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月正能量
「開掛的人生一定是自律的人生,掌控自我才是真正的自由。」——《掌控自我》
信心滿滿地說好要學英語,開始時鬥志昂揚,後面卻不了了之;立志早起打卡,卻找各種理由;常常忍不住查看手機,心裡空落落,卻苦於不會破。
常被一時的情緒失控,意氣用事,誤了大好機會,甚至是間接毀了自己的前途。演講比賽、面試應聘,本該是人生高光一刻,卻被內心各種雜音拖後腿,莫名搞砸。
為什麼試過無數種方式,卻依然管不好自己?
國內著名心理學家朱建軍的這本《掌控自我》,清晰地為我們解釋了心中的疑惑,原來是著力點錯了,我們只知道與自己的「理智人」對話,卻忽略了「原始人「的力量。
人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原始人」,他不但是我們情緒聚集地,更是心靈世界的強大掌控者。只有放下表象,找到潛藏在內心的終極掌控者「原始人」,讀懂TA的語言並學會駕馭,才能真正輕鬆地掌控自我。具體是怎樣的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為你解讀:
一、我們內心其實住著三個「人」
人是一個謎,想要弄懂太不容易了。人本性是善是惡?人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古往今來的哲人有過無數思考。每個人都試圖想清楚這個問題,卻很少有人弄明白。而弄懂別人難,弄懂自己更難。
有時候你自己都不懂自己是怎麼想的,很困惑。這是為什麼呢?原來,人格的結構像蔥頭像地球,從心理學視角來解釋,人的內心或者人格是可以分出層次的。
如果把人格細分的話,可以分為三層:外層、中層、內層。每一層有自己的特點和活動方式,就像一個獨立的人,有自己的個性和脾氣。他們既有聯繫又有其獨立性,互相之間有了解,卻又不完全了解。
而人的行動有時是被這一層控制,有時又是被那一層控制。
外層:愛講道理的「理智人」
人格特點是用邏輯和語言來思考。比較冷靜,做事有計劃,但缺少靈感、創意和幽默感。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意識中的自己。
他擅長用邏輯思考看待自己和世界,會按計劃做事、明白現實世界的規則和要求。有工作才能養活自己,結婚要考慮對方的條件。他有生活目標,富有知識和學問,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他認為他的想法和念頭就是自己全部的內心活動。
中層:情緒當道的「原始人」
心理學大師榮格認為,「每一個人心中都活著一個原始人」。
他所說的原始人指的就是我們的中層人格。然而我們平時不能直接看到他,因為有外層的「理智人」遮擋,除非情緒衝動時才偶爾顯露。比如我們發脾氣,就會覺得自己失去了理智。外層的理智人不起作用了,比如太生氣或者深陷愛情時,我們的情緒和行為會打破規則的束縛,變得無拘無束,很像原始人。
我們的情緒主要集中在「原始人」這裡。當情緒強烈時,原始人會控制我們的內心,統治著整個人。做夢的時候也是原始人主導我們。原始人想弄懂一件事,不是用的邏輯思維,而是用想像(也稱形象思維)。
製造夢境是原始人表達自己的一種主要方式。原始人很擅長使用象徵性語言,他的表達方式很像我們生活中見到的原始部落居民、兒童、藝術家、詩人。
實際上每個人的人格中都有類似的成分,我們的靈感、創意、幽默都來源於此。
內層:心思通透的「純真人」
道家所說的「真人」和佛家所說的「佛」都是指最內層的自己,也是我們所說的純真人。這是難以表達的狀態,我們不大可能看得到。
最內層的自己不思考也不想像,只是沉浸在活著之中,體驗生命的每時每刻。只是反映世間的本來面目,就像鏡子一樣,呈現所有的真相,不歪曲掩蓋任何東西,不排斥任何東西。不過濾善惡,也不會憂慮。
二、心理衝突的根源及危害
人格由這三個部分組成,他們各自獨立,有自己的認識和行為方式。當他們出現一些分歧和爭執甚至爭鬥時,心理衝突就產生了。我們絕大多數煩惱是因為內心的原始人和理智人在打架。
比如女子在想要不要和男友分手時,會感到很矛盾、左右為難。理智人說,他並不適合你。原始人卻說,和他在一起很開心,我離不開他。當誰也說服不了誰時,人就會難受。
內鬥的心理衝突會耗損大量的心理能量,衝突多的人往往在精神上感到疲憊、憂鬱。
當理智人和原始人發生衝突時,理智人往往會覺得自己才是心理世界的總統,要想按自己的意願行事,忽視原始人的存在和影響力。他以為自己一切盡在掌控中。但事實並非如此,他時常會發現自己這個總統說話未必算數。
理智人希望一切按照自己的願望來,但是在執行層面卻拗不過原始人。無論他講再多道理,列舉多少讓原始人讓步的好處,卻還是受制於他。
所謂情不自禁、情緒衝動,就是自己管不住自己。
比如,在父母的嚴厲訓斥下長大,理智人很想反抗,而原始人卻依賴父母,對想要反抗的想法感到內疚,轉而討好父母。
一個人很想早起鍛鍊,卻怎麼也起不來。因為理智人想跑步,而原始人卻很留戀被窩裡的溫暖。制定了學習計劃,時間到了卻沒有嚴格執行,這也是因為原始人並不想學習,違背了理智人的意思。違背的次數多了,理智人很難開心起來。
三、為什麼「理智人」拗不過「原始人」?
原來,這是由人類思維的發展規律決定的。
原始人受控於大腦的邊緣系統,它是人類較早發育的腦區,而理智人受控於大腦新皮質,它發育的時間大大晚於邊緣系統。擅長邏輯思維的新皮質要到25歲才發育成熟。
人出生後,是從原始人的狀態開始認識世界並逐漸形成早年的心理經驗,那時我們的大腦沒有完全發育,缺少理性的邏輯思維。而理智人則是伴隨著我們日漸發展出的邏輯思維能力而形成,這部分的心理能力和經驗往往僅作用於人格的表面。
非理性的心理經驗佔據了大腦記憶的絕大部分,它象徵著一個人心目中的世界、人生、自我處境和自我現實等。而這些經驗會長期存在於我們內心的潛意識,成為我們看待周圍事物的背景、參考和坐標。多數時候,人們雖然無法意識到它們,而它卻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人格。
早年時期的經歷和體驗帶有極大的主觀感受和情感色彩。有句話說得好,「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來治癒」。父母及原生家庭的環境真有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是聽不進去道理的,他們只相信大人的行動帶給來的感受和體驗。
既然原始人佔據著內心世界的主導地位,那麼學會與他和諧相處,才是化解心理衝突的關鍵。
四、用正確的方式和「原始人」溝通,化解心理衝突
首先,我們要了解原始人的思維模式,用原始人喜歡的方式溝通。
通常情況下,我們熟悉的是理智人的邏輯思維,因為他們屬於意識的範疇。而原始人的思維方式是原始思維,弗洛伊德把它稱為「初級認知過程」,或為「原發過程」,更多地被潛意識所熟悉。
原始思維有三個特點:
特點1:不懂大道理
原始人不懂得抽象的事物,只懂得形象的、具體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現實。對沒有經歷體會過的事物一無所知。
沒有吃過冰激凌的人,永遠不懂冰激凌的香甜。沒有親自體驗過河水深淺的小馬,永遠不知道水到底有多深。
特點2:情結會時常作梗。
情結就是藏在人們潛意識裡的衝動。也可以說,是沒有被意識覺察到的心靈聚集物。裡面蘊藏著大量的情緒和能量,比如憤怒、悲傷、恐懼,對原始人的狀態有重要影響。
情結是一種心病,被觸動時,就像蚌肉包裹砂粒一般,會心痛。曾經的創傷,儘管表面早已結痂,但其實內裡已經留下傷痕。以後在類似的地方,或者遇到類似的事,哪怕一件小事,也會再次勾起曾經的傷痛。因為心結未除,隱患猶在。
很多人有情結卻不自知,正所謂「心有千千結」。比如會害怕或討厭某種長相、氣質的人,緣於過往的經歷,曾經受過類似這種人的傷害。
有時心受傷不是由於一件事,而是一段時間內反覆經歷一種情景。
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在一瞬間。小林在單位裡時常受到客戶的挑剔,她告訴自己沒關係。每天加班到很晚才回家,她對自己說再堅持一下。某一天她起床晚了,為了上班不遲到,早餐胡亂對付了兩口。好不容易擠上公交,腳卻被莫名地踩了一腳,這時小林終於忍不住崩潰大哭起來。
特點3:擅長象徵性語言
比如我們描述一個靈動活潑的人,用蝴蝶來形容就很貼切。這種形容在詩歌和小說等文學作品中很常見,能夠讓人感到意趣盎然。
李白詩歌:「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詩人用黃河入海的畫面來形容豪邁的心情,讓人眼前一亮。
形容一個人的性格像狗,說的就是這個人很忠誠、順從、守紀律、講義氣。
夢境源自人的想像。我們很少會在做夢時分析推理。夢中的形象總是生動而具體的。如果一個人臨近結婚時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被關進監獄,這表明它的原始人認為:結婚就意味著失去自由。
可見,原始人喜歡的溝通方式是使用意象。意象是指想像中出現的心理形象。它是僅存於頭腦中的具體事物。
很多人不喜歡陰天,是因為一個人內心的狀態陰鬱,就如同天空灰濛濛一樣。
我們通過意象可以了解一個人的心境,通過意象和原始人對話,了解他並幫助他消除錯誤,擁有好的狀態。作者把這種用意象與原始人交流的方法,稱為「意象法」。
五、用意象法與原始人更好地溝通
1.用意象法了解自己的性格
原始人很擅長想像具體的東西,特別是動物意象來表示自己性格。
想像遊戲——「神秘的動物」,可以藉此了解自己的性格。
假如你到了一個森林,走著走著突然看到一隻動物,那會是什麼呢?
這個動物可能是老虎、獅子,也可能是羚羊、兔子、蛇、鳥、蝴蝶等等。
2.用意象法了解人際和兩性關係
想像遊戲——「行駛的汽車」,可以幫我們認識自身狀態和潛意識的生活方向。
想像你在一片空地中,眼前出現一輛車,想像這輛車的顏色、材質、類型。你可以上車,選擇任何位置,車上有沒有其他什麼人。你試著駕駛這輛車,會去哪裡呢?這段路程走起來怎麼樣?
書中還介紹了很多意象遊戲,附上了對應的解析,讀者可以一一對照,獲得來自原始人的答案,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六、原始人的答案就是我們的命運
原始人的答案也稱為自我意象。從前面提到的情結可以看出自我意象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命運的。
人的心理發展有其階段性,就好像人生的坎,一旦邁過去,就能開啟新一階段的發展,如果邁不過去就會停留在滿足感較好的上一階段,心理學上稱為「固著」。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執著於保持原狀,或用以往的方式尋求滿足。
自我意象一旦形成,就不會輕易改變,且會尋找證據維持自我意象,採取相應的行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個人的命運。
比如一個人小時候被冷落,逐漸形成自己是不被重視的雜草的自我意象,長大以後依然認為自己會被冷落,總是躲在人群的角落不主動交往,一開始周圍人並沒有冷落他,但因他的遠離,大家才漸漸疏遠他。
如果一個人的自我意象是獅子等猛獸,他往往具有較強的進取心,具有勇敢、自信、無畏等特點,更容易做出成績。如果一個人的自我意象是兔子,他往往具有謹慎、敏感等特點,會錯誤寶貴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自我意象並不一定符合事實,大多受到了家庭和環境的不良影響。幸虧它是可以改變的。
自我意象改變,心情、行為、態度等都會隨之改變,命運也會因此改變。
七、如何用意象法掌控自我?
掌控自我就意味著要重新審視自我,去除錯誤的自我意象,衝破自我的阻礙。
作者介紹了4種改變自我意象的方法:
1.修正自我意象
通過前面的想像遊戲,發現自我意象不盡如人意,接下來同樣用想像的方式去改造自我意象。
比如想像自己處在一所需要整理的房子裡,你開始打掃房間,收拾整理,擺放綠植,慢慢地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行動上也會越來越積極。
2.和意象交談
想像自己看到了一個哭泣的小孩,你會說什麼話去勸慰他,安撫他。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發洩內心積聚已久的情緒。
3.生動想像
針對自身的不足,你想像出期望中的自己是什麼樣的,越具體越好。
比如你是一個公開講話容易緊張的人,可以想像自己是一位從容不迫、侃侃而談的演講者,他是如何做的。
4.觀想本尊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找到一個你欣賞的人與之對標,想像自己逐漸接近他,慢慢地具備他的特質,直到成為他那樣。並非刻意模仿,而是想像自己就是他那樣,每天堅持練習10-20分鐘。
寫在最後
我們無法掌控自我的根本原因是忽視了原始人的力量,作者提出的「意象法」教會我們如何輕鬆地與原始人溝通,更好地審視自我,進而掌控自我。
本書文字生動形象,是一本兼具趣味性和實用性的心理成長類書籍,讀後讓人振奮。
本書介紹了大量真實案例及15個直窺內心的心理訓練遊戲,還附贈著名心理師獨家錄製的音頻和遊戲卡牌,物有所值。
-end-
歡迎關注水月正能量,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