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報強基計劃有沒有撿漏?2021/22屆到底該不該報?

2020-12-07 騰訊網

2020年強基計劃落幕已久,對於強基計劃,2021屆家長和考生依然報有很大懷疑態度,明年到底該不該報?強基計劃實際培養如何?針對該政策,以下部分「過來人」的看法及大學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對接下來的考生有一定「引申作用」。

你,怎麼看?

2020年首屆強基計劃招生

多校出現補錄現象

2020強基計劃多校補錄

2020年新生入學後,多校發布補錄通知,從學校發布的數據來看,多校補錄近一半的人。還有多校沒有公布補錄人數。除了清北,其他學校幾乎都沒有招滿。為此,很多人都說強基「遇冷」。

2020屆學生對強基計劃態度

類型一:主動放棄型

武漢十一中高三考生李某童的案例,就是部分考生的縮影。

今年5月,李同學和班裡幾位同學都報了「強基計劃」,李同學報了清華大學「」強基計劃」的物理學專業。

高考成績公布,李同學考了684分!超過北京大學醫學部錄取線。李同學和家人商量後,放棄了清華大學「強基計劃」物理學專業的面試機會,最終填報了北京大學醫學部,並被順利錄取。

類型二:十分熱愛型

考生一:

「既有榮譽感也有使命感。」在北京大學強基計劃基礎醫學專業就讀的郝文琴來自湖北省潛江中學,她說選擇醫學是高一就種下了種子。

當時,潛江老鄉、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學者劉珏來校講授自己的從醫經歷,給了她很深的印象,當時她就下決心讀基礎醫學。

今年2月疫情期間,她發現劉珏還是最年輕的全國新冠肺炎防控專家組成員,奔波在湖北抗疫一線,這對她觸動很大。

今年5月,郝文琴報考了北大強基計劃基礎醫學專業,最終以678分的高考成績實現了夢想。郝文琴告訴記者,有強基計劃這麼好的平臺,一定會有好的科研前景,爭取能為國作出貢獻。

北大強基計劃基礎醫學專業班輔導員楊恩策介紹,北大強基計劃基礎醫學專業不惟分數論,看重志向,單獨編班,選擇強基計劃就是選擇當民族復興的基石,發展沒有上限。

考生二:

徐方維來自河南商城縣,他所在的商城高級中學,70人的班級上,10多人報名了強基計劃,他是唯一走到最後的。

他回憶,當時班上很多同學準備報強基計劃,都覺得這個跟過去的自主招生相似。班主任老師則一再提醒,該計劃只適合成績拔尖的學生,錄取時高考成績要佔85%。

這樣,班上最終有10人報名。高考結束,徐方維考了675分,8月4日面試也取得了93分的好成績,超過華中科技大學在河南669分的強基計劃錄取線。對於自己能被錄取,徐方維相當滿意。

類型三:盲目型

因為沒弄明白強基計劃和過去自主招生的差別,報考蘭州大學強基計劃的丁睿松未能入圍,最終上了西南交通大學。高中就讀於武漢二中的丁睿松平時成績有600分,希望通過自主招生能圓自己上985名校的夢,但剛進入高三便有自主招生取消的消息傳來。丁母向記者說,今年初,教育部公布了強基計劃,讓一家人又看到了希望,很快讓孩子報了名。

丁母盤算,強基計劃高考成績佔85%,面試成績佔15%,比照蘭州大學過去在湖北省的錄取線,兒子正常發揮應該夠線了。但蘭州大學強基計劃湖北錄取線公布後,她傻眼了,都到630分以上了,她這才明白強基計劃並非過去的自主招生。

類型四:彎道超車型

今年5月,劉訂均和班上40多名同學一起報了強基計劃,他填報了浙江大學基礎物理學專業的強基計劃,因為高考分數未過線而未能入圍,以652分被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規劃專業錄取。進校報到第二天,得知華科啟動強基計劃二次選拔,他毫不猶豫報了名。

劉訂均介紹,華科物理學專業強基計劃有5個名額未錄滿,補錄通知下發後校內有50人報名,通過筆試後20人進入面試,從中選取了5名學生,他是其中之一。他高考志願也填報了華科物理學專業,該專業錄取分數653,他以1分之差落選。

學校強基計劃的態度

華中科技大學:「明年應該不會再出現補錄的情況。」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副院長呂京濤教授對出現補錄有些詫異,同時也認為,今年是強基計劃推出首年,還在探索,明年就會好起來。事實上,該校物理學強基計劃補錄5人,是該校最少的,其他專業補錄相對更多。

武鋼三中校辦主任劉江華:「今年武大、華科強基計劃的入圍線遠高於學校錄取線。」武大、華科在湖北的強基計劃入圍線比普通線高出10多分,「高這麼多分,一些考生轉而選擇其他專業。」

劉江華分析,有些考生和家長看重升學和就業,對強基計劃認識不到位,報考只將其作為備胎。「明年強基計劃應該增加一些限制性條件,避免今年出現的這種擺蕩。」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發展規劃處處長徐紹紅:也關注到「強基計劃」招生先熱後冷的變局。他認為主要原因並非是招生規則,而是源於家長和考生對基礎學科認知的偏差,簡單地把基礎學科專業歸為「冷門專業」。基於這種認知,基礎學科招生「遇冷」成為普遍現象,即便對名校也是如此。

「要遵循基礎科學的發展規律,優化科研人員的評價體系,讓他們不擔心沒有用武之地。」徐紹紅表示,解決這個問題是個系統工程。他建議國家實施更多具有基礎性、前瞻性和顯示度的重大科學計劃、重大科學工程,以此拉動對基礎科學研究和人才的需求。

更為重要的是,要優化學術評價機制,切實破除「五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有別於應用學科的職稱晉升和待遇保障制度,鼓勵基礎科學領域人才「板凳甘坐十年冷」,真正讓考生和家長體會到學習基礎科學有前途,從事基礎科學創新光榮。

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張志勇教授:強基計劃改革立足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需求,突出基礎學科支撐引領作用,培養未來領軍人才。相比以往的「擇分」,強基計劃的「擇志」色彩更加鮮明。

深入推進強基計劃,有必要加強高中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生涯規劃指導。在中小學教育中,要加強高校與中學教育的銜接溝通,通過開設高中學生發展指導課程、開展諮詢活動等方式,加強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生涯規劃指導,引導學生結合國家發展和自身成長,樹立遠大理想。

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會理事、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別敦榮教授:認為就業好、待遇高的專業有吸引力,對家長而言是可以理解的;基礎學科成才需要的時間更長,就業面的選擇又窄一點,這是強基計劃人才培養的特點,招生改革要更有針對性。

別敦榮表示,強基計劃明年會如何,有待觀察,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強基計劃要達到目的,必須探索一條中國拔尖創新人才選拔與培養的路徑。

未來強基計劃會如何?

針對2020年強基計劃「遇冷」情況,多人對未來走向進行預測,目前預測主要分三種:

1、近幾年可能保持穩定。2020年只實施了一年,近幾年再進行大調整的可能性非常低,保持穩定的概率會比較高,此外,目前的高要求、高標準自動將功利性強的學生排除在外,剩下的學生大多符合強基計劃「擇志」要求。

2、政策應該會進行調整。只是調大調小的問題,未來可能會開放更多的專業、投入更多的招生計劃、招生可能會根據學生的情況設置不同的門檻。此外,國家可能會根據強基計劃設置配套的出口等,改善目前基礎學科培養出口、就業整體環境,如待遇、科研扶持等等。

3、觀望中。強基計劃實施後,其結果讓很多人沒有預料其結果,很多大學也沒有做最新的概述。未來到底走向如何,都在觀望中。

對此,廣大家長和考生,

你們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強基計劃背景介紹

Q 實施強基計劃的高校有哪些?

A起步階段,強基計劃遴選部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開展試點,包括: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蘭州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

Q 「強基計劃」出臺的背景?

A2003年教育部開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以來,在探索綜合評價學生、破解招生「唯分數論」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同時也面臨一些新挑戰和新問題,包括招生學科過於寬泛、重點不集中、招生與培養銜接不夠、個別高校考核評價不夠科學規範、個別考生提供不真實的學科特長材料等。

Q 實施強基計劃的總體考慮是什麼?

A強基計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探索多維度考核評價模式,著力實現學生成長、國家選才、社會公平的有機統一。

一是在改革定位上,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相結合。著力選拔一批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的青年學生進行專門培養。

二是在制度設計上,與促進教育公平相結合。以高考成績作為入圍依據,完善制度機制,切實保障考試招生機會公平、程序公開、結果公正。

三是在評價模式上,與推進教育評價改革相結合。堅持育人為本,探索在招生中對學生進行全面、綜合評價,引導中學重視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四是在改革協同上,與推進高等教育相關改革相結合。加強統籌協調,與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加強科技創新等改革相銜接,形成改革合力。

Q 強基計劃的招生定位是什麼?

A強基計劃主要選拔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由有關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

Q 強基計劃的招生程序是怎麼樣的?

A強基計劃的招生程序主要包括:

試點高校發布年度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可在網上報名參加強基計劃招生;

所有考生參加統一高考;

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向有關高校提供報名考生高考成績;

高校依據考生的高考成績,按在各省(區、市)強基計劃招生名額的一定倍數確定參加學校考核的考生名單並公示入圍標準;

高校組織考核;

高校將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並由高到低進行錄取。

研奇幻鯨學高校學業管家事務所介紹

研奇幻·鯨學管家是針對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為起點的客戶提供國內外大學遊學、升學、入學、留學四大學業服務的大總管,集客服、銷售、諮詢等專業技能於一身,客戶高校學業服務最值得信賴的夥伴,既年輕有活力又專業有耐力。

研奇幻·鯨學管家以人聯網為驅動,以客戶服務為載體,以研學培訓為形式,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學業服務管家,致力於一站式解決客戶高校學業難題,成為所有客戶學業成功、事業成就的助推器。

相關焦點

  • 2021、2022、2023屆學子如何精準應對「強基計劃」和高考?
    2020年5月6日,蘭州大學率先發布「強基計劃」招生簡章,揭開了「強基計劃」元年報考大幕。到5月12日北京師範大學最後發布「強基計劃」招生簡章為止,36所「強基計劃」試點高校招生簡章全部發布,「強基計劃」招生模式的脈絡最終清晰。雖然,「強基計劃」最終招生情況如何,尚未最終「蓋棺定論」,但對於2021、2022、2023屆學子明確了生涯規劃和努力進取的方向。
  • 2021年該不該報考強基,過來人這樣說!10個問題測試一下吧
    2020年強基計劃落幕已久,對於強基計劃2021屆家長和考生依然抱有很大懷疑態度,明年到底該不該報?強基計劃實際培養如何? 針對該政策,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年的「過來人」的一些看法及大學的一些看法。
  • 強基計劃選擇歷史、哲學,好找工作嗎?
    學歷史、哲學專業的就業去向大約有以下幾個方向:1、做學者,成為史學家、哲學家,或大學教授,基本算最高境界;2、做中學的歷史、政治老師,無非輔修一下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再考個教師證而已,解決溫飽沒問題;①考公務員,轉向政界,反而更有可能成功!②轉向文字、秘書、雜務---總之什麼單位能接受你,你就去吧!另外學歷史、哲學專業的就業問題,本身跟「強基計劃」沒什麼關係!但你為了通過「強基計劃」提高錄取院校的層級,而強基計劃中的專業對於文科可選擇不多。
  • 2020高考強基計劃!強基計劃是什麼意思?最全解讀收藏好!
    近日,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決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被稱為強基計劃。這也意味著2020高考強基計劃將實施,那麼,強基計劃是什麼意思?
  • 高三複課了,終結自招的強基計劃,該不該選擇?會有怎樣的發展?
    如果高考不延期,按照既定的安排,3月底首批試點強基計劃的36所高校,就會發布強基計劃的招生章程。如今時間已是3月中旬,距離強基計劃招生章程的發布時間已經不遠了。所以,現在就有必要花時間來具體了解一下什麼是強基計劃。什麼是強基計劃強基計劃的具體釋義。
  • 強基計劃專業增多,是否意味著擴招?強基計劃招生大數據告訴你!
    2020年高考,「強基計劃」的實施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也是媒體反覆炒作的主題之一。不過,經過「強基計劃」錄取之後數據的公布,人們對強基計劃產生了強烈的質疑。譬如說:清華大學取消了會計學、新聞傳媒專業在高考統一招生計劃。據說,這兩個取消的專業將增加到清華大學「強基計劃」招生名額當中。一、從2020年山東省「強基計劃」的實施情況來看,應該說還是達到了預期目標。
  • 一本正經,戲說強基!
    2020年是強基計劃元年,政策醞釀期間已經引起了多方關注。當是時,教育部三緘其口,滴水不漏。培訓機構大造輿論,標榜學科競賽將一統天下。雙一流A類高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唯馬首是瞻。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望洋興嘆,2020年註定是袖手旁觀。
  • 「一流大學」試點強基計劃:誰能報?咋培養?
    《意見》提出,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主要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2020年起,不再組織開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已實行17年的高校自主招生退出歷史舞臺,強基計劃開始試點。這對參加2020年報考的學生有什麼影響?二者有什麼區別?強基計劃誰能報?怎麼報?這份新政指南請查收。
  • 浙江大學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三、報名方式與選拔程序  (一)報名時間和辦法  5月10日至30日考生可登錄浙江大學強基計劃報名平臺(網址: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335),按要求準確、完整地完成網上報名。每位考生限報一個招生組別,最多可填報不超過6個專業。
  • 山大、山師大2020綜合評價、強基計劃招生政策,招辦最新說明來了
    近日,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招生辦主任劉傳勇、杜德彭先生分別做客山東商報《高考雲講堂》,為2020屆考生報考指點迷津。湖南領學教育基於兩位招辦主任的講解,對兩校2020年的綜合評價、強基計劃政策,高考分數線參考策略及大學特色培養模式等方面,進行梳理匯總,供大家參考。
  • 2020高考錄取的4大「出乎意料」,2021/22屆考生不注意將...
    2020年高考/錄取,真的太魔幻!太不容易了!!!開學延遲,高考推遲;直播網課、線上考試;高溫、暴雨,每天口罩不離,每天體溫監測,特殊的考場,前所未有的考試組織...如果說對考生的備考和最終的高考成績沒有影響,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 中央民族大學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二)「強基計劃」的招生計劃2020年中央民族大學「強基計劃」招生計劃共30名,上述三個專業各10名。根據學校辦學任務及專業特點,上述計劃投放於北京、內蒙古、吉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青海等省份。具體情況以「強基計劃」報名系統公布為準。
  • 高考必看:我適不適合報強基計劃?這10個問題告訴你答案!
    今天,南開大學對分享了一篇有關報考強基計劃的文章,很值得家長和高考生們參考,具體如下:強基計劃實施元年,隨著各學校招生簡章的陸續推出,各種解讀也越來越多,考生和家長們心中肯定在糾結是否填報。自由與限定共生,機遇與選擇並存,那麼考生到底該不該、要不要報考強基計劃呢?怎麼判斷自己適合或者不適合強基計劃?
  • 北大發布|北京大學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考生高考成績達到所在省份本科一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合併錄取批次省份以各省份劃定分數線為準),且高考成績達到北大在該省份強基計劃招生入圍標準。2.(二)考生參加202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三)入圍考核辦法7月26日前,在各省份本科一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合併錄取批次省份以各省份劃定分數線為準)上,依據報考強基計劃考生高考成績(不含任何加分,下同)從高到低的順序,
  • 「強基計劃」元年 未來高考招生會怎麼變?
    專業突出基礎學科 注重後續培養 「強基時代」浙江考生依然受青睞2020年1月,教育部發布文件,決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強基計劃」對於高校未來的招生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 中山大學2020強基計劃解讀!
    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發布了《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又稱「強基計劃」),從2020年起,在36所高校試點基礎學科本科招生改革,實施強基計劃,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選拔培養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
  • 取代自主招生的強基計劃到底是什麼意思
    強基計劃上線有一年的時間了,各位熟悉這種招生方式了嘛?今天我就來跟各位說說強基計劃的由來、目的和意義。強基計劃全稱叫「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一句話解釋它的意思:選拔綜合素質優秀或者基礎學科拔尖的同學讓基礎學科發展的更大更強。
  • 什麼是「強基計劃」,對高考將產生怎樣影響?
    每年的高三畢業生有參加高考被錄取的方式,有選擇單招被錄取的方式,對於不同的同學而言,選擇上大學的渠道有多種,各不相同,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方式。今年,取消單招考試,國家大力開展「強基計劃」,讓更多優秀的高三畢業生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那麼關於「強基計劃」,你了解多少呢?
  • 了解強基計劃,報考北京大學!
    2020年北大強基計劃招生學科全部為「A+」學科。學校充分發揮學科門類齊全、科研實力雄厚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優勢,選拔一批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的青年學生進行專門培養,為國家重大戰略領域輸送後備人才。,經批准,北京大學於2020年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以下簡稱強基計劃),以「為國選才育才」為宗旨,探索多維度考核評價模式,選拔一批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的青年學生進行專門培養,為國家重大戰略領域輸送後備人才。
  • 我是這樣通過強基計劃考上清華和北大的……
    快來看看來自合肥一六八中學的學霸們怎麼說~錄取院校:北京大學起於三寸,以就萬仞2020屆22班 黃思文考試範圍及考察重點但強基計劃的存在給了我再次通過校考選拔的機會,進入清華並且選擇了自己比較喜歡的專業。清華北大強基計劃的入圍比例還是比較高的。這就意味著它可以在你高考發生小小失誤時依舊給你留一個機會。而對於想要往上跳一跳摸名校的同學們來說,強基計劃更是一條不可多得的超車彎道。有了強基計劃作定心丸,我想不再為「可能差一分」苦惱的同學們也可以在高考中發揮得更好。