中的內容……無論是閱讀,亦或是寫作還是生活的其他方面,富蘭克林都在踐行。
很多人說,為什麼懂得了那麼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呢?這是因為,你沒有去踐行啊!
懂得了踐行的道理,我們必將在人生的道理上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