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懂得很多道理,但為什麼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答:人人都懂得很多道理!!!紙上談兵而過不好這一生,天經地義。
有時候網上會看到以上的話,說什麼自己的人生很艱難,自己還是沒有什麼進步,所以懂得了那麼多道理又有何用!!!這樣的思維,甚是可笑而可憐。
把知道一件事,和能做到一件事,混為一談。知道和做到的巨大不同,是一個稍微有點邏輯思維能力的人,都該明白的道理。但是他們連這種道理都不明白。
比如,一個30歲的單身男人,知道「管住嘴,邁開腿」就能保持身材勻稱的道理(而且這個道理還不是偽道理,真是科學的道理),但是每天晚上都坐在沙發上看電視,邊看邊喝可樂吃薯片。這樣過了1年,體重不僅沒有減少還增加了20斤。某一天,聯想到自己現在都30了,在公司裡還是幹著雜活,沒有任何技術含量,沒有任何職位,於是發個朋友圈:
「懂得那麼多道理有什麼用,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依然找不到女朋友,依然工作不如意,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但是卻不想想:
(1)自己讀了那麼多書嗎?——我不認為能發出這樣朋友圈的人能讀了多少書。除了雜誌,一年讀的書絕對不會超過10本。
(2)為什麼認為自己能找到女朋友呢?——姑娘會愛上一個男人,要麼他的顏值,要麼他的精神,要麼他的才華(無金錢一項,因為我說的是愛上人,不是搭夥結婚。因為他富有而結婚的,不是愛上人,是愛上錢。)一個超重的沙發土豆能有什麼顏值?一個抱怨卻不奮起拼搏的人能有什麼精神?一個不讀書不奮鬥的人能有什麼才華?
(3)為什麼認為自己能找到如意的工作?——工作不如意,那麼就跳槽啊,但是為什麼不跳槽呢?恐怕是知道自己沒有工作能力,即使跳槽也是一樣的工作,甚至離職就會失業吧。那為什麼沒有工作能力呢?因為工作的時候不好好打磨自己,下班後不好好提升自己。
(4)所以過不好這一生,難道不是正常的,科學的嗎?
懂得真正的道理,是有巨大的好處的,它能指導自己該怎麼做,該怎麼思考,該怎麼布局。想一想吧,如果我們要建造摩天大樓,如果我們要建造高鐵,如果我們要建造量子計算機……卻不懂得科學道理,會建造的出來嗎?所有圖紙的繪製,所有設計的方案,都是由科學道理指導的。
故而,懂得真道理為第一步,然後按照真道理的指導去做、去行動,為第二步。這前面兩步是「內因」的打造。第三步就是看「外因」了:環境條件適合不,機會會來臨不?外因是不可控的。但是內因可控。
所謂「盡人事,聽天命」,就是我們要很好的打造好自己的內因,然後剩下的就看環境了:環境適合,則開始生長,最後長成一棵參天大樹;環境不適合,則開始蟄伏,直到環境變好或者到另一個適合的環境。
接下來,我們就「內因」來分別看看:真道理,實踐和行動。
◎懂得的道理,對嗎?
如果懂得的道理是假的,那麼它的指導作用就會很麻煩,會帶來很大的麻煩。
比如我們國家,以前認為的經濟道理是「供給能造出市場」,所以在經濟層面,出現了很多不符合市場規律的事情。後來懂得了「市場能造出供給」,才能在改革開放的時候,放開計劃,讓市場來決定供給。【關於改革開放的歷程,其中的艱辛和大智慧大責任,強烈推薦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
我們個人如果懂得的道理是假的,對自己的危害也很大。比如,如果我們認為「我對別人好,別人就一定會對我好」是真道理,那麼我們就會(1)對陌生人沒有防範之心,搭陌生人的車沒關係,因為我對他親和友善,他就會對我也親和友善,要性侵我?那是不可能發生的!要以做男女朋友的名義,讓我做他的一夜女朋友?那是不可能發生的!(2)我對同事無話不說,真心相交,但是他怎麼會在後面說我壞話啊?他怎麼能夠搶我的業務啊?……
所以問問自己:
——懂得的道理是真道理,還是偽道理?
——每個道理都有它的邊界條件,那自己懂得的道理的邊界條件是什麼?
——每個重要領域應該歸納出一些真道理,那麼自己在(1)人際交往(2)看人識人(3)個人發展(4)孩子教育(5)家庭規劃(6)職場發展。這些重要領域上的真道理,歸納了嗎?
◎把粉末混合均勻
實踐行動和理論上的道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有差距的,因為道理上、理論上能講通的,但是實際行動中做不到。「無欲則剛」是真道理,但是實際行動中呢?是動物,就都有欲望。
稻盛和夫先生也講到他自己創業早起的一個例子。當時燒制陶瓷,需要把各種成分的粉末混合均勻,然後開始高溫燒制。所有的技術手冊,實驗論文上都寫著:「把各粉末均勻混合,然後開始……」,但是實際操作的時候,發現理論上一句話的事情,做起來卻困難重重:怎麼才算混合均勻了呢?如何近乎完美得混合均勻呢?都是特別特別難的事情。
就好比我們說「要多讀書,而且要做到批判性得讀書」。一句話,真道理。但是實際去讀書的時候,會很困難,這個困難需要很多次很多次的練習,就是讀很多書,好書又讀很多遍,然後慢慢的才會對「批判性得讀書」有所體會和實操。
這種道理的簡單,和行動的困難,就是打造「內因」最最最困難的。懂得道理很簡單,懂得真道理難點,懂得真道理的邊界條件比較難,但是行動來實踐和修正道理才是最最最困難。
所以反過頭來想想,為什麼「懂得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因為說這些話的人,只做到了「懂得道理」,但「懂得真道理」幾乎就沒有做到,「懂得真道理的邊界條件」就更是不可能做到的,「通過行動來實踐和修正道理」就是萬萬到不了這一步的。
◎找到練習場景
一個人要學會騎自行車,就需要找到一輛自行車來練習;一個人要成為一個企業家,就需要創立一個小公司來經營;一個人要擁有健美的身材,就需要每天做有氧運動和極限的肌肉鍛鍊……
不論我們要達成什麼,必須要有一個練習的場景。
我舉出2個常見的能力,大家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給自己創造出練習的場景。
一:銷售談判
一個職場中的人,不論崗位是銷售還是財務,是研發還是人事,如果想要今後做到經理、總監等管理職位,都需要有不錯的銷售和談判能力。
第一步呢,多讀讀銷售類的書籍,多讀讀談判類的書籍,然後就需要找到場景去練習這些技巧。
第二步,在自己的每天的工作中,只要有與人交流的機會,都要有意識地運用昨天晚上讀書時學到地技巧!
在寫郵件的時候,運用這些技巧。比如這封郵件是告知大家對一個事情的處理,那麼郵件裡就可以寫「關於此事的處理方案,我認為有以下3種策略,請各位給予意見和方案的定奪。上策為……中策為……下策為……」。千萬要有這個意識:文字是溝通交流的一大利器!!!不可小看寫郵件,它既是鍛鍊自己銷售談判能力的場景,也是讓自己的能力一鳴驚人的場景!!!
今後寫郵件的時候,都不要隨隨便便得寫。任何一封郵件,都是在鍛鍊自己銷售談判的場景。
比如,你是一個被自己的直接上級羨慕嫉妒恨的對象,你能力很突出,但是你的直接上級一直雪藏你,你的所有的策略方案都被他拿來自己用,當作他自己的策略方案。而自己一個小小職員,是沒有機會見到公司總經理的。但是自己卻時刻有機會給總經理寫郵件。
如果自己的銷售談判能力,策略方案能力,系統論述事物的能力很棒。就可以針對公司的某種戰略布局,或者公司的某種頑疾給總經理寫一封郵件——注意,郵件並不是去抱怨自己的直接上級,做這樣的事,反而會讓總經理覺得你品行不端——,只要自己有這些分析論述問題的能力了,總經理就會被眼前一驚。
二:鍛鍊身材
大片大片的時間可能對繁忙的有小孩的大人,很難有。那麼可以開發出一些場景,這些場景即使只有1分鐘,也能很好的鍛鍊自己的身體。
比如在廚房做飯的1分鐘,可以做20個深蹲;在孩子看動畫片的時候,可以做個15分鐘的有氧健身操;在孩子需要抱的時候,用合適的姿勢,就又是在鍛鍊自己的雙臂肌肉了……
所有的行動,都會落實到具體的場景中。如果不知道要怎麼練習和行動於某個能力,那麼就思考這麼一個問題——我給這個能力的練習,找到了什麼場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