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強基計劃落幕已久,對於強基計劃,2021屆家長和考生依然報有很大懷疑態度,明年到底該不該報?強基計劃實際培養如何?針對該政策,以下部分「過來人」的看法及大學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對接下來的考生有一定「引申作用」。
你,怎麼看?
2020年首屆強基計劃招生
多校出現補錄現象
2020強基計劃多校補錄
2020年新生入學後,多校發布補錄通知,從學校發布的數據來看,多校補錄近一半的人。還有多校沒有公布補錄人數。除了清北,其他學校幾乎都沒有招滿。為此,很多人都說強基「遇冷」。
2020屆學生對強基計劃態度
類型一:主動放棄型
武漢十一中高三考生李某童的案例,就是部分考生的縮影。
今年5月,李同學和班裡幾位同學都報了「強基計劃」,李同學報了清華大學「」強基計劃」的物理學專業。
高考成績公布,李同學考了684分!超過北京大學醫學部錄取線。李同學和家人商量後,放棄了清華大學「強基計劃」物理學專業的面試機會,最終填報了北京大學醫學部,並被順利錄取。
類型二:十分熱愛型
考生一:
「既有榮譽感也有使命感。」在北京大學強基計劃基礎醫學專業就讀的郝文琴來自湖北省潛江中學,她說選擇醫學是高一就種下了種子。
當時,潛江老鄉、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學者劉珏來校講授自己的從醫經歷,給了她很深的印象,當時她就下決心讀基礎醫學。
今年2月疫情期間,她發現劉珏還是最年輕的全國新冠肺炎防控專家組成員,奔波在湖北抗疫一線,這對她觸動很大。
今年5月,郝文琴報考了北大強基計劃基礎醫學專業,最終以678分的高考成績實現了夢想。郝文琴告訴記者,有強基計劃這麼好的平臺,一定會有好的科研前景,爭取能為國作出貢獻。
北大強基計劃基礎醫學專業班輔導員楊恩策介紹,北大強基計劃基礎醫學專業不惟分數論,看重志向,單獨編班,選擇強基計劃就是選擇當民族復興的基石,發展沒有上限。
考生二:
徐方維來自河南商城縣,他所在的商城高級中學,70人的班級上,10多人報名了強基計劃,他是唯一走到最後的。
他回憶,當時班上很多同學準備報強基計劃,都覺得這個跟過去的自主招生相似。班主任老師則一再提醒,該計劃只適合成績拔尖的學生,錄取時高考成績要佔85%。
這樣,班上最終有10人報名。高考結束,徐方維考了675分,8月4日面試也取得了93分的好成績,超過華中科技大學在河南669分的強基計劃錄取線。對於自己能被錄取,徐方維相當滿意。
類型三:盲目型
因為沒弄明白強基計劃和過去自主招生的差別,報考蘭州大學強基計劃的丁睿松未能入圍,最終上了西南交通大學。高中就讀於武漢二中的丁睿松平時成績有600分,希望通過自主招生能圓自己上985名校的夢,但剛進入高三便有自主招生取消的消息傳來。丁母向記者說,今年初,教育部公布了強基計劃,讓一家人又看到了希望,很快讓孩子報了名。
丁母盤算,強基計劃高考成績佔85%,面試成績佔15%,比照蘭州大學過去在湖北省的錄取線,兒子正常發揮應該夠線了。但蘭州大學強基計劃湖北錄取線公布後,她傻眼了,都到630分以上了,她這才明白強基計劃並非過去的自主招生。
類型四:彎道超車型
今年5月,劉訂均和班上40多名同學一起報了強基計劃,他填報了浙江大學基礎物理學專業的強基計劃,因為高考分數未過線而未能入圍,以652分被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規劃專業錄取。進校報到第二天,得知華科啟動強基計劃二次選拔,他毫不猶豫報了名。
劉訂均介紹,華科物理學專業強基計劃有5個名額未錄滿,補錄通知下發後校內有50人報名,通過筆試後20人進入面試,從中選取了5名學生,他是其中之一。他高考志願也填報了華科物理學專業,該專業錄取分數653,他以1分之差落選。
學校強基計劃的態度
華中科技大學:「明年應該不會再出現補錄的情況。」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副院長呂京濤教授對出現補錄有些詫異,同時也認為,今年是強基計劃推出首年,還在探索,明年就會好起來。事實上,該校物理學強基計劃補錄5人,是該校最少的,其他專業補錄相對更多。
武鋼三中校辦主任劉江華:「今年武大、華科強基計劃的入圍線遠高於學校錄取線。」武大、華科在湖北的強基計劃入圍線比普通線高出10多分,「高這麼多分,一些考生轉而選擇其他專業。」
劉江華分析,有些考生和家長看重升學和就業,對強基計劃認識不到位,報考只將其作為備胎。「明年強基計劃應該增加一些限制性條件,避免今年出現的這種擺蕩。」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發展規劃處處長徐紹紅:也關注到「強基計劃」招生先熱後冷的變局。他認為主要原因並非是招生規則,而是源於家長和考生對基礎學科認知的偏差,簡單地把基礎學科專業歸為「冷門專業」。基於這種認知,基礎學科招生「遇冷」成為普遍現象,即便對名校也是如此。
「要遵循基礎科學的發展規律,優化科研人員的評價體系,讓他們不擔心沒有用武之地。」徐紹紅表示,解決這個問題是個系統工程。他建議國家實施更多具有基礎性、前瞻性和顯示度的重大科學計劃、重大科學工程,以此拉動對基礎科學研究和人才的需求。
更為重要的是,要優化學術評價機制,切實破除「五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有別於應用學科的職稱晉升和待遇保障制度,鼓勵基礎科學領域人才「板凳甘坐十年冷」,真正讓考生和家長體會到學習基礎科學有前途,從事基礎科學創新光榮。
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張志勇教授:強基計劃改革立足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需求,突出基礎學科支撐引領作用,培養未來領軍人才。相比以往的「擇分」,強基計劃的「擇志」色彩更加鮮明。
深入推進強基計劃,有必要加強高中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生涯規劃指導。在中小學教育中,要加強高校與中學教育的銜接溝通,通過開設高中學生發展指導課程、開展諮詢活動等方式,加強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生涯規劃指導,引導學生結合國家發展和自身成長,樹立遠大理想。
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會理事、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別敦榮教授:認為就業好、待遇高的專業有吸引力,對家長而言是可以理解的;基礎學科成才需要的時間更長,就業面的選擇又窄一點,這是強基計劃人才培養的特點,招生改革要更有針對性。
別敦榮表示,強基計劃明年會如何,有待觀察,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強基計劃要達到目的,必須探索一條中國拔尖創新人才選拔與培養的路徑。
未來強基計劃會如何?
針對2020年強基計劃「遇冷」情況,多人對未來走向進行預測,目前預測主要分三種:
1、近幾年可能保持穩定。2020年只實施了一年,近幾年再進行大調整的可能性非常低,保持穩定的概率會比較高,此外,目前的高要求、高標準自動將功利性強的學生排除在外,剩下的學生大多符合強基計劃「擇志」要求。
2、政策應該會進行調整。只是調大調小的問題,未來可能會開放更多的專業、投入更多的招生計劃、招生可能會根據學生的情況設置不同的門檻。此外,國家可能會根據強基計劃設置配套的出口等,改善目前基礎學科培養出口、就業整體環境,如待遇、科研扶持等等。
3、觀望中。強基計劃實施後,其結果讓很多人沒有預料其結果,很多大學也沒有做最新的概述。未來到底走向如何,都在觀望中。
對此,廣大家長和考生,
你們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強基計劃背景介紹
Q 實施強基計劃的高校有哪些?
A起步階段,強基計劃遴選部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開展試點,包括: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蘭州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
Q 「強基計劃」出臺的背景?
A2003年教育部開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以來,在探索綜合評價學生、破解招生「唯分數論」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同時也面臨一些新挑戰和新問題,包括招生學科過於寬泛、重點不集中、招生與培養銜接不夠、個別高校考核評價不夠科學規範、個別考生提供不真實的學科特長材料等。
Q 實施強基計劃的總體考慮是什麼?
A強基計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探索多維度考核評價模式,著力實現學生成長、國家選才、社會公平的有機統一。
一是在改革定位上,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相結合。著力選拔一批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的青年學生進行專門培養。
二是在制度設計上,與促進教育公平相結合。以高考成績作為入圍依據,完善制度機制,切實保障考試招生機會公平、程序公開、結果公正。
三是在評價模式上,與推進教育評價改革相結合。堅持育人為本,探索在招生中對學生進行全面、綜合評價,引導中學重視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四是在改革協同上,與推進高等教育相關改革相結合。加強統籌協調,與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加強科技創新等改革相銜接,形成改革合力。
Q 強基計劃的招生定位是什麼?
A強基計劃主要選拔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由有關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
Q 強基計劃的招生程序是怎麼樣的?
A強基計劃的招生程序主要包括:
試點高校發布年度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可在網上報名參加強基計劃招生;
所有考生參加統一高考;
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向有關高校提供報名考生高考成績;
高校依據考生的高考成績,按在各省(區、市)強基計劃招生名額的一定倍數確定參加學校考核的考生名單並公示入圍標準;
高校組織考核;
高校將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並由高到低進行錄取。
研奇幻鯨學高校學業管家事務所介紹
研奇幻·鯨學管家是針對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為起點的客戶提供國內外大學遊學、升學、入學、留學四大學業服務的大總管,集客服、銷售、諮詢等專業技能於一身,客戶高校學業服務最值得信賴的夥伴,既年輕有活力又專業有耐力。
研奇幻·鯨學管家以人聯網為驅動,以客戶服務為載體,以研學培訓為形式,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學業服務管家,致力於一站式解決客戶高校學業難題,成為所有客戶學業成功、事業成就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